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就是人生社会的世世相袭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12

摘要:小说中三弦艺人将这目标代代相传时,觉得这就是人生社会的世世相袭,都在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而答案不过是虚无。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说书为生。”

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就这样开头了,没有时代背景,没有社会习俗介绍,甚至没有一个非常明了场所,故事就这样闯入了读者的视线,就这样开始。而且,小说中两位的人物的出场很像古龙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主人公出场,从哪儿来得不知道,去哪儿也不知道,大家知道他们时,他们已经存在了,而且存在了很长时间,这才是重要的。他们存在了,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怎样演绎这才是作者的重点。

在读了几次《命若琴弦》之后,觉得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与鲁迅《过客》中主人公太像了,像是在漫无目的的行走,看不清,看不见心中的目标。只是《命若琴弦》中主人公比鲁迅笔下的过客要幸运一些,他们有目标。老瞎子,弹断千根琴弦,去见光明,瞅一眼这个世界;小瞎子,期待再次遇见那个朝思暮想的她——兰秀儿。

有了目标,便有了希望,师徒两人带着各自的希望来到野羊坳。老瞎子希望能于此弹断千根琴弦,取出师父封在自己琴槽里的药方,让自己一见光明;小瞎子则希望能与兰秀儿相遇,继续打闹,再叙情谊。师徒俩的愿望在这里都实现了,就在老瞎子弹断千根琴弦的那天晚上,小瞎子终于吻上了兰秀儿的唇,他们的感情也得到了发展。于是老瞎子天一亮就去城里抓药了,留下小瞎子一个人在野羊坳,有兰秀儿的野羊坳。

就像前文说得,有目标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也会有失望,甚至绝望。封在琴槽里的药方终于被打开了,只是一张白纸,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这便是老瞎子用尽自己大半生追求的目标。当这样的结果呈现在老瞎子面前时,老瞎子几近崩溃。像他自己所悟一样:“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紧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现在,目的这一头弦松了,如何奏曲?当老瞎子无望地坐在街头,别人以为他疯了劝解时,老瞎子心想:七十多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是那弹断千根琴弦的信念支撑他到七十岁的,可这信念现在没了,还有什么能让他生存下去呢?这时老瞎子想起了自己的徒弟,小瞎子,那份对徒弟爱让他继续生存。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小瞎子已不在了,问那里的人没有知道小瞎子去了哪里,甚至想不起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久久回忆后才依稀记得是兰秀儿嫁到山外之后。老瞎子什么都明白了,徒弟的境遇与自己很像。老瞎子在深山的雪地找到了跌坐在雪地中的小瞎子,并把他拖进了山洞,小瞎子无力反抗,他的心死了。“干嘛咱们是瞎子!”这是小瞎子遇到师父后的第一句话,一个惊叹号,展现着小瞎子的不甘、无奈。“就因为我们是瞎子。”师父的回答很平静,可那是一种历经沧桑,饱受打击后的平静,是对命运的坦然,无力改变时,唯余接受。于老瞎子如此甚好,可于小瞎子则不可,因为他还小还有太多的追求。

小瞎子有不甘就有不屈,有不屈就有追求,于是老瞎子把自己当年师父做过的事重复了一次。“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封在琴槽里。”那一刻,老瞎子懂得了师父当年对他说得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只是当年师祖告诉师父的弹断八百根弦,师父告诉自己的是弹断一千根,而自己告诉小瞎子是弹断一千二百根,把这么多根的琴弦用心弹断,再去取封在琴槽里的药方,按方抓药可见光明。在这里我们看到,每一代师父都觉得弟子不可能弹断那么多根琴弦,只希望弟子能带着希望就这样快乐的弹下去;可每一代弟子都让师父失望了,他们做到了,发现这个虚无目标,经历一番挣扎后,又将这个目标加大,使之延续,让琴弦再响起来,让心曲再次激扬。因为“目的虽是虚设,可非得有不可,不然琴弦怎么拉得紧,拉不紧就弹不响”,至此,小说的主题才显现出来:人生的目的是必须有的,尽管很虚无。

其实,读到小说中三弦艺人将这目标代代相传时,觉得这就是人生社会的世世相袭,都在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而答案不过是虚无,唯独绷紧心弦中的那两点,追求与目的,奏响自己的心曲最为真实。也正因如此,小说在开头时已结尾,就像人生的轮回。开头处那一句:“每人带着一把弦,说书为生”也被作者去掉了,就像《过客》中的过客一样,在结尾处又上征程。不同的是,一老一少的瞎子,他们有三弦,有目标:说书目为生;过客则只有追求,目标暂无。其实老瞎子、小瞎子也好,过客也罢,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或如三弦师徒那样目的明确地行走,又或如过客般尽管迷惘却不弃追求,演奏着属于自己的乐章。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谁是谁……”

共 189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描述的是双目失明的说书艺人坎坷而又生动多彩的命运。这篇赏析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一老一少两个人心里满怀着 和梦想,在非常残酷遭遇命运之后,坦然面对。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人生的目的是必须有的,尽管很虚无。文章把《命若琴弦》与鲁迅先生的《过客》进行了对比鉴赏,叫人眼前一亮。【:贰桑】

1楼文友: 16:15:56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 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 ! 史铁生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2楼文友: 16:18:44 《命若琴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楼文友: 16:19:10 问候作者。期待新作! 一介布衣,神交古人。

4楼文友: 09: 4:50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谁是谁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北京京科银康医院在线咨询
湖北治疗不孕不育方法
悦而维生素D滴剂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