也无明月也无星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22
越发地想念故里了。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让我勾起相思。
老屋坐落于山腰上,黛瓦泥墙,是绿水青山的人家。老屋很老了,墙壁斑驳不平,地面也有些坑洼,搭着半旧的家具,透着一股子老旧的气息。老屋很大,有一间堂屋,一间柴房,两间厨房,还有好几间卧房。院子铺就的是参差的石板,度过冗长的时间后已经变成了青黑色。几篱疏竹在院子南边,掩映着一方池塘,旁边便是蜿蜓的小径,通向一爿爿薄田。
夏末清晨,天还未大亮,院子便会传来祖父伐竹的声响,于是在清脆的破竹声中慢慢醒来。从窗扉透进晨晓的天光,淡淡的清辉让屋内物什的轮廓清晰可见,睁眼望着床顶的雕花,好一会儿,才不急不徐地爬起来。
晨露晓风,从几竿修竹的隙间看到那一潭幽绿,不禁经小路绕去。岸边石板边缘起了淡淡的莓苔,上面未干的水渍,是农人刚采摘回新蔬果清洗时留下的。祖父在池塘里放了鱼苗,夏至天气溽热时,偶有一尾鱼会跃出水面,而夏末却是极少见了。池边曲折的田埂旁有一两树半凋的栀子,洁白硕大的花朵端然素雅,还有散发的清香扑鼻而来,心情莫名地放松,连脚底也像生了淡泊的清风。
涉径向深山去,清幽静谧,杳渺深远。布谷鸟空灵的鸣声不知从哪里传来,薄薄的晨雾弥漫在空气中,带携着山间独特的清新。这是只有山野里才会有的,只有有闲逸时光才能细享。寻一处干净的山石,在微凉的山风中轻拢衣衫,就坐到了日出。四周松树苍劲古雅,仰头眯着眼寻太阳的方位,看着日光透过其层叠错落,交覆紊乱的枝叶的间隙落到地上,有细小的尘埃在光束里翻飞。
思绪也荡去了很远的地方。人们在浮华颠簸的婆娑红尘中,为了安身每日仓促奔走,在夜幕华灯初上时才一身风尘地归家,短暂的一夜并不能洗去满心疲惫,冗长无味的时光就在奔走中消逝。这何处比得上青山绿瓦的人家,一天的农忙后伴着虫鸣蛙声,在静谧无言的深夜酣然熟睡,梦里会出现的日后丰收的场面,又让农人们在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劳作。但是这丝毫不让他们觉得辛酸,因为汗水才可以换来收获。
日渐中天,温度已经转暖,甚至有些炎热,轻解罗裳,荡着宽大的裙摆往家赶去,这个时候已经该做午饭了。在菜田里采摘些时新蔬果带回去,祖母会炒上几盘拿手菜。饱餐过后被赶离厨房,她不愿我们干这些活,然后一个人忙完后也就顺便准备好晚饭的食材了。
窝去摇椅里午眠,通常一睡便是一下午的时光。
日已西移,云蒸霞蔚,踏着霞光铺就的小路,任凭夕照落满襟袖。回望身后远离后的村舍人家,户户都有炊烟渐次,沿瓦檐而上,徐徐飘散,然后笼罩了整个村庄。
夕日斜下,天边渐渐敛去最后一点余晖,暮色四合,皎月自东山渐起。饭后在院子乘凉,执一把蒲扇学唐诗宋词里的扑流萤。踏过院边石板上婆娑的竹影,躺到檐外篱旁的竹椅上,看清澈如水的盈盈明月和漫天纷繁低垂的星子,仿佛一个恍惚,整片天穹都会沉下来,变为薄衾,伴人酣眠。空气中隐隐飘散着栀子的幽香,缓慢低沉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却丝毫不打破凉夜的静谧。打扇的手渐渐慢下来,是瞌上眼,不经意间入了梦。
搁笔。
只是窗外,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明月也无星。
共 12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先说该文的构思,是非常巧妙的。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与开篇呼应,“只是”“也”让我们从作者描写的美丽乡景中突然走出,跌落进一个情感的深渊中,作者身处的地方没有家乡的风景,作者身在异乡。在具体的故乡回忆中,作者以一年四季,以从早到晚为线索,进行家乡的景物描写,多角度给我们描写了作者家乡的美丽,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家乡深情。文笔流畅,语言清新,景物优美,有着浓郁的乡村自然纯朴的美。回忆中渲染的家乡之美,诱发的快乐情感,与结尾突然的转折形成对比,构成了该文的抓人力量。好文章!【:春雨阳光】【江山部精品推荐01605 00 】
1楼文友: 12: 4:07 好棒!加油 你在我心中保持着最初的模样
2楼文友: 22:45: 6 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却有着小说的效果。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与前文的内容和情感比,形成了巨大的转折。让人从极度欢悦中突然跌入了伤感之中。 语文教师
回复2楼文友:- 0 11:01:16 谢谢夸奖
楼文友:- 0 04:2 :41 时而梦起,如闯的仙境是哪,是心中执念停留还是静静地守望,不得而知。兴许是美好的东西,早就存储在内心世界了吧。
儿童频繁打喷嚏是什么原因
孩子流感打喷嚏怎么办
孩子受寒打喷嚏怎么办
生物谷灯盏花药企怎么样灯盏花药业经营产品
儿童湿疹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