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节的民俗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26
七夕乞巧节的民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我们从以上记录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像。但是,我们从以上资料中却看不出来古人如何乞巧,古人都乞了什么巧?!
然而,鄂西北边陲深山民间的乞巧活动,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乞巧活动之中。因为笔者籍贯竹山西部宝丰镇,权就故乡民间乞巧活动为例论述之。
自古来宝丰民间就有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乞巧风习,一是极目高天,虚幻的想像着观看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二是相恋年轻男女可以半公开约会——在葡萄架、丝瓜架、苦瓜架下幽会,由头是这样可以听到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时的知心悄悄话;成人后的姑娘都可以公开活动的活动便是“掐巧影儿”。
所谓“掐巧影儿”,就是掐来细嫩的葡萄藤、丝瓜藤、苦瓜藤的纤细尖端,或者是将粗藤剥开外皮,像篾匠划竹篾一样撕开成细丝条备用。然后,洗净一只碗盏,盛满洁净清水,在天气清明、月华中天之际,于户外放一小桌,把清水碗盏置于桌上,掐一截细藤儿在手,心中对天许愿,问询上天,本姑娘未来的丈夫是干什么职业的人?然后,极其慎重地把细藤丢入碗盏之中。(如果是雨天,就在自家堂屋大桌上对着灯光照样进行)。
细藤丢入碗盏里,由于月光或者是灯光的辉映作用,细藤就在碗盏水波荡漾中,立即显示出各式各样的投影造型来,有的像毛笔,有的像铧犁,有的像锤子,有的像竹笛……不一而足。姑娘们便根据那投影造型预测到、也相信了自己未来丈夫是干什么行当的人。撩拨得掐出好巧影的姑娘要高兴很多时日,也惹得掐出不好巧影的姑娘从此愁眉不展。姑娘们各自在自己家前厅和后院掐巧影,当然,自家人都会围拢观看所掐的结果,邻居们也会互相串门观看各自所掐的结果。所以说,掐巧影是大众共同参与的民俗活动。
为什么鄂西北边陲深山民间有七夕掐巧影的民俗活动?说它滋生于《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也顺理成章。但就其掐巧影儿民俗活动本身来看,我认为并非全然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影响使然。
理由是:
首先是受巫风影响。竹山的地理位置是荆楚蕃屏,也属朝秦暮楚之地,南部深山临近四川巫山、巫溪两县,两巫在远古时期是巫术盛行的部落,在很长历史时期巫风盛行。在两巫的历史沿革上,曾经同属楚郡,而楚国更是尚巫的大国。从民俗掐巧影的形式来看,我认为“掐巧影”是早期巫师巫术之一种,又与牛郎织女传说中七夕相会融会贯通在民间的推广、传承与延续。
巫师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功用:他们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外来者和敌人的伤害。他们也负责改正错误,衡量对错,操控大自然和解释恐怖的现象等。“巫”本义指能以舞降神的人。然而在先秦时期,“巫”字则含有吉祥、美好之意,如“巫女”是指艳美的女子,“巫山云雨”则指和谐、美满的男女情欢;在商代特别是商代以前,从巫者社会地位很高,“巫”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据《尸子》《神农求雨书》等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就是个大巫师,经常要亲自主持一些重大巫术活动。
从以上对巫师巫字的诠释,巫师巫术之一种被民间借用来演变为“掐巧影”的风习,融合入七夕民俗之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其次是与八卦卜筮(音“是”)有关。最早求八卦阴、阳爻(八卦呈象阴阳变化,也即数字的奇偶变化的线条称为爻(爻读音“摇”))变数的是用“筮草”,筮草是一种人指甲很容易撕开和掐断的草,撕开的根条和掐断的节节根便于用来做计数的根据,求卦者根据筮草数字的变化来确定爻变,然后得出可以作为求占预测某事物定论的卦象来——这个过程就叫做“卜筮”。说明白了就是求卦的方法,筮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断卦术士使用的“工具”。后来觉得用筮草要到专门地方采集,也不很方便,才改用铜钱摇动正、反面来作为爻变的根据。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老教授张良皋先生在他的有关著作里多次论断八卦产生在古老的庸国(即竹山),并且亲自在竹山县西部山区踏勘“艮卦”产生的方位与黄色土质。张良皋教授是位很著名很权威的古建筑学家,在新作《巴史别观》里也多处提到巴国腹地竹山是八卦发源地。八卦这种深奥的古文化之一种的发明、发达是与靠近四川大宁产盐区密切相关。他论证说,哪里有盐,哪里就最先走向人类文明!这为八卦为什么产生于竹山也找出了理论依据。
张良皋教授的这个论断,目前还没有发现谁来驳倒。那么,上庸古国后裔竹山人,应该是最先掌握八卦预测方法的人。因此,在竹山民间七夕风俗中的“掐巧影儿”,直接借用少数术士的卜筮预测“工具”筮草,演变为比筮草很方便得到的各种瓜藤,各各来预测自己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而且,由少数卜筮术士的神秘活动变为群众性的喜闻乐见的风俗延续了下来。虽然断卦预测的方式后来出现了给数字、听声音,观物象、求卦者生日与断卦日时相组合等多种变迁,但“掐巧影”的方式一直不变,可见其群众性基础的坚实。
最后要说明的是,掐巧影儿为什么会成为七夕民俗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一的郧西距离竹山不远,首先熟悉八卦卜筮预测的竹山人,再把掐巧影儿融汇入《牛郎织女》传说的特定日子农历七月七日,专门用来预测婚姻应该不算牵强附会。
实际上,现实民间的掐巧影儿民俗活动,早已不是单一的用以预测婚姻,而是作为男女老少都乐于参与的趣味性活动。由此也可以证明七夕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共 2 7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一关于七夕乞巧活动记载说起,赏析了湖北省竹山县民间有“掐巧影”活动,并从“掐巧影”预测婚姻这一民俗事象引证出竹山民间崇尚巫术和八卦推演预测活动的演进历史。应该说,这是作者博闻广见的一个缩影。文章论述所引证的资料是翔实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1 楼 文友: 2017-12-06 20:14:11 非常独特的赏析作品,学习了,问候三宽居士。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 2017-12-08 10:0 :19 谢谢关注鼓励。劲动脉斑块如何治疗通心络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有作用吗亳州治疗男科方法
我们从以上记录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像。但是,我们从以上资料中却看不出来古人如何乞巧,古人都乞了什么巧?!
然而,鄂西北边陲深山民间的乞巧活动,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人人都可以直接参与乞巧活动之中。因为笔者籍贯竹山西部宝丰镇,权就故乡民间乞巧活动为例论述之。
自古来宝丰民间就有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乞巧风习,一是极目高天,虚幻的想像着观看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二是相恋年轻男女可以半公开约会——在葡萄架、丝瓜架、苦瓜架下幽会,由头是这样可以听到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时的知心悄悄话;成人后的姑娘都可以公开活动的活动便是“掐巧影儿”。
所谓“掐巧影儿”,就是掐来细嫩的葡萄藤、丝瓜藤、苦瓜藤的纤细尖端,或者是将粗藤剥开外皮,像篾匠划竹篾一样撕开成细丝条备用。然后,洗净一只碗盏,盛满洁净清水,在天气清明、月华中天之际,于户外放一小桌,把清水碗盏置于桌上,掐一截细藤儿在手,心中对天许愿,问询上天,本姑娘未来的丈夫是干什么职业的人?然后,极其慎重地把细藤丢入碗盏之中。(如果是雨天,就在自家堂屋大桌上对着灯光照样进行)。
细藤丢入碗盏里,由于月光或者是灯光的辉映作用,细藤就在碗盏水波荡漾中,立即显示出各式各样的投影造型来,有的像毛笔,有的像铧犁,有的像锤子,有的像竹笛……不一而足。姑娘们便根据那投影造型预测到、也相信了自己未来丈夫是干什么行当的人。撩拨得掐出好巧影的姑娘要高兴很多时日,也惹得掐出不好巧影的姑娘从此愁眉不展。姑娘们各自在自己家前厅和后院掐巧影,当然,自家人都会围拢观看所掐的结果,邻居们也会互相串门观看各自所掐的结果。所以说,掐巧影是大众共同参与的民俗活动。
为什么鄂西北边陲深山民间有七夕掐巧影的民俗活动?说它滋生于《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也顺理成章。但就其掐巧影儿民俗活动本身来看,我认为并非全然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影响使然。
理由是:
首先是受巫风影响。竹山的地理位置是荆楚蕃屏,也属朝秦暮楚之地,南部深山临近四川巫山、巫溪两县,两巫在远古时期是巫术盛行的部落,在很长历史时期巫风盛行。在两巫的历史沿革上,曾经同属楚郡,而楚国更是尚巫的大国。从民俗掐巧影的形式来看,我认为“掐巧影”是早期巫师巫术之一种,又与牛郎织女传说中七夕相会融会贯通在民间的推广、传承与延续。
巫师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功用:他们可以用魔法保护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外来者和敌人的伤害。他们也负责改正错误,衡量对错,操控大自然和解释恐怖的现象等。“巫”本义指能以舞降神的人。然而在先秦时期,“巫”字则含有吉祥、美好之意,如“巫女”是指艳美的女子,“巫山云雨”则指和谐、美满的男女情欢;在商代特别是商代以前,从巫者社会地位很高,“巫”更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据《尸子》《神农求雨书》等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就是个大巫师,经常要亲自主持一些重大巫术活动。
从以上对巫师巫字的诠释,巫师巫术之一种被民间借用来演变为“掐巧影”的风习,融合入七夕民俗之中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其次是与八卦卜筮(音“是”)有关。最早求八卦阴、阳爻(八卦呈象阴阳变化,也即数字的奇偶变化的线条称为爻(爻读音“摇”))变数的是用“筮草”,筮草是一种人指甲很容易撕开和掐断的草,撕开的根条和掐断的节节根便于用来做计数的根据,求卦者根据筮草数字的变化来确定爻变,然后得出可以作为求占预测某事物定论的卦象来——这个过程就叫做“卜筮”。说明白了就是求卦的方法,筮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断卦术士使用的“工具”。后来觉得用筮草要到专门地方采集,也不很方便,才改用铜钱摇动正、反面来作为爻变的根据。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老教授张良皋先生在他的有关著作里多次论断八卦产生在古老的庸国(即竹山),并且亲自在竹山县西部山区踏勘“艮卦”产生的方位与黄色土质。张良皋教授是位很著名很权威的古建筑学家,在新作《巴史别观》里也多处提到巴国腹地竹山是八卦发源地。八卦这种深奥的古文化之一种的发明、发达是与靠近四川大宁产盐区密切相关。他论证说,哪里有盐,哪里就最先走向人类文明!这为八卦为什么产生于竹山也找出了理论依据。
张良皋教授的这个论断,目前还没有发现谁来驳倒。那么,上庸古国后裔竹山人,应该是最先掌握八卦预测方法的人。因此,在竹山民间七夕风俗中的“掐巧影儿”,直接借用少数术士的卜筮预测“工具”筮草,演变为比筮草很方便得到的各种瓜藤,各各来预测自己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而且,由少数卜筮术士的神秘活动变为群众性的喜闻乐见的风俗延续了下来。虽然断卦预测的方式后来出现了给数字、听声音,观物象、求卦者生日与断卦日时相组合等多种变迁,但“掐巧影”的方式一直不变,可见其群众性基础的坚实。
最后要说明的是,掐巧影儿为什么会成为七夕民俗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一的郧西距离竹山不远,首先熟悉八卦卜筮预测的竹山人,再把掐巧影儿融汇入《牛郎织女》传说的特定日子农历七月七日,专门用来预测婚姻应该不算牵强附会。
实际上,现实民间的掐巧影儿民俗活动,早已不是单一的用以预测婚姻,而是作为男女老少都乐于参与的趣味性活动。由此也可以证明七夕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共 2 7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一关于七夕乞巧活动记载说起,赏析了湖北省竹山县民间有“掐巧影”活动,并从“掐巧影”预测婚姻这一民俗事象引证出竹山民间崇尚巫术和八卦推演预测活动的演进历史。应该说,这是作者博闻广见的一个缩影。文章论述所引证的资料是翔实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1 楼 文友: 2017-12-06 20:14:11 非常独特的赏析作品,学习了,问候三宽居士。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 2017-12-08 10:0 :19 谢谢关注鼓励。劲动脉斑块如何治疗通心络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有作用吗亳州治疗男科方法
相关阅读
- [散文精选]女生多大需要涂眼霜?不是25岁也不是30岁,大部分人或许仅仅只是了
- [散文精选]购买惠普 Galaxy Tab S7 FE 最多可节省 130 美元
- [散文精选]猪蹄分“前后”,买错了肉质差白花钱,记起5点,不被肉贩忽悠
- [散文精选]吉林敖东(000623.SZ)大股东广发证券(01776)495.74万股 每股作价约10.16港元
- [散文精选]市场占有率就是王道,哪吒汽车靠什么驰骋车市屡创新高?
- [散文精选]苹果VR/AR头盔曝光 传了10年的死讯终于要实现了吗?
- [散文精选]鹿晗家门口严肃乘凉,腰上系着一根“面条”,看清后网友沸腾!
- [散文精选]爆笑:镇静剂和安眠药不能同时吃,否则后果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