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家散文池中荷花开复谢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6
荷花,浑身都是宝,而且,在我看来,没有哪种植物,能像荷花一样具有可辨识度,让我把它从头到脚的各个部位的样貌都牢牢记住了。
荷花的花自不必说,那是江南园林,喔,不,不管哪儿的园林,它都是装饰池塘的首选花卉;荷叶田田,也是很容易就让人记住了的;长长的莲藕,是消暑的美味,尤其是那切开后长长拉出的藕丝,引起了文人骚客的多少联想啊;莲蓬呢,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淋浴用的莲蓬头就是模仿了它的造型;至于那里头的莲心,清热败火、营养丰富,是盛夏的绝佳食物……
或许是因为读书的时候学过周敦颐那篇著名的《爱莲说》吧,一直以来,我都对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特别偏爱。不过,我对植物一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研究,所以一直都不知道这莲花和荷花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究竟算是同一种花、算是叔伯兄弟姊妹、还是根本就不一样呢?
不过,曾经看一篇文章中说起,荷花,属双子叶植物毛茛目睡莲科莲属,它包括两个种,中国莲和美国莲,看这意思,似乎荷花就是莲花了。
听说,这是一个很古老的物种了,因为它喜欢温暖的环境,所以,在“后冰期”到来的时候,气温过低,很多古老的莲属植物承受不了,就相继灭绝了,最后只剩下了幸免于难的中国莲和美国莲。这更让我佩服了,多少种植物都灭绝了,可是,这惧怕严寒的荷花,却硬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是多大的毅力啊。
那些科学家们,还曾经在地底下发现了莲化石和荷叶化石呢,这足以证明,莲花的历史,比人类还要早很多很多,它和银杏一样,都是未被冰川和寒冷吞没的孑遗植物。由此可见,荷花,绝不是娇滴滴的美娇娘,它如果没有顽强的精神,又如何能在大浪淘沙之后,幸存下来,依然笑对风月呢?
所以,我对于这水中的仙子,就愈加偏爱了。
在我的印象中,荷花总是选择盛夏才会开放,它和别的花不一样,有很多花在开放的时候,都是打“花”海战术,以多取胜的,比如樱花、梅花、桃花都是这样,怒放的时候,一整棵树上都是花儿。可是,荷花就不一样了,几乎没有看见过荷花扎堆的,它们总是一朵一朵的,散布在池塘里,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樱花、梅花、桃花是美丽的,它们开放的时候,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它们的团结,它们每一朵花都是那么小小的,但是,聚集在一起,就能布满整个枝头,在人们的头顶形成一片花云。
而荷花也是美丽,那是一种孤傲的美,它总是像一个幽居的隐者一样,独自在池塘的某个角落里悄悄绽放,从不刻意地去炫耀自己的美,从不希望会有人把它捧在手里,深深地吸一口清香。
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大学里有一条小河,是根据原有的河道拓宽后修建成的,也算是活水吧,所以,水还算比较清澈,学校里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泮溪”,据说,“泮”就是古代学堂的意思,所以,给一条学校里的小河取这样一个名字,的确是很合适的。
河里种了很多荷花,还养了许多锦鲤,闲来没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在河边坐着,看着蓝天白云、碧波荷浪、花枝摇曳。那粉红淡紫相间,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不浓郁,淡淡的,要用心去品,才能够闻得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香远益清”吧。这个时候,便会让人觉得整个身体特别轻松,心肺像是被洗涤过一样,夏天的烦闷和暑热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小河并不宽阔,但是,看着这层层叠叠的荷叶,不由自主地会让人产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受啊。看看水中的游鱼和满河的荷花,不觉想起了一首古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时候刚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很好笑,古人的词汇也太匮乏了吧,这首诗重复得也太厉害了吧。可是,当我在河边,看见满河红红绿绿的荷花旁,那些锦鲤欢乐地游动,就知道,古人的诗歌,的确是真实情景的写照了。
就像古人说过的那样,人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有多么欢乐,它们在荷塘里游来钻去,时而在荷叶下露出半个头,时而钻出水面,在荷叶旁转圈,甚至一跃而出,从荷花的旁边跳过去,哈,难道它们把这里也当成“龙门”了吗?
我经常看见,很多抱着英语课本来河边朗读的同学们,也会时不时地放下书本来看两眼,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如果能看到“鱼跃龙门”的场景,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呢?
一般来说,荷花有红白两种,我还在闸北公园看见过一种黄色的,可是这应该比较少见吧,我们常见的,还是红白两种荷花。我一直都很难抉择,这红白两种荷花,我究竟是喜欢那种更多一些呢?“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究竟是喜欢粉色的佳人还是白衣的丽人呢?
或许,真的是不分伯仲的吧,我既喜欢它“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的形象,也喜欢“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
荷花虽然清雅,但是,却是江南常见的植物,所以,虽然如今已经早就毕业了,但是,空闲的时候,我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荷花池,有意无意地在它前面坐坐。与荷花相处,总是会让人觉得特别安逸。喜欢荷花,是不分季节,不分地方的。
荷花在盛开的时候,是美妙绝伦的,即使它已经凋零,和别的花也有所不同,别的花开败了,最多给人的便是“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是一种悲伤感怀的情绪,可是荷花就不一样了,曾经听过苏轼的一首诗歌中这样描写,说的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看,荷花可以枯萎,荷叶可以凋零,但是,西风扫过的时候,依然带不走的,是不畏风霜傲然而立的荷枝,它们依然倔强地挺立着,哪怕头顶已经没有鲜艳的花,遮雨的叶,然而,它依然固守自己的领地。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池塘里只剩下了一塘寒水和一池残荷,样子固然是有些冷清的,来看它们的人自然也少了,然而,我却偏偏喜欢看这残荷,情不自禁让人会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那被秋霜折卷了的枯叶,被西风拧弯了的茎秆,虽然有些零零落落,但是依然在纵横交错间,彰显着生命的活力。它们用高举着的枯黄的手臂,告诉世人,它们还活着。
对了,不可忽略的,还有莲蓬,这个时候,它也露了出来。莲蓬,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嫩绿嫩绿的,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雕刻家,用最好的碧玉,也刻不出此般形状的工艺品。金黄色的花蕊,就好像少女那不停眨动的睫毛,一双清澈透亮的眸子隐藏在里面,那就是如水的莲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不知是谁想出用“水”来比喻莲子的,真是妙不可言,如水的莲子,如同人的眸子一样,是多么具有灵性啊。
听说,莲子的寿命特别长,在一本历史书中看见,千年古莲子仍能萌发新株,不觉感慨,当荷花的生命走向衰亡的时候,它并没有彻底地死去,它的能量,都聚集在了莲子里,等待着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地发芽,再一次地绽放,再一次走向轮回。
难道就非得在红绿掩映的荷塘边打坐,才能领悟禅的真谛吗?我却觉得,在残荷旁静坐,更能让人有所领悟。
是的,它们已经经过了充满朝气、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它们已经姹紫嫣红开遍,它们也已经用莲藕和莲子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成熟,如今,它们正用自己残存的身体,向人们展现着迟暮的老年。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人生阶段,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从荷花身上得到一些启迪呢?
年轻时候的芳华岁月,固然让人欢喜,然而,到了最后,不得不在人生舞台上谢幕的时候,我们也无须伤感哀痛,不如就像荷花那样吧,用残存的、不再芬芳的身体,在西风中绝世独立,告诉世界,我们曾经来过;告诉天地,即使死亡,我们也要挺立着。
在这样与残荷对立的静穆中,我体会到的,不是哀婉与凄凉,而是顽强和奋斗。荷花,在瑟瑟寒水中风骨依旧,自信依然。是的,既然已经拥有过月色下的婀娜多姿,已经被无数的诗人和歌手歌颂过自己的生机和丰盈,那么,便已经足够,就好像人生那样,拼搏过的人生,应该无悔了。
这残缺的美,才是世间的至美,就好像,世人一直都在赞美那断臂的维纳斯,正是因为它的残缺,才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我看来,这残缺的美,正能给我们一种人生的启迪。衰败也好,凋枯也罢,都只是暂停,而不是终结,所以,我们大可以挺立自己的身躯,用微笑来面对不可避免的衰亡。
是的,衰败和枯萎,绝不是生命的终结,因为,那花瓣凋零之后,留存下来的,是如水的莲子,那又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
大概就是因为很多人都看到了荷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吧,所以,人们对于荷花,总是特别喜爱,并给它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义。
比如“并蒂莲”,它和“比翼鸟”、“连理枝”一样,被作为百年好合的象征。“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这是多么吉祥如意的象征啊,用来祝福新婚之人,真是再好不过了。是的,莲子历经千年,尚能发花,莲花并蒂,又象征着夫妻的和睦,这样的形象,怎会不引起人们的美好联想呢?
除此之外,有不少歌颂爱情的诗篇,都与荷花有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荷花的纯洁,让人们很容易地,就联想到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呢?《子夜歌》里那一句“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让多少暗恋的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啊。雾霭虽然掩盖住了荷花和荷叶,让人看不清楚,就好像爱情一样,淡淡的相思之情,那欲说还休的时候,是最美好的。
晏几道在把相思的美人比作荷花的时候,他说“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多么形象啊,一张流泪的美女粉脸就这样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此般的美人,有谁会不怜惜呢,又有谁能忍心拒绝她,看着她继续伤心流泪呢?
而孟郊的《去妇》中,那句“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又表现了一位被抛弃的女子,内心那种对爱情残留的希望,那种“藕断丝连”情犹在的心绪,不知道,那位抛弃她不顾的男子,是否能感受到呢,是否会心中有愧呢?
除此之外,荷花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恐怕就是它的清白和纯洁了吧,就像《爱莲说》里讲的那样,它总是长在遥远的荷塘里,让人不可亲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许,这就是一个美丽的巧合,荷花总是被比喻成女子,而且,是那种纯洁、清白的高尚女性。
听说,在古印度的时候,就是如此,《罗摩衍那》中就曾经把它比喻成为美丽的女郎,说它虽然长得仪容秀美,但是,却把污泥涂上莲藕,美丽的光华从来不显露,赞美了荷花的美德。
在异域是如此,在中国也是这样,比如,著名的《洛神赋》中,就把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得无以复加的“洛神”,说成是“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样的美女,有着“荷”一般的气质,自然非同凡响了。
此外还有那“步步生莲花”的潘妃,麝香涂壁,锦幔珠帘,这一切虽然都穷极绮丽,但是,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金莲花上款款而来的那位美人吧。
《红楼梦》中,贾宝玉就在晴雯死后,为其写了《芙蓉女儿诔》,说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赞美了荷花冰清玉洁的品质,不知他心中真正想着的,究竟是晴雯还是那位气质不凡的林妹妹呢?
的确是这样吧,人们说起荷花,就会想起“亭亭玉立”,说起美女,也会想起“亭亭玉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荷花喜欢温热的环境,所以在天竺会比较多,而天竺,又是佛教兴盛的地方,所以,长久以来,佛教,就和荷花有了不解之缘。
可不是吗,佛祖坐的,不就是莲台吗?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便可看见,释迦牟尼的塑像,披着宽大的衣服,手结着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看上去,就好像是在向他的信徒们讲经说佛的样子,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仰。而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也是极其爱荷花的吧,要不然,她又怎会穿着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只手拿着净瓶,一只手拿着白莲花。她手中那纯洁的白莲,应该就代表了那颗纯洁而慈悲的菩萨心吧。
佛教常常用莲花来比喻佛法,不是就有一本经书,名字叫《妙法莲华经》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这是佛家所讲究的,可是世俗却充满着污染与干扰,人心却遍布着欲望与竞争,就算身上披了袈裟,又能保证内心没有一丝尘垢吗?而荷花,它不喜欢“流水”,喜欢“静水”,它不喜欢在人前显贵,只喜欢独居幽静之处,它这种不受世俗干扰,不垢不尘的形象,正好与佛家思想中的精妙之处,不谋而合啊。难怪,佛教,对于莲花,会情有独钟呢。
其实,不仅是佛教对荷花情有独钟,就连我们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也是如此,要不然的话,怎么八仙中那唯一的女性,何仙姑,她的法器,就是一朵“荷花”呢?的确,荷花那纯洁、傲世独立的姿态,和何仙姑的高洁,还真是有几分相似之处呢。
当然,不管我们赋予了荷花多少美好的象征意义,荷花却只是自顾自地开着、谢着,不会对我们有任何的感激,因为,这就是它的性格,荷花是与人疏远的花,你不要指望它会像梅花那样,在女子的额头上留下“梅花妆”;不要指望她像柳枝那样,主动搭上你的肩头,这绝不可能。
荷花,只接受世人的膜拜、顶礼,而绝对不会主动献媚于世人。恐怕,这恰恰正是世人为什么对它格外崇敬的原因吧。
荷花的开放,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是因为,它想开放。
共 5188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说到荷花,我想大家肯定会想到这两首诗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时候学过的这两首诗歌,当时并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当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看惯了人间世态炎凉之后,对这样的美景才会有一些感悟和深深的喜爱之情。荷花,正如作者所说,确实全身是宝贝,不仅仅好看,而且莲藕好吃。荷叶亦可泡水喝,清热消暑。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从荷花的美丽、用途、品格、代表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古来文人对它的喜爱、独特气质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荷花的魅力。散文情感细腻、描述得当、诗句恰到好处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魅力,这样的散文,确实给人一种美感。欣赏,。【:故事中人】【江山部精品推荐】
小孩打喷嚏的原因
小儿流感症状怎样治疗方法
小儿流鼻涕怎么办
胳膊抽筋是怎么回事啊盐酸索他洛尔片注意事项
快速瘦身方法小妙招
上一篇:惭愧
上一篇:古韵今弹征文记忆里的老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