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橘生河北则为枳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09
时间已经进入了6月下旬,正是学生最紧张的时候。为了检查学校进行了一年半的实验改革,也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天周一,校长打算来个突然袭击。他没有通知任何环节干部,早晨六点径直来到了学校的监控室查看各班的学习情况。他站了半天,又看了半天,只觉得从头凉到脚,他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七十几个班,整个的全是一片混乱。学生跑来跑外,走进走出,说笑打闹,不亦乐乎,如果不知道这是学校,仅听声音准有人误以为是到了菜市场,或者说到了幼儿园。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因为自己和别的校长太不一样了,这可是全县人数最多,师资配备最好,条件最优越的一所县里直属初中。当初确定这所学校的校长,教育局局长和县里的领导可以说是煞费苦心。首先在建校时期就任用了最有经验的校长主持工作,但是开学初,考虑到这所学校管理的难度,又临时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才定下的他。他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众望也是打了包票的: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三年独占全县鳌头,五年在市里屈指可数,十年争取在区里扬名。
为了实现这个诺言,他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环节干部的任用更是民主加领导综合考核。他曾经郑重对学校的所有管理干部陈述自己的宏伟蓝图,当时他们也是信心满满,摩拳擦掌的,可是,为什么今天,两年后的今天会出现如此的状况呢?他不敢相信,不知为什么,他的脑海里总是回荡太多的掷地有声的语言:校长,您就放心,有我们几个核心认为去落实你的宏伟蓝图,一切尽在把握之中,你啊,就等着教育局给您戴大红花吧。说起教育局的大红花,可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全县三十六所中小学,只有前五名的校长才可以得,那是对各学校综合考核的最后嘉奖,多少校长干了多少年连边都没粘过。校长倒是有过一次第四的历史,可是当时是在乡下,学生少,老师们干劲十足,没日没夜得煎熬,才得到的。现在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全校四千多学生,三百多老师,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很多情况都是从未遇见的,这给校长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他忽然觉得大红花是那么遥远,自己也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现在。想到这,他立刻冒出了冷汗。他不信,所有班级都这么乱,各环节干部还没来,他决定将监控的版面转到只有一个班级仔细观察。但是他没勇气从头看起,于是找到了很多名誉加身的李老师的班级。这班主任可非同一般,据主管主任汇报,强将手下无弱兵,学生个个嘎嘎的。他点开,果真看清楚,学生已经来的比较多,很多学生都坐在座位上,很忙碌,也有学生拿着作业本跑来跑去,他放大了音频:“快,把周五的日清作业给我复制一份,不然老师的霹雳腿可是椰风挡不住的,到时可就悲催无人问了。”另一个一边递作业一边调侃:“我敢保证,咱们的作业老师都是走马观花,上次我因为忙忘记做了中间的问题,老师竟然没发现,而且还给了我一个优秀呢。更有意思当然是调皮大王莉莉作业压根就没交,全是赝品,她模仿老班的字可真是一绝,老师居然根本就不知道。哈哈,你要不要铤而走险一次?”那学生一边听一边拿作业:“我还是省省吧,否则东窗事发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得不偿失了。说着开始低头笔走龙蛇起来。班级的效仿者也不在少数。说起这日清作业,校长战栗了一下,他不仅想起那段难忘的考察学习。
那是建校第二天学期的事情。考虑到如果想拿出的优异的成绩,必须得有与众不同的做法。否则竞争是最残酷的。况且在这场竞争中他根本就不占优势。仅仅城里的两所初中,另外所学校以街里的学生为主,整体素质很高。而他所在的学校以乡下孩子为主,从生源上就略低一筹。所以他多方打探,多方搜集。北到魏书生,南到洋思,反复衡量,多方比较,最后锁定在离学校比较近的河南永威学校,那里的校长正是洋思中学的原校长蔡林森。说做就做,他向教育局打了学习报告。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学到真东西,回来就进行课改,一定会干出一番成就的。
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学习人员的选择上就很挠头。一是因为他不是很熟悉所有老师的情况,搞课改必须有创新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权衡再三,他决定自己亲点。考虑到教研组长的带头作用,必须去,然后每科再选一位平时比较敬业的老师。但是令他不解的是,有几个教师还是找理由拒绝了这次学习。看来人的态度还是不尽相同。
为了安全起见,他租赁了一个旅游客车,一千三百公里的路程更是大意不得,他还安排了一个主任陪司机看地图,并决定在河北省正县休息一晚。出门事事难,出来才会知道,时间虽然是五月,但是靠近河南越近,气温越高,加上坐车颠簸,途中不少老师晕车。他也一改往日的严肃,说些幽默的话缓和气氛。并且应老师们的要求,只要有服务区,就小憩片刻。
第二天早起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二天的晚上到达了永威学校。进入学校,交了费用,高达七万,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他不心疼,为了学校的发展,他愿意付出。进入校园,他很快被一种浓重的改革气息感染着,而且很快见到了教育家蔡林森。令他没想到的是,七十几岁的蔡校长,却依然精神矍烁,在握住他手的那一刻只说了一句话:坚持到底,必定成功。现在想来,蔡校长告诉他的,正是改革成功的精髓。在永威为期一周的学习里,老师们都说受益匪浅,决定回来大干一场的。
可是,为什么落实起来有如此的难度呢?他预先没有想到会这样。他继续在监控里搜集。忽然记得当初有一个姓赵的老师,各位领导和他都非常看好,经常为学校出公开课,学校的各种荣誉也没少给她。他赶紧找到赵老师的班级。
班级里人头攒动,而且有一些人正聚在一起像是在说着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不断有人凑上去,越聚越多。校长也好奇的观察着,一边暗自佩服:老师不同学生就是不同,看来班主任的作用还是巨大的,学校的发展就是要依靠于班主任。
终于听到了声音,校长却一下子闭上了眼睛,甚至没有勇气在睁开。只听见其中一个男孩在说:“你们知道吗?咱们老师的车牌号可是大有深意的。”
很快有几个好生镇追问:“别胡扯,不就是LZ吗?那是咱老师夫妻俩姓名的首字母。”
“要不说你见识短浅呢?”那同学卖着关子,不肯一下子说出来,在吊着大家的胃口。
“说你就快说,不然我们可学习了,现在可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时候。”显然有人有点不耐烦。
“装什么装,还不知道你,在老师跟前一个样,在老师背后一个样,你就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奇葩。”那同学还是不肯说出来。
“好,我们不听了,来咱们说说昨晚电视剧,真他妈刺激,那小三简直能呼风唤雨,这他妈是什么世道?”
“好了,我说还不行吗?LZ大家想想还是“篮子”、“浪张”的首字母缩写呢?要说这两个词用在那老师身上可是再恰当不过了。”那同学一波未平又牵出一波。
“哈哈哈哈,真有你小子的,亏你也想得出来。真是绝顶聪明。”
“哈哈哈,你这么说有根据吗,小心老师告你诽谤。”
……
大家群情激奋,说什么的都有,大有不怕天下之乱的趋势。
“哼,怎么没有,我早就听说她跟某位大领导的公子哥有一腿。不然她能活得那么滋润……”那同学一亮出根据,全场惊愕。
校长实在看不下去了,赶紧转换了镜头。但是他的心像是有虫子在吞噬:怎么会这样,虽然学生说的不一定是真的,可能是孩子的玩笑话,可是这些学生心思都在想什么?真是不可思议。
这一幕又一幕的打击,就像一重重的波浪,而校长就站在波浪的中心,被呛得喘不过气来。这难道就是从永威学回来的先进经验才有的结果吗?他不会忘记,永威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课堂上个个学生生龙活虎,早自习即使没有老师在,大家的自主意识也非常的强。在那里你才能真正感悟到什么是学生的自主性。当时他看后真是雄心勃勃,我们的学生也是学生,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何愁成绩上不去,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给各级领导们看看。于是回来后,他就马上实施这种模式,尽管当时很有很多的负面呼声,但是他并不在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全听别人的意见,就什么也做不成。他的信心已定:一定要坚定不移,雷打不动地搞下去。为了落实的到位,他还和全校的管理干部,把学校的所有老师进行师徒结对,而且举行了盛大额拜师仪式。尽管当时很多人也做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可是,他觉得作为一把手,就应该有一把手的斩钉截铁。按理说,这一切都不是他愿意看见的,可是却令人意外的出现了。他不甘心,他不信一群羊里会没有一个骆驼。
他在众多班级画面中浏览,一个班级的场面非常热闹,其中一个学生还站在讲台上。他释然了,还是有人站在自己的占线的。他切近画面,放大音频,准备好好听听学生自己讲课到底在讲什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有一种武松打虎的快感,和怒打西门庆的喜感。就她,也想管我,没看见我马王爷长了几只眼。老子连校长都不怕,害怕你一个普通小老师。他只不过是轻轻碰我一下,我就势两个勾拳,直奔她眼睛而去,说时迟那时快,她还有反应过来,眼睛已经和熊猫一样了,哈哈哈啊哈……”
这……不是……。校长一时语塞。这件事年级主任和他汇报过,说是老师在课堂上管理学生,学生骂了老师,老师一时怒气打了学生一拳,学生说老师体罚学生,还击了两拳。后来老师住院花了很多钱,考虑到学校的影响,怕那学生真的闹到教育局去,他告诉年级主任进行了保守的解决。药费老师自己拿90%,也就是两千五,另外老师拿出三百元钱,象征性的看看学生,息事宁人。他哪想到反而助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哎,现在学生真是难于管理。现在想来,自己的作法还是有失妥当的。这样的学生心思那在学习上啊。他又是一身冷汗。
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勇气看下去,他只觉得自己水深火热起来,他已经很难叫自己冷静下来,他要马上离开监控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梳理一下头绪,问题既然已经严峻到这种程度,看来是非整顿不可了。他忽然觉得 的整风运动真好。再不整顿,恐怕校将不校了。
他低着头向自己的办公室走,他觉得每一束太阳光都十分刺眼,更像是如芒刺在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的没错,他就应该经常深入学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办公室开会,那些管理干部们都是报喜不报忧。走着走着,他看见了校长信箱,索性打开,里面果真有很多信,他拿出,一边走一边浏览。其中一封情感之诚恳,态度之可怜,深深的打动了他:
校长,求求你了,请你悄悄地在下课的时候,站在办公室的门玻璃那,看看我们的老师是如何厚待我们的吧。他返璞归真,戒尺不仅打掌心,而且打屁股。掌心被打得都肿了,不敢拿笔。屁股被打得也肿了,不敢坐下。而这一切多源于你的日清改革。校长,十个手指有长短,所有的学生把所有当天的知识都彻底会做,你说可能吗?校长,求你可怜可怜我们,别再搞这种一刀切的日清了……
又是日清,校长长吁短叹,怎么那么好的经验到咱们这里就不好用呢?前几天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也提出过非常尖锐的问题。那次他们听了各科的所有汇报课,给的结论就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咱们教研员这么近不学习,偏偏几千里去外地学。结果咋样:橘生河北则为枳……
就像有很多锤子一起砸向校长的头部,无比的疼痛,他本来想快速走向办公室,不知为什么腿脚不听使唤,接着眼前一黑……
共 4 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抨击学校内部盲目改革教育模式的散文。眼看到了高考时节,学校忽感校风涣散急需改进。校领导投资巨额费用到河南永威学校取经,结果“真经”用在学生身上竟没收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积累知识要的是日积月累,临阵磨枪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教育过改革也要考虑因地制宜,切不可东施效颦,其中,作为各级老师也要身先士卒,不可空喊口号失却学生尊重。《晏子使楚》中,晏子针锋相对楚王讥讽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若此,作者写下《橘生河北则为枳》的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感谢玉树老师赐稿,美文当推荐共赏!问好、祝安!【友情:秀水】
1楼文友: 14:20:55 的确,教育得法、得当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习了老师的大作,点个大赞!
2楼文友: 15:11:46 很有教育意义。到河南学习改革,河南的学校还到山西学习改革呢,真不知哪里是最好的典范? 茶能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楼文友: 18:59:17 学是过程,用是精髓。感谢各位的欣赏。
4楼文友: 21:48:19 因地制宜办教育是基础。教育质量是生命线,发挥师生积极性是根本。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岁宝宝口臭怎么消除
孩子流鼻血
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糖代谢紊乱的治疗剖宫产术后怎么防止腹胀便秘
治疗糖尿病足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