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30
河北阜平是一块孕育的红色土地,我的父亲,母亲就是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上道路的。多次聆听母亲讲诉发生在阜平根据地里的故事,讲诉父母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为党工作的故事。
今年是父亲母亲诞辰一百周年,我曾多次提笔想写一写我的父亲母亲,但是提笔难下,因为从小我是长在养父母家里,对他们的往事知道的太少了,看了姊妹们回忆父母的文章,激起我下笔的决心,写一写我心中的父亲母亲。
父亲,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史家寨乡凹里村,兄妹5人中排行。父亲从小就非常勤劳、聪明、爱学。
一九三七年后一一五师由五台南下开进阜平,父亲参加了,加入了。后当了村长,那年他刚满19岁,父亲精明能干,平易近人,办事公道,村里人都夸他是能干的小村长。
父亲不仅聪明能干而且还多才多艺,他的二胡拉的也非常好,每年过年各村闹红火,父亲都带着村里的文艺队到别村去演出。
一九四五年父亲调任阜平县第一区公所任区长。同年5月察冀边区为了击退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发起了正太战役,父亲参加了这次战役 ,随后跟随野战三纵进入阳泉。
1947年5月阳泉解放,父亲留在地方工作,5月4日阳泉成立了人民政府,父亲任阳泉市四区书记,区长,后又任市政府。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解放后即着手清理敌产,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建设,安定人民生活,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大量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运动也一个接着一个,“三五反”“肃反”“人民公社化”“抗美援朝”繁忙的工作的压力加上生活条件的低下,只有三十多岁年龄的父亲看上去显得那么苍老。
1957年正是国家开展时期,阳泉市为进一步促进地方工业大发展,加强生产的原则市委决定以钢铁、硫磺、煤炭三大产业为主设立重工业局,由父亲担任书记,局长,市领导把最重的担子压在了父亲的肩上。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早出晚归,加上忘我的工作,父亲病到了,父亲从住院到去世只有一年零四个月。父亲走后他的同事们說我们的局长是累死的,局食堂的老炊事员回忆父亲时說:“局长每天工作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晚上给他留的饭,到早上还在火边放着了”孩子不知道晚上父亲几点回来,早上几点就走了,有时中午才能和父亲见一面。父亲的走,使党失去一位好党员,百姓失去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父亲一位老党员,老八路,老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无限的热爱和无限的忠诚,他为新中国诞生和建设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并为其献出自己的生命!
父亲是一位慈祥、和蔼、可敬的父亲,对家人对子女们要求非常严格,但对我们的爱是那么博大情深的,他给予了我们坚强、自信、宽容,他的爱是无声的。
父亲是个很廉洁的一个人,五十年代家里人口多,生活比较困难,组织上几次给的救济款父亲都退了回去。当上工业局一把手后单位一些领导的救济款都是父亲亲手批,家里在困难父亲也没要求过补助。他经常给子女们开会,說:“他是单位一把手,你们要给院里(家属宿舍院)的人起带头,如果你们做不好我就没法教育别人”
父亲当一把手后,单位给配有自行车,后来又配了小汽车,但是不论什么车,家里人从来没用过,汽车父亲也很少用,他下单位什么时候也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在分配住房上和一般没两样,甚至有时给自己家分的房子是最不好位置。
姐姐们回忆,父亲虽然工作非常忙但是他还是在百忙之中给我们一个父亲的爱,不论我们做错什么事他从来不打骂我们,只是批评。他和我们一起包饺子,给我们剪指甲,教我们画小鸟小鱼,领我们去打枪,带我们看,和我们到商店买过年做衣服的花布,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给我们买点东西。
我对父亲的记忆是后来看到父亲照片时留在脑海里的容颜,有生以来有两次和父亲见面,一次在我四岁时,养母送我到父母家里住了两天,有一天三哥领着我去了父亲的办公室玩,后来父亲抱着我送回了家,长大后说起此事母亲对我說家里的孩子们他很少抱。第二次是母亲去世三年后和父亲合葬时,装父亲骨灰的袋子破了,我和二哥给父亲的骨灰换袋子,双手捧起父亲的骨灰时我的眼泪流下来了,那是我第二次和父亲近距离的接触,顿时间感觉到我捧的不是父亲的骨灰而是抱着我的亲生父亲呀!
一九五九年,年近40岁的父亲因为工作劳累病到了,四月的一天父亲踏上去北京看病之路,这一走多年后回来的是他的骨灰盒。父亲走的那天晚上父亲安抚着大的,抚摸着小的,他不知道这一走还能不能再回来,不知道能不能再和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他知道自己走后家庭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一人带着孩子们是多么不易。看着一家人真是难舍难分啊!能想象出当时父亲的心情。父亲走后一家人盼呀等呀,大姐给父亲织好过冬的围巾,盼着父亲回来亲手给他围上让父亲高兴高兴,二姐数着手指等父亲回来给她们带好东西,弟弟盼着等着父亲回来领着他们看,打枪玩,可一家人盼着等着回来的是一个噩耗,一九六零年八月父亲走了,他带着对家人的思念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的家,离开了他的亲人们。人常說父亲是天,母亲是地,我们家的天踏了,父亲去世时大哥十七岁小弟四岁,少年丧父人生中的三大不幸之一就落到了我们兄妹的头上。父亲走后母亲含这眼泪說:“你们爹受了一辈子罪,在老家那年收成好了,日子刚好转,他参加八路军走了,现在孩子眼看长大了,苦日子快熬出来了,他又走了,唉!这次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父亲是受了一辈子罪,小时候家近贫穷,我们的爷爷体弱多病很早去世,一家人就靠父亲养家糊口,参加后东奔西忙日夜为党工作,解放后国家经济匮乏,家里孩子们多,好吃的好穿的轮不上他,父亲真是苦了一辈子。
父亲是一位正直、诚实、善良、勤劳、坚韧、吃苦、忍让的人,他是爷爷奶奶孝顺的儿子,子女们和蔼可敬的好父亲,外人眼里的好人,吃苦耐劳的好,他平易近人,廉洁奉公,是对党忠诚的好党员。
父亲没走,他的音容相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血脉在我们身上日夜流淌着,并诉说着人间最为绵远铭记的思念和眷恋!
母亲,是一位让人敬尊的老党员,是她给了我生命,遗传上给我带来了一切一切,没有她也就不会有我,我深深的感谢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一个贫穷的山沟里,1937年八路军开辟了阜平根据地,母亲加入了。人党后担任了乡里的宣传委员,妇女部长,区妇女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照顾的八路军战士,掩护过路的八路军和家属。在鬼子扫荡时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村里老人和妇女儿童撤离。解放战争时期娘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动员青年参军,帮助军烈属挑水、种地、带领妇女为部队做军鞋为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
全国解放后母亲随父亲来到了城里,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她做起了家庭妇女,但她没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要为党做些事情,她到了没有任何报酬的居委会工作,在居委会担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居民区片大、人多、事杂她没白天没黑夜地工作。她管辖的区域从没发生过打架斗殴和盗窃事件。她还组织大家办起了拔丝厂、手工编筐厂不仅解决了一些贫穷居民的生活问题而且为居民增加了收入。她吃苦耐劳,处处为群众想着办实事,在社区群众中威信很高。她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激励着我们。
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党员,每月都按时交纳党费,直到她91岁去世前还让孩子们代她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在国家困难时期她不忘为党和国家分忧,父亲去世后按规定孩子们可以抚养到十八周岁,可当她的孩子们十六、十四岁工作和入伍后她就主动要求政府停发抚养费。她经常教导孩子们要自立、自强、不要沾便宜。2008年后她已是90高龄她让孩子们到社区替她为捐款,还打电话让孩子们都捐款。她时时处处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在党遇到困难时要挺身而出,处处体现着一个老党员的风格。
从小家境贫穷她没上过学,但她非常爱学习,解放初期上了扫盲班后来就能读报纸,看书,党章每次修改下发后她都要从头到尾读一遍,她最爱看的电视就是每晚的晚间新闻,她要了解国家有什么大事。
她温和、说话和蔼、待人友善从未与邻里街坊发生口角,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发生口角她总是先批评自己的孩子,从不因为孩子和邻里闹矛盾。街坊邻居谁家有事她都去帮忙,在街坊邻里她的口碑非常好,搬家后很多老邻居都经常去看她。
2009年8月的一天,91岁时母亲静静的走了,她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东西,却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对党忠诚,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忠厚贤良的优秀品格!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父亲
父亲,读音:“fùqīn”,口语叫“爸爸”,一个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父亲,一词书面语色彩较浓,一般不作为面称。
母亲
母亲,是子女对于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在社会学上,母亲可指养育与教养子女成长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经由合法的渠道,领养子女,或与有子女的男性结婚,进而成为该子女的法定母亲。经领养而成为母亲的称为养母,与有子女男性结婚而成为母亲的则称为继母、後母或晚娘。在生物学上,子女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有一半是由母亲的卵子的提供,因此可借由DNA分析来辨别亲属关系,且父亲精子与卵子结合时,只有提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因此子女细胞中粒线体的DNA皆来自母亲,可由此来判别母系祖谱。
上一篇:孩子的心地是纯净的
上一篇:冥尘贯 第三三九章 计时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