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散文受惠不忘施恩不念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13

“受惠不忘,施恩不念。”

这句话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从偶然得到的一个一九四九年前的旧日记本上看见的。

这话我一直铭刻在心,力求能做到,就是很难做到。尤其是对受过我的恩惠,而恩将仇报的人。对这种人的心理与行为,总不免耿耿于怀,百思而不得其解。

那个笔记本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从家里偷出来的,用来跟我换取一只蟋蟀。我现在只记得,他的父亲是个医生,住在临近云路街和平巷巷口。

对这个并不等价的交换,我们双方都很满意,都觉得是对方吃了亏,自己占了便宜。

这个笔记本外壳很旧,但很精美,是精装布面的。打开则是全新的,没有字迹。显然是作为纪念品用的——估计是他父亲的。

让人爱不释手的不是它的精美,而是笔记本每页的顶眉上,都印有一句格言。也有诗词摘录,文言的、白话的,都有。

记得还有一句“凡事,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远处用心,近处用力。”也使我受用不浅。

其中有句“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我非常喜爱。这句“诗”,竟让少年的我在看见时,突然在心头袭上一种莫名的哀伤。

我以为这是一句唐诗,因想看全诗的语境,于是就将《唐诗三百首》遍查一遍。

但《唐诗三百首》里面没有。

我就请教院子里教书的王先生,他断言:“《全唐诗》里一定有。”

可我到哪能借到《全唐诗》呢?无奈,我最终放弃了查找。

后来,我在看巴金小说《家》的时候,才知道“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不是唐诗!

这个日记本上面的格言、典故和诗词摘录很多,大多是经典之句。我把这个日记本视为珍宝,每天翻阅。我上小学时躬逢大跃进盛世,在三面红旗招展下时恰遇三年人为“天灾”,入眼处,遍地饥民,四野哀鸿。为吃饭为生存,我只好经常逃学,以做小工打杂维持生计。柳丝年,在第一代知识青年董家耕、邢燕子的“感召”下,冒充知识青年,下放到远离故乡的一个农场——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

期间,这个日记本始终伴随着我,教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六六年初夏,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我忍痛将其火化。

笔者不是怕事的人,对日记本里面那些风花雪月,忠孝节义的内容,我根本不在乎。问题是,这笔记本里面,时不时就有一些蒋介石先生有关抗战的豪言壮语。

这个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得了,了不得的有关生死的大事。

如若被人发现,得了不?我还能活到今天吗?

我只能将其付之一炬。

好在上面的那些警世名言,我已烂熟于心,受用终生。

共 9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本,一本得来容易的空白日记本,一本仅在顶眉上印有格言警句的日记本,没想到对一个人的一生竟然发生过深刻影响。在那个知识和文化遭遇践踏和摒弃的年代,无数渴求知识的双眼一如干涸的田野。而偶然发现那本日记本的顶眉上印着一些警示名言,如久旱逢甘霖,贪婪地读着并记取,而“知识就是力量”在一个懵懂少年的身上再一次得到生动的验证。文章以时间为经,以几句对自己的成长曾经发生过影响的格言为纬,层次清晰,叙事生动,语言简洁,主旨鲜明。推荐欣赏!【:青莲二世】

1楼文友:201 -0 -14 20:1 :51 受惠不忘,施恩不念,一句来自笔记本顶眉上的格言影响着老师一生的为人,他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准则。他让我们在欣赏行云流水的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老师为人的人格魅力,受益匪浅。拜读学习。

9个月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多少钱

小孩积食内热怎么调理

吃什么药通便最快
子宫内膜炎产生的原因
新生儿咳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