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即景之三原创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14

街头即景(之三)《原创》

是年正月十三,眼看就是元宵节了。开饺子馆的山西人大年初九就回来了,鞭炮照样放了一通,算是开张。但大概人们还浸泡在过年的油水里,或者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们还都在家过年,反正这小店比往常冷清了许多。

我独自一人坐在饺子馆里,品尝着老板给我沏的一杯清茶,慢慢地欣赏着街头的风景。

街对面的人行道上,有两个年龄不相上下的大嫂在那里卖元宵。两人相距也就十来米远,衣着打扮也很相仿,都是稍微烫得有点发卷的卷发,系着白围裙。她们卖得元宵看起来也没多大差别,反正就那几样:五仁的,芝麻的,枣泥的,水果的等。但我静静的观察了一会儿,竟然也从中看出点世俗学问来了。

同往常一样,上午九点左右,她们两个便不约而同的都来了。先是摆上两条长凳,上面放一个簸箩,把带来的元宵分别放进去,每种元宵上边放一个两寸宽六、七寸长的红纸条,上面写着元宵的名称和价格。再把收银的匣子和台称放好,接着便可以做生意了。

这年是年头腊月十九打春。但俗话说:打了春,冻断筋。天气仍然十分的寒冷。十点多,街上行人才渐渐多起来,两个大嫂的生意也就慢慢地开张了。

先是穿紫色风雪衣的大嫂开了张。索性我们就叫她紫大嫂吧。紫大嫂十分热情的接待着顾客。她一边向客人推荐着自己的产品,一边手脚麻利的装袋、过秤。一个戴着眼睛的中年人称了两袋走了。一个领着孩子的年轻女人称了两袋也走了。又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称了两袋也走了。这时候,紫大嫂这儿又围上来五、六个人,纷纷询问价钱,等着要买。此时的紫大嫂除了高兴之外,简直忙得有点招架不住。看,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那位离紫大嫂不远的穿蓝方子大掛的蓝大嫂吧。紫大嫂这边的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不大功夫,几十斤元宵恐怕早已脱手了。可蓝大嫂截止目前,不但一斤元宵没有卖出去,摊前冷冷清清,连个人上前问问都还没有呢!

这时,从蓝大嫂那边走过来一对买元宵的年轻夫妇,竟然搁着蓝大嫂,向紫大嫂这边走过来。紫大嫂摊前的人越聚越多。你说怪不怪?难道这紫大嫂施了什么魔术不成?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十一点左右,紫大嫂才终于打发走了最后一个客人,歇下气来。她在围裙上擦擦手,看了看簸箩里的元宵,已经卖去一大半了。

事情的转机也就在这一瞬间。

就在紫大嫂擦擦手,准备歇歇脚的时候,蓝大嫂哪儿来了两位顾客:看来是新婚不久的两个年轻人。他们围住蓝大嫂,连价钱都没问,便称上了五斤。也就在这两个年轻人正在称着的空儿,蓝大嫂这儿便陆陆续续又围上来三四个人。同刚才正好相反,蓝大嫂的生意忽然火起来了。这时的紫大嫂,反倒被顾客晾到一边去了。

我这时才恍然大悟:这正是社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趋众心理!

为什么现在做生意的人,多少总要找上几个托”呢?布有布托”鞋有鞋托”连大名鼎鼎的小品名星赵丽蓉,不也在1996年的春节晚会上,给另一个小品演员巩汉林,扮过一会饭托”吗?

湛江治疗癫痫病医院
小孩脸黄怎么办
心绞痛疼痛的特点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