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单车走滇藏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23
1、前言
2010年8月18日,我自驾车从青藏线进西藏。
2010年8月26日,我离开拉萨从川藏线返回。
2011年8月15日,我开始了第二次西藏行。因为青藏线和川藏线我已走过,所以这次决定骑行滇藏线。
这次与我同行的是一位79岁高龄的老驴友——八旬王。我今年68岁,所以我们笑侃我们的出行是“七老八十逛西藏”。
出发前,上饶飞鹰户外俱乐部的飞鹰特意制作了小旗让我们插在自行车后面,供宣传和沿途关爱者签字留念用,同时还给我们增加了一台对讲机和两个防寒睡袋;上饶自行车协会的一衡和敌敌畏分别送来骑行包和骑行雨衣,上饶民俗摄影协会的灵山草寇给了我轻便的摄影三脚架,上饶捷安特车行的小叶给我配备了修车的配件和工具,他们的大力支持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2、丽江风雨中启程
头天晚上我们从昆明上火车,8月18日凌晨5点半,车进了丽江西站。丽江西站今天是首次开通使用,我们有幸是首批到达西站的旅客。虽然是新车站,但旅客们却兴奋不起来。天下着很大的雨,气温很低。穿着夏装的我们冷得直哆嗦,望着天外,风雨之中一片漆黑,想不到骑行的第一天就是这样的渺茫,心里的酸甜苦辣混杂,真不知是什么滋味。8月18日,又是一个818。去年的今天,在炎热的上饶我和两个年壮的伙伴自驾车启程向西藏出发,心里是勇往直前。而今天却在一片渺茫的凄风苦雨中徘徊,还有一个八旬王随我同行,两个老人能行吗?郁闷啊。思前想后,还是向前,向着西藏启程。只有走了,才知行不行。
淅淅沥沥,
迷蒙窗外。
天还没亮,
车进站台。
丽江,
古城,
接待你的是高原的风雨,
秋后的阴霾。
车站的檐下,
广场的亭台。
挤满了游人,
堆满了装载。
凉得揪心,
凝视着天外。
往哪儿,
怎么迈。
向何方啊,
却无奈。
想着人生路,
回首多感慨。
多少个起点,
多少个重来。
多少个雄起,
多少个徘徊。
雨中的丽江,
又给了我一个无奈。
一个新的起点,
一个新的徘徊。
望着远方,
望着天外。
西藏行,
抒胸怀。
凄风苦雨啊,
雄起向前迈。
向着西藏,
艰难启程云天开。
、第一天的骑行
2011年8月18日凌晨,我们从昆明乘坐的火车到达丽江西站时天下着雨,气温很低。天大亮后雨也停了,我们立刻离开火车站直奔快运公司,提出行李后就骑行上路了。一看时间已是上午10点。第一天的行程约100km,我很注重第一天的骑行。因为第一天的骑行能让我心里有个底,之后的骑行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这样我连相机也没从行李包中取出来就出发了,所以这一天除了早晨在火车站的照片外,便再没照照片了,确实很可惜。
出丽江后天晴了,一路都是上坡。骑行12km左右翻过一座山到达了拉市乡,离乡镇几千米处有一个拉市海景点。拉市海是一个湖,当地的纳西族人把湖叫作海。由于在丽江我的旗子上没盖到丽江的邮戳,于是我便找到拉市乡的海东邮政所盖了一个邮戳。
骑行了10km以上的起伏路之后,便是10km以上的连续上坡路,中午到达山口的雄谷景区。景区有一个很大的免费观景台,可以俯瞰长江第一湾。我不愿打开行李包拿照相机,所以在景点吃了几块当地的青稞杏仁饼之后,就骑着车开始下山了。
下山的坡有20km长,据以前骑行的人说,下山刹车胶都热得软化了。我还正担心着我的刹车胶,天忽然就暗下来,半分钟都不到瓢泼大雨倾盆而降。从我的头到车的轮胎,向下流的水就像挂帘子似的,一双登山鞋变成了我的泡脚盆,整个就一水人水车了。我带的骑行雨衣还在未打开的行李包中,于是只能把骑行包的雨罩罩住了车后的行李,浑身湿透地冒雨骑行。边骑着车边淋着雨,自己还边在心里找着乐子。哈哈,有了雨水这个冷却剂,刹车胶不会发热而软了吧。可是这个冷却剂也在我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一会儿我就冷得直哆嗦了。一路骑来,不见有一点可避风雨的物体,想躲雨都没处躲。
继续冲吧,冲下山就好办了。唉,下雨下坡又不敢骑快。我牙关咬得紧紧的,全身也绷得紧紧的,我简直觉得我快要变成一块冻肉了,越想越怕啊。猛然我又想到了八旬王,我走的时候他还没走。如果没走那倒好办,就不会淋到雨。雨还在下,对讲机又不敢拿出来用,我又不能停下来,只好等下到山脚再讲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雨小了。又过了10几分钟,太阳终于出来了。我好高兴,这下好了,起码不会冷了吧。我赶紧停下车来,拿起对讲机就呼叫八旬王。呼了很久没有回答,我想他可能下雨还没出发,所以距离远了呼不到。这样我估计他没淋到雨,也就稍微放心一点了。我决定先骑行到目的地去安排好食宿,这样,八旬王一到目的地就能得到休息了。是啊,79岁的人骑行滇藏路,不容易啊。
太阳出来了,应该顺利了吧。骑了一会儿,竟感觉新的难受出现了。阳光不是强,而是烈,是毒。这里已是青藏高原,海拔较高。阳光不是红的,而是白的。身上湿漉漉的,一晒,竟像在蒸桑拿,不是热,是烫啊。手指裸露的部分被晒得像针扎似的,而鞋子里的水也变成热水了,真正的热水泡脚了。
下午5点,结束了一天的煎熬到达了目的地虎跳峡镇。大约7点左右,八旬王也到了。原来他也在雨前出发了,也淋到了雨。路上刹车系统又出了点小问题,调整花了一点时间,所以他迟了点时间到达。
这第一天我们骑行了约100km,总算安全地完成了行程。特别是八旬王,确实不简单。有的人会笑话说,一天才骑了100km还不简单。我不想多解释,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
4、50km的长上坡骑行
骑行的第二天,目的地是香格里拉。清晨一起来,我的心情就很激动。神秘的香格里拉啊,我就要揭开你的面纱了。上午8点15分,向着香格里拉,向着“心中的日月”出发了。
一出虎跳峡镇便是一个50km的长上坡,要去香格里拉,首先必须战胜这50km的长上坡。
虎跳峡海拔185 m,而山口海拔约 400m。50km的路要上升约1500m的高度,这就意味着平均每1km的路就要上升约 0m,平均坡度约 %,上升角度约2°。心里虽然有着对香格里拉的向往,但第一次骑行这么长的连续上坡,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
一上路便明显感觉到用不起劲,车行提不起速度。有的路段视觉上明明是下坡,但是你非要踩踏车子才会前行。我就对八旬王说,怎么下坡还要用力踩啊。八旬王说,可能不是下坡,下来拉泡尿看看就知道了。我一想对呀,于是两人就真的下车拉尿了。尿一拉,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拉在地上的尿是向车后流的,说明在骑行的路上我们产生了错觉。这让我想起了电视上曾经播过的一则报道,说有一下坡路,汽车头朝下坡方向停在那里会自己后退向上。现在想起来,也应该是人们的错觉吧。哈哈哈哈……骑着想着,想着骑着,竟然又乐起来了。
50km啊,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的50km。虽然体力消耗不是很大,但耗费了我太多的时间。说爱它,是因为从未骑过这么长的上坡,68岁的我能在这么长的上坡路上过把瘾,真是三生有幸。说恨它,是因为从上午8点多开始骑,直到下午4点多才到山口,花掉了我近9个小时的时间。整个上坡平均时速不到5km,除掉休息时间,一小时也就6km——7km,比步行稍快一点点。
出虎跳峡镇骑行了20km多,八旬王搭上了自驾游驴友的汽车,先行去了香格里拉。我便一人独自骑行了。过了冲江河大桥,坡度更陡了。为了保存体力,特别陡的地方我就下车推着上去,一路上见到的基本上都是纳西族的人。过了俄迪隧道来到俄迪,这里有一个彝族村,非常美丽。从这里开始,50km长坡最艰难的冲顶路段摆在了眼前。
为了补充体力,我歇下来把带的牦牛肉、德芙巧克力、红牛饮料拿出来,望着穿着艳丽的彝族人大吃起这些食品了。松软的牦牛肉,甜中带苦的巧克力,清凉爽口的红牛饮料,我简直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食品了。
从俄迪到山口约有10km,坡度更陡,超过 %。因为只是骑行的第二天,体力还可以;加上休息了一会儿,又补充了一些能量。所以连骑带推地花了近两个小时,终于离山口不远了。这时我带的水已不到半矿泉水瓶了,前面又不知多远才有商店。骑行中最怕的就是没有水喝,这个山虽高,但却没有流水。4点多钟了,仍然烈日似火,加上用力骑行,又汗流浃背,喝一次水后,不到10分钟,就又想喝水了。怎么办?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从香格里拉方向来了一个湖南的骑友——国境之南,他也很累了,倒给了我半瓶多水后他说,我虽然也还有很多路要赶,但我过了山口,现在下山速度更快,也更轻松了,给你一些水你可到山口,山口有商店,到了山口就没问题了。我这才体会到了天下驴友是一家的真正含义。带着感激的心情,我猛喝了一大口水,一鼓作气到了山口一个叫洞举的村庄。
在一个小卖部门前我歇下来了,已经近5点了,干粮还剩有两个花卷,我准备吃晚餐了。小卖部门口坐了一个中年男子。我以为这人是小卖部的老板,便对他说,给我一瓶红牛,再拿一包榨菜。那中年人说我不是老板,我是在这里玩的。这时一个妇女过来把我要买的东西给了我。我便坐在那中年男人旁吃起我的晚餐了。那个中年男人看见我自行车上插的旗子就问我,你是江西上饶的。我说是呀,你到过上饶吗。想不到他竟说出了一句半生不熟的上饶话:“我在沙溪呆了近一年。”接着他又说他是山东人,在上饶建设梨温高速公路。我问他现在怎么在这里。他说做完梨温后,他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到这里准备开矿。他说这里开矿很赚钱,虽然环境条件差,但还是愿来碰碰运气。我问他到小中甸多少路,他说到小中甸约20km,到中甸(香格里拉)约60km。
天哪,骑到现在还没骑到一半的路,望着远方,飘渺中的香格里拉如同海市蜃楼一般,难道香格里拉真的是可望而不可及吗?吃完干粮,匆匆告别了那个会讲半生不熟上饶话的朋友,继续向着我心中的神话世界奔去,毕竟我已战胜了这阻拦了许多人前行的50km的长上坡了。
5、夜行香格里拉路
一出小中甸,是一个约5km的上坡路。但坡很缓,没费劲就骑完了这段路。这时天也暗到几乎看不清前面的路了。我停下车,把自行车灯安好,接着又把头灯戴好,继续朝着我心中的日月骑行了。
骑行了一段路后问题来了。我骑的是变速自行车,白天骑行能通过变速表看清用的是哪一档,也看得清前面的路况。这样就可灵活及时地更换使用恰当的档位。而晚上仅仅能看清车前的一小块路面,变速表根本就看不见。要变换档位只能凭骑行的感觉,变换档位总是滞后。往往上坡了,变速档还在大档位上,好费劲。而下坡时,变速档还在小档位上,两脚空踩踏脚板。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一下来不及减速还非得让车颠簸一阵子。这样骑行真烦人,烦着烦着我又在想,如果盲人骑自行车,他的感受肯定就是这样的,那盲人的屁股不就要颠簸烂了吗?哈哈哈哈……真是烦极生乐,穷开心啊!
继续往前骑,车灯我用的是闪烁警示灯,头灯则用的是照明灯。一路上对面来的汽车看到我的警示灯,都会放慢速度。路面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宽。我一直沿着慢车道骑行,灯照着国道上的白线,默默向着前方。渐渐地有了凉的感觉,接着便是冷的感觉了。冷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我鼻子和口腔里呼出来的气,竟然将头灯都模糊了。这时我倒有点害怕了,又冷又看不清道路,怎么骑啊。我赶紧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我不时地将自己的骑行速度控制在最理想的位置,慢慢地骑行。
不一会儿,竟然雾气全无了,身上也不冷了,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前面一片亮光。啊,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我心中的日月,我日夜向往的地方。真的到了吗?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片光明,一片光明。光明,这就是香格里拉,光明,这就是心中的日月。
到了香格里拉城区,八旬王已叫了一个当地人来接我。这个当地人把我带到了住宿的宾馆,我艰难而又顺利地骑完了这110km的山路,到达了香格里拉。我一看表,22点50分,一天的骑行将近14个小时。
6、古城风姿
香格里拉、香巴拉、Shangrila、心中的日月,……这些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醉,它们都只属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雪域圣地。2011年8月19日我到达了圣地中的香格里拉古城。梦中的仙境啊,今天我要好好瞻仰一下你的风姿。
来到古城四方街,一幢幢木结构房屋古色古香,五彩缤纷,十分耀眼。四方楼前,集市繁华喧闹。在这喧闹声中,躺在地上的藏獒竟然那么悠闲地在闭目养神。汉人、藏人、纳西人……还有很多的外国人。于是我想到了詹姆斯·希尔顿(James?Hilton)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astHorizon)》。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香格里拉描绘成居民的信仰和习俗不同,但彼此团结友爱,相融和谐;这里是净土乐园,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生息之地。
共 1446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68岁的作者与79岁的八旬王在2011年8月18日凌晨,从丽江的西站启程,开始骑自行车向西藏行进。还没开始走,天空就下起了大雨,于是冒雨前请。瓢泼大雨中行驶着长坡路,下了长坡,又有着雨水侵袭的寒冷。夜里行驶,看不清车子的档,看不清路段,承受着盲人骑车的颠簸。香格里拉古城的魅力。喝着牦牛肚片汤巧遇去年被堵在西藏的脚巴山时结识的香格里拉的一朋友妻子,并和那朋友通话。在一三岔路口的小店与藏族小姑娘合影。夜宿书松,听店老板讲创业史。小卖部里与白姑娘讨价还价。雪山历险等。读文如骑行赏景。作者分2 章并穿插着诗歌的形式来记录和描述去西藏骑行一路的历险与所见所闻,体现出作者与八旬王年龄在步入老年之际心却仍在年轻人的行列,敢于挑战自我,挑战大自然不服输,令人敬佩与赞赏。可谓骑行英雄。他们在滇藏交界处留下的这一辈子最珍贵的照片,也将是读者心中最美的照片。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和阳光的心态。佳作,推荐共赏!【:秋天的风】【江山部精品推荐0160 1819】
1楼文友: -17 20:28:2 欣赏两位老人不畏艰难困苦,从丽江骑行到西藏。途中所经历的困难可想而知。令人敬佩,实在难得。68岁与79岁,想着年龄都不敢去骑行,伸出两只大拇指,赞!!祝驴行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2楼文友: -18 12:19:05 恭喜获得精品。那一颗红豆代表了两位老人热爱生活的心,也代表着江山站对您由心而发的那份热忱的支持与赞赏。真好。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楼文友: 14:46:22 除了赞美、敬仰,我无话可说。
血糖高如何调理
家庭用血糖仪哪种好
家用血糖仪哪种好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治疗方法儿童感冒
女性小便出血刺痛怎么办
上一篇:荷塘八十岁有个妈散文
上一篇:杨柳听雪花的哭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