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故乡风情过年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1

雪花卯足了劲儿,一头撞开了腊月的大门,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将整个腊月装扮的冰雕玉砌,晶莹剔透,展开了童话般的画卷,应验了农人的那句古话:干冬湿年。

我早早地翻箱倒柜,找出了哥哥去年给我做的木制手枪,把枪管擦拭得锃亮,然后在我们“总司令”的带领下,在寒风刺骨的村外雪地,按照大小个排成一排,“一、二、三!”“砰、砰、砰……”一连串的炸响,震得树上的雪花扑簌簌落了一地,震得村民们的心恓惶而纷乱。

年,一步步逼近了。

暮霭里,疯玩了一天的我在母亲带着颤音的呼唤声里跑回家,暖耳帽的耳帘高高翘起,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脑门上,汗珠顺着红彤彤像熟透了的苹果似的脸蛋上流淌下来,两只布棉鞋早已湿透,冻得硬邦邦地几乎粘到了脚上。母亲一边数落一边使劲帮我拽鞋子,顺手拿一块砖头塞进炕洞,将湿棉鞋放到砖上,第二天早上我又可以穿上干棉鞋了,炕洞是我们最好的土烤箱。村里几乎每家都是锅灶连着炕头,只要生火做饭,土炕都是热的。母亲放好棉鞋后,脱下我早已贴在身上湿透的棉袄,暖在炕头。我光着身子哧溜钻进被窝,趴在炕沿,吸溜着母亲端来的玉米珍子。父亲披着棉袄,紧了紧棉袄里的三尺长腰带,似乎要将粗布夹袄和大裆裤深深地勒进身子里,然后默默地掏出烟锅,塞进绣有荷花的烟袋里装上一锅旱烟,对着煤油灯点着,圪蹴在炕沿上,一明一暗地抽着,窑洞里瞬时弥漫起呛人的烟丝味儿。

母亲收拾完锅碗,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带上父亲的老花镜,将穿好线绳的针头在花白的头发上划一划,继续给我绱准备过年时穿的棉布鞋。

雪花依然不紧不慢地飘落着,我和小伙伴们心里暗暗着急,期盼着天晴好过年。今儿腊月二十三了,母亲早早就用麦面烙了坨坨馍,上面用木梳印上横平竖直的虚线小方块,我们将这种坨坨馍叫做灶干粮,是晚上送灶王爷上天宫时给准备的干粮。这天晚上,一家人必须都到齐,据说,灶王爷上天庭前要数家里的人数,然后给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这家人的善恶举动,顺便给申请来年的口粮。所以说,这一天不管你在哪儿,必须在灶王爷上天宫之前赶回来,否则来年给你没得口粮。当夜幕降临,鸡都上架之后,母亲在六神画像前点燃蜡烛和香裱,我端上准备好的灶干粮和一碗水,水里撒上草节紧紧地跟在母亲的身后,那种神秘感竟使我有些微微发抖。灶干粮是给神仙们路上吃的,水和草节是给神仙的坐骑准备的。我学着母亲跪下来磕头,祈求六神保佑全家安康,特别是祈求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打小报告、保佑一家平安,五谷丰登。灶王爷画像两边的对联一语道破了玄机:“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磕完头后,再小心翼翼地撕下各位神主的画像点燃,将燃烧后的灰烬放到水碗里,一并倒到自家地里,期望来年庄稼丰收。

祭灶这天,还是我们农村小孩举行成人礼最重要的节日。农村人生下小孩后,为了让佛祖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奶奶们大都到庙宇里求来一尺长的红布,年三十晚上,由孩子的妈妈将这块红布做成项圈给孩子戴上。每年三十晚上都要在红布项圈上再缝上一层新红布,直到缝满十二层,也就是孩子十二岁时,项圈才算完成。民国以前,孩子十二岁即视为成年人,可以成家立业了。因此,老人们在灶王爷前许愿,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等孩子年满十二岁时,就给灶王爷要还当初许下的愿。家庭经济情况好的人家许头猪,一般情况的许一只鸡或者请人给灶王爷念一天一夜的佛经,没钱的人家一般都许一盒香裱给灶王爷一烧了事。我不知道母亲在灶王爷面前给我许下什么愿,问及,母亲回答说:“给你许了一只老鼠,谁让你整天像个老鼠一样乱跑不着家!”吓得我再也不敢乱问了。

腊月二十四,我和姐姐、母亲一起扫舍。我们将窑里的盆盆罐罐碗碗全搬到院子清洗擦拭干净。母亲戴上草帽,换上破旧衣裳,将手帕折叠绑在嘴上当口罩,然后挥动着大扫帚清扫窑洞。清扫完之后,我将挖来的白干土泡在水盆里,搅动成稀溜溜的泥糊糊,再用脱粒后的高粱穗扎成小扫帚,粘上泥糊糊涂抹在被烟熏黑的墙壁上,不一会儿,窑洞里就会散发起新鲜的泥土芳香,一天下来,家里的四孔窑洞被粉刷一新。隔壁四婶看见后笑呵呵地逗我:“小文,把窑刷得这么新,给你娶媳妇呀?”羞得我追着四婶不依不饶,母亲笑得直不起腰来。

腊月二十五,队里的豆腐窑里飘出了诱人的豆腐香味。我和小伙伴们在紧闭着窑门的豆腐坊前土崖下扛暖暖、斗鸡玩。另一只窑洞里一头黑毛驴戴着眼罩围着石磨转圈圈,一个社员不时地给磨眼里灌泡好的黄豆,八爷在豆腐窑里面做豆腐。八爷是村里做豆腐的专家,思想又红又先进的,即使自己的亲孙子也甭想吃到队里的一口豆腐。我们一边玩一边用眼睛时不时地瞅窑门,期待着窑门打开。“咯吱”一声响,窑门终于开了,我们像一群饥饿的小鸡飞到了窑门前,将八爷围了个严严实实。八爷手里端着一个装满黑漆漆豆腐刮刮的大马勺,笑眯眯地说:“不要急,不要挤,都有……”然后将那黑乎乎的锅刮刮分给我们,我们欢呼跳跃着,那刮刮吃到嘴里苦如黄连,但苦劲过后,似乎能品出一股豆香味来,那香味在舌尖上稍纵即逝。来晚的小伙伴只好将手指头含在嘴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苦刮刮。吃完刮刮的小伙伴洋洋得意地喊道:“豆腐脑锅溢了,娃娃来了门关了。”

腊月二十六,是队上每年杀猪的重要日子。吃过早饭,全村人早早地来到队里的养猪场看热闹。农村人迷信,说杀生的人在临死前会把自己的舌头嚼烂而气绝,整个村就队长胆大,敢杀猪,慢慢地就成了村里的杀猪专业户。只见四五个大小伙,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抓住一头猪,合力抬到杀猪案上,摁的、压的、抓猪鬃的、提尾巴的将猪死死地摁倒在案板上,猪挣扎着,四蹄乱蹬,张大嘴巴喘着粗气,牙齿外露,嘴角吐着白沫,一声声凄厉地惨叫着。那叫声大老远就能听见,期间夹杂着零星的炮仗声,回响在村庄的上空。猪终于拼尽了最后地力气,瘫倒在案板上,嘴里不断地哼哼着不再挣扎。队长系上皮围裙,不怕冷似的裸露着双臂。他吸完最后一口自卷烟,狠狠地扔掉烟屁股,目光坚毅地走到杀猪案前,右手提着一尺长的杀猪刀,左手攥紧猪嘴,将猪头拽到案头悬空,扳向后方,露出猪柔软的脖颈,然后右手高高地扬起,猛地挥刀而下,差点连刀把都捅进了猪脖子。一声凄厉而绝望的惨叫响彻天空,四蹄狂蹬,队长大吼:“压住了!”小伙子们个个咬紧牙关,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有人干脆直接爬到了猪身上。一股鲜血顺着刀把喷涌而出,吓得我们纷纷尖叫,用手捂住眼睛不敢往下看。两名上了年纪的社员换着脸盆在猪脖子下接血,当黑色血块出来的时就不再接了。这时,我发挥人小个矮的优势,从人缝挤到了跟前,拿出母亲新买的簸箕放到了猪脖子下,鲜血中夹杂着黑血块流淌到了簸箕里,我立马用手快速地涂抹,直到白色的簸箕里里外外变成黑红色才罢手。我来不及出去,三五个新簸箕在我头上直嗑,大家争相着用猪血涂簸箕。我好不容易从人群里挤出来,将涂好的簸箕交到了母亲的手里,母亲露出了满意的眼神。我当时非常得意,觉得很有成就感,而我的双手却被猪血染得血腥而通红。就在我回家清洗血手的时候,狗蛋却悄悄地捡起被扔到地上的猪鬃,拿到大队代销店换了一盒一百响的鞭炮,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悔,如果我不从人群里挤出来,那猪鬃就是我的了。更可气的是,毛娃竟然从队长的手里要来了猪尿泡,用气管充上气,在街道当足球踢了好长时间,直到开学也没踢破。

很快,年三十就到了。吃过早饭,哥哥开始写春联,哥哥的毛笔字写得好,每年三十村里人都拿来红帖子央求哥哥帮忙写。看到我家门口早已贴好的对联,有人就调侃道:“小文家比我们早过了几个小时的年啊!”我骄傲地回答道:“就是,过年是好事,多过一分钟就多一份幸福呀!”

渐渐地,村里村外的炮仗声稠密起来,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午饭后,父母说今年雪大,让我和哥哥早早去祖坟将先人接回家过年。白茫茫的雪埋没了去坟地的道路,我们手里拿着香裱和蜡烛,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到了祖坟前,点燃蜡烛,焚化香裱,嘴里念叨着:“列祖列宗们,回家过年喽。”然后再放几个炮仗就可以带着祖宗的魂灵回家过年了。那时候一分钱买一个炮仗,父亲只给了我两毛钱,我买了十个炮仗,一张炸片。炸片是用来打枪用的,可以打三十响。我舍不得用炮仗,就用炸片打了两枪。恰巧被邻居九爷看见了,他抖动着雪白的胡须哈哈大笑道:“这娃把先人给枪毙了。”到现在村里人还经常说起这笑话,臊得我恨不能钻进地缝里

三十晚上,叔叔伯伯和堂兄弟姐妹们一大家子四十余口人挤到我家,各家端着炒好的盘子来给奶奶磕头拜年。他们先在先人案前点燃一炷香,将盘子敬献在先人案上,然后恭恭敬敬地磕头、作揖。等大家把先人都敬完了,父辈们开始给奶奶磕头拜年,接下来是我们孙子辈给奶奶磕头,奶奶笑呵呵地抿不上嘴,给我们挨个发水果糖。再下来我们又给父辈们磕头,磕完头就会收到父亲给的一毛钱压岁钱。母亲端来一盘热好的柿子,说三十晚上吃柿子眼睛亮,大家就纷纷来抢,闹哄哄到大半夜大家才慢慢散去,回到各自的家里守年夜。年轻小伙子结伴打扑克,不是打升级就是三五反脸上贴条子,姑娘们则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也是一夜无眠。快晚上十一点的时候,突然从三叔家传来阵阵鞭炮声和哭叫声,大家不知咋回事,有人连鞋都没穿就跑过去看究竟。原来,三叔给三个孩子买了一盒一百响的鞭炮,兄弟三个在炕上分鞭炮,说好一人三十三个,剩下一个给最小的弟弟。当他们数好后,却找不到剪刀,老二就说,用火烧断。大家都夸老二聪明,结果鞭炮刚一挨上煤油灯,就噼里啪啦炸的哥三个狼哭鬼叫的,煤油灯也打翻了,炕上的新被子打烂了好几个洞,三叔满院子追着儿子打。

大年初一的早上,天终于放晴了。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从东方颤巍巍升起,照耀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狗蛋穿一身蓝哔叽衣裤,头戴灰色八角帽,脚穿新棉布鞋人模狗样地走出家门。他右手拿着一支点燃的香,左手不时地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拆开的鞭炮,在香头上轻轻一点,药捻子“呲呲”地冒起了蓝烟,他迅速地将鞭炮扔出,“叭!”一声脆响将冰雪地面炸出一个小黄疤痕。我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右手指头不争气地含在嘴里,眼巴巴地瞅着,左手 母亲用姐姐的毛蓝上衣给我改制的衣兜里抠着,希冀能摸到一个炮仗出来。

年来了。那时过年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闪现,那欢笑声、杀猪声、鞭炮声还回响在耳边,久久不能散去……

共 408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过年》浓浓的年味弥漫,在那个年代,人闻风情总能漾出最真的柔情。平凡的日子里,快乐流淌,纯朴的乡情在未来的生活中久久不能忘记。点点滴滴的思念,在记忆中流转那些难忘的时光是那么美好。拜读老师佳作,引人入胜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细节描绘精致细腻,情感深厚。【丁香:悠悠眯眯】【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9:06:10 问候老师,腊八吉祥。 你是我永远的依恋

2楼文友: 21:22:19 谢谢悠悠眯眯的精美点评,并祝丁香同仁腊八同乐,幸福吉祥。

楼文友: 09:00: 0 很是喜欢乔老师这篇文章,读着读着,勾起了幼时对于年味的温暖回忆。那时的家庭,虽然贫薄,但却是快乐而美好的,,而现在无论如何,再也没有当初的那般美好,突然有些伤感,。。。。。。 祝福乔老师,冬安吉祥! 看看这人来人往,他们的脚步彷徨,故事没有结束,理想落花流水一场;十字路口的迷茫,究竟,你和谁缘分相当?

回复 楼文友: 20:29:02 感谢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并祝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 楼文友: 20:29:19 感谢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并祝老师新年快乐!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疗效如何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怎样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都有什么

一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上尿路结石手术方法
宝宝咳嗽有点喘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