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离地球很远的地方体系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3-01

多年前,在一个极度残酷枯燥的环境里,有幸结识她-----《梦如,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一本作者为自己诗集《季节的错误》而写,类似注解的散文集。也就是她,让我初次领略到我们五千年文化留给我们璀璨的精神世界,我也开始学着用稚嫩的手,学着一笔一画的神奇组合。学着在文字中寻找那美轮美奂。

-------题记

许是那凄婉的诉说,也许是那幽幽的心境,更许是那因“遗漏的音符”而迷茫、无望的我,被“你醒来,也许我已不在”的“自我毁灭意识”,与她当时四下迷朦的创作环境及心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而被深深的吸引着。

而正是那“每一缕拥抱你的风”,都“是我不散的灵魂”。让我留恋忘返。

是的,梦如的散文及诗,“从那一刻起”,那缕是梦如幻的“清音便在大脑里回旋,拂之不去”。

也成了我敢于面对和承受“剪去一切色彩”、“折去翱翔之翼”之痛苦的力量之源。

她那哀而不怨,有着淡淡忧伤的文字里,一句“大千世界无一不被枝离破碎所包围……”的句子,“宛若一般清泉,沿着我的眉心、发梢、指尖,缓缓渗入血管,沁人心脾”。

没有人想象得到,在那寂静的夜晚;在那梦醒的边缘;在那当一个人,噼噼啪啪的敲打着键盘时候……耳畔隐隐约约的会传来一串风铃般的声音:在你和世界之间……

怎奈,关于她的文字少之又少。直到今天,除了记忆中残存的《梦如,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中的一篇散文诗《诗之断想》与用“光的長短句”五个字就完美诠释的《影子》及三两小诗等零星片段,唯有的就是“对自己心中瞬间闪出意象的捕捉,及后用精准优美的字句将其定格”的才华而唏嘘、遗憾……

其余的皆因我的个人失误,把那曾经陪伴我一直走向阳光的《梦如,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不幸的丢在旅途的驿站,成为我的最为锥心之忆了。

梦如,本名杨梦如(茹)。香港近年来崛起的女诗人。1955生于印尼,1960回中国福建定居一十九年,在1979移居香港,一年后开始写作。曾发表诗歌500多首,多篇作品获奖。梦如的诗作,大都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自己对自然的欣赏、社会、人生的思考。将自己独特的情感不断咀嚼于现实生活之中。主要诗集有《季节的错误》、《穿越》。散文诗《又见风铃》……

梦如的诗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唯美,其中透着迷茫、无助、困惑、期望及太多的不定性。她的诗,就像“柔和的灯光从沙发傍的小地灯射出,令整个屋子笼罩在鹅黄色的梦境中”。既朦胧含蓄,又精致隽永。给人一种在舒适却还没有来得及感受的时候,心底就莫名的涌出缕许“忘记了的小草“的遗撼来。

“一阵风过,便响起幽渺的乐音……” 、“月亮”也“发霉”,“注定漂泊终生”“又搬家的鸟儿” 清丽婉約,尽透凄凄婉约风味,给人以强烈的凄美感。

“正雕塑另一尊自己”的梦如,把伤、逝、迷惘、还是柔情,都“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了。“伸手触摸不到,即又分明存在”。每次忆起其幽幽的文风,那缕缕意绪、灵性透彻纸张直接渗人心扉。“纵能留下两岸风景心也已爬满青苔”的梦如,“一若泰戈尔雨花园中那女子的脚铃”,“若隐若现,不绝于耳……”

当再次坠入到曾经熟悉温馨的文字中的时候,已经是多年之后的事了。

那,带着近视眼镜,长发泼墨般的女子的形象于瞬间重新切入久违的脑际。

书封面上是我曾经熟悉而令心激动的娟秀的一行字――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

还有的是,那“梦茹”已成为了“梦如”。令我震感又令我如梦初醒。

翻阅着,那发自心海、灵魂深处,那似耳语般的呢哝,凄凄涩涩的清爽的文字,又如撩拨起我那久已闲悠的心弦……

《诗之断想》,非常唯美的散文诗。是风、云、雨……的诗组。

透过《诗之断想》“无限可能拓展心灵的疆土”,“提炼生命的价値”,“以诗的完美抗衡人世的不完美”,“以诗的真实抵换精神荒原的虚无”……恰恰把梦如一直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的朦胧、迷离、挣扎、反抗……织编在一个乐章里。那种“昨夜把你的眼睛酿成一坛洒,从此我便醉在酒里,不愿醒来”主旋律让人陶醉和沉思。

梦如用对“以平常心觀照自然,美無處不在”,“以清淨心巡视宇宙,善恶昭然”细致观察的独特功力,巧妙丰富的想象力的把“艺术”、“生活”、“时间”、“语言”、“现实”、“生命”、“自然”,上升到诗歌的高度,从而使诗歌富有了深远的意境。

但,梦如那种“俯瞰自己”,“俯瞰苍生”、“俯瞰自然界的奥秘”,“从此超然于生命,超然于幽远的时空”的感知是与生具来的吗?那“扩展其 极限,架构四度空间于无形”能力是否简单呢?答案是否定的。那是幼小的梦如在“印度尼西亚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被关在小房间几个小时,没听到我的哭声,亲戚打开门来看,我就夺门而出”的黑暗童年走过来,那是“表妹抢我的红豆,并说,这是我的家,不是你家”的担心、害怕的“我哭都不敢”中的炼狱中磨练出来。那是“父亲啊,五朵金花你都别在胸口,为什么要遗弃这朵呢?”的感慨中而来的……

生活是诗歌的灵魂。梦如的诗,就是生活的影像。

“三年的时间,竟也激起数百点回响”。

当“捧着用自己数十年血泪孕育的珍贵,却没赶得上父亲的脚步”时,那“以平常心觀照自然,美無處不在”、“以清淨心巡视宇宙,善恶昭然”……是对生活的深深感悟。

在一路飘零数国、把自己的居所称之为“贝居”的珍惜中,梦如对“以爱心涵容世界,真理便在其中了”真理感悟要比我们透彻一点点呢?当我们逍遥自由的翱翔于天际时,有没有想到,不可超离生活之外呢?当我们眺望苍生时,是否不会忘记感悟人生呢?

《影子》是一篇精短之作,加题目才七个字。

这篇短诗在意境的构建和篇幅方面,抛开了固有的束缚,彻底放开思维。任意象在不同的空间中自由穿梭,对意象的营造。梦如以“影子”“光”“长短”“句”那些彼此不相干的景象,巧妙的将它们穿织在一起。诗歌的最高意蕴就是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跳跃中一览无疑。让人觉得自然而然,没有丁点的牵强和造作。让不同层次、不同年纪、不同教育、不同心态、不同性别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驰骋、翱翔。在薄薄的雾岚中去寻找触动自己的那晕涟漪。那似近非近,似远非远构成了一幅唯美至极的画面。

“萧瑟的秋天”、“发黄的草”、“独木舟”、“秋天”和“夜”更构成她诗歌情感意象中的主导意象。这些情感意象的大量出现,显然意在表达诗人的那种“淡淡的忧伤”……

是的,我们的女诗人确实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啊!她那“嫩绿的童年”、“火红的青春”都曾被冷漠无情“剪去一切色彩”。狂风暴雨中一直“漂泊”的那“断翼的鸟”儿,带着千穿百孔的心灵,怀着“心窗锈满重叠感叹”,却像“动后余生的枯枝,继续书写,断行的诗名”……

一位带有一种洗濯不尽忧伤的诗人,也可能正是这种“我们都是过客”之风,容易诱发“而你已不在风景之中……”的伤怀吧。

《在你和世界之间》,那“干枯的胸腔”“留下一颗滴血的心”。直到今天,梦如“楚楚动人”的“一朵笑”,都还在给予我“灵魂的触动”。“比山还远”的“边缘人”,终于站“在你和世界之间”。只是,“一朵花的往事,悄悄坠地的落叶,却以无声的叹息,结束,所有的故事”你就真放弃得了背后的一双牵挂?你真的有那么的决然吗?

时光飞逝。十数年就这样一晃过去了。当朋友看着我的文字,总是觉得那么的忧伤,又那么的执着。只是,朋友们不曾知晓,忧伤的背后,还有梦如那游离在雾纱之外的眼光,闪烁,迷离……

“只消一步便可跨越,而我却是一个边缘人,宁愿徘徊于你和世界之间,无从选择,无从逃避,自从呱呱堕地,命运已然敲定,这一生从此拍卖给你,青春,早已典当殆尽,留下一颗滴血的心。在你和世界之间………”

“所有故事都要结束。”梦如在离别的车窗里飘出一朵颤动的“木棉花”,“把手挥成,断线的风筝,”终于“记忆将成一幅风景,而你已不在风景之中

她被囚禁了,她把自己囚禁在宗教里了……

“秋风起了,风铃若断且续。只有我听懂它,会有更多的人听懂我吗?”

一若泰戈尔雨花园中那女子的脚铃

一串撩人心头的神秘风铃,

一任高低错落的音符敲醒沉思

那季节的错误

梦如,穿行在梦与醒的边缘………”

飘零

共 21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以凄美的文字,给我们析解了一个充满孤凄之情的诗人令人凄楚的诗集,透过如泪凄滴的文字,也我们看到了原作者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同时也看到了作者内心的同怜之情与作者的一段非常的历程。过多的原作的文字引用并没有削弱作者的剖析,欣赏,推荐作者朋友阅读品赏。【编辑:桐疏枝寒】

1 楼 文友: 2014-01-17 21:48:15 欣赏一段令人沉思的凄美文字。问候飘零。遥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 2014-01-18 00: 1:05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飘零待学之处还多,一定会努力的,老师冬安!什么中药消肿止痛散瘀郑州国医堂医院预约挂号小孩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用于治疗鼻塞流涕的药
小儿咳嗽有痰咳不出
静脉曲张发痒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