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俩眼直冒金花儿体系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28
“老吹”不姓“吹”,姓崔,原名崔永福,祖籍山东青岛。别看现在走在街上打招呼的 人不多,可当年也曾在小镇上名噪一时:在“文革”期间及后期,曾在小镇上当过创业队指导员、学校支部书记,是当年的镇党委委员、区党委委员。可谓声名赫赫,是小镇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创业队”这个名称,现在说起来,年轻人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它是“文革”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年“文革”期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全国一律实行“九年教育”。在林区,学生接受九年教育后,就分配到创业队工作。创业队实际就是青年队或知青队。创业队仿部队编制,设队长和指导员。当时崔永福就是创业队的指导员。
那时青年尤其是男青年不太好管理,刚出校门,不定性,个个像楞头青,动不动就打架,有时跟领导也敢大打出手。可崔永福自有崔永福的办法。上任的第一天,在青年大会上,他仿佛真事儿似的对大家说:“我的老家是山东有名的武术之乡,我自幼习武,三五个人甭想贴近我。我老伴更厉害:有一次,我们家的邻居家着火了,我老伴二话没说,手拎两桶水蹭的一下就蹿上了房,像走平地一样。当时老洪在场,你们可以问问他。”老洪是崔永福的老乡,知道崔永福是要吓唬这帮小青年儿,还真就点了点头。“听说我们创业队有些人还挺好打架,有时还敢打领导,谁要是不服气,哪天我来陪你们练练。”你还别说,老崔这么一说,还真把这些小青年给震住了:小镇上年轻人那时谁也没有见过真正会武功的,谁也不知道老崔究竟有什么身手。要是真有两下子,惹他不是自讨没趣吗!就算什么都不是,人家是领导,没事儿咱也不能惹人家呀!从这儿开始,队上小青年打架的还真的少多了。
老崔不但要小青年表面服他,还要让他们在精神上服他。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时各个单位十分重视班前的政治学习。老崔就充分利用班前政治学习时间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经常提问这些小青年:“《毛主席语录》第×××页,第×行写的是什么内容,你能给大家背一下吗?”被问的小青年满脸通红,当然不可能答得出来。老崔就趁机把这段话流利地给大家背一遍。有好事儿的小青年回去一查《毛主席语录》,页数和内容果真还一点也不错。于是,老崔超常的记忆力就在创业队中传开了,小青年们没有不服气的。老崔在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在青年中树立了“威信”。孰不知,老崔每天上班前都要在家背几段《毛主席语录》,不但要熟记语录的内容,还要记住这些内容在哪页哪行,这些都是用来蒙小青年的。不过蒙归蒙,老崔的记忆力实际还真的是不错。记得当年“文革”中,曾经公开发表过《毛主席给江青的一封信》,信很长,老崔就能一字不差地把这封信的内容给背诵下来,这不能不让人佩服。
老崔标榜、装扮自己不遗余力,但还是有时被人识破。当年工厂招工、上学推荐都要经过创业队领导这一关。老崔这一关不过,你就什么事儿都难成。每逢工厂招工、上学推荐或要过年过节时,老崔都会对年轻人说:“咱们创业队有些小青年,一到招工、上学或过年过节,总愿意上领导家去送点东西,走走后门。我不吃这一套,谁给我送东西我就给他撇出去。年轻人就要一心一意干好工作,少搞些歪门斜道。”老崔虽然在会上这么说,可谁上他家送礼,他还是照收不误。收了东西还真办事儿。只是这苦了那些不谙世事、把老崔的话当真的人。记得创业队有一个名叫刘启的小伙子,平时工作数一数二的,民主推荐上大学,推荐四人他排在第三位。父亲说让他上指导员家去串个门,送点儿礼,他就是不答应。他说老崔不是那样的人。结果宣布名单时,排在第五位的一位女青年上去了,刘启硬是没上了学。据说那个女青年给老崔家送了好多东西,刘启别提有多后悔了。后来刘启当了三年兵。回来时,老崔已经调到镇上学校当支部书记了。刘启想进学校,这回他再也没犯傻,拎了两条大鱼,又拿了不少其他东西去老崔家串了个门,就这样,进学校的事儿竟然成了。
老崔从来不会放过一点炫耀显示自己的机会。过年过节,学校会有很多人给他送礼品,他就把这些礼品摆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只要一去人,他就会跟你介绍这些礼品都是谁送的,来了都说了些什么。老崔家里有个儿子,智力一般,也算不得聪明。可他逢人就说儿子算盘打得好,来人时,还让儿子念着口诀打算盘表演一下。不知情的人一看,口诀念得流利,算盘也打得麻利,真以为不错。有一天,他又在别人面前让儿子打算盘,没想到这个人挺好事,给他儿子又出了一个口诀,让他用算盘算,结果露了馅儿:原来老崔的儿子只会打那一个口诀,其它的什么都不会。
老崔善于吹嘘自己在小镇上尤其是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不管怎么说,学校毕竟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唬弄小青年那一套在这儿是行不通的。可老崔照唬不误。老崔的老伴患脑血栓,家里没人照料不行,所以老崔上班时间常不在单位。这事实话实说大家实际也能理解,可老崔偏不这样。有几天不上班,等跟大家见面时,老崔不是说去区里开常委会就是去镇里开常委会去了。实际大家心里明镜似的,老崔早都已经不是区党委委员和镇党委委员了。有时老崔吹起来简直有些不着边际:一次在全校教师会上,批评个别教师教学成绩过低后他说:“不就是那么几本书吗,有什么弄不明白的!不行明天你们都回家抱孩子去,什么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什么体育、音乐、美术,我自己全来了。我就不信教不好!”说得大家在下面直偷偷地笑他还不觉得。还有一次,记得是《关于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时候,一天,大家正在政治学习,老崔走进了会议室,对大家说:“不就三万八千多字吗,把它背下来!”说得老师直楞神,以为老崔是不是神经出了什么问题。《关于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四大版,谁能背下来?再说有什么必要要背诵?实际上老崔也不是真的想让大家都背下来,他是在向老师们显示自己,话里隐含的意思是“我要背就能背下来,你们行吗!”
由于老崔能吹,大家叫他老崔或崔书记时,称呼的实质都变成了“老吹”和“吹书记”。大家表面上对他还是毕躬毕敬,可内里却颇有些嘲讽、戏弄之意。
几年后,由于老崔年纪大,文化水平低,不适合在学校工作,被上级调到镇里其他部门。又过了几年,老崔在镇上退休了。
如今,老崔退休在家很少出门。就是偶尔出一次门,走在街上,除了岁数大的老人,很少有年轻人跟他打招呼。他已经在慢慢地被人遗忘,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共 252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老吹”其人其事》,作品开门见山的把主人公引出来,略带有幽默和轻松。本篇小说的篇幅不长,可作者设计的框架不小,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老崔,到老年的老崔对人物进行周详、生动的刻画。无论在哪个年代,老崔都有自己生存处事之道,尽管没有高大上,却有着小男人特有的小聪明和小炫耀。作者很准的抓住了老崔的个性特点,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和片段把人物完整、立体的呈现出来。尤其老崔爱炫耀的性格,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进行记叙。小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故事情节、人物和背景交织在一起,让人看穿了主人公老崔。【编辑:荧屏之旅】
1 楼 文友: 2016-10-10 07: 9:07 本篇小说还是相当完整和鲜明的!
2 楼 文友: 2016-10-10 07: 9: 8 本篇小说有2000多字,属于短篇小说。而不是微型小说!
楼 文友: 2016-10-10 07:40:21 作者以后发文章,记得把摘要写好,这是本作品的导语和前言!瘫痪老人手脚肿怎么回事济宁治疗男科方法发烧怎么样物理降温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用药有哪些治疗老年性关节炎的药是哪种
老年人晚上尿多
上一篇:你会撒谎吗体系
- [散文精选]女生多大需要涂眼霜?不是25岁也不是30岁,大部分人或许仅仅只是了
- [散文精选]购买惠普 Galaxy Tab S7 FE 最多可节省 130 美元
- [散文精选]猪蹄分“前后”,买错了肉质差白花钱,记起5点,不被肉贩忽悠
- [散文精选]吉林敖东(000623.SZ)大股东广发证券(01776)495.74万股 每股作价约10.16港元
- [散文精选]市场占有率就是王道,哪吒汽车靠什么驰骋车市屡创新高?
- [散文精选]苹果VR/AR头盔曝光 传了10年的死讯终于要实现了吗?
- [散文精选]鹿晗家门口严肃乘凉,腰上系着一根“面条”,看清后网友沸腾!
- [散文精选]爆笑:镇静剂和安眠药不能同时吃,否则后果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