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成长股的韬光养晦物业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5-08

中泰证券:成长股的韬光养晦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投资要点本周从7月17日-7月23日共五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15.56,涨跌幅为0.48%;深圳成指下跌62.97,涨跌幅为-0.60%;沪深300上涨25.51,涨跌幅为0.69%;创业板综下跌101.40,涨跌幅为-4.47%;中小板综指下跌-152.39,涨跌幅为1.37%。

一周市场策略点评:

政策预期下的“估值重塑”:随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除了今年上半年的“去杠杆”和“IPO加速”,基于严监管思路下,针对IPO的严审核已经箭在弦上。但是除了增量部分的严监管,未来针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向的存量严监管也将蓄势待发。所以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基于政策预期的风险披露将成为成长股“估值重塑”的重要影响因素。

市场筹码的“外在选择”:当下市场关于成长股的看多逻辑,是基于周期股单边上涨后的可能存在的配置弹性切换。单纯从指数角度来看,我们对比了近五年中证500同沪深300,以及近一年中证500同上证50的估值情况,就当下时点,成长股的估值依然不具备绝对的配置优势,我们下半年更倾向于基于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个股配置。

个股成长性的“资本分化”:以2016年为成长股收并购边际扩张的分水岭,2017年成长股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始直面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高企的直接困境。在短期这些区别仅体现在融资层面,还未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层面,但是至少从近期收并购市场来看,表现出两个层面的分化,一是基于规模化优势,部分龙头民企仍表现出极强的进攻性,中小企业则开始面临高杠杆扩张后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国企的低成本融资优势正在扩展,在收并购方面趋势不减。基于市场资本流动性的这种隐性分化,我们不难解释在中短期,主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分化仍将延续。

新兴产业的“马太效应”:从创新梯队来看,马太效应将逐渐凸显,以传媒行业为例,近两年主要依托行业主题进行规模扩张,但业务规模和产品渠道优势均处于边缘化地位的企业将面临艰难的二次选择。特别是结合商誉观察,我们可以明晰的看到以2015年为爆发元年,年将迎来商誉风险集中释放。所以,我们处于潜在风险性和长期盈利性的综合考量,我们更加相对看好新兴产业头部企业。

次新股的“远交近攻”:就目前新股发行的节奏和规模来看,发行政策在市场短期趋势和新股加速发行间,做了“随行就市”的折中取舍,我们认为后市不应对其可能存在的短期放缓心存幻想。同时随着退出通道的逐渐清理和放开,IPO将有望进一步加速。所以我们建议围绕次新股的投资策略以“近交远攻”为主:对于行业稀缺性个股,坚持以持续跟踪、轻仓配置为主的近交策略,对于新兴产业标的上市所可能带来的产业链业态重构,建议实行重点配置的“远攻”策略。

肯定是被人做局了。我悲愤且凄凉 策略观点:创业板的“脱虚向实”从目前创业板已经披露的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相较2016年,行业机构的业绩增速来看,相较增速排名靠前的“建筑装饰”、“有色金属”、“食品饮料”,新兴产业板块中“电子行业”仍位列前端。虽然单纯的从年度时间片段中,我们很难得出笃定的经济结构换挡的长期结论,但是就当下时点,创业板的“脱虚向实”特征确实已经相对清晰。

宝宝积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