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寒郁生命的一剂良药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3
寒郁,原名李会展,1988年生,河南永城人。现居东莞,供职于东莞市文联,任《东莞文艺》杂志社,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 在《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80余万字,部分被《小说月报》等选载。曾获首届《黄河文学》双年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台湾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等。 东莞时间讯 文学对于作家来说是一个职业,也是精神的寄托。但对于青年作家寒郁而言,则意义更为重大。他说他对文学中毒程度已无药可医,文学是他生命的全部。少年时期面对封闭落后的生活,面对祖父坟边自己墓地时自己内心所产生的恐惧感和肿胀感,全靠文学这一剂良药缓解。辍学后,他在酒店打杂,在流水线打工,挖过煤矿,扛过大包,被骗到传销窝折磨过……一路漂泊,孤独与绝望不断啃噬灵魂,而文学又让希望与倔强不断萌生,并为生活中撕开了一个缺口。 201 年8月,寒郁来到东莞任《东莞文艺》后,总算暂时停下漂泊的足迹。在东莞的一年多来,他成为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先后获首届《黄河文学》双年奖,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台湾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 书本抚平他内心的肿胀 如今想来,寒郁的这些经历虽然艰苦 ,但对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太多的灵感之花,也让他对文学这剂良药的“依赖”达到夸张的程度。 永城是河南省最东的城市“那是个落后荒凉,如同海子《亚洲铜》中说的,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寒郁说,在那里,基于习俗,祖父的坟地旁边已早早预留了自己的墓地,这让他从小就一眼看见了死亡,从此对命运心生恐惧和不甘。 “我有幸读了几本书,知道了外面还有不一样的世界。”寒郁说,他在母亲的影响下,酷爱读书写作,借此来逃离压抑的现实生活,尤其在十二三岁时到卢梭的《忏悔录》,看到了“生活在别处”,也从卢梭的人生经历中萌生出逃的想法。 200 年,寒郁因帮朋友打架辍学,来到武汉一家小酒店后厨做工,“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但第一次逃离那个封闭的地方,第一次坐上火车,兴奋还是大于后悔。”寒郁说,在那里所有打杂的活计都是他的。后来寒郁又到江苏某电子厂打工,每天站在流水线边一个不到1.5平米的固定位置,一个动作重复几万次,十几个小时,连上厕所都要打报告。 寒郁说,好在那里还能看到几本破破烂烂的杂志,为了缓解内心的迷惘和疼痛感,寒郁开始创作打工诗歌。“当时尽管在《西南军事文学》和北京的一些民刊上发表了不少作品,但对命运的迷惘和生活的不合群,让我倍感孤独,有一段时间特别气馁和绝望。” 文学为生活打开另一窗口 2004年,寒郁再次失业。那年冬天极其寒冷,走在一条破破烂烂的大街上,看着小摊小贩们按着自己卑微的轨迹安定生活,寒郁突然心生羡慕。回到出租屋,窝着单薄冰冷的被子,寒郁给自己取了“寒郁”的笔名。这不仅是当时的环境和心境的写照,也代表其要在寒冬下萌生郁郁葱葱的倔强,从此这个怪异的名字就跟随着自己。 此后,寒郁到处漂泊,天津、北京、广东、厦门,哪里有工打就跑哪里,中间经历社会各色人等。在厦门码头扛大包时,被工友骗到运城的传销窝中,在几个月的折磨中,寒郁最终侥幸逃了出来。回到家后,寒郁心情非常低落,父亲看不下去,就劝他去复读。寒郁也觉得,重返校园或许才是正经事,“那是我人生的最后机会,再苦也没有打工苦,再难也没有打工难,于是我拼命学习,没日没夜读书。”经过一年的苦读,寒郁终于考上了师范大专的语文教育专业。 苦难的生活,没有让这个青年对生活失去希望,反而让他的文化创作巧思频发。三年的大专生活,这成了寒郁文学创作的又一爆发期,在那三年中,寒郁每年都能在《黄河文学》《北京文学》等国内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十来万字的小说。“三年的文学创作,让我看到了希望,文学不仅能疗伤,也能成为我终身的事业,从那时候起,我对文学更加依赖。”寒郁笑着说。 到东莞后连获大奖 201 年8月,他辞去深圳稳定的工作,来莞担任《东莞文艺》,“对于文学,我已经中毒太深了,拔不出来了,文学成为我生命的全部。东莞这边的文化氛围很好,现在的平台也很好,自由时间也多些,也让他觉得生活因为有文学的存在而更幸福。” 或许正因如此,寒郁在东莞收获不少。首先是201 年10月,他获首届《黄河文学》的双年奖,接着是2014年9月份获得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年底又获得台湾第27届梁实秋文学奖,还成为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 寒郁此前一直有向《人民文学》投稿,但都没有被录用。去年该刊徐则臣来东莞讲课,让寒郁选了几篇201 年发表的作品给他。一个月后徐来电,说寒郁获得了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这个奖是面向全国 0岁以下的作家,只有一个大奖和两个辅奖,寒郁是东莞作家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 而对于梁实秋文学奖,寒郁表示完全是“无心插柳”所得,因为散文他只是偶尔为之,在上看到征文时,于是选了几篇发表过的文字投过去,结果《梨花、少年和母亲》这篇5000多字的散文意外地获得评委青睐。推荐语中说:“散文温润晶莹,对母亲的爱,对的承担,读来真实细腻,自有深意。” 去年7月,在东莞文学艺术院举办的第五届创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寒郁和莫华杰、吴纯等80后作家入选签约作家,被誉为东莞文坛的新生力量。寒郁签约的作品是中短篇系列小说《千花一瓣》,着力描写在东莞这片热土上打拼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情感、家庭中的故事。 对于来莞后的三个大奖和一个签约项目,寒郁说,文学已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获奖只是文学旅途中偶然收获的一些美景,这些美景如同文学本身一样,是他继续前进的补给和动力。 (:白俊贤)
灯盏花产业发展市场包含哪些企业
灯盏花龙头企业文化
云南生物谷药业产业文化
生物谷灯盏细辛注射液多少钱通心络胶囊哪里有卖
儿童咳嗽药排行榜
上一篇:江南一九七一年的炸弹小说
上一篇:520说说
- [心情日记]去朋友新家,我一看客厅不曾阳台,采光差,皱了下眉他就不高兴了!
- [心情日记]水乳不是越贵越好,分享4款高性价比水乳,看齐也能养出好皮肤
- [心情日记]自己烙饼总是发硬?记住4点,柔软筋道,酥脆多层次多,放凉也不硬
- [心情日记]德国4月初PPI同比上涨33.5% 因能源价格飙升
- [心情日记]菜鸟教练首次季后赛就横扫对手 乌度卡比肩维斯和卢指导
- [心情日记]衰退担忧令市场恐惧 投资者逃离几乎所有主要资产类型
- [心情日记]白菜炖豆腐怎么做才好吃?原来顺序是极为重要,牢记2点,营养又好吃
- [心情日记]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卖出35.65亿 汽车股继续分化 理想(02015)、长城汽车(02333)遭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