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缘春天散文辛亥百年祭精神世代存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14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作为一名历史系毕业的教师,读书时期多次通过教材背诵过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从教工作中也在备课的时候无数次重温这一重点知识,也为学生剖析过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乃至中国发展历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想我能理解教材那段关于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高屋建瓴的阐述。然而,让我心灵产生震撼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的前仆后继的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他们的豪情和鲜血,构成了书写“意义”的笔画和文字。

个人的命运与抗争,往往比教材寥寥数语的记载更富有冲击力,让读者从个体的视角去理解历史的内涵,会有力地扣击人们的心弦。

学习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探究这段峥嵘的岁月,脑中禁不住闪过一个个果敢、坚毅、顽强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除了孙中山、黄兴等领袖式的人物,更有那些为了民主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却没有见证清王朝覆灭的革命家,如邹容、喻培伦、林觉民、秋瑾等等。

邹容是20世纪初年涌现出来的、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之一。他完成富有战斗性的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军》。以火热的 ,犀利的笔调,通俗易懂的文字,从革命的正义性谈起,对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方法和革命的前途,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序末署名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 。章太炎被捕翌日,邹容不愿让章一人承担,挺身而出,到巡捕房投案。年仅20岁的邹容在帝国主义的迫害下,病死于狱中。

20岁,放在当今时代,属于90后,在我的眼中,是子侄辈、尚需家长照顾的小孩子,而在山河破碎的百年之前,这个刚刚成年的青年人已经肩负起为革命充当马前卒的使命了。

喻培伦被尊为“炸弹大王”,为了给革命保存学有专长的人材,黄兴等人决定他不参加广州起义,他坚决不同意这个决定,说:“倘须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广州起义爆发时,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率先带领四川籍的同盟会员攻打总都衙门。鏖战三个多小时后,他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为敌所捕。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组织机密。并慷慨激昂陈述革命宗旨:“我头可杀,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尤其杀不了!”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

记得当初在历史课堂学到这一人物,老师用生动富有 的语言给我们补充介绍了他参加战斗的情形,讲到“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有同学问老师:“老师,炸弹爆炸了怎么办啊?他真的不怕吗?”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回答他:“作为革命者,他们已经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当时我们青涩的内心不能不为革命者的壮举异常震惊,血液似乎也被他们的大无畏的勇气所点燃。

读过高中的人,通过语文课本都学习过林觉民的《与妻书》。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没有为人夫、为人妇的体验,尚且不忍卒读,当我年近不惑,明确了夫妻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母子之间的舐犊之情,重读此信,钦敬之心,无以言表。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他是为了什么离开亲人,牺牲自己?阐述得极为明了。年仅24岁的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失败被清朝杀害。

喻培伦、林觉民牺牲后与同难诸同志共72人葬于广州黄花岗。每次看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图片,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浩气永存于天地砖石之间,输入年轻的祭拜者的心胸和脊梁。

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辈出的年代!革命家中间不乏 巾帼英雄 。

秋瑾曾作《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在没有摆脱“女子无才便是德”藩篱的年代,一个女子作诗明志,关心国是,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秋瑾无法安于深闺雌伏的生活,渴望寻求救国真理的念头,促使她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鼓吹男女平权。她在文章中,还把夺取反清革命的胜利同男女平权结合起来,号召妇女投身革命斗争。秋瑾训练会党骨干,加强联系会党,将分立的会党纳入光复会组织系统,编组光复军,拟定起义计划。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坤士胡道南出卖了秋瑾。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本来有机会逃离,可是她选择留下来,甘愿为革命流血牺牲。我想到了谭嗣同的“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如出一辙。男人可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女人也可以做到。

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每次翻读这章历史,我总是禁不住掩卷深思: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意志如此坚,慷慨赴国难?

是炽烈的爱国精神。革命党人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激励下走上政治舞台。革命党人和广大群众无不抱着爱国主义和民族革命的 投身革命洪流中去。

是顽强的拼搏精神。辛亥革命的进程充满着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的壮烈事迹,屡挫屡奋。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

辛亥革命精神是近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把自己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在我心中,“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与牺牲在大革命时期、长征路上、抗日战场、解放战争战场、抗美援朝战场以及抢险救灾的现场上的英烈们一样具有将国家民族利益看做比个人生命重要的高度感和铁血精神,一样值得后人深挚的敬仰。正是在不同时期有了这样的群体,前仆后继地执着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才一次次地挽民族危亡于将倾,终于摆脱了受奴役的惨痛历史,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亏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年,回想当年革命志士的壮烈事迹,吟咏当年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诗文,不能不成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振兴中华的巨大精神动力。

共 24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历史也是需要人们时代铭记的。作者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为读者回顾了历史,回顾着一个真正的英雄辈出的年代!回顾了辛亥革命中牺牲的英烈事迹。记住历史,激发人们的斗志,辉煌未来。慷慨激昂的文字,推荐共赏!【:秋天的风】

1楼文友:201 - 1 :22: 4 慷慨激昂的文字,感动!记住历史,记住革命先驱者们,先驱们的精神,世代传承!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怎样防治老年痴呆

如何缓解腰酸背痛

孕妇腰酸背痛是缺钙吗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能去痰吗
阴部肿痛瘙痒怎么办
盐酸索他洛尔片什么时候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