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长歌首次以纪实文学再现时代故事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6

本书是我国首次以纪实文学形式生动再现60多年前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时代故事。作者以近200名亲历者的口述史,全景式地展现了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权,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的历史画卷。

把装备全部扛在肩上,十八军先遣支队做好了充分准备,开始向世界屋脊艰难挺进

从1951年夏天开始,人民解放军从各个方向进军西藏:5月6日,新疆方向进军阿里的后续部队二百八十余人,由骑兵师二团副团长安志明率领从南疆于田出发。

7月25日,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领导的十八军进藏先遣支队从昌都出发赴拉萨。到边坝以后,带上一五四团八连,共四百余人,翻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夏贡拉、鲁贡拉(即东、西大雪山),穿越人烟稀少的“穷八站”,所经之地,空气稀薄,冰天雪地,道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指战员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四十五天,跋涉一千多公里,于9月7日到达拉萨东郊的蔡公堂,再渡过拉萨河。9月9日是西藏传统节日“雪顿节”,进藏先遣支队进入拉萨。

8月22日,云南方向,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团长高建兴率六百余人从扎那出发,爬高山,穿过瘴气区,在地震塌方地带艰苦架桥修路,向察隅进军。10月1日,胜利进驻察隅。同年底,以一个排进驻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北侧的沙马,一个排进驻竹瓦根以南的中缅边境中国一侧,建立国防前哨阵地。

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等率西藏工委机关及部队等共计二千五百人,由昌都出发,取道“北小路”向拉萨进军。一路爬雪山,涉激流,风餐露宿,异常艰苦。怒江波涛汹涌,两岸陡峭,没有桥梁。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冷拉山,海拔六千余米,自山脚至山顶大雪覆盖,气候严寒,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道路崎岖不平,风雪交加,雪山皆终年积雪不化。10月21日,进至达孜县,部队会合从边坝出发。经嘉黎、太昭(今工布江达县)西进的一梯队一五四团,共四千八百余人,24日进驻拉萨东郊,26日举行入城仪式。不久,一五四团两个营于11月15日分别进驻江孜、日喀则。

8月28日,范明、慕生忠率十八军独立支队一行一千一百人从青海香日德出发,踏上进藏征途。穿越三江源,强过通天河,翻越唐古拉山,遭遇八级大地震。11月26日,到达拉萨近郊。12月1日,举行入城仪式。

10月2日,十八军五十二师直属队与一五五团、军炮兵营为二梯队,共约五千六百人,由副师长陈子植、副政委阴法唐率领,从昌都出发,经洛隆、边坝、沙丁、白噶、嘉黎,以同样的艰苦行军,于11月进驻太昭、白噶、工布则拉宗等地。

这些挺进的部队,每天都在和各种突发而来的困难做着艰苦顽强的较量,时时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血牺牲。由于进军时间长,进军路线长,这种在与大自然搏斗中的伤亡,几乎等同于一场人与人的大规模战争。

把装备全部扛在肩上。十八军先遣支队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开始向世界屋脊艰难挺进。

“世上无论何人,到此未有不胆战股栗者”,指的是通往拉萨的中路。这条路,是过去西藏地方政府的官道,全程直穿横断山脉西半部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崇山峻岭。

1951年7月,中央批准十八军组织一支精干的先遣支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先遣支队”。这支先遣支队,不同于十八军于1950年 月组织的那支赴甘孜先遣队,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支先遣队要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和土登列门同行,先行向拉萨进军。其肩负的重要任务是:了解情况,宣传协议,筹集粮草,为后续部队进入拉萨做准备。先遣支队包括宣传、公安、外事干部及五十二师文工队等,共计四百余人。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财政困难,但国家对进藏部队支持力度很大。在甘孜补充的各种装备,有皮衣裤、皮大衣、毛皮鞋、皮护耳、风雪镜、毛毡垫、隔潮帆布、急救包,还有搭帐篷用的布、棍、钉,等等,许多都是全军其他部队没有的。但是,这一路进藏全靠两条腿,所有的装备要扛在肩上走。配备的装备再好,谁也不敢全留在自己的背包里。

为了减轻高原行军的沉重负担,必须在保证进军所需的前提下,精简一些个人装备。许多人连在四川发的和私人的东西也全部上交了。有的进藏女兵只留下皮大衣、毛皮鞋、皮帽、雨衣、隔潮帆布、床单、被里被面布、内衣裤、笔记本,还有炊具和搭帐篷的用具。就这样,加上食品一共四五十斤,行动起来还是很笨重。

文工团的战士除了背自己的背包,每人还要携带文艺器材,如二胡、提琴、腰鼓等。军乐队的文艺兵,要背起四个大摇头贝司和四个抱贝司,以及拉萨入城式所需的几十根彩旗竹竿。每个班仅配一匹骡马。

除了组织大批牦牛运送物资、加紧修路、酝酿空投外,解决运输补给困难的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加大部队人员的携带物资数量。进军的运输补给是按人头逐日计算的,规定:战士除武器装备外,每人携带十天的粮食,平均负重达三十五公斤;干部也要背负十公斤至十五公斤的粮食。各部队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银圆,一般由干部分散背负,以备必要时采购食物急救之用。

十八军一五五团卫生班班长续庆余回忆说,规定每个战士背上自己的给养所需:十公斤代食粉、一盒蛋黄蜡、2.5公斤装的固体燃料,干菜、炊具、帐篷、雨具、枪支弹药等。“代食粉是铁桶装的,有2.5公斤一桶和五公斤一桶的,大家都背在肩上。因为铁桶反光,走在路上的景象,真可用一本小说的名字《铁流》来形容。”

后来随军直机关一起进藏的军直保卫部公安队队员周岐顺幽默地回忆当年:“谁也没有我们富,都拿黄金压帐篷!”

(:王日立)

厌食症的治疗药物

幼儿厌食症的原因

宝宝腹泻的原因

维生素D滴剂十大名牌
小儿便秘有什么食疗方法
小儿便秘饮食注意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