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4月11日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9

两年前的4月11日,小波的忌日,我和朋友从位于东五环外的学校一路坐地铁、乘公交、搭黑车,奔波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小波的墓前。

王小波

1952.5.1 —1997.4.11

学者、作家

《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自由主义者

两年前的4月11日,小波的忌日,我和朋友从位于东五环外的学校一路坐地铁、乘公交、搭黑车,奔波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小波的墓前。

也许每个少年都有梦想着有一天攒够了钱去见自己偶像的愿望吧,那时,我最想见的就是王小波,可惜我见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块印着“王小波之墓”的大石头。

十几岁时第一次读到他的文字,当时心里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人”,是的,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王小波,我一定会选“可爱”这个词。

因为他是那么热爱生活啊。王小波对于生活的热爱不是一个没有经历过苦楚的少年对生活的幻想,也不是加缪式认清了生活本质隐忍般的坚守,而是不管生活到底是美丽还是丑恶,他都热爱,好像热爱生活是他生来就有的特质,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伴随着他的思考和文字一点点展现出来。

李银河曾经这样描述王小波的文字,“如果说王朔的文学一直以顽童的姿态对既存意识形态极尽挑战、挖苦和揶揄之能事,王小波则是对它完全不搭理,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王小波心中,这个体系等于零,是无,是不存在。”

一面是热爱,一面是不搭理,这两个看似相反的词却偏偏能被我们的王二用理性连接起来,再通过平实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从小波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到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一次知道除了世俗的成功之外,人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第一次发现原来很多“常识”并不一定是对的。

他的思想那么美好,他的文字那么亲切,就好像在我们身边一样。所以当我终于来到王小波的墓前,看着那块大石头下方一个方形的嵌印(那应该是他的骨灰所在)时,我才真的意识到,那个可爱的王二已经不在了。

今年4月11日,是他离开的第20个年头,这20年间有多少人在这个星球来过又离开了呢?我仍记得他的那句话,“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高兴。”

▲王小波生前接受意大利的采访

为什么爱王小波?因为——

1、他对人生的见解那么深刻又那么可爱啊

以下配图来自@brianoldham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当时陈清扬也想大哭一场,但是哭不出来,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咙。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真实就是无法醒来。那一瞬间她终于明白了在世界上有些什么,下一瞬间她就下定了决心,走上前来,接受摧残,心里快乐异常。

当我们长大之时,就有了两种选择:当傻×或是当亡命之徒。

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一个人只拥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 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2、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以下配图来自@sotblindphot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高兴。

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没有思想,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自从创世之初,世界上就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我们,一种是他们。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这两种人,将来还是要有这两种人。这真是至理明言。这两种人活在同一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互相带来灾难。

、他说的情话读一百遍也不腻

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真的,我要好好爱你,好好的。不一定要你爱我,但是我爱你,这是我的命运。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不自觉的泛起微笑。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

书 单

1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作者:王小波/李银河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内容介绍

此书系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也是迄今他们夫妇最完整和独立的一本书信集。

2

《东宫·西宫》

作者:王小波/李银河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书收有《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东宫·西宫》、《大学四年级》、《黑铁公寓》、《茫茫黑夜漫游》、《夜里两点钟》。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入围戛纳电影节。

《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内容介绍

《黄金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之一。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 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 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洁。

4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内容介绍

这本杂文随笔集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涉及知识分子的处境及思考,社会道德伦理,文化论争,国学与新儒家,民族主义等问题;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涉及科学与邪道,女权主义等;包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评论,涉及性问题,生育问题,同性恋问题,社会研究的伦理问题和方法问题等;包括创作谈和文论,如写作的动机,作者的师承,作者对小说艺术的看法,作者对文体格调的看法,对影视的看法等;包括少量的书评,其中既有对文学经典的评论,也有对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些看法;最后,还包括一些域外生活的杂感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点。

(:王怡婷)

宝宝积食消化不良吃什么
小孩脾虚吃什么
三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