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间的江湖闲谈下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17
10、陈青云:鬼派第一人
一座古堡,屹立在澎湃的江流之中的礁岩上,古堡的大门,对着陆地的这一面,堡门永远是敞开的,现出一个拱形的黑黝黝的门洞,门的上方,堡墙之上,两个见丈大小,怵目惊心的大字:鬼堡……整整三十年,整座武林颤栗在末日的恐怖中,一些江湖帮派,惨遭血洗,数以千计的黑白道高手,被剥夺了生命。所有血案发生的地点,都以“血骷髅”为记。血雨腥风,吹遍了武林每一个角落……
这一段文字,出自陈青云的武侠小说《鬼堡》,在陈青云之前,即使是民国时期旧派武侠宗师朱贞木的笔下,也从未出现过如此血腥的场面。朱贞木的武侠有奇幻瑰丽的色彩,有时显得阴森,《七杀碑》《罗刹夫人》等作品在奠定了朱贞木的地位,港台新派武侠作家鲜有没有受到朱贞木影响的,陈青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时间回溯至1926年,中华民族正处在军阀割据、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那是一个耻辱的、黑暗的时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每个人都在痛苦地生存着,朝不保夕,命如草芥。在如此动乱的阴影下,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黑暗中的宁静,这个婴儿,就是陈青云。50年代的时候,作为通信兵的陈青云随军来到台湾,后来因为身体原因退役了。退役之后的陈青云很快结了婚,但陈青云身无一技之长,很快,生活陷入了穷困的窘境,夫妻俩常常因无米下锅而饿肚子,对此陈青云感到羞愧和自责,但是他的妻子并没有怪他。
到了1961年,他们的情况发生了改变。陈青云喜欢看武侠小说,是一位“江湖百晓生”,什么都知道。那时候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写武侠小说来致富,写武侠就像养猪一样,陈青云也动了“养猪”之念。某一日,不知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如晦,陈青云将存折中所剩无几的一点钱取出了,立马就消失了一段时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了……后来,妻子才知道,陈青云是找了一个地方去写武侠小说去了。他把这本名叫《残人传》的小说寄给了台湾清华出版社,等了很久,原本以为这稿子不入的法眼就此石沉大海了,谁知道,找上了门,陈青云进入了江湖之中。
最开始,并不对陈青云感兴趣,那时眼里只有前文所述的各大家,直到后来在一个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封面较为典雅的小说,名字叫《天涯浪子》,只看了一眼就决定买回家去看一看,开篇的一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意境犹如一道闪电击中心灵。
这篇小说创作于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年代,那时,战争虽然结束,但是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是永远也无法抚平的,这种创伤感充塞于陈青云的作品中,充满了凄凉。
在大时代的浪潮下,个人的命运是卑微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浪潮卷没,于是有人开始抗争,有人开始挣扎,可更多时候,抗争、挣扎都是无力的,陈青云的小说给了这类群体中的人一种安慰。
有时候,人会在生存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触及到一个人尊严的底线,在那个年代,有太多的人有冤不能伸,有恨不能张,唯有武侠小说能带给人一丝快意,能一舒胸中的郁结。
很多的武侠作家考虑到市场需求,常以大团圆结局,陈青云不是,陈青云笔下的主角,大多身负血海深仇,以“恨”为人生宗旨,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之后练就绝世神功,然后报仇雪恨,这期间,主角会遇到至少四到五名(甚至更多)的江湖美人,然后,在最后,因为主角性格上的某种缺陷或者别的原因,主角总是落得个半生孤独。
《天涯浪子》的结尾,韦烈才明白他爱的是谁,然后爱他的那个女人却已离去,陈青云写道:
“夜已尽!
天已明!
漫漫长夜已经过去,然而留在天明后人们心头的是什么?是余悸、是感伤、是梦魇的残余,还是另一条坎坷的心路?”
陈青云小说中的负能量也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主流的武侠世界中,像金庸、古龙等大家所宣扬的依然是惩恶扬善与宽恕精神,陈青云笔下则更多的是除恶务尽,而除恶的人本身也不过是邪魔外道而已,字里行间充斥着血腥与暴力,恐怖的森森鬼气让人不能卒读。在《鬼堡》《残人传》《丑剑客》《音容劫》《铁笛震武林》《血剑留痕》这些出版于六十年代的作品中,主角大都因为仇恨,心胸变得愈发狭隘,见到人就杀,不管是正是邪,杀人的理由类似于这样:“哥偏执,哥看你不顺眼!哥受尽了委屈,全世界都对不起哥!哥杀你,是你自己造成的!”这些人的生活充满了各种苦闷,各种怨毒,这样的作品看多了,至少会好几天精神恍惚。
——随着时代的发展,陈青云这位鬼派第一人也开始改变,希望能提高自己作品的内涵与品位,于是在创作后期,出现了一批以推理侦破为主的武侠小说,如《剑底情仇》《残虹零蜨记》《仙女与杀手》《玉剑干戈》《十剑表雄风》等。
陈青云在武侠小说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却也造成了其后田歌等跟风者嗜血嗜杀之滥觞,令武侠小说的声誉严重受损。
陈青云的小说曾经买过几本,后来当作废品书处理掉了,我是爱书的人,不会卖书,陈青云的书是个例外,因为儿时留下了太多不美好的回忆。
11、有一种寂寞叫温瑞安
奔跑,把浑身的力都耗尽!
迎着风,去到天涯或海角,把古今的歌都唱罢!
你给我一把剑,我可以把雪舞成一首诗!
你给我一壶酒,我不会喝,我会把它倒在已经冷却的江湖上!
寂寞时,在芳草古道踽踽独行,清晨,薄薄的雾笼罩着溪水,溪水潺潺,叮叮咚咚地流向远方。就是在这样一条小溪的旁边,少年时的我读完了一本名叫《刀丛里的诗》的武侠小说,作者温瑞安。
寂寞时,斜风细雨,芦荻苍苍,草木萋萋,一切都充满了诗意。在空寂如水的夜里,云层如墨染,整个人陷入到一种略带彷徨的沉思之中,一种对于未来茫不可知的彷徨与沉思。
温瑞安以诗情为剑意踏足江湖的时刻,江湖已经开始寂寞了,他就像是一个寂寞高手,历经长安一战,饱览江山如画,月色清寒,刀锋偏冷,一袭白衣消失在没有江湖的长街……
我们可以说,那个白衣人是寂寞的,他离开了之后,会去喝酒吗?会像古龙一样痛饮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温瑞安不是古龙。
读温瑞安的小说,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一杯白开水放在手边足矣。《刀丛里的诗》——龚侠怀,“一向把行侠仗义当作是在险恶江湖里寻诗的龚侠怀,在这雪意深寒的晚上,还是会来这条寂寞的长街么?”在仇家布下的劫杀里,龚侠怀出现了,面对伏击,寡不敌众,英雄侠士,斗不过卑鄙小人,最终,龚侠怀被打入到仇家地牢,一场营救龚侠怀的行动开始!
在寂寞的险恶的江湖上,龚侠怀有兄弟!
在寂寞的险恶的江湖上,龚侠怀有朋友!
兄弟讲情义,朋友照肝胆,这样的江湖是让人温暖的,即使是有些兄弟出卖了他,有些朋友背叛了他,但是这样的龚侠怀,依然给冰冷的江湖添上了一抹暖色。
江湖行,江湖冰冷,寂寞的龚侠怀不正是温瑞安自身的写照么?
据说,在他少年时代,他就喜欢编一些武侠神怪故事,在班上讲给自己的同学听,据说当年,他组建神州诗社,以“发扬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后来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封杀,蒙冤入狱,直到如今还是不被允许进入台湾,他踏遍了天涯,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在某一个时刻里喟然长叹:河山终古是天涯!
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温瑞安没有如金庸一般经历过战火硝烟,对民族的伤痛也没有更深切的感受,他写不出金庸的慷慨,但自有一种风骨。金庸的胸怀比起温瑞安自是宽广许多,温瑞安是金庸迷,他经常给金庸去信,说自己的情怀,陈自己的痛然。他很看重朋友,所以朋友的背叛,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金庸对他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的人厌倦了,转变了,心情不同了,那是必然的事。已经有过几年,几个月,几天的相聚,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金庸对温氏是有影响的,无论是行文还是内涵。
但是金庸的小说往往书写的是大时代,温瑞安则更注重个人感受一些。
温瑞安笔下也有大时代的描写,虽然有点乱,却也不失名家风范。
金庸笔下有的是大气的英雄,磊落的豪杰,温瑞安笔下也有,比如:萧秋水、方振眉、方邪真、王小石、苏梦枕、李布衣、戚少商、游侠纳兰、四大名捕……
四大名捕太有名气了,有名到人们连四大名捕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了,有名到作者都无法写出一个结局来,新千年了,无情还当少年……
有时候很喜欢温瑞安笔下的一些句子,如:经霜更艳、遇雪尤清,如:花开开就要谢了……还有伤心小箭一样的武器,惊艳一枪一样的书名,韦青青青一样的人物……
多年后,依然喜欢在某个闲散的午后,看着温瑞安的旧作,寻一场和寂寞有染的江湖梦,这个江湖里,没有酒,甚至没有刀,没有剑,只有一群寂寞的人在喃喃自语,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
看书的时候自问,你的血还是热的吗?
温瑞安用自己的笔下人物回答:我的血当然是热的!
温瑞安自己说:侠在,公道永不灭绝!你来,武侠发扬光大!
布满了黄土的江湖道上,来了很多人,也走了很多人,可温瑞安始终还在!
他像一个癫狂的猛士,站在风起云涌间,挥舞着一杆写着武侠二字的大旗,三秋过后,江湖上只有他一个人,只有他一个人……他不管江湖会不会将他遗忘。
在风刀霜剑的岁月里,温瑞安已老去,尽管他还有着吞火一般的情怀!
12、余韵
温瑞安是传统武侠的殉道者。
当他在江湖的最高峰划下了那一道凄惨的刀口之时,有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出现了,他走的不是传统的路子,在他的笔下没有九大门派,没有少年奇遇,没有苦练武学,所有传统武侠应该有的,他都没有。
这样一个人,是不是有点目空一切?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魔师庞斑、盗霸赤尊信……不,他不是庞斑,也不是赤尊信,他有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名字:黄易。传说其人精通易学术数,由其作品中反映出的个中修养而论,并非虚言。
黄易大学期间学的是传统的绘画,曾见过黄易的绘画作品,功力也是不俗,曾获得过“翁灵宇艺术奖”,这个专业给他带来了高薪厚职,可是自幼喜欢武侠小说的黄易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在1989年带着美丽的妻子,到大屿山去隐居去了,没事种花养草打游戏,当然,还有创作武侠小说。黄易先后推出了《破碎虚空》《荆楚争雄记》《覆雨翻云》《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武侠作品,他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武侠小说命名为“异侠系列”。
所谓异侠,自是有别于传统之侠。黄易的笔下,人物的黑白忠奸几乎全部被模糊了,无论男女,无论身份,他们更加有血有肉,更像我们现代人。
我最开始读的黄易作品是《乌金血剑》,这本小说后来被TVB搬上电视银屏,主演是刘锡明、周慧敏和罗嘉良,主题歌很好听,是刘德华演唱的《天从人愿》。
九十年代是一个多元而开放的年代,港台娱乐文化席卷两岸三地,内地影视业方兴未艾,有了明星,有了游戏,有了很多的有钱人,有了很多让人目不暇接的新事物,人心也在这个年代慢慢浮躁了。但九十年代又还好,文娱事业迅猛发展,如今回想起来,那个年代还是有很多的价值。那时,王朔呛声金庸,引起轩然 ,金庸的武侠已经登堂入室,古龙有了更多的读者,武侠作品已经被拍至滥觞。那时,有王家卫、徐克、胡金铨,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武侠的璀璨。黄易,却从来不是主流。
黄易的小说均是波澜壮阔的浩瀚长卷,没有毅力是读不完的,他的书1997年之后在络上流传,没有络的地方,有厚厚的黄皮书,很多是他的不是他的书,在各个阶层口耳相传,于是第五大宗师就这样被捧将而起。
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玄学至理,有人说他的作品比金庸更富有历史的厚重美感,有人说他的擅长谋略与气势营造,笔下的武功霸气不可方物,也有人说黄易是中国穿越小说、异能小说、修真小说、重生小说的开山鼻祖;也有很多人骂他,说他满书污秽不堪入目,文笔拙劣不能卒读,思想贫乏,趣味低俗,等等。
是耶非耶?黄易本人对此似乎不甚在意,从未见他出来辩解一句,他就像笔下的浪翻云一样,浪翻云极于情极于剑,黄易只是痴心于武侠,痴心于创作,在江湖的世界里自在逍遥,直到新千年后,他写了一本叫《边荒传说》的小说,里面有个叫卓狂生的说书人,黄易解释说,创造这个人物,是“为了还击那些攻击我的人”,足见其人的有趣与可爱。
然窃以为,黄易在科幻小说领域的成就是要高于他的武侠的,《凌渡宇》系列小说和《星际浪子》《超级战士》是经典中的经典。
黄易还在创作,他的价值,他的影响,自有后人论。
在九十年代的洪流中,写武侠的人也有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位成绩较为突出。
一个是龙人。
共 642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继续介绍一些武侠小说的作者,台湾作家陈青云的步入文坛和作品的得失与格调;同是台湾作家(因故客居马来)的温瑞安以诗情为剑意踏足江湖;作品充满了玄学至理的黄易等。 这些介绍有增长知识的作用,也有文化历史留存的需要。【:欣雨文萃】
1楼文友: 07:51:26 读这样的文章,增长了对岸文化状况的知识,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灯盏花产业怎么样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怎么样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效果怎么样
益母颗粒吃多久云南生物谷灯盏花
维生素D和D3的区别
上一篇:我看花养女人幸福一生所感随笔
上一篇:人性中的爱能消除文化差异
- [经典语录]李宗原 ‖ 节日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香港画院名家作品邀请展
- [经典语录]为什么据说茶客都比较喜欢收藏易武茶呢?
- [经典语录]咖喱酱证件照曝光,眉目清秀颜值颇高,还意外撞脸白冰
- [经典语录]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 [经典语录]妈妈“乱数数”散手娃喝药火了,网友:但凡有幼儿园文凭也不至于
- [经典语录]冯远征大8岁老婆太身为了,同框小28岁蒋欣,穿蓬蓬裙竟似同龄人
- [经典语录]海洋水质的网站监测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经典语录]把女朋友当女儿养的男生也比较聪明 女孩子本来就是你越宠爱 她越可爱的 你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和保护 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