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孜县达孜乡德吉村村民仁增片多的脱贫之覆盖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1-12-21

记江孜县达孜乡德吉村村民仁增片多的脱贫之路

脱贫攻坚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最牵挂的大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在江孜县达孜乡德吉村,就有仁增片多、李铁成这样一户藏汉结合的家庭,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道路上,他们为了小康梦不懈努力着、奋斗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伟大实践,用一言一行努力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

由于德吉村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经济支柱,村民很长一段时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仁增片多出生于1988年,家中共有6口人,看到父母成天辛苦劳作,却还是摆脱不了贫困,仁增片多便立志长大后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

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仁增片多在2008年选择到拉萨打工。她前后当过造纸工、餐厅服务员。2013年,仁增片多结识了在拉萨做生意的河南人李铁成。两个人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相互扶持,风雨同舟,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

一次偶然的机会,仁增片多接触到了蔬菜种植,她发现蔬菜种植市场前景广阔、销路好,利润高,于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蔬菜种植相关情况。2015年,她和李铁成辗转多地来到了拉孜县,经营起了大棚蔬菜。

万事开头难,因之前没有系统学过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蔬菜大棚的建造技术、温度控制、蔬菜品种的选择这些都成为了他们的难题。在经营蔬菜大棚初期,挫折没有让他们胆怯,两个人凭借着对蔬菜种植的热情,一一克服了困难。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仁增片多发现当地人对蔬菜水果都有很大的需求,便立即筹资10万元在拉孜县曲夏镇开办了一家蔬菜瓜果供销合作社。在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下,2015年,仁增片多一家年人均纯收入达8546元,从村里的低保户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致富户。在收获事业的同时,2016年,她与相伴多年的李铁成登记结婚,他们的付出和汗水也终于有了回报。

做人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也要回馈于社会,这是仁增片多一家的人生信条。自己富裕起来的仁增片多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积累后,仁增片多决定回达孜乡创业,带动家乡群众共同脱贫致富。2017年,达孜乡党委、政府了解了仁增片多的事迹后,决定为其免费提供场地,帮助她开办了一家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的小规模、标准化超市。目前,超市平均一天有1500元至2000元的收入。仁增片多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到她那里取致富经的人也多了。

无人驾驶卡车和火车也成为矿山生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拓认为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一定不会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这是仁增片多脱贫后发自肺腑的承诺。在致富增收的同时,仁增片多吸纳了村里1名贫困户到自己的超市工作,2018年藏历年期间,她主动为结对帮扶的两户贫困户送上了慰问品,兑现了自己致富不忘乡亲的承诺。

尽管仁增片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她并不满足,谈到未来的发展,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带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脱贫。结合德吉村实际,仁增片多计划创办德吉村蔬菜种植购销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发展大棚种植,通过集体种植、争取扶贫专项贷款、委托农户代种等方式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合作社建成后预计覆盖农户12户,其中贫困户7户,年纯收益可达10万余元。

仁增片多说:“我书读得少,但是我知道脱贫不能等靠要,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这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坚信只要自己积极向上,努力拼搏,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江孜县供稿

成都治疗子宫性不孕的医院
杭州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哪家好
西宁男科医院哪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