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土地蒸腾的希望56个民族作家红色赣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20

红色的土地 蒸腾的希望——56个民族作家红色赣州行 http://www.frguo.com/ 2015-05-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润发 朱 凯

作家们在瑞金 二苏大 会议旧址前合影
潘庆坤摄

浓情而来,难舍而去。

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作家们近日来到江西赣州,在进行为期一周的赣南采风活动后,与赣州依依惜别。

红色的土地、淳朴的人民、蒸腾的希望,合成赣南印象,深深烙在了作家们的心底。

红色赣州涤荡心灵

在参加本次 56个民族作家红色赣州行 活动之前,高山族作家林华对赣南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书本上。

只有亲身来到赣南,才知道赣南人民多么伟大,为了中国革命作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 在兴国革命烈士馆,林华和同行的作家们满怀虔诚,为英名廊里的烈士们献上枝枝黄菊。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摇篮,是毛泽东思想主要发祥地和苏区精神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苏区时期的 兴国,全县2 万人口,参军参战达9. 万人,为国捐躯者达5万多人,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 179名。2 179个名字,排成烈烈方阵,铭刻在英名廊石碑 上。

绵绵细雨中,长明火熊熊,青松更苍翠。

叶坪革命旧址群。在绿树掩映、巍然耸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前,佤族诗人聂勒诗兴大发,通过微信抒发自己的感情: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点燃,今天,我站在这儿,心潮澎湃!我来了,谨以诗的名义朝圣!

煦煦阳光温暖,清清红井水甜。

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那口井吗?这就是让人饮水思源的那口红井吗 在瑞金沙洲坝红井前,作家们一边用竹制小瓢 吃水 ,分享红井的甘甜,一边听着景区工作人员讲述当年毛主席带领群众开挖红井的故事。

来自新疆阿勒泰的哈萨克族作家胡马尔别克 壮汗激动不已: 从小就从课本里知道红井,这次赣南之行,让我得偿所愿。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口红井,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洗礼,让我们学会感恩。

宁都小布镇革命旧址群,狭小的工作室,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却开启了红军技侦情报工作的先河。达斡尔族作家张华感叹道: 这是一个盛产传奇的地方!

信念,是红土地人民铸就传奇的 法宝 。

行走赣南,作家们每天都被深深感动着。景颇族作家玛波多次流下眼泪: 总书记说过,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在这里,我天天都被感动。红土地的故事感人至深,是我们创作最真实,最丰富的源泉。

壮族作家冯艺说: 我们一路都在心灵震撼中走来。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生长的故事,都诉说着人民共和国艰难孕育的过程。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苏区人民为共和国做出的巨大牺牲,讲述好苏区人民的故事,传承好历经80年的红色文学基因。

这里的一切都深深触动着我的灵魂, 独龙族作家巴伟东表示, 我是一名少数民族作家,有义务、有责任用自己的笔从不同角度去讴歌红色土地、红色精神, 艺术表现赣南人民对共产党的深情,对 总书记的拥戴。我们要加强对后代的红色文化教育,让他们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阿昌族作家孙宝廷对苏区精神感受深刻。他说: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行走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苏区精神,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回去后,我要深入思考,努力写出弘扬苏区精神的作品。

蝶变赣南美丽动人

是什么力量,让赣南人民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矢志不移、如此坚定?

赣南人说,因为,党的恩情比天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殷殷记挂赣南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2011年12月 1日, 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赣南苏区是中央革命根 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 活,应当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过去赣南老区为了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如今 总书记亲自关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 展,赣南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今天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由此,我们更加坚信,以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于担当历史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梦想一定能实现。 佤族作家聂勒情真意切地说。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民生优先,艰苦奋斗,短短几年时间,带领全市人民铸就了恢宏的 赣州气象 。在采风中,作家们最惊喜的,莫过于亲身感受的赣南蝶变!

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后,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安置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走进今天的铭恩新村,一路橙花飘香,处处新房林 立,水泥路四通八达。朗朗读书声从铭恩新村中心幼儿园传出。可爱的孩子们看到作家们到来,非常高兴。基诺族作家张志华抱起个孩子赞道: 你们真幸福,软件 硬件都不比城市差。

内蒙古作协副主席庆胜说: 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具体举措,以及对政策的执行,我觉得都非常到位,这个领导班子非常有力。

一路走来,一路赞叹。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支持下,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关心关怀,感恩之情溢于言 表。群众告诉前来造访的作家们:这些都得益于中央的政策扶持,得益于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赣州各级党政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 ,是作家们此行看到的赣州坚持群众路线的一个全新实践。

作家们听说,有个姓刘的老乡,靠捡垃圾为生。20多年前,他在垃圾堆里捡到一个女婴,两人相依为命。因为女孩没户口,连获得救助的机会都没有。在 三 送 工作中,刘姓老乡的情况被反映上来,并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不久,女孩上户口、得救助的事便落到了实处。

三送 是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有效探索。 锡伯族作家、《民族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哈闻如此评价。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连片的塑料大棚蔚为壮观,联排 别墅 气派十足。一户人家门前的对联如此写道:铭记 三送 春风暖 感谢党的好领导。横批:永远跟党走。

顺民心者得民望!让作家们印象深刻的是,老百姓自发的,在家家户户的厅堂中央,张贴、悬挂着毛主席和 总书记的画像。

我问当地一位老太太为什么悬挂毛主席、习总书记的画像?她说: 住了多少年的毛坯房,现在让我们住进了新房,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毛主席带 领人民为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而奋斗,以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给老区人民带来了真切的关爱、关心和幸福,让老区人民圆了一个个美好梦想。人民群众发自 内心深处地感恩和感激。 东乡族作家了一容百般感叹。

布朗族作家李俊玲由衷地说: 赣南之行令我感触深刻,毛主席带领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 总书记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所以,千万苏区老百姓直接为 总书记点了赞!

汶川羌族作家杨国庆认为,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南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衷心感谢党。

百姓得实惠,干部转作风,共产党得民心。门巴族作家多布杰表示,赣南人民感恩奋进的精神和情怀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群众看到采风团来访,硬是拉着作家们到新家坐坐,喝一杯冬闲酿的米酒,吃几颗自家产的花生,分享他们搬进新家的喜悦。

2009年,拉萨文联主席、藏族作家罗布次仁曾经来到赣州,但这次所看到的,他感觉大不一样: 我欣喜地看到赣南老区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赣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扎扎实实搞建设的成果。

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回族作家叶多多感慨地说, 来到这里,在群众的喜悦中,我创作的 ,不能自抑。我将努力从红土地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阿拉塔是蒙古族作家。他表示回去后,要母语将此行所见所闻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红火火的今日苏区见闻,告诉他的朋友,并创作成文学作品呈现给蒙古族读者。

听取了《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后,苗族作家陶永喜,在留言本上写到:红色赣州,无上光荣;《若干意见》,实现梦想。

魅力赣南活力无限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在宁都举行的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借用仓央嘉措的诗,表达了对 赣南的眷恋。白庚胜说,古色文化是赣州的底蕴,红色文化是赣州的精髓,绿色文化是赣州发展的方向。 种文化,犹如花朵的三色花瓣,精彩动人,美不胜收。

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们灵感如潮。维吾尔族作家亚生 沙地克觉得,这次来到赣州收获巨大。 这里给了我很多启迪,触动了我内心的深处。通过这次采风活 动,我更加了解了这片土地,感到自己与这片红土地和烈士们的鲜血融合在了一起。 哈萨克族作家胡马尔别克 壮汗的家在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他说: 在赣 州,我了解到许多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深受感动和鼓舞。在新时代,赣州广大干部坚持务实为民的理念,带领老区人民继续发扬革命精神,建设起特色鲜明的城市 和农村,令我十分钦敬。

多布杰是来自西藏的门巴族作家,他说,这次红色之旅,经历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表示,今后要肩负历史责任, 用自己的作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固守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柯尔克孜族作家多力坤 吐尔迪谈到: 来到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我看到了两种 英雄,一种是过去的英雄,他们流血牺牲,是革命的英雄;一种是现在的英雄,他们拼搏奋斗,是建设新生活的英雄。这两种英雄都是我们文学表现的对象。

红色与经典结合,催生使命与担当。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幕幕都深深地感动着我。 黎族作家黄仁轲表示, 总书记要求, 把人民的 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 我们作家的责任,就是要把在赣州这块红土地上的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等记录好宣传好。

绿色赣南,生机盎然。 云南和赣南相似,生态优势突出。来到赣南,就仿佛回到了我的故乡。 布朗族作家李俊玲笑着说。

彝族作家吕翼说,他钟情于赣南的古色古香: 赣州是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赣州人对文化艺术和文脉传承的高度重视,让我印象深刻,包括对文化遗迹、民俗典故的完好保存、挖掘和传扬等,值得称道,令人钦敬。

赣南有神奇的客家围屋、古朴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浓郁的客家风情 这次活动,将直接丰富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家的创作,这很有意义。 汶川作协主席、羌族作家杨国庆说。

的确,厚重的文化,为赣南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文化活力无限,必将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长白山》杂志社社长、朝鲜族作家南永前不仅关心赣南的文化,更关心《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赣州的经济发展。 中央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全国两会期间, 总书记还亲自念了赣南老红军写给他的信,鼓励赣南发展油茶产业。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赣州的明天一 定更加美好。

每次来,都看到赣州有新的变化。这次更让我相信,赣南的老百姓一定能早圆小康梦,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此行是第4次来到赣州,他说: 要把赣南的变化和赣南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担当作为,通过我们的笔,向更多人呈现。

春意正浓,赣南走在春天的路上。

|每日一次治疗ED
希爱力他达拉非每日一次
骨关节炎响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