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征文2越来越淡的年味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3

摘要:好想回到从前,那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站在老家的屋檐下,看着贴好的大红对联,随风舞蹈的贴张,还有忙碌的家人;饱含深情喊一句:家乡的年味,我来了! “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 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 。百年梦已圆,千年手相牵 ,中国走进新时代。 金风送喜来,紫荆花已开,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百年梦已圆……”“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恭喜恭喜中国年,欢声笑语连成片……”

在一曲由孙悦演唱的欢快,张扬的《欢乐中国年》里,过年的气氛被渲染得热情高昂。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型,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在我的老家烟台,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节开始,家家户户洒扫庭院,蒸枣鼻饽饽,炸面鱼,卡果子,包菜包……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宰羊,忙着准备庆年用的器皿。所有的这些活动,有一个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我的老家,大年三十那天也是祭祖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就是一“年”,五谷丰登为:“大有年”。据史书记载,从西周初年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祭年成为年俗的主要内容。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众神明的庇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事安和顺美。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祭祖的日子。除夕那天晚上,放过鞭炮,各家各户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祭奠完祖先,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过团圆饭,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孩子幸福得和花儿一样……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那时的物质极度缺乏。记得小时候,我是最喜欢过年的。过年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上美味的佳肴,还可以收到长辈的压岁钱,花花绿绿的糖果塞满口袋……

除夕前的晚上,妈妈睡得很晚。她把全家的新衣服拿了出来,挨个检查着。看看衣袖扣领需不需要重新订一遍。我们姊妹三个兴奋得睡不着,都抢着凑到妈妈跟前摸挲自己的新衣服。妈妈就装着生气喊:“别捣乱,赶紧睡!”几个猫儿乖乖地钻进被窝里,相互挠着痒痒。一边的妈妈嘱咐着,明天就过年了,说话要捡着吉利话说啊。三个猫儿窝在被窝里嘻嘻哈哈笑着,早把妈妈的嘱咐抛到脑后了。除夕早上,爸爸妈妈起得很早。做好早饭顾不上吃,又忙着洗鱼切肉择菜。我自告奋勇帮爸爸擦玻璃,大嫚帮着妈妈择菜,三嫚拉着风箱烧火。一会,我嚷着胳膊酸了,爸爸笑着说:“别干了,去炕上吃瓜子吧!”我像个馋嘴的猫儿一个高窜炕上了。

临近中午,爸爸熬好了浆糊和我们一起把红红的对联贴在了大门上。照壁上也贴满了大红的福字,还有五彩斑斓带着细长流苏的贴张。一阵风吹来,它们像穿了花裙子的仙女一样飘摇着。到午饭时间了,雪白的米饭冒着热气,妈妈亲手做好了丰盛的“赶年菜”。里面有大白菜,豆腐,猪头肉,粉条。吃了赶年菜红红火火,祈愿新的一年万事顺利,幸福如意。米饭就着赶年菜,很香很香,现在想起,我都禁不住流口水了。

傍晚时分,爸爸把暖在炕上的鞭炮拿上了平台,系在竹竿上。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我们几个吓得捂了耳朵躲进了锅台边,这时胖乎乎的饺子也下锅了。饺子馅有很多种,有红枣,寓意能起早。有糖块,吃了来年有甜头。有一分,二分的硬币,谁吃到了来年就会发大财。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妈妈用提前准备好的碗盛好了先供奉在灶台上,拿酒朝地上浇点一番,然后喊我们过去磕头。我是一边磕头,一边祈求灶王爷爷赐给我多一点的糖果。磕完头开始吃年夜饭了。有鱼,象征年年有“余”;有菜,象征年年发“财”。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饺子,这时大嫚,三嫚也吃完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抢着问:爸过年好!妈过年好!爸妈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崭新的压岁钱递给我们,磨挲着崭新的压岁钱,我们兴奋地手舞足蹈的。帮妈妈收拾好碗筷,我们换上了新衣服跟着爸爸出门拜年了。妈妈要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亲戚们,瓜子,糖块就摆在炕上。临出门,我也忘不了和妈妈说:“妈,千万别把那些好糖分没了。”“赶紧拜年去,妈给你留两块!”

夜晚的村庄灯火通明,家家户户灯光大开,长长的胡同里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胡同里人来人往的,全是走街串巷忙着拜年的人群。相遇的乡亲们总是相互抱拳问着好,真挚的情感流淌着温暖。最喜欢去本家大妈那拜年,大妈家有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姐姐总带回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那些糖果对喜欢收集糖纸的我有着致命的诱惑。有时街上的人很多,汹涌的人群和刮旋风似的呼啸而来,喜欢凑热闹的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笑着嚷着:哎呦,真挤啊……

拜年回来,一般都很晚了。走了很多的路,我们累得慌。一进家门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眼睛瞪得贼亮,我趴在炕沿上,和大嫚三嫚比赛谁得糖果多,谁的糖果纸好看。还没显摆完,眼睛都睁不开了,胡乱扒个窝就睡了。

记忆里,老家淳朴的过年气氛是最美的。无数次梦里梦外,老家的年味总在远方呼唤着我。很想回去,可是再也回不去了。逐渐长大的我,先是去外地求学,工作,到后来结婚生子;我逐渐远离了家乡那种原始淳朴的过年方式。结婚后的每年除夕都是和老公孩子公婆一起过的,婆婆这边的风俗和老家的不一样。一样的是婆婆也会和妈妈一样,扯着大嗓门告诫我们说话要捡着吉利的说,全然没了老家过年时的热闹和气氛。我深深怀念老家的年味,老家淳朴的乡亲乡情。好想回到从前,那个扎着马尾的小女孩,站在老家的屋檐下,看着贴好的大红对联,随风舞蹈的贴张,还有忙碌的家人;饱含深情喊一句:家乡的年味,我来了!

是不是,物质越来越富足的日子,精神生活反而贫乏了?在逐渐淡去的年味里,我深深怀念着家乡那年味十足的过年氛围。回望,民俗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发扬和维护也是每位国人应该秉承的。在此真心祝福年味十足的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恭喜恭喜中国年,欢声笑语连成片!

共 22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年味的叙事散文。过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所以,从古至今,对于过年人们总是赋予太多的期待和向往。作品以洋洋洒洒的篇幅叙写了过年前后的情景以及老家的风俗习惯,字里行间溢满了浓浓的年味,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充满快乐温暖的年代。全文语言自然流畅,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场景描写很到位,读来身临其境。作者以“祭祖祈年、赶年菜”等元素,较为全面地诠释了年文化,烘托了节日的气氛,仿佛一副久远的年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是如此的温馨与美好,那种温暖、那种甜美的回忆油然而生。问好作者,推荐欣赏!【:青州大浪】

1楼文友: 1 :27:17 在作者饱满的笔墨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年的景致。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事物都在改变,但新年不变的依然是团圆、快乐、喜庆、祝福

回复1楼文友: 1 : 7:16 呵呵,辛苦了!大浪,现在的我还期盼过年,只是没小时候那么期盼了。

2楼文友: 1 : 0:56 问好作者,感谢参与【过大年】征文,今天的你慢了半拍,罚你在社团【过大年】征文最少投稿五篇。

回复2楼文友: 1 :40:02 哈哈,俺不怕你。你罚你的,俺慢俺的。(*^__^*) 嘻嘻

楼文友: 1 : 1:19 期待作者继续赐稿杨柳!祝创作快乐!

回复 楼文友: 1 :45:0 快乐是一份心情,祝福快乐常驻!

4楼文友: 1 : 1:19 拜读了姐姐的文章,真好!文笔真佳,写出这年味,有喜有悲,结尾更耐人寻味!2在英文是TWO,TOGETHER WITH OTHERS。这样才能更有暖意,2也代表爱情。现在人家说2不好,但是在生活中,有点2的人好接触,比较好交朋友,因为比较随心。

回复4楼文友: 1 :45:59 呵呵,妹妹解释的我心里乐开了花。来一起祝愿2015快乐如意!

5楼文友: 14:18: 7 一年又一年,好像溜走的年华除了脸上留下的痕迹,在无处追觅。年味就是一家子人坐在一起那一顿团圆饭饭,吃喝成了主线,我是不盼望过年的人。随也不想老啊!哈哈哈:欣赏杨柳才女的过年,感受那份遥远的温馨。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回复5楼文友: 14:22:52 姐姐啊,期待你的大年征文啊,期待你的精彩啊!呵呵,

6楼文友: 14: 0: 嗯嗯,一起2015快乐如意!姐姐,也愿我们的杨柳永远都红红火火的。杨柳依依!

回复6楼文友: 16:01:22 好的,一起携手并进!一起迎来红红火火的绵羊年!

7楼文友: 22: 6:10 春节将近,年味越来越浓,无不感受着过年的喜庆气氛,欣赏文友的作品,拜读啦!问好! 海延,男,80后,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县级作协会员,散文文学创作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作家文汇》报特邀暨青少年文学导师,内蒙古文苑报刊社签约作家。

回复7楼文友: 14:04:44 感谢朋友来访!预祝朋友2015年吉祥如意!

8楼文友:- 0 09:4 : 6 香香的年味,勾起我的乡愁,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年味,佳作!

回复8楼文友:- 0 1 :17:02 感谢山地老师!祝你快乐如意!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是什么

哪些是云南省特色植物药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肾虚腰酸怎么调理
怎么打开微信小程序
小孩干咳吃什么好的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