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土狗及其它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05
一、亲爱的土狗
树木密集狗叫嘹亮的地方肯定存在一座村庄,类似于摇滚乐、老柴、蓝调、飞机发动机噪音、私家车引擎轰鸣声汇聚的地方肯定存在一座城市。在一座村庄里,狗的数目与人口数目的比例大致在1: 左右。从村庄内外游走的狗群规模,大致可以看出这座村庄的兴衰。穿过南阳盆地,狗——黑狗,白狗,黄狗,花斑狗——对于一个异乡人的出现保持敏感。犹如城市门铃,狗叫,使村庄里的人们从劳动或休憩中抬起头来,打量你的面目和行囊。俗语流传:“叫得响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提醒你,必须注意周遭沉默无语漫不经心地在一定距离之外跟随着你的那只狗。你弯下腰来模拟出一种捡起石头或者土块的姿势,那只狗就会夸张地尖叫着转身逃离。你与狗之间仿佛在非常默契地持续一场古老游戏。当然,它们都是土狗,面目拙朴,形态粗放,毫无城市宠物市场里那些斑斓名犬们的精致、琐碎、傲慢、冷漠。成语“声色犬马”中的“犬”,大约指的就是这类名犬。而土狗,则是穷人家族中最矮的孩子……
史料记载,南阳人养狗之风自西汉盛行至今。狗,看护粮仓,慰藉心灵。盆地里的出土文物中,造型生动的陶狗作为陪葬冥品占了很大部分——祖先长眠,也企望有一只狗甚至一群狗来簇绕自己驱散阒寂。在地下,仍然存在一座座狗叫嘹亮的古旧村庄,成为盆地里一座座现实村庄的粗大根茎。从童年到少年,从外婆的平原到祖父的山区,我曾经有过短暂的养狗史——一只威猛黑狗,一只花斑小狗。它们陪伴着我上学、捉蟋蟀、追野兔、走亲戚、看电影、赶集、打群架。它们像我的兄长、妹妹。后来,一只被人用猎枪打死下酒,一只因病夭亡。从此我不再养狗,因为我不想再持久伤心。两只狗对乡村男孩的深情和眷恋,成为一个进入中年的男人日益粗砺坚硬的内心中依然温柔脆弱的部分……
“狗不嫌家贫”。一句俗语。在盆地,一个乞丐身后只可能跟随一只瘦狗而不是猫、鸽子、马、兔子、猴子。当乞丐索得馒头,狗常常会扭过头去看远处飞过的麻雀。直到乞丐呼唤狗的小名,它才会回过头来深情凝视主人的双眼,走近分给它的那一半馒头。夜晚,他们依偎在柴禾堆里或者废弃的房舍中,彼此混同的体温一起抵御薄寒……在主人混合着汗气烟草气的体味和泥土氤氲而出的安详气息里,一只瘦狗沉沉睡去——狗的嗅觉史,就是一部隐秘而抽象的乡村史。在青草、槐树、苹果花、油莱、荷塘、小麦、玉米、橘子、土豆、白露、霜、雪等等四季嬗变有序的古老气息里,渐渐涌现并且加强着煤油、柴油、汽油、农药、化肥、雪花膏、、香水、洗头膏、葡萄酒、啤酒、三五香烟等等工业时代的气息。一只狗耸动灵敏的鼻子,一边嗅闻,一边追忆,穿过月异日新的盆地——
“狗眼看人低”。另一句俗语。据考证,狗眼睛里的世界都是黑白的,周围风景都被一只狗归结为深黑、浅黑、雪白、灰白……一只永远在夜色里穿行的没有白昼的狗,它快乐,还是忧伤?狗眼睛里的事物都是低矮的,黑白的低矮——上述俗语,常被用来谩骂那些傲慢自大的人。似乎在侮辱狗,但我却猜测这句话恰恰泄露了狗们的一个隐秘愿望:希望盆地里的人物、禽兽、山水、建筑……都低矮到一种童年状态,低矮到盆地的高度。它们以眼睛浓缩、概括周围景色,盆地就成为盆景了……倘能如此,我倒真想移植一双这样的狗眼——把周围男女看得低矮下去成为儿童,把周围鸟群看得低矮下去掠过亲人腰间如同一个散淡的手势,把日月看得低矮下去成为村庄里最大的油灯,把树林看得低矮下去如同风中草地——
二、驴在叫
马叫如笑,驴叫如哭:“喂——哇——喂——哇——”高亢苍凉回声四起的驴叫,是南阳盆地乡村动物中最为酣畅淋漓的嘶鸣,寒冷的嘶鸣,如同我们豫剧曲剧中黑头的叫板——南方,之所以盛行阴柔委婉的沪剧、昆曲、苏州评弹,大约与当地缺乏驴、缺乏驴叫有关。柳宗元说,贵州高原引进的第一头唐朝驴子虚张声势徒有其表,最后消失于老虎的躯体。那头驴的祖籍肯定不是南阳。而一头积极参与政治的美国驴子,即使高高飘扬在旗帜上去挑战一头大象,也不会引起我的乡村驴子们的艳羡。至于博尔赫斯所想象的三条腿、九张嘴巴、双耳的影子可以覆盖波斯的北部行省马桑德兰的巨型驴子,更是与我们的驴、风、马、牛不相及。
在盆地,一头驴知道自己的坚韧和软弱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来路和前途在哪里。它惟一的嘴巴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绝对来源于内心深处的 或者深情,而与恐吓、谋略或者自负无关。一头驴张开嘴巴,足可以打破方圆三里以内的寂静。所以,一座村庄内驴子的数目比牛、马、羊、狗、鸡、兔、鸭、鹅的规模要小许多,免得众多驴子如泣如诉的交响加重亲人们的莫名感伤。近年,手扶拖拉机、小型卡车、面粉厂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盆地内广泛形成取代马车、牛车、驴车、磨房的趋势。但一座村庄不可能没有一头驴。没有一头灰蒙蒙如同一团晨雾般游移的驴,我们依靠什么来传达出乡土隐秘的欢乐或者疼痛?羊鸣,过于微弱;牛叫,过于沉郁;马啸,过于轻逸;猪吼,过于平淡——所以要有驴,要有驴叫,来推动盆地万籁生生不息……
但大多数时候驴子是沉默的。它埋首走自己的路,让周围的流水、麻雀、昆虫、车轴、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碾子、锣鼓、唢呐、笙、鞭炮、钟、发动机、牛铃铛、耧等等事物歌唱去吧。盆地里的驴与牛马相比,体型瘦,爆发力弱,但充满韧性和耐力,胃小,对于饲料的要求极低,麦秸、草、豆秧、棉花秆,都能使它胃口大开心情愉快,是穷人们热爱的乡村动物。驴知道自己做不了大事情,但又比鸡、鸭、兔予、猪等等更矮小的动物有感。它的主要劳作,一是拉动驴车,往田野里送去麦种、化肥,朝集市上送去瓜果、粮食,车辕上坐着花红柳绿的女人孩子,而心疼驴的男人则在坎坷土路上追着驴车飞跑。二是在磨坊内狭窄暗淡的磨道上循环往复游走,脸蒙面罩,满身尘埃。它能闻出粮食被石磨粉碎之后散发出来的清新芳香。它别有用心地打着响鼻予以赞赏。
劳作结束,一头驴的最大享受是吃到主人捧到唇边的一把黄豆或者小麦,再躺到太阳晒得柔软灼烫的尘土里打几个滚。最好再看见有一头异性驴子含羞走过,那就高叫几声打个招呼,然后相约着去村外树阴里幽会。但一头驴子的爱情,往往受制于一截绑在树上或者门墩上的绳子。倘若主人善解驴意,解开绳子,驴子会温情脉脉地在薄暮时分回到家门前的灯光里,“咴咴”低叫,心满意足……一头驴不会私奔,那是马们的事情。但“驴”字却半含着“马”,也许隐喻了姿态谦谨的驴对于热情奔放的马们的羡慕之情。也许因此才有了公驴与母马之间的“跨文体写作”,作品——边缘化的骡子,整合了驴、马的精髓。
多年以后,与驴有过漫长交往经历的我,也模仿一个市民的体态、语调、发型、衣着,在没有驴子的若干城市晃来晃去。但我仍感觉自己穿行在人海里如同一头驴穿行在马群里,如同一滴泪水穿行在一片笑容里。我孤单。我发现有一头驴隐居体内,淡淡影响着一个盆地之子的心境和行为。我的自行车就有着驴车的简单结构,且也常常负载着瓜果粮食女人孩子,但我的善良在缓慢退潮——一头驴子在土路上遇到一个陌生老人会自己停下来,直到老人爬上驴车再迈动四蹄,而骑自行车的我在街头对于乞丐的悲凉眼神往往视而不见,并用“他们都是骗钱的人”来糊弄自己的不安。我在写字楼里也时常戴着墨镜,像磨坊里的驴子戴着面罩,来使自己单调平庸的数字化生活虚拟出梦境般的幽深。我也会别有用心地拍拍上司的马屁,以便赢得比一把麦子或者黄豆更昂贵的“年终红包”。偶尔到酒吧一醉方休狂舞高歌,则往往流露出一头驴子打滚高叫溅土扬尘的影子,让周围马一般优雅的人们侧目而视……
我爱驴。尽管我在缓慢蜕变、背弃盆地,但以土气的驴子为镜,我仍照出自身驴子般的秉性。从天真明快的童年小毛驴,到阳县硕大生殖力蓬勃的壮年公驴,再到沉浸于回忆和怀想的暮年老驴,它的一生与盆地男人的一生相似,与我相似。一个热爱诗篇和歌唱的书生,站在驴子旁边是合适的。也许因此,才有了著名俗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那些雄心勃勃的人大都骑在马上,看地图,举望远镜。马叫如笑,驴叫如哭。笑未必喜,哭未必悲。当我在城市马群般的人海中感觉心身疲惫,就会回到宁静的盆地乡村,听我亲爱的驴子在和大风一起无词地呼叫——
三、牛,伏牛
牛,南阳盆地里形态最大的动物,所以民间俗语“吹牛”也就有了根据。一个勤劳的拾粪者在清晨第一声鸡啼中起床上路,身背粪筐,手握铁铲。他能够从路上散落的动物粪便体积的大小,一眼判断出昨夜是否有羊、狗、驴、狐狸、兔子或者牛穿过这里。而一堆散落在树林深处被拾粪者所忽视的牛粪,则有可能使一朵野花异常惊艳。民间俗语“鲜花插在牛粪上”,指的是那些乡村美女嫁给了丑男——丑男如同牛粪,知道自己在滋养着一抹什么样的景色,所以他像牛粪一样幸福无比、全力以赴。牛群走动,蹄音杂沓。一旦迈上公路,牛耸动的臀部便被赶牛人系上粪兜加以约束,以免公路管理所和公路尽头的城市愤慨。在手扶拖拉机普遍代替牛来耕种、运输的今天,耕牛逐渐在田野消失,肉牛在围栏中增肥。身背粪筐手握铁铲的拾粪者,望着吃汽油的手扶拖拉机所排泄出的浓烟无计可施,只好转身走在通往化肥厂的路上。不久,就能看见他穿着用化肥包装袋剪裁漂染而成的裤子在田野里高唱豫剧埋头劳作,臀部隐约可以看出“含氮量百分之八十”的字样……
据说,动物们往往依靠自身气味来划分势力范围。八百里伏牛山,这头最大的公牛所散发出的腥膻气息在盆地里四季洋溢——而民间俗语中的“牛气”一般指的是那些成就感强烈、引人仰视的男人。他们没有伏牛山、牛们隐忍、深情的品质。在盆地,牛,尤其是与伏牛山肤色相同的黄牛,健美英俊,淳朴天真。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黄牛们没有一丝杂质的大眼睛,像是保存着两潭秋季的泉水和天空。当你试图与其对视的时候,牛会将目光缓缓移向旁边的树木或者流水,像一个羞涩的孩子或者少女。假若你在狭窄的乡村小路上与一头牛相遇,它会侧身让你先走。而我曾经在宽阔大路上被迎面而来的一头母牛固执地拦住——它用嘴巴引导、催促身后饥渴的小牛来饮用几口我瓦罐中盛着的泉水。假如你有过在马灯高悬的乡村牛屋中长期过夜的经历,还将会目睹到小牛犊刚刚降生时被母牛用舌头细细舔舐黏液的情景,你将再次惊奇于一头母牛对待牛犊与一个母亲对待幼子如此相似……
现代化养牛场开始大量出现。尤其是在各级官员外国商人下车参观比较方便的公路旁边的村庄里。流水线上吞咽精致饲料的牛,面对摄像机的闪烁表情茫然。“南阳黄牛,肉质鲜美,名动四方,誉满海内”的广告,在电视、报纸、乡村墙壁、街头橱窗夺目绚烂!牛,黄牛,最终将乘坐牢笼一般的敞篷卡车奔向南阳市肉联厂。它们一生中惟一的长途旅行将蓦然终止于巨大电棍的袭击,然后变成“伏牛山牌”牛肉制品畅销全球。至于那些小规模地沿着公路由步行或骑自行车的人带往肉联厂的牛群,则是被有眼光的牛贩子从农户或者小镇市场上一头一头搜集而来——一个牛贩子、一个养牛人沉默寡言地用手指借助于衣服的遮掩比比画画讨价还价的幽默风光,在盆地屡见不鲜。
这些小规模的牛,曾经拥有过养牛场内大规模的牛所未曾体验的自由——它们被吹奏柳笛的牧童骑过。它们吃到过立春后第一批带着露水的野苹和花朵。它们走到南阳市肉联厂门口时就会流泪,低声像喊“妈妈”一样“哞哞”呼叫……
“牛市”,当代城市股民生活词典中最动人心魄的一个词组,但与具体的乡村里的午无关了。两者之间飘渺依稀的联系,也许是由于“牛市”里有着牛毛一般浩瀚的利益、牛群走动一般盛大的气势,但没有牛眼睛里的温情、林间牛粪护花惜香的爱意。而我与具体的牛有关。作为一个拥有短暂养牛史的乡村后代,我割草喂牛时不小心被镰刀割破手背所留下的疤痕,犹如微缩的童年遗址。我相信自己至今尚有流泪、心动、羞耻的能力,乃是由于牛们在我体内移植进去了茫茫青草而不是重重围栏。我想念着祖父因恐惧牛被盗走而把牛缰绳系在手腕上半睡半醒度过的那一个又一个盆地夜晚——牛,使一个穷人保持着最后一丝自尊和勇气,犹如伏牛山成为我欠发达的内陆家乡幻想强盛的内在依据。“伏牛奋起”,这是本地官员讲话、述评、企业规划、学生作文中反复出现的词组。但这座山一直沉默伏卧于盆地北部边缘。如果我们在冬季环顾山南山北两侧荣枯对比鲜明的八百里风景,就会顿悟这头牛沉默不语伏卧终年的原因——它在抵挡北方寒流的袭击,使盆地气候接近亚热带,南方北方各类植物农作物在南阳欢聚一堂,这是其他地域绝对没有的景象……穿过南阳盆地,我在某个小旅馆中的睡姿,不知是否类似于窗外那座随意一眼都能看见的苍茫逶迤的伏牛山——有谁敢用拾粪者、牛贩子、盗牛人、屠夫、厨师、食客、股民一类的眼神,向它眺望?
共 805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土狗及其它》一文中的其它,含有驴、牛、鸡、羊,以及与它们有过长期或者短暂生活经历的作者。作者书写每一个个体的时候,总是会找很多角度,比如俗语,比如故事,比如细节,比如情感,牲畜或家禽,是它们的分类,或者位置,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却有着太多的不同。或亲人,或朋友,或另外一个自己,或那不由自主的人生。作者书写极为细腻,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善意,去揣摩不同种类生灵的人生,而反馈到自己,去领悟,去感怀,去骐骥,去生存。读过,感受过,感同身受,受益匪浅。佳作,流年推荐赏阅!【:平淡是真】【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9:52: 7 很少用这样的角度去走进这些生灵,有些感动,更多是感慨。感谢老师的分享,祝福您。
2楼文友: 09:18:44 兄长的这篇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在,这种叙事手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楼文友: 12:17: 8 这样的文章很少出来了。很幸运读到。如果你含着泪在笑,那肯定源于作者的幽默诙谐功力,恰当好处,不折不扣,总能把一些似是而非的景物关联,却又合乎情理。更重要的是,文章来自于内心。赞!!!
没有了精气神吃什么药
八子补肾胶囊阴阳同补吗
八子补肾胶囊肾阴虚
老年人抽搐原因糖尿病联合用药建议
病毒性感冒症状怎样预防
上一篇:华语散文女人的味道
上一篇:将史诗实践转化为史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