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老头做人毫不含糊的巴金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8-25

作者:杨海亮

最近读刘屏先生著的《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这本书可以说是巴金的传记,可写法很特别。一般的传记,大体是“线式”,按部就班,逐年道来,中规中矩,严丝合缝。刘先生却不落窠臼,他选巴金百年之中的关键时刻和特殊故事,蜻蜓点水,一点一点,连成一串,也很好读。

巴金的一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百年。他的生活充满了血泪,充满了起落,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坚守着自己的良心,最终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做人上毫不含糊,是我读这书对巴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巴金创作的大好时光,甚至连许多作品的名字都想好了,但他却毫不含糊地付出精力做工作。无论是名望一身的老作家,还是初露头角的新苗子;是情投意合的老朋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都一视同仁地对待,一丝不苟地为他们“作嫁衣裳”。鲁迅、茅盾、艾青、何其芳、卢剑波、郑定文……可以说都与巴金有着故事,他们的许多作品里都凝聚了巴金为之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解放后,巴金几十年不拿工资,完全靠自己稿费生活;每次疗养结束,他都要执意按规定付清费用,绝不特殊;进京参加作协主席团会议,飞机票也坚决不报销;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时,巴金把多年积攒的15万元稿费捐出作建馆的基金;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名人和平奖得到的500万日元, 00万赠给文学馆,200万给上海作协当基金,而自己却不舍得买一台空调。

晚年时,本可以像别的作家一样,对自己在“文革”期间的行为保持沉默,但他却坚持不懈地自责和忏悔,并通过“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随想录》,将自己在“文革”中的所思所行毫无保留地作披露、解剖。其间,灵魂、意志和体力要经受怎样煎熬,可想而知。写这样的一本书,“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就是做人上毫不含糊的巴金。

(:郭婧涵)

宝宝积食了吃什么药好

宝宝积食腹泻的症状

宝宝积食拉肚子的症状

血糖偏高的中药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多久好
小孩不流鼻涕但咳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