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还得从张妈的第七个儿媳说起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19

话还得从张妈的第七个儿媳说起。
那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吧,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就在这白花花银灿灿的的日子里,张妈把第七个儿媳迎进了门,红红的喜字填满了她的皱纹,一如盛开在雪地里的梅花。
张妈的第七个儿媳是一个很讲情面的人,和张妈客客气气地过了冬天,然后才让张妈离开了那个家。
儿子们都是很体面的人,撅着屁股一阵鸡啄米后,得出了合理化结论。于是一人几车土,为张妈拾掇起一间小屋,小屋四面环水,风景倒也秀丽宜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是没有瘦马,有一头胖猪。
张妈每年养一头猪,风里来雨里去,操办着猪的伙食,夏天喂菜,冬天喂糠,猪们都很争气,个头大,扯条儿的。到年底的时候杀掉,换来一年的油水。张妈不卖猪也不买肉,赶上宽松的时候还要给儿孙们送去一些,虽然走到儿子们的窗前总是打住,媳妇说地板砖是不能用布鞋踩的,而她们又很不凑巧地没有为张妈准备一双拖鞋……
2007年,猪肉涨价,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张妈不知道。张妈已七十多岁了,耳聋眼花。但她养的猪个头依然大,扯条儿的,猪肉价格平稳时谁也不注意张妈家的猪,现在好大的一头猪亭亭玉立在猪圈里,像超级女生一样,倍受儿子儿媳们的关注。
张妈成了养猪能手,张妈的儿子是杀驴能手,这中间就有了故事。读者如果想看关于猪和驴撞树的续集,最好死了这条心。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中秋佳节到了,当然,中秋佳节和张妈家的猪也没多大关系,猪和这个季节有关,张妈家的玉米在这个季节都成熟了不是,儿子们帮着运了回来,玉米和张妈家的猪只有一墙之隔。迷人的香气椰枫一样飘进猪的鼻子里。玉米和人不一样,它哪里懂得什么叫暴露什么叫勾引。猪和人也不一样,它哪里明白什么是羞愧什么是节制。于是猪就使出吃糠咽菜的劲,以飞翔的姿式,跳出了樊篱,和玉米做了最亲密的接触。
当猪吃完玉米才惊人地发现自己的两条腿断了,成了一等残疾。考虑在猪界也没啥补助,就急得嗷嗷直叫。比它更急的当然是张妈了,连忙给猪打针吃药,天天请医生出诊,就差没住院治疗了。猪的待遇也因此一下子有了质的提高,像享受副处级的女干部。可惜一切都阻止不了严酷的现实,猪毕竟不是宠物,它是张妈一年的希望呀。眼见着猪日渐消瘦,张妈权衡利弊只好忍痛割猪了。
张妈把七个儿子都叫到身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子们听后撅着屁股一阵鸡啄米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张妈年纪大了,卖猪的事都得儿子张罗。不如先把肉卖给儿子,然后儿子或吃或卖自己定夺。张妈听听也在理,就杀猪砍屁股——定下来了。猪死之前也没嘱咐张妈啥,更没有透露自己价值不菲,只是激动,两个嘴唇用力拍打了一阵,香消玉陨了。
儿子们把白花花的肉放在张妈身边,说是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五元钱一斤,共三百斤,一千五百元整。算得精确,别忘记了儿子们都是杀驴的。
张妈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大团结,不由得想到了养儿防老的古训,于是两个嘴唇也用力拍打起来,激动之余拿出一张大团结对小儿子说,去,打酒,今天在我家吃。
吃是行,可是没有肉,肉全让儿子们买去了。张妈看看七个儿子,谁也没有想给她肉的意思。就拿出另一张大团结在儿子们面前晃了晃,说,我再买二十斤肉吧,你们谁卖。儿子们撅着屁股一阵鸡啄米,然后都脸红脖子粗了一会,说,妈,你买谁的都行,只是现在猪肉涨价了,我们刚打听的,十三元了,你是家里人,卖你十元一斤吧。拿好了,这是十斤。
张妈蒙着一头雾水,交钱的时候还自言自语,我咋不知道猪肉涨价了呢。过了好一会似有惊喜,涨价好呀,儿子们可以多卖些钱了!
有儿媳帮忙猪很快就在儿子儿媳们的嘴里酿出白花花的一片,小屋里充塞着少有的热闹亲情,张妈脸上漾满了笑,皱纹攒在一起像这个季节里的什么花。
猪下水还没吃尽,小儿媳破例把张妈最小的孙子留下来陪张妈一晚,小孙子央求奶奶讲故事,张妈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个故事让她铬记:从前有个老妈妈,老得不能走路了,儿子就背她到深山去喂狼。临行前,老妈妈准备了许多石子,儿子每走几步她就扔下一个,儿子不解其意,老妈妈慈爱地说:孩子,娘是怕你找不到回家的路呵……
孙子不喜欢听,他喜欢吃猪下水,所以他流着哈拉子睡了,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张妈想一下未来,张妈没上过学,不过后来她还是算出来猪肉涨价意味着什么——她可能半年闻不到油腥了。不过稍停一会张妈忽然有所顿悟:明年养两头猪!
儿子们小的时候,张妈总以为有儿子就有希望。现在张妈却想,有猪就有希望。

共 18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常言道:多子多福。但这用在张妈身上已经不灵验了。张妈是可怜的,七十多岁的年纪,耳聋眼花,尽管膝下儿孙满堂,却只能独居一室;张妈也是善良的,尽管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猪被无良的儿子们从中赚取了差价,但张妈还是因为难得的一次团聚而兴奋。故事篇幅不长,略带诙谐的语气,无疑具备着讽刺的意味,也拷问着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养儿防老的古训,为何就演变成了“有猪就有希望”?是什么原因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完全变质了?令人深思其寓意的小说,推荐阅读。【编辑:喜有此李】
1 楼 文友: 2012-02-06 21:15:54 常言道:多子多福。但这用在张妈身上已经不灵验了。张妈是可怜的,七十多岁的年纪,耳聋眼花,尽管膝下儿孙满堂,却只能独居一室;张妈也是善良的,尽管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猪被无良的儿子们从中赚取了差价,但张妈还是因为难得的一次团聚而兴奋。
2 楼 文友: 2012-02-06 21:16:0 故事篇幅不长,略带诙谐的语气,无疑具备着讽刺的意味,也拷问着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养儿防老的古训,为何就演变成了有猪就有希望?是什么原因让血浓于水的亲情完全变质了?令人深思其寓意的小说,推荐阅读。
4 楼 文友: 2012-02-06 22:17:06 一篇构思精美的小说!读罢令人心酸。感谢作者赐稿流年,遥祝写作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5 楼 文友: 2012-02-08 18:10:58 有一种文字,可以在嬉笑怒骂中让人落泪,这篇小说,做到了。很庆幸,这样的文字,在今天,也让我看到了。非常感谢作者为流年带来这么精彩的故事!有一种握在手里,热得烫手,但心,却随着文字一点点冰冷的感觉 ,问好作者! 流云本是天上雪
6 楼 文友: 2012-02-08 18: 0:12 曾经有人说,小说应该歌颂美好,应该让看的人有美好的感受,有快乐的感觉,而我,则说,小说,你可以歌颂美好,但更可以揭示黑暗。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真实,演绎成文,让读者在那些看似真实或许并不是真实的事件中受到教育,学会反思,这样的文字,不管它写的是喜剧还是悲剧,都是最有意义的文字!或许你的文章,没有一套华丽的衣裳,或许你的文字,没有精雕细琢下炫目耀眼的光芒,但如果你简单朴素的文字,能走进读者的内心,并且让读者感动,铭记,反省,这样的文字,是不是该值得我们珍惜与看重?问好作者,喜欢您的文字! 流云本是天上雪
7 楼 文友: 2012-02-08 18:49:20 小说中反映的现实在当今农村很常见,特别是子女多的老人更不幸,子女在养老上锱铢必较,让老人物质匮乏、精神受折磨。此篇小说选取了很好的视角,以一次儿女齐聚老母家大吃猪宴席的场景展示了儿女的不孝行径,与老人的慈母情怀形成鲜明对比,更进一步揭示了小说主题。题目设计新颖且颇具悬念, 有猪就有希望 让人读罢心酸之余,反思在经济还不足够发达的农村,我们该怎样解决养老问题。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从语言到构思,都彰显着作者深厚的功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8 楼 文友: 2012-02-09 17:57: 5 真诚阅读你的佳作,欣赏学习。新春愉快,创作丰收。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 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膝盖摔伤了肿了怎么办
如何给小孩健脾
发烧膝关节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