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故事总要历史的去看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10

历史的故事总要历史的去看。文学不是政治,我对我的主人公不持褒贬。只是说故事,说一个普普通通已经成为历史的故事。因为觉得有意思,所以晒在这里,只为博得诸君一笑耳——题记。

这是一座两间结构的土平房。房子是新盖的,门窗都是新样式,在当时当地很时髦的那种。房子的主人叫吴凤林,三十多岁,民办教师,瘦高的个子,此时他正呆呆的坐在炕沿上。

因为就在刚才下课的时候,一个同事推开他办公室的门:

“吴老师,听说你妻子让村里的拖拉机拉走了,你还不回去看看。”

“是吗?”吴凤林立刻交代一下工作,赶了回来。

此时他的头脑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这次妻子桂云被拉到乡卫生院会怎么样。桂云这几天就要生了,难道真的就强行刨腹把孩子做掉?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此时恰是上世纪一九八零年的四月份。

从去年冬季开始,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在全国展开了。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明确提出;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儿,控制二胎,消灭小三儿。

计划生育工作压倒一切,计划生育是试金石,是高压线。各级领导一把手挂帅,实行一票否决制......

所谓一票否决制,就是说不论你是什么单位,什么领导,只要你计划生育工作不好,或者说没完成任务,没达到要求,那就不表彰,不提拔。涉及到你个人的一切利益都化作乌有,或者面临降级将职的可能。

一时间计划生育成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上到下,层层落实。那时候,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生育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城里人相对开明得多,他们一般只要一个孩子,顶多也不超过两个。而农村人的生育观念就非常落后,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他们眼里,一对夫妻两男两女最好,最少也要两个或三个。所以计划生育以农村为重点。

政策明确规定:从一九七九年的九月二十六日开始。这一天以后准备出生的第三胎视为超生,原则是不准出生,一律拿掉。如果有拒不执行的,就实行严厉的制裁,包括经济的和行政的。凡是国家工作人员就降职降薪,直至开除公职。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有钱交钱,没钱交家庭财产直至房屋,或者收回承包的土地。

“计划生育工作宁左勿右。”的口号一时四处流传。

吴凤林这回正好撞到枪口上了,他的妻子桂云怀了小三儿,而且要到八零年四月份出生。

对于要几个孩子合适,在那个时代,农村人信奉的是养儿防老,多多益善。吴凤林工作多年,思想并不顽固,他觉得自己正好一儿一女也就行了。可是父母坚决反对,桂云也站在公婆一边:必须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不管吴凤林怎么说,就是不行。

要就要吧,吴凤林也不再坚持。可是想不到形式如此严峻。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他丢了工作是肯定的,弄不好还要搭上家里的财产。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他妈了巴子的,生!不就是老师吗?不干了!”吴老师的父亲大发雷霆,态度坚决。

“是呀,这都六个多月了,孩子都成型了,就给拿出去?不行!爱咋咋地,什么都不要了。生!”吴老太太也不含糊。

看着全家人的态度,吴凤林也坚定起来:“那就生,不就是当农民吗?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在当一回也无所谓。”

有了既定方针,那就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一九七九年这一个冬天,成了吴凤林和他老婆桂云人生旅途中最难熬的一个冬天。村长王靖宇和妇女主任周淑红各带一个小组轮番轰炸。今天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天开会,反复交代政策,告诉你顽抗到底是没有用的;后天班学习班,学习文件政策,提高思想认识。

在一次学习班上,十几个家庭妇女挺着大肚子,他们你摸摸我,我摸摸你,叽叽嘎嘎。

“村长呀,你说我这孩子都能伸胳膊踢腿了,你就让他们出来吧,我们一辈子记着你的好处,还不行吗?”说话的是王老五家的,大嗓门儿,说完了拍着巴掌笑。

“可不是吗,村长,我们当家的是农民,如果撤职了让他做什么呀,是不是去当工人呀?”

“哎呀,那可就好了,要撤了职,咱们的爷们儿都成了工人,这可真是合适的买卖呀。”

“哈哈......哈......”

妇女们七嘴八舌,吵吵闹闹,似乎没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我告诉你们,这是国家政策,谁也别想推翻。”村长王靖宇一脸的严肃,“如果到时候你们不把孩子做掉,就拿你们的家产,扒你们的房子,没收你们的口粮田。”

听说要收回承包的土地,要扒房子,女人们不言语了。有的深深舌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吴凤林参加教育工作快十年了。那时在农村当个老师就算是很有地位的了,好多年轻有知识的人都很眼红这个差事。他文化水平高,工作积极肯干,教学质量在全乡是一流的,还积极靠近党的组织。所以在乡村计划生育工作组看来,吴凤林是最好的突破口。

一次,工作组找到了他。

“吴老师,计划生育的政策你也知道,你是否能做做你妻子的工作呢?”说话的是乡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于得利。

“于主任,工作我早就做了,她就是不通,不过我会继续做的,请你们放心。”吴老师很无奈的样子。

“吴老师,你的妻子要不把孩子做掉,恐怕你——”王靖宇拉起了长音儿。

“我知道我知道,”还没等王靖宇说完,吴凤林就接过他的话茬,“——我这个老师就不能做了,不过我还有信心会做好我妻子的工作,你们只管放心。”

吴老师一再表示会做好妻子的工作,工作组的人也觉得不在好说什么。就反复强调各种政策,会怎么惩处,怎么罚款等等。吴老师连连点头,一再说是。

吴凤林回到家里闷闷不乐,妻子桂云走过来:

“怎么了?他们又找你了吧?”

“是的。”吴老师点点头,“如果人家都做,我们也就做了吧。”吴老师看着妻子,等着他的回答。

“做了?你看咱爹妈能答应吗?你要是真做了,还不把两个老人气死。”桂云也是无奈的样子,但在他的心里是不同意做的。但又担心丈夫会丢掉教师的工作,她的心里是很矛盾的。

“好了吧,那就看看再说吧。”吴凤林知道桂云的心思,他也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妻子。但是如果真像工作组说的“会采取强硬的措施。”那也没办法,听天由命吧。

又过了十来天,有好几个怀孕时间短的已经到医院把孩子做掉了。还有一些不做的村里就开始去家里搬东西了,这天一大早,王靖宇和周淑红到吴凤林家通知说:

“乡里说了,如果你们再不做掉孩子,五天以后村里就开始拿家里的东西了。”

“拿吧,愿意拿啥就拿啥,房子也不要了。”吴老师的父亲大声嚷起来,“他们要不要命吧,要命就没办法了。”

果然,四五天以后村里出了好几台四轮子。凡是没去做手术的人家,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往车上装。

李宝家的玻璃柜,自行车,挂钟。

张洪丰家的组合柜,高低柜,大缸。

张存岩家的抱着收音机不肯撒手,王靖宇上去从他手里狠狠地夺过来。

......

就这样,一连好几天,村子里就像闹土匪一样,弄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整个村委会的仓库里堆满了东西,院子里也到处都是。

尽管这样,全村还有四五户人家没去做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拉完东西以后,再也没有看见计生组的工作人员。一直到十二月份,春节临近了,工作组也没有什么大的行动。

其实那个时代人们的家里除了几件木制的家具以外,在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吴老师的屋子里,就剩下一张吃饭的桌子,两把椅子,屋角里一口大缸,一口小缸。再就是一些破烂东西。屋子里空空的,虽然是只有两间小房子,却也显得很宽敞。

到了八零年四月份,计划生育的形势更紧张了。据说因为计划生育不达标,县乡两级已经撤了很多的相关的领导,一些村在乡领导的督促下,已经开始开着拖拉机四处搜寻那些离家出走的怀孕妇女了。

吴凤林不知道自己的同事是怎么知道妻子被拖拉机拉走的消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门半开着,妻子桂云已经不在屋里了。

“完了完了,孩子就这几天就要生了,这要被拉到医院孩子就完了。”想到这些吴凤林的心都要碎了。

就在这时屋门慢慢的开了,妻子桂云站在他的面前。

“桂云,怎么回事?他们不是把你拉走了吗?”吴老师跳起来拉住妻子的胳膊。

桂云诡秘的一笑,“我呀——给他来一个小游戏——。”

原来,午饭以后,吴老师上班了。桂云在家里收拾碗筷,这时就听到远处有拖拉机的声音。隔壁的王婶儿跑过来说:“他们在找人了,你还不快躲躲。”

桂云听了急忙从屋里出来,但是已经晚了。于德利,王靖宇,周淑红还有几个人一起走进院子里。

“走吧,张桂云,你看车上有好几个呢,就少你了……”王靖宇笑脸请求。

“是呀是呀......就差你一个了......走吧......”几个人并不生气,摆出了死缠烂打的架势。

“哎呀!我说老吴婆子,做就做了吧,反正咱闺女小子都有了,还省得侍候孩子了。”车上的王老五家的大声嚷起来。桂云没办法,只好不情愿的上了车。

“天呀,可算完成任务了,”王靖宇长出一口气,坐到车里,如释重负的样子。

车上一共拉着四个挺着大肚子的妇女,拖拉机不敢快开,只能像牛一样的慢慢前行。车上的几个女人叽叽呱呱,似乎这件事与他们毫无关系。本来嘛,他们怀的都是小三儿,有没有真的是无所谓了。

桂云坐在角落里,他想象着马上要出生的孩子就这样被拿出来扔了,这对年迈的公婆打击该有多大呀,他们能受得了吗?再说自己也实在想要这个孩子。至于老吴,他知道丈夫对这件事是无所谓的,如果自己想要,丈夫宁肯丢掉工作也不会伤害她。

“我说那开车的,你慢点不行吗?一会吧我肚子里的孩子晃荡出来看你怎么办。”王老五家的大嗓门又喊起来。这一句话提醒了桂云,他马上想出一个好主意,看看拖拉机就要来到苗家屯儿了。他立刻用双手绷着肚子“哎哟哎哟”的叫起来。

听到叫声王靖宇和周淑红立刻走过来。

“怎么了,怎么了?”两个人着急的询问。

“哎呀......我肚子疼......哎呀......”桂云一边叫着一边就势倒在了车上。

拖拉机停下了。于德利也从车头上过来,他看着绷着肚子的桂云,心里很害怕。“我的天呀,这要生在车里怎么办呀,人命关天,自己能负得起吗。”

“怎么办?”王靖宇在向他请示。

“你......这个屯子里有亲属吗?”于德利有些着急,头上也出汗了。

“有哇......有......”桂云马上回答。

“快!下车,去你亲属家。”于德利立刻作出决定。

桂云讲述完了,笑眯眯的看着丈夫:“就这样,我回来了。”

吴凤林听完妻子的讲述,脸刷的就白了:“天哪,他们就这样把你丢下就走了?”

“是呀,那你想怎么样?叫他们送我回来?”桂云不解的问。

“我是说如果你真的把孩子生在半路上,身边一个人都没有,那还了得吗?他们怎么这样不负,这不是拿人的生命当儿戏吗?我不相信这是共产党的政策。他妈的,都是他妈歪嘴和尚。”吴凤林一生气嘴里的骂人话就出来了。他是在后害怕,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这母子俩的性命还会有吗?

“哎呀,别管那些了,现在的咋办呀?”桂云看着丈夫。

“挺着吧,找上来再说。”事到如今,吴凤林也豁出去了。爱咋咋地吧。

第二天九点多钟,村里通信员来到了学校找吴凤林,说是乡里的张书记在村办公室找他。

吴凤林心里明白,他这个老师这回就算干到头了。

“你——就是吴老师?”张书记中等身材,有点黄白镜子,斜躺在床上拉着长音儿。

“是的。”吴凤林回答。

“你的妻子回来了吗?”张书记坐起来。

“回来了。”吴凤林坐在了炕沿上。

“那你打算做不做呀?”张书记的眼睛睁大了。

“我同意去做,可是她不做我也没办法呀,她现在就在家里,你们可以去找她。

“算了!”张书记发怒了,“你这个老师就别干了,马上回家吧。”书记说完用眼睛瞟着吴凤林,是在观察他的反应。

“那我......”吴凤林刚要说话,办公室的门一下子开了。

“哥,我嫂子要生了,让你快回去呢。”进来的是吴凤林的妹妹。

“呵呵,还真巧,这边你刚来,那边你的妻子就要生了,是真的吗?”张书记眨着眼睛,有些疑惑。

“要不你亲自去我家看看吧。”吴凤林的话也不太中听了

共 10686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通过记叙“八十一”出生前后很具波折的经历,刻画了众多人物在那计划生育“硬性”十足时代折射出来的个性特征。主人公吴老师诸多的无奈,老婆老汉对生育的执着,书记乡长在国策与执意生育的老百姓之间为难的选择,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可以说,计划生育给中国深深烙印上时代的特殊色彩。在愈来愈多的对计划生育质疑声中,笔者以客观的态度,再现历史。虽然没有惊人的文笔做出精彩绝伦的篇章,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文人和热爱文字的人士都在用自己的良知承担起自己肩上的那份。这份就是让中国的生育尽早地回归合乎人性的生育政策轨道上了。很有社会价值的文章!极力推荐。(:皂角树人)【江山部精品推荐01 】

1楼文友:201 - 20:08:5 问候作者!欢迎投稿心音,祝创作丰收。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2楼文友:201 - 20:10:04 文章故事情节细腻,对话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看得出笔者驾驭文字的功力深厚!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回复2楼文友:201 - 20: 1:28 呵呵,谢谢皂角树人。实话实说,文章我是看得多写得少。地地道道的一个老新人。借此宝地玩儿玩儿而已,不敢奢望有什么造诣,更不敢奢望有什么惊人文笔。您是大家,还望多关照。

楼文友:201 - 10:56: 0 恭喜加精,问好作者。文润心音因你而精彩!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 楼文友:201 - 14:24:11 嘿..嘿....,这都是领导有方,属下才有所建树。谢谢长官抬爱,遥问,请茶。

4楼文友:201 - 11:01:55 恭喜加精!该邀请我喝茶了哈!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回复4楼文友:201 - 14:28:25 哈哈:树人抬爱,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请受一拜!

月经量多吃什么食物补
淄博妇科医院
昆明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