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景秦腔里的青衣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07
在南方待的久了,对“青衣”这个戏曲中的角色会产生一种错觉。就好像,青衣只是“京剧”或者“昆曲”里面的一个角色。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人们对“青衣”的认知等同于“京剧”;昆曲细腻优美,唱腔委婉,戏词清丽,好像是专门为“青衣”(女性)量身定做的一方舞台。
正是由于地理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其实,青衣也属于“秦腔”。
秦腔,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是一种“秦国的说话腔调”。秦腔和昆曲一样,同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陕西省岐山和凤翔),成熟于秦,主要流行于陕、甘、宁、青海、西藏等地。其中,以陕西西府秦腔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的古老发音。
秦腔和我国许多的传统戏曲不一样,它有一个最为独特的演唱方式,那就是——吼。我来到南方后,一个人无聊时,常会听一折子秦腔消磨时光,身边的朋友听见了,便说,这是什么嘛!嗓门这么大,怪吓人的!我就给他们解释说,这是我们家乡的戏曲,秦腔。
南方人接受不了秦腔,是因为秦腔太过于粗野了,不适合南方的细腻与委婉。秦腔要“吼”,必须要“吼”,只有吼出来,戏的味道才会出来。这种吼,是属于大西北的品性:原始、古朴、粗犷、苍凉。
但是,尽管秦腔如此粗犷,它也有它细腻的一面。这种细腻,正是由“青衣”带来的。
秦腔里青衣的扮相,和京剧、昆曲、豫剧等传统戏曲相差无二。她们都是身穿颜色朴素的长袖衫、外披水衣、头戴黑色的头套和齐眉穗儿、画着淡雅妆容的女性。如蜻蜓点水一般在戏台上行走,低吟,浅唱,顾盼生姿,一步一莲花。让人崇拜,让人欣赏,也让人伤怀。
秦腔里的青衣角色,大多为正派贤良的女性,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宝莲灯》中的王桂英,《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而秦腔中最令人感动的青衣角色,便是《三击掌》中的王宝钏和《铡美案》中的秦香莲。
王宝钏,一个豪门的千金 ,为了薛平贵而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苦守寒窑十八年;秦香莲,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因丈夫陈世美背信弃义入赘皇家,携二子千里迢迢去开封府的包公面前寻求王法公道。
这样的两位女性,身处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却为了她们心中的“爱”和“仁义道德”,义无返顾的去追寻真善美,且始终保有自我的真性情。试问,我们在面对这样的角色,面对这样的女性的时候,心中是不是会有一丝的惭愧,同时,又有满腔的敬意呢!至少,我是有的,我深深地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伟大的女性而自豪,而感动。
秦腔和许多传统戏曲一样,它里面有一种艺术的对比。王宝钏和秦香莲是一种对比;王宝钏出身高贵,秦香莲生于农家;王宝钏原本可以听从父命,放弃薛平贵,她仍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秦香莲其实也可以忍气吞声,忘记陈世美,带着两个孩子去过平凡朴素的乡村生活。但是,她们都没有这样去做。她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我们所认为的一种幸福安稳的生活,而是一种“公道”。这种公道,有“爱情”的公道,也有“王法”的公道。这种公道,或许并不为我们所理解,但她们仍是义无返顾的去做了,即使,最后的结果并非是她们想要的。但,这正是她们的伟大之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表示:男人都是粗陋之物,唯有女性才是世上的洁品。这样的言辞未免太过偏颇,但这是对当时礼教杀人,女性地位卑贱的封建社会的一种控告,一种人性上的反思。不光《红楼梦》如此,在《牡丹亭》和《西厢记》中,我们都会看到古代的女性为了追求内心的向往,敢于和一切封建势力作斗争等诸如此类的故事。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是艺术,传统戏曲也是艺术,秦腔,不外如是。正是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压迫,我们才会看到敢于反抗礼教的女性身上的光辉;正是由于如曹雪芹,汤显祖这样的作家的真实揭露与批判,我们才会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悲哀;也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戏曲工作者的传承与努力,我们才会看到在百年以后,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在戏台上用她们的一生演绎着一个名为“青衣”的故事。
秦腔是大西北的戏剧。大西北这三个字,注定了它的广阔与厚重,同时,也注定了它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大西北之地,虽幅员辽阔,山峦起伏,但它环境干燥,缺少南方水乡的委婉与细腻,也没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青衣,却始终存在着。这种存在,就如同山之于水,天之于地。没有水的流淌,山是死寂般的厚重;没有地的守候,天是无边的空洞。
在老家,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村里最大,最为热闹的一件事便是搭台唱戏。唱戏,唱什么戏?当然是秦腔!秦腔里最好看的戏是什么?有人说《二进宫》,有人说《周仁回府》,有人说《辕门斩子》。人多了事就多,争争吵吵,各有所好。如果让我说秦腔里什么戏最好,我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对秦腔的了解和认知都是小时候听长辈们说的,走马观花,仅知皮毛。只有爱秦腔,懂秦腔的长辈们才能发表意见。而他们的意见,最后都会总结成一点:秦腔里最好的戏,就是苦情戏,就是青衣的戏。
为什么呢?因为青衣代表了最为真实的生活,代表了每一个朝代的女性,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她们虽阶级不同,身份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义无反顾的投入生活,投入烟火的深处,并且无私的奉献着她们的一切。
戏台布置完毕,众人立于台下。此刻,板胡响起,紧接着,二胡响起,幽咽悲凉的苦音慢板(秦腔里的一种音乐前奏)从戏台上徐徐响起……戏台上,巨大的红色帷幕缓缓升起,与此同时,鼓、三弦、竹笛等各种乐器同时奏响,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依次亮相。念白过后是清唱,文场之后有武场。一个个人物,一朝一代的故事,就这样唱着,吼着,热闹着。人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从藏青色的帷幕后面走出一个形神消瘦,默默低诉的女子,方才的热闹才渐渐止住了。
青衣出现了。
你仔细去看,看戏台上那一个个粉黛轻施,细步莲花的女性。你看她们的眼睛里,是不是写满了持家操劳,殷勤切切;你看她们的脚步,一步是一日,两步是春秋,三步是岁月;你看她们的背影,或丰腴或消瘦,都是平凡生活给予她们的沉淀;你看那三千青丝,你看那一指兰花,那不只是戏曲艺术的精绝表演,更是千千万万个女性用她们的一生凝结成的流年往事。
青衣在戏台上咿咿呀呀的低诉着每个朝代的生活往事,戏台下坐着的,站着的女性,又何尝不是真实生活中的“青衣”呢!
“娘为儿织布和纺线,一两线能值人几文钱。儿只顾玩耍把线揪断,短了分量少工钱……”(《三娘教子》中王春娥的戏词)
“未央宫斩的是韩信,自古道忠臣不爱身。董永典身曾葬父,大孝之人也受贫……”(《三击掌》中王宝钏的戏词)
“ 你我结下大仇怨,不报此仇心不甘。怀抱钢刀出庙院,包相爷台前去喊冤……(《铡美案•杀庙》中秦香莲的戏词)”
……
一转身,咫尺天涯。一甩袖,十里桃花。一段词,唱尽悲欢。一曲罢,曲终人散。而属于青衣的故事,却从来都没有消散。
青衣,不仅存活于秦腔戏曲当中,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找,去倾听,去感受,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平凡琐碎的生活背后,还有着那么多不平凡的女性!
她们,也许不及王宝钏的意志坚强,也许缺少秦香莲的一腔勇气,但她们仍是那么的朴素善良,那么的随和大气,那么的真真切切……
这些品性,是大西北的品性,是秦腔的品性,也是属于青衣的品性。因为有了这些品性,大西北不再是一个外人眼中的荒凉之地;因为有了这些品性,大西北人才能站的更直,走的更稳,更加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共 29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青衣由色调暗淡的柔软布料做成,上面缀有古老的布扣。本文以秦腔里青衣的由来开始回溯,追其本源而又道出其与昆曲青衣中的区别,昆曲中的青衣温婉如水,细腻无二,而秦腔中的青衣兼具温婉和大气。仿若正有一青衣坐在铜镜旁正熟练地吊眉,用老练的手法气定神闲地帖小弯和大柳。而文中所列的青衣角色大多是身世哀怨的女子。文中对青衣的描写透过台词和描写能真切地感受到青衣那柔肠百结的情愫和如幽兰般绝世而独立的优雅气质。在对不同朝代的青衣述写时,青衣的命运也和作者的构思再转圜。青衣兴许是曾经情迷意乱的女子在清醒陡然落泪的孤单,本文语纯美而承得自然,富于昆曲中的青衣与秦腔中的青衣别,而生活中性格迥异而命运大抵相似的那些青衣也是惹人喜爱的。从一个角色辐点到对生活的体味,这种自然入妙而明快的手法将作者对青衣的深厚思想感情不言自明地表达出来,读来,便觉语近情深,令人神远。【:青瓷碗盛雪】【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2:40:05 青衣,很好的角色 装扮得亭亭玉立,莲步轻移,薄唇轻启,一曲惊心,波澜不惊而又美若天人,但是秦腔里吼的唱法我没没体会过,我还是喜欢温柔细腻的 按语不当中午没在单位吃饭就跑回家的,不当告诉我晚上再修改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回复1楼文友: 14:44: 2 青瓷兄带病,辛苦了!
秦腔里的青衣,和京剧,昆曲中相差无二。在秦腔的唱法中,最大的特点是 吼 ,但这也不是说所有的角色都得 吼 。秦腔里的青衣,和京剧、昆曲、豫剧等传统戏曲中的青衣角色一样,温婉细腻,品性纯良;但当她回归到每一个地区之后,又会呈现出各自的韵味。
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但 青衣 这个角色大都相似。文中所写,并不全面,仅为我个人的见解。青瓷兄若是感兴趣,下来可听听秦腔哦!
2楼文友: 18:51: 4 谢谢你的推荐,其实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我没有带病 只是一点不舒服而已 另外祝你创作愉快 青瓷碗盛雪,白玉炉燃香。
回复2楼文友: 10:24:09 青瓷兄,多加保重!
楼文友: 08: 5:41 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秦腔要 吼 ,必须要 吼 ,只有吼出来,戏的味道才会出来。这种吼,是属于大西北的品性:原始、古朴、粗犷、苍凉。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 楼文友: 10:24:44 感谢来访,相互学习。
4楼文友: 19: 6:5 我见过福建那边唱戏的,想来大抵应该差不多吧。问好小强,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4楼文友: 09:42: 1 是的,水寒姐。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青衣的形象却大多相似。青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打嗝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哭闹怎么办
小儿呕吐吐奶溢乳连续呛奶
男人夜晚尿频是什么原因孕妇吃维生素D滴剂有什么作用
宝宝脸有点黄怎么回事
上一篇:他在灯火阑珊处
上一篇:中国乡土文学面临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