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暮语沉思发小聚会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25
今年过年感觉是最累的一年,从大年三十开始至今没在家吃过一顿午饭。婆婆家、妈妈家、亲朋好友同学聚会,吃吃喝喝,忙的不亦乐呼。这过年啊,真是三大忙:拜年忙、吃喝忙、聚会忙。三大累:体累、嘴累、胃累。
拜年吃喝那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同学聚会,今年别出新彩,来了一次“发小”聚会,那欢乐的场面,那欢快的气氛,把我们带到了四十年前的童年时代。
随着工作、生活的需要或变化,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于长大了,见识了,社会化了,防御心理也强了。总会觉得伪装的人太多了,周围的世界太复杂等等。而童年结下的“发小”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这种纯真、可贵的“发小”之谊让人觉得踏实、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更容易做真实的自己。
虽然是一个村子的人,平时大家各忙各的,也不经常看到。我们村子比较大,南北村民没什么接触,我回家的时候不多,所以有的同学竟然是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见过面。
76年大地震,使原来的五联村大学校变成了一片瓦砾,学校的教室化为乌有。
然而,地震震倒了教室,却震不垮学生们求学的心。我们回到了本村,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大家就在路边宽敞的露天地里学习,后来地震平息了,就准备师生动手盖校舍。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面,师生一起干,和泥、板砖、上屋顶,在本村泥瓦匠的协助下,一个简易的新校舍很快就建起来了。记得我们班共有二十多名学生,教师和学生全是一个村子的。大概没有一个教师是正式的,都是临时代课教师,后来这些教师有的高考进入了高等学府,有的转为国办教师。
师资力量的薄弱和短缺,注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那年正是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县一中开始面向全县招生,一改往日推荐上高中的招生办法,不管家庭是成分高的还是有历史问题的,只要成绩好了就可以上一中去学习。
消息传来,师生都为之振奋,于是学生们开始抓紧时间用功学习。数学老师软点,校长就亲自讲课,亲自辅导,手把手教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参加中考的二十来个学生中有4名同学考上了一中,这在当时就是教学质量不错的,毕竟是一个村子,毕竟就二十来个学生。后来我们这些同学中,有5人相继考上了大学,离开了这个养育我们长大的村庄,有1名代课教师转为国办教师,1名商品粮安排了工作,其余都在家务农。
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也干出了一番事业。但不管他多么发达和辉煌,总是忘不了小时候在一起学习玩耍的同学们,多次提议想来个“发小”聚会,但一直也没张罗成功,这个春节终于圆梦了。
年前打成了共识,我便在城里相对高级点的饭店定了桌,可谁料想北京那同学强烈要求在他哥哥家里操办,说在村子里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于是我便随了他们,在初四这天,我们一起驱车来到了村里。
看着那些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发小们,心里在寻找当年儿时的影子,是最容易不过的了。想起当年那些穷孩子们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玩耍,不知道发愁,不知道烦恼,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强制的管教,一玩起来就是不分白昼,那时候虽然贫穷,但是比起现在的孩子们是幸福多了,也轻松快乐得多了。
我们的童年是在快乐和休闲中度过的,但也经过了几次大的运动。经历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方案风,又有典型白卷英雄张铁生,反潮流的黄帅,赶社会主义大集等。
使我记忆最深的是三次大的活动,那是全公社的集体活动。
第一次是1976年春天,赶社会主义大集,师生一起上街高唱着歌曲,跳着群舞,宣传社会主义大集好,记得那首歌叫《十唱社会主义大集好》。社会主义大集后,人们开始能在集市上买卖自己的农产品了,这在以前是绝对禁止的。从大队、小队到社员家庭,都给摊派了农副产品交售任务,而且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每逢大集,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喇叭震耳,一派“繁荣”景象。
第二次是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全体同学一起到当时的公社设置的灵堂里吊唁,前去吊唁的有工人、农民也有师生,人山人海,但秩序井然,任凭天上下着绵绵细雨,大家丝毫不动。灵堂正中央放着毛主席画像,苍松翠柏花团锦簇,灵堂前、哀乐中,大家哭声一片,悲痛欲绝,我们最最敬爱和崇拜的伟大领袖离我们而去,感觉天要塌了。
第三次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师生和社员民兵一起上街游行,走街串巷,万民同庆。载歌载舞,呼喊口号,夜深了都没有一个人回家。那声势之大,场面之隆重是我一生经历过最浩大的。
从开卷考试到开卷闭卷结合再到闭卷考试,从勤工俭学到活学活用,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到唐山大地震,小小的年纪里,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了。但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尽管不是什么都懂的年纪,但毛选心得笔记却写了一篇又一篇,当时毛主席语录、诗词和毛选学习心得是主要的家庭作业,其余都是次要的。课本中,课堂里讲的都是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事迹,所以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毛泽东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这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属于根红苗庄的一代,也是经得起考验的一代。
听着发小同学聚会上大家呼唤的乳名,说着小时候那些调皮的事情,大家真是不亦乐呼。只顾说笑喝酒了,桌子上的菜基本没怎么动。多少辜负了同学大哥的好厨艺,这可是全村最好的厨师,每个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的精湛厨艺。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也提高了很多,我们村子在全县也属于上等村子,现在这些务农的同学,家里经济条件都非常好,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个个住着宽敞亮堂的房子,比起城里上班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逊色。整个冬闲季节也是忙得很,大棚暖室一片繁忙景象。吃完饭稍息一会,大家就都忙着给暖室大棚撒帘子去了。
这是一次历时 0多年一次的聚会,大家都觉得特别珍贵。北京的同学说,越老越想家,越老越想小时候的伙伴。这大概是通病吧!不是说人老了就是过去的事情忘不了,现在的事情记不住吗?或许是真的。当你经常回忆儿时的事情时,当你经常想儿时的伙伴时,说明你已经老了。
总之,这个春节,最有意义的一天就是发小聚会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已经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离开了人世,残酷的病魔剥脱了他们生活的权利,把他们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天堂,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样子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儿时的记忆中,永远铭刻在心。
共 252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发小聚会》,说出了,发小之间那纯真的友情,并且时间越久,情意越深厚。不管走到哪里,不论时间多久,这种感情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相反却像陈年的老酒一样越久越浓。简单的一次聚会,道出了一个年代经历的重大事件和改革开发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有阅读价值和欣赏意义。推荐给大家【:戈宰】【江山部 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0 : 9 纯真的年代,纯真的人。童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但带不走儿时的玩伴。呵呵,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不管过了多少年,也不管多少年不相聚,当儿时的朋友走到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语。问好叶姐。 我希望努力做个积极向上的人,虽然没有学历,却斗胆闯入文学的圈子,我愿意用心去谱写自己心中的故事,能与人分享我与大家的快乐是我莫大的幸福。
2楼文友: 22:0 :07 问候叶雨大姐虎年快乐,一篇《发小聚会》又把我带到了童年的河边,看时光的洪流流过,沙滩下掩盖着的是天真的微笑,两小无猜的纯真又被你一层层的拨开,笑声又在云端响起! 有着自己的小聪明,有点傻傻的家伙。
楼文友: 22:07:5 呵呵,发完才发现原来用的是社长的ID,清风再次祝福叶雨姐虎年吉祥,佳作连连! 有着自己的小聪明,有点傻傻的家伙。
4楼文友: 07:45:04 发小的感情是最纯真的,是无可代替的真情,问好叶雨。 秋心如水
5楼文友: 07:55:52 欣赏美文!问好叶雨! 笔者,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诗协、齐齐哈尔市诗协、依安县诗协会员。本人有诗稿杂文散见于中国诗词等一些文刊。笔者希望借此文学平台交流更多朋友,通过互动提高自我。
6楼文友: 16:45: 1 感谢朋友们的支持,给大家一起拜年拉!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7楼文友: 08:44: 6 朴素的文字,道尽世事的沧桑,历史应该谨记,生活更要珍惜. 叫我冲哥!
8楼文友: 17:08:16 情由心生,作者的这次“发小”聚会,也把我们带进了那个热闹而欢乐的真情场面。 发表文章近百篇
回复8楼文友: 16:11:47 是啊,发小聚会很难得,也很珍贵,那个童真的年代真好啊。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有哪些
怎样控制体重不发胖孩子脸色发黄需要查什么
怎么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上一篇:星月情凝四季秋天的故事散文
上一篇:轻舞父母如树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