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青云梦短篇小说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18

刘振声一眼没照顾到,孙子刘青云打开院门又跑了出去。他手里拿着一张花花绿绿的广告纸高高举起,一边摇晃一边高声呐喊:“我考进北大啦!我一步登天啦!”他边喊边向河堤方向疯跑。他中等个,光着上身,前胸肋骨显露,细长的脖子,蓬头垢面,一副深度近视镜用皮筋勒在脑后。邻居们都认识他,他是省拔萃中学的高材生,应届高考突然发病摔倒在考场上了。都知道他疯了,遇见的人都闪到路旁摇头咂嘴叹息:“唉!这孩子白瞎了!”

拾荒的张凤梅背一袋子废塑料瓶刚走到胡同口就发现了儿子,她放下袋子撒腿就追,“青云!赶紧回家吃药,回来,回来呀!”张凤梅声嘶力竭地边喊边追。

这是个刚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一米六的个头,蓝色的医护帽紧裹住头发,一个黑色的细发卡紧紧把帽子紧固在头发上。她脸色发黄,精瘦,眼睛挺大却少神,五官组合得恰到好处;身材比例还好,前胸很平,臀部无肉,胯骨清晰地凸出个轮廓。看得出她年轻时也是个标致的女人,是生活把她弄成这幅样子。她拼命追上河堤恨不得一把揪住儿子,娘俩的呼喊声渐渐消失在河提的林荫里。

刘振声站在院门前急得直搓手。他今年六十六了跑不动了,没有去追。这一个多月看护孙子他也累垮了,头发全白了,背部明显地弯了;个头很高,宽宽的肩膀,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刮得铁青,一脸正直忠厚相。

这个家坐落在紧挨新开河的几千户的棚户区里,不远处就是塔湾公园;一排排低矮的砖瓦房挤挤压压,各家围成一个小院。他家住的是一间半房,半间做厨房,一间是卧室,院子里捡拾来的废铜乱铁,纸壳,塑料瓶等分类堆放着,院门旁盖一间砖底土坯垒成的房子,刘振声现在就住在门房里。

他和老伴原住处在这片棚户区的最东头,离儿子家有一里多地的距离;因为儿子早逝,儿媳不愿改嫁,一心要把刘青云培养成人,企业倒闭下岗靠拾荒维持生计供儿子读书很困难,他和老伴把房子卖掉搬到这里,不幸的是老伴也不久突发心梗一命归西了,这个家全靠他的劳保工资才勉强度日。

他站在院门前向河堤上张望着,孙子疯成了这样他心中油煎似的难受。孙子是他的心头肉,刘青云名字是他给起的,寓意是青云直上的意思。自从刘青云断了奶,父母工作忙就把儿子寄养在他家,周末才接回去。他早早对孙子进行启蒙教育,从咿呀学语到背诵唐诗宋词;从蹒跚学步到健康成人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幼年的刘青云聪明过人,曾是他的骄傲。孙子幼年时的乖巧样子总会勾起他的回忆。

小青云两岁就会流利地说话,长得白白胖胖,虎头虎脑,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鼓鼻子鼓脸,活泼可爱招人喜欢。刘振声经常抱着在人群中显摆,“看!我这孙子多灵,才两岁啥都会说,大人似的。”回家就夸,“谁家的孩子也没咱家的孩子聪明,长得也俊,像电影明星似的。”不到三岁就教孙子背唐诗,教一遍小青云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十几首诗歌很快就郎朗上口倒背如流,邻家的人都说这孩子有天赋。小青云经常背着手站在爷爷眼前挺胸抬头郑重其事地板起小脸说:“爷爷!爷爷!你看我长大能当明星不?”“能当,能当,我孙子就带明星样!”说罢小青云就扑进爷爷怀里,刘振声抱起孙子爷俩搂在一起又亲又吻嘻嘻哈哈笑到一起。上了学刘青云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是这一片出了名的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尖子生。初中就考入了省重点拔萃中学,老师都说他是棵好苗子,一直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

“唉!好好的孩子怎么会疯成这样,要知道这样不如不去考试了。”刘振生悔恨又无奈地摇摇头。

刘青云重复呼喊着那句话跑进了塔湾公园。新开河在这里打了个弯形成一宽阔的秀湖,湖水清澈,波光粼粼,高耸的密檐舍利塔,古庙的红漆大门,石狮子,亭台楼阁围绕湖畔。这一切在刘青云的头脑中幻出北京大学的校园: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啊!北大校园到了!”他兴奋地喊起来,“北大我来啦!我来报到了。”

北京大学的风光已经融进他的脑海里……

那是二零零六年暑假,中考发榜,刘青云以全市最高分考上了省拔萃中学,这可是全省名校,每年都有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清华的学子。

刘青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去北京旅游,是爷爷资助他去的。

那年刘青云十七岁,到了北京首先去了北京大学校园参观游览。这座上承大学正统,下立大学主庭的中华第一学府,校园山水环抱,湖泊相连,古色古香的殿堂楼阁,末名湖、博雅塔、图书馆点缀其间,融北方园林的恢宏博大和江南园林秀色于一炉。优雅的学习环境吸引住了刘青云;数不清的国学泰斗,社会名流,国家政要都毕业于这座学府,浓厚的人文气息,名冠世界的学术氛围激励着他。他从那时起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走进这座学府。

张凤梅看见了站在湖边的刘青云,“青云那!你站住,别跑了,妈都累不行了。”刘青云头脑还在北大校园的幻境中,对妈妈的喊话根本就没听见。他纵身一跃跳进了湖中畅游起来,清凉的湖水让他浑身清爽。

几个好心人闻讯下湖把刘青云架上了岸搀扶到家。张凤梅给儿子擦洗干净,刘青云安静了些,吃过镇静药就躺在炕上睡着了。张凤梅望着日渐憔悴的儿子伤心地留下了眼泪,“多懂事的儿子,多上进的儿子!唯一寄予厚望的儿子成了这样,这是什么命啊!”扫一眼这个穷家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这是一间阴暗潮湿的房子,低矮而又狭窄,一铺火炕占去了半间房,地上摆放一套桌椅,桌面上放一盏台灯,堆满书和本,对着桌子的墙壁上贴着一副火箭冲天的年画;几张三好学生奖状和数学竞赛获奖证书挂在墙上;一张儿子站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石狮子旁,手指北大蓝底金字大匾的英俊留影摆放在书桌上;照片上的儿子,挺拔的身姿,红润的脸庞,眼镜后面一对明亮有神的大眼睛。她清楚儿子的身体逐渐变坏是读高中后苦读,天长日久熬坏了的。

张凤梅的目光又落到墙上挂着的落满灰尘的二胡上。想起刘青云上初中时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拉二胡,每天放学回家就在院子里拉胡琴,《赛马曲》《二泉映月》《喜洋洋》等名曲都演奏的悠扬婉转,悦耳动听,邻居们都来围观。不时他还约几个爱好乐器的同学在胡同口组成个乐队演奏,成了这片棚户区的一道风景。大家都夸刘青云有音乐天赋,将来一定能成为二胡演奏家。

高中的班主任吴老师来家访看到了严肃地对她说:“高中学习任务重,别的爱好都放一放,不要影响学习,想考上好大学就要一心一意读书。”听话的刘青云从此把二胡挂在墙上再也没动过。优美的胡琴声在这平房里消失了,窗帘上深夜经常映出刘青云灯下苦读的身影。刘青云就守在书桌旁没完没了的看书,做习题,读外语。身体一年比一年瘦弱,近视眼镜的镜片加厚了,脸笼罩着一层晦暗的神色。

第二天清晨,张凤梅看儿子安详地沉睡着,轻手轻脚穿戴好作业服在门房向公公交代几句,拎起蛇皮袋出门去翻街上的垃圾箱。刘振声起身开始做早饭。

刘青云一觉醒来感觉头脑挺轻松,看日历是星期日,见时钟指针已经快指向七点了,赶紧洗漱照镜子梳了梳蓬乱的头发,穿起校服背起书包就要出门。爷爷在院子里拦住他,“还没吃早饭呢,你这是要去哪?”“补课啊!吃了饭就晚了。”刘青云很认真地说。刘振声知道孙子在说疯话,堵在门前说:“今天不补课了,快回屋里去吃早饭,吃过早饭我领你去公园。”刘青云瞪大了眼睛争辩道:“老师说了,就要高考了,补课是必须的,重要的课都是补课才讲的,不去补课考试会丢分的。”

刘青云挣脱着爷爷抓自己胳臂的手,刘振声硬把他拖进屋里。“放开我,今天老师还给押高考题呢!”刘青云吼起来。刘振声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稳住。刘青云安定下来翻出一本外语书嘀里嘟噜读起了英语。

一提起补课的事,刘振声就气不打一处来,孙子读这几年书光补课费就化了好几万,没完没了的补课连节假日都不放过,老师课堂上不讲正题,学生不参加补课就跟不上学习进度,赚补课费成了老师们的发财门道。他妈妈没有钱交昂贵的补课费,卖房款几乎都交补课费了,念这几年书几乎是用钱堆出来的。

刘青云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就忙写作业直到深夜,每次考完试眼睛盯着自己在班级和全校的排榜名次,稍有落后就发奋比拼,分分分小命根,考考考没完没了,忘记了休息,童年那个活泼劲儿消失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刘振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抱怨这种应试教学方式。教育局发布了严禁老师课外时间补课的文件,刘振声听了一百个赞成。为补课的事他还班主任王老师在家长会上争辩了起来。家中还因此起了不小的风波……

去年放寒假前的家长会是刘振声去的。

刘青云正在教室里给来参会的家长们端茶倒水做接待工作。小伙子衣着整洁,浑身上下没有星点污渍,礼貌地称呼:“叔叔好!阿姨好!”依次给报到的家长们安排好位置,然后斟上一杯茶水。刘振声瞄了一眼孙子,见他脊背微有点驼,现出一副病秧子样。他知道近半年孙子总爱感冒,春节前还带他去医院做了全面体检,各项指标还都正常,但他还是为孙子的身体担心。

开会了,吴老师首先讲话。她四十岁,五官端正,表情严肃。头发往后一拢扎成一束马尾巴垂在脑后,白净的脸上泛着光泽;桃红色的羊绒衫,内衬一件碎花衬衫,浅蓝色牛仔裤整洁地套在他那修长的腿上,半高跟黑皮鞋擦得锃亮。她是教语文的,是刘青云的班主任。

她说高考临近,学生到了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家长要配合老师关照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然后评价了班里学生们在校表现,重点表扬了刘青云,说他品学兼优,是棵好苗子,号召家长们都和刘青云家长交流一下培养孩子的经验,然后话锋一转讲起了假期补课的事。

“今年下学期开始,主要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全力迎接高考,想要你的孩子考个好大学,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就要想点办法给补习一下功课了,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我应好多家长请求找了几个高级教师准备假期开个补习班……学生补不补课成绩是不一样的,你看刘青云同学,学习成绩好除了自身努力和坚持补课有很大关系。有的家长心疼钱,不愿意参加补习班,舍不得一个假期交五千元的补课费,这个账就没算明白,如果因为没补习差几分没考上理想大学,或者因为分数不够读自费大学那可要花好几万那……刘青云同学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人家家长就明智,全力支持孩子假期参班。我办这个班都是为学生好,再多的话我就不说了,还有愿意参加补习班的会后就找我报名。”

刘振声在下边一听来气了,到家长发言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地说:“既然老师是为了学生好,为什么还要收钱那!我看就是老师想方设法捞钱,学生不赚钱哪来的钱,这不就是勒家长大脖子吗?你知道工薪阶层供个学生上学有多难吗?教育局已经下令不让补课了,为什么还办补习班呢?现在孩子们学习负担太重了,这样会给孩子累坏的,放假还补课想把孩子们累趴下呀?你都说了下学期主要是复习,利用好课堂时间老师们给辅导好不就可以了吗?”此言一出,四座皆惊,他说出了家长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吴老师脸顿时涨红了,她感到老人的话触到了痛处。她牵头办班,确实也有利用假期多创收的意愿。老师们每月就那么点工资,除了教学没有其他来钱道,想致富就得在课余时间多捞点外快。她原来是反对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后来见好多老师都通过办班补课买了房买了车,自己也耐不住了。她通过补课也赚到了钱,还成了有房一族,一发而不可收了。她还差些钱就可以买辆车了,看到同事们都天驾漂亮的坐骑进出校门,自己还是骑个电动车心里很不平衡。尽管上边发文禁补,可很多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补课,校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师们还都在暗里补课创收。法不责众,只要没人举报大家都平安无事,所以这个寒假她还是找到几个名教师准备假期开课。

刘振声道出了憋在心里的话痛快了许多,睁大眼睛等待老师的回话。吴老师想和他理论却当着这么多家长的面又找不出合适的语言。他想说,现在社会上谁不在想尽办法捞钱那,当官的能贪,生意人能赚;老师也是人除了教书没有别的本事,面对的就是学生,既然补课是两厢情愿的事,当老师靠多付出劳动赚钱不应该吗?可又觉得这理由又拿不到台面上说。她喉咙动了动,咽下几口唾液,收住了要说的话,冷静一下说:“参加补习班是自愿的,你家不同意补可以把钱退给你,开完会咱们单独聊聊,看其他家长还有啥要说的。”会场鸦雀无声,有的家长想跟着说两句又担心得罪老师影响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就把话咽了下去。家长会在不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散会前她还特意说了句:“下次开家长会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必须父母亲自到场。”

刘振声留下来准备继续和吴老师理论,他非要论出个里表来才罢休。吴老师没有说更多的话,而是从兜里掏出一沓钱点出五千递给他说:“把钱退给你,你点一下吧。”

共 10990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由教育衍生的话题由来已久,各种题材也司空见惯,可以说并不新鲜。此文的亮点在于重心以孩子为主,《青云梦》一语双关。主人公刘青云的遭遇,在同龄孩子身上不断地出演着,老师与家长一切为了提高学习,一切都向分数看齐,就像文章里描述的那样,拔萃中学就是靠这种方法保持高升学率。如今的高考场上,依稀可见古代科举教育的影子。“昔日田舍郎,梦登天子堂。”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为了当官,即使屡考屡败,也从不言放弃;在《水浒传》里,大头领宋江折腾了大半辈子,也不忘当官,读书依旧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从古到今,读书当官,早已成了一种社会价值观。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带给我们的是范进式的幽默,不同的是范进中举以后才疯的,而刘青云在考场便已发作。小说叙述流畅,人物塑造形象生动,阅后发人深思,特此推荐。——:柳约【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2:52:00 高考已成为中国的特色,在此无需多言,利弊皆有,希望学校面对学生,能更多地加强他们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只有加强考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

好久不见,远握。 用手儿接过梨花盏。

回复1楼文友: 16:11:26 感谢柳约社长百忙中我的作品,问好!道一声辛苦,望多多指导,点评。

2楼文友: 12: 6: 5 柳社长,你以后要来咱编的辫子后面跟个帖吧,不然小丫样的不来看咱。 人生如梦

楼文友: 14:42: 8 每次看光阴老师的小说都能感觉到光阴老师的进步,有时光阴老师许久不来还以为您不来了,没想到光阴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坚持、修炼着。这篇小说揭示应试教育弊端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人性中的无奈。正如文中所说,法不责众,有些事大家都在做,即使不好,其他人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吴老师从反对补课,到接受补课,最后靠补课致富这期间,确实丢掉了一些教师的操守,可是我们也能看出她的无奈,她仍是一个负,有同情心的老师,青云出事,我们本该指责老师,可读完这篇小说,我们会感觉恨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老师的错,大环境如此,要 举世皆浊我独清 ,确实不易。

4楼文友: 15:24:24 谢谢雪儿社长的点评,更看深了作品的内涵,我很高兴,祝你一切都好。

5楼文友: 16:11:02 本来想戏言一句算了,看到诸位挺认真的,南山说几句:无论小考、中考、高考这虽有一定程度的遗风,但主要还是教育投入资金少。比较各国政府在教育投入资金上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就知道了。医疗、教育,这两大块儿让自己创收,人性中的恶不发作才怪呢。钱去哪了,我不说了。但这些事情无疑是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这一切你我都知道,上面不知道吗?都知道,为何不纠正呢,你们想吧。

当年德国铁血总理俾斯麦说过:我就没见过给教育投入大了而亡国的。

我不说了。 人生如梦

回复5楼文友: 16: 5:08 欢迎策马南山先生来评论,问好!正因为你所说众人皆知而麻木我才要呐喊,做一名作者我只能用形象说话,担当我能担当的社会。文学的功能就是用作品教育人,启发人,鼓动人,为寻求公平正义呐喊,实行什么教育方针,那是政治家,教育家的事。我认为文学作品就应该在共性中发现个性的东西,因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更具代表性,更有普遍性。只有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是塑造出了典型人物来。只有用典型人物揭示社会矛盾才能真正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

6楼文友: 17:5 :10 说实话,这是我在渔舟看到的最生动细腻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了。不同人物的对话,心理描写,非细思量才能真正把握。感谢作者的良知和认知!众人不是麻木,只是无力,心里明白,就如同作者。揭露社会矛盾不错,但板子要打对地方,药方也要准确。不关心政治解决不了问题,政治也不敢太关心,点到为止,关键是怎样点?点多少?这是一个真正的悲哀!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是流传很广的一句话。短短几个字把最高统治者的不可一世,飞扬跋扈和刚愎自用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多人都以为原创者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觉得这位对国事兴趣寥寥,但在声色犬马方面却精力旺盛的国王说出这样的话完全有可能。其实不然,这句话真正的原创者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而且人家的法文原话直接翻译过来应该是: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这位贵妇人虽说是有名的超级拜金女,吃喝玩乐花的钱比军费还多,但还是有些先知先觉的。果然,就在他们死后不久,大革命的滔滔洪水将法国社会冲了个底朝天。

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流传到中国变成了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

每年中国都要发洪水,下雨就能要了百姓的命,武汉不是堤坝20年未整修,溃烂了。大洪水已经滔天了,在现实,在心中......苦命的是百姓,就像青云梦。

谨以此向作者致敬!

如不妥,柳约删了吧。 人生如梦

7楼文友: 11:57:20 教育的弊端不仅在学制上,也凸显在评价上。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都是带着偏颇的。物欲横流并不能成为我们堕落的借口,但人性的弱点却会使人背弃自己的坚守。我们呼唤人性的教育,理性的教育,呼唤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希望这不是某些人口中的一个口号,要真的做起来。对教师社会地位日渐低落,除了整个社会的人心不古外,还有执政者对教师的忽视,教师要奉献也要生活,当生活的重压已经不能撑起一片奉献的乐土,你要求一个乞丐去做公益还要兴高采烈,这无疑是个笑话。学生教师教育,都需要一个新的定位。感谢光阴老师,更加敬佩您把血淋淋的现实捧出来,但心里很痛吧?小舞对于个别句子标点做了调整,如有不妥,请飞笺给我,我会予以改正。遥握奉茶! 真水无香

回复7楼文友: 2 :07:51 感谢您对这篇作品的关注,并准确的给于纠正谬误,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会注意的,问好!对你写的评论我很赞成,其实教育方面的诟病,师风师德的欠缺是明摆着的,谁都知道,我不过是通过一个典型人物和故事比较客观地揭露了出来,希望引起社会注意,一起动手救救我们的孩子!真正在教育中启迪他们的人性和天性,激发孩子的潜能和才智,因人施教让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我认为教育要向前看绝不可向钱看!

灯盏花药业都有哪些产品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产品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有哪些

热淋清颗粒厂家
喝什么能润肠通便
微信平台电商小程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