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李敖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09
2018年3月18日。
作家李敖因罹患脑瘤。
于上午10点59分不幸病逝。
享年83岁。
李敖的一生离不开文人二字。
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共出版 《北京法源寺》等100多本著作。
其中有九十六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
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
被西方称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李敖用一支笔震撼海峡两岸。
用一张嘴影响无数华人。
胡适说他比胡适更懂胡适。
林清玄称他是台湾黑夜最亮的那盏灯。
他曾说:
一个人要做到这些才不算白活:
喜欢你喜欢的,打败你不喜欢的,活过你讨厌的!
他曾说:
人生第一快乐是做到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人生第二快乐是做到别人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
他曾说:
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做强者。
如今世上唯一的李敖。走了。
他走之后,世间再无李敖!
不管如何,我们都记得。
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
一生做战士。
一个人书写。一个人战斗。
一个人站在天地之间。
以一个人,对抗一整个时代。
一。
谁是李敖?
一个狂人。
狂妄、恣傲。
李敖的一生。
都离不开这两个词。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看此公,就在眼前。
他说:“我要想佩服谁,我就照镜子”
如果我不是李敖,我愿是李敖第二。
李敖生于战乱动荡的1935年。
少年时代在北京读小学。
14岁那年随父母一起到来台湾。
在上学期间他博览群书。无所不看。
他的博学和雄辩很快就锋芒毕露。
据传。当年他在台大临近毕业。
参加论文答辩。进了会场。
面前的三个教授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双方了半小时,终于一个教授开了口:
李敖,你答辩通过了。
李敖诧异: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
教授无奈道:我们知道一开。
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李敖狂妄的底气是的上天给才华与天分。
他又用作针砭时弊的武器。敢说敢言。
他看到什么。便说什么。
无论多高的地位。多响的名头。
光他骂过的人,超过了三千人。
他骂很有底气:
我骂人的方法就是。别人都骂人是蛋。
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你是蛋。
有人骂他,他说:
任何人都不配与我一战,任何人都必须向我道歉。
没有人能战胜我,因为我不可战胜。
不要与我辩论,你多说一句就多暴露一分愚蠢。
李敖亲历过台湾最动荡的时刻。
因不愿袖手旁观。倡导人权和。
曾经一度两次下狱。
但依旧我行我素。坚守自己的信念。
甚至一个人去对抗整个时代。
一时所有的人都想打压他、消灭他。
李敖说: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
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
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
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反封建。骂。揭时弊。
写书无数,演讲无数,树敌无数。
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
特立独行,嬉笑怒骂,快意恩仇。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李敖。
这样才华横溢地“狂妄”
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李敖。
这样让爱他的人爱到无比崇拜。
让恨他的人恨之入骨。
二。
我吹牛。
因为你沉默。
李敖夸起自己来。
更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我生平有两大遗憾:
一是,我无法找到像李敖这样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
二是,我无法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说。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50年来和500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
之所以自大,他说:
我一生朋友不多。也不花时间招朋引类。
所以“自大其身”全靠自己吹捧自己。
吃不消我自吹自擂的人应该惭愧。
你们本该替我吹的。但你们闪躲。
我就只好自己来了。我吹牛,因为你沉默。
这种看似自恋的自白。
更体现了李敖的一种自信态度:
我的人生。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画脚。
也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在追求什么。
不管何时。他的文字都充满力量。
不是“和谁都不争”而是“一个也不宽恕”
别人说他特立独行。不是他选择特立独行。
只是太多人自觉选择平庸。
耄耋之年。他还在写书。出书。
70岁时开始他的“神州文化之旅”
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校。
做“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一生投身世俗。却不拘泥于世俗。
李敖永远是叛逆的。也永远是自由的。
他与这个深爱着的世界。
彼此纠缠,相爱相杀。
就像他在《李敖回忆录》的自序中写道:
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而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
三。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李敖《不爱那么多》
很多人说李敖一生,都是金刚怒目。
他爱美人。情很多。
交往过的女友就可以演上好几部琼瑶戏。
可他也有只对一人最是钟情。
如菩萨低眉的温柔。
即便日后分手也爱爱恨恨纠缠了几十年。
她就是胡因梦。
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
美貌又不输林青霞,有才学又大胆出挑。
李敖第一次见到胡因梦。
就彻底沦陷在了她的美貌之中。
他这样描述这次一见钟情: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于胡因梦而言。
李敖既是熟悉得陌生的人。
又是她青春期最崇拜的偶像。
胡因梦和李敖曾是邻居。
她的父亲和李敖的父亲是同事。
从很小的时候。
她就听到很多关于这个狂人的奇闻逸事。
一个是光彩灿烂的女神。
一个是桀骜不驯的文人。
陷入不可自拔的爱情里。
人们都说他们是绝配。
最美的脸与最聪明的脑袋的结合。
李敖自己说:胡因梦已经够美了。
她不像一般的女人要去美容。
她要用文化美容。而李敖是文化最好的代表。
胡茵梦便只好爱李敖了。
认识八个月之后。
胡因梦嫁给了大她18岁的李敖。
1980年的5月6日。胡因梦不顾父母的反对。
穿着睡衣从家里逃出来。
在李敖家的客厅里简简单单地举行了婚礼。
婚后金刚化作绕指柔。
每天早上胡因梦一睁开眼睛。
床头一定齐整地摆着一份报纸。
一杯热茶和一杯热牛奶。
除了甜蜜。他们和许多普通夫妻一样。
朝夕相处之后。太过了解。
反而磕磕绊绊不断。
无论美人还是才子。
生活里也是个吃喝拉撒的普通人。
他们的婚姻最终只维持了三个月。
1980年8月28日,李敖在家中看报。
在这条“幕后策动的斗臭李敖”的中。
他一眼便发现胡因梦的名字。
他没想到,胡因梦竟在里大肆发言批判自己。
李敖随即放下报纸。立即证婚人和朋友。
胡因梦是我心爱的人。
对她,我不抵抗。
我现在宣布我同胡因梦离婚。
对这一婚姻的失败。
错全在我,胡茵梦没错。
胡因梦为了证明自己的立场。
最终使李敖受牢狱之灾。
即便如此。离婚33年间。
他仍旧对她念念不忘。
李敖在不同的场合。不断提及她的名字。
有揶揄嘲笑,也有难忘的爱意。
离婚23年时。
胡因梦50岁生日,李敖就给她送去50朵玫瑰。
离婚27年时。人人都为汤唯的美艳所倾倒。
只有他不屑一顾:
汤唯有什么好看的,我前妻胡因梦那才叫美。
离婚33年时。
仍然愿意为她送上60枝玫瑰的蓦然回首。
四。
再见李敖。
与这个世界告别。
2017年1月。
82岁的李敖被查出罹患脑瘤。
然而每天仍旧工作15个小时以上。
5月又因急性肺炎入院。被下病危书。
经过七天急救才脱离危险期。
他的儿子李戡说父亲“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也许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一件事。是把《李敖大全集》编写完成。
另一件事。是和所有家人、友人、仇人。
再见最后一面。并录制成节目。
以《再见李敖》与这个世界告别。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
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
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
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
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
“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
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
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
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
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
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
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
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
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
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
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
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
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是很多人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李敖选择和这个世界做最后的了断。
坦荡荡地来,坦荡荡地去。
人生如歌。踏浪而行。
老而弥坚。老而弥多情。
狂则狂矣。不失情真意切。
有几个人能洒脱地像李敖一样去面对死亡?
五。
当百花凋谢的时候。
我将归来开放。
因为我从来那样。
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
可是这一回你错了。
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
坏的终将会变好。
弱的总会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
都会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个隐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锋芒与光亮。
潦黑的隧道终会凿穿。
千刃的必将爬上。
当百花凋谢的时候。
我将归来开放。
我将归来开放
回首过往。
李敖的狂放不羁与遗世独立。
恣意飞扬与温柔细腻。
他一生皆青春。未必无咎。只是但求无悔。
更重要的是给了这个时代。
一个有趣又活泼的灵魂。
他只是离开了。
就像他57年写的这一首小诗。
“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归来开放”
《秋之韵》秋天的野菊花优如妖颜
每当秋天来临百花凋谢时,惟有菊花迎风而立,满山遍野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
第三只眼看零售2018年度生鲜大课笔记(下)
开 篇12月7-8日,“第三只眼看零售2018年度生鲜大课”在上海举办。11位重量级大咖了他们在生鲜经营方面的战略与战术、想法与做法,吸引了500位行业人士现场聆听。浙江联华集团总经理助理周君浙江联华...
上一篇:br公元前七年二月的一天
上一篇:万古神王 第九十二章 不知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