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竹林里飘飞出淡淡相思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31

今夜月光如昼,天空中布满了星星,一缕月光倾泻大地,如同染上一层厚厚的霜雾。偶尔掠过天空的夜鹭,将偌大的白幕撕开了一道不太宽阔的口子,几声啼鸣在长长的夜幕下,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孤寂和凄凉。

这是中秋之后的一个夜晚,对于节气一向都不是很关注的我,今夜不知为了什么却忽然间有所感触,思绪宛如天空中飘忽的云,在漫无边际中来来回回。

原本想今夜将未完成的长篇,进一步修正,刚坐下来看着发白的电脑,脑子便如同这电脑屏幕一样充满了苍白,于是心情全无。将房间窗户的帘布拉开,月光便毫无保留地投了进来,我的整个人便处在一片银辉的包围中。

索性关上电脑走出了门,信步在乡间的小道上,这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路不是很宽,往日也曾常常走过,只是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独步,今日踏足在青石板上,听着脚下发出的轻微之声,这是皮鞋踏着地面的沙沙声,这种声音与往昔却司空见惯,可是今夜却有了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亲切,也很愉快。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直走,便是一片竹林,这种竹子在家乡随处可见,也没有什么稀罕之处,平常不怎么关注它们,今夜闲情信步却突然发现,这里已不是先前那几根竹子,如今已经是偌大一片,总有两三亩那么大,已经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竹林了。

竹林生长在半山腰,周围环山,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小山包,如今被在无边的竹林,染成一片翠绿。林子里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石头,有的状如猛虎,张牙舞爪;有的静坐沉思,聆听自然;有的仰天长啸,威风凛凛;有的蹲坐地下,俯瞰大地;仰着的,卧着的,斜躺着的,以及各种姿态的都有。它们一个个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夜很静,月光穿过竹林,投射到竹林的石头上,给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增添了一丝生动。

走近竹林,轻坐在竹林的石头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心思如云,在漫无天际的思潮中涌动。也许是过了天命之年的缘故吧,对于过往的一切,已经淡泊,偶尔回忆先前的青涩世界,仍不乏心旌摇动,但只是一瞬间的变化而已。

看着竹海在夜幕下掀起的绿浪,仰望月空,不禁让我突然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句,回望周身的林海,我又一次产生对其的敬畏之情。

与竹来说,宛如藤蔓缠树一般,真有那么一点难解不解之缘的味道。我爱竹,是有其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洁气质,最重要的是它除了人们对此赞颂的华美篇章,我却更加敬佩它的持之以恒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算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爱竹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从小常在竹林内玩耍,记得那时我大概只有七八岁那么大。小时候家在农村,除了每天和泥巴玩游戏之外,那么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是竹子为我们带来的不同乐趣了。

那时候家乡一个月才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还是黑白的。家乡人为了珍惜这难得一见的电影,每次都是大人分派自家的小孩,提前到集体的晒谷坪去画圈,占位子。于是偌大的晒谷坪,不需多少时间,就会变成三角形,长方形,当然画得最多的应该是圆圈了!而这些圈圈边边,虽然不是很整齐,却恰似古战场的部兵排阵。

每天晚上总有那么一帮小子,在吃过晚饭以后,就没事做了,于是就集中起来,不是摔跤,就是三三两两的到竹林里去玩,因为竹林里能给我们欢乐。

我们可以用它来做风筝,做竹枪,还可以用它来做一些小玩具,总之是很多很多,难以计数,古人多描绘与竹,可谓是淋漓尽致:“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画竹歌》”

竹子清雅隽秀,坚韧挺拔,高风亮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人们赏竹,赞竹,尚竹,不仅是竹的清幽雅致,更有“比德”的意义。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张九龄的“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如果我们以竹文化为载体, 创建人文校园,那么一定很有个性,很有特色, 很有创意。

在传统文化中,竹为“岁寒三友”“四君子”之一, 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有人爱秋菊,有人爱梅花,有人爱幽兰。的确,菊清香怡人,梅遒劲高洁,兰幽雅清丽,都有我们值得欣赏和喜爱的理由。然而,我最喜爱和佩服的还是竹。不仅爱她那洒脱的风姿、挺拔的气势;也爱她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刚柔相济的品德;更爱它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

竹,有着非常顽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在肥田沃土之中,它能茂盛地生长;在石山瘠地之上,它也能顽强地生存。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炎阳不能令其枯萎,冰雪不能令其凋零。“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竹的节操是高尚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是前人赞美竹的诗句。的确,在竹的一生中,充溢着一种“不以无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春来时,万物繁茂,竹不与白花争艳,依旧一副君子风度;冬来时,风刀霜剑,竹不学落木萧萧,照样一种挺拔的姿态。竹刚柔兼备而不惧风雨,遒劲高洁而虚怀若谷!

竹的心境是淡泊的,她不以居庙堂之高而忘形,也不以处泥尘之低而失意;不以成为王公大臣手中的笔杆而自傲,也可以成为贫妇手中的扫帚而自卑。她既可制作成工艺品陈列于几案而供文人雅士们欣赏,也可编织成为人们装米 盛茶的俗之又俗的竹篓和竹筐。它不附高贵,不避贫寒,这才是真正的正人之德、君子之风。

竹的心灵是美的。当她作为老人手中的竹杖,婴儿乘坐的竹车时,她体现的是一种扶老携幼的精神;当她作为农夫肩上的扁担,船公手中的竹篙时,她体现的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品德;当她作为供认歇息的竹榻,遮风挡雨的竹笠时,她体现的是一种牺牲精神;当她作萧,作为笛而吹出曲调时,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愉悦、鼓舞和抚慰。竹,其取何廉,而施于人者何厚!

“岁寒三友”中,松傲立于危崖峭岫;梅依恋于青波碧潭;而竹,往往隐居于远山幽水,总能独守一份高洁,这或许正是历代文人爱竹、咏竹的原因。他们毫不吝惜地将最美的文字奉献给了竹。他们写竹的姿态,写竹的性情,借竹以舒怀,用竹以咏志。竹在诗词歌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历代的文人墨客就是这样,他们赏竹、吟竹、颂竹,总是在自己吟咏的对象中倾注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怀,真可算得上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绿是生命之色,希望之色,而竹恰恰把这种色彩体现得既长久又彻底,既高雅又平易;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美好品德的最高定位,而竹恰恰成为君子品格中气节与胸怀的物化象征。人们爱竹,爱它明丽的色彩,爱它俊逸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虚心有节的品格,爱它抗霜傲雪的意志。

踏着月光,漫步于竹林小径,便可领略那种烟光、日影、露气浮动于疏枝繁叶之间的情景。这情这景构成了竹林独特的意境。竹林不同于松林的肃穆,不同于柳林的轻盈,更不同于桃林的娇艳。竹林自有它自己的特色——清幽。

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放眼四望,你会感到处处是一派蓬蓬勃勃、苍苍翠翠。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烦恼,它会使你心生一种透体的清凉。仿佛自己的身躯也化作了一竿翠竹,加入了这绿色的行列。竹是绿色的,它的绿不同于其它任何的绿。它绿得那样的明净,那样深遂,那样富于生命力。身躯似碧玉妆成,叶片如翡翠裁就。它那绿色好像随时都可能从叶尖上滴落下来,无怪人们常说:“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杯。”

爱竹其实是爱竹子所具有的种种品格,在不知不觉间人们早已把竹人格化了。人们赞颂竹的有节、虚心、向上、长绿、坚韧、耐寒、清雅、质朴……把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还把竹松梅称为“岁寒三友”,这是人们把高尚的人格赋予了竹。我想人也应像竹一样蕴含虚静之心,透过人世的虚白之象,从而进入虚空之境。“致虚极,守静笃”我们才能以清澈明亮的目光观察一切事务,胸中自有丘壑,在虚白、空灵之处,寄寓情思,在有限的笔墨中表现无限的情怀。

我爱竹,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竹园里,有一种深深的竹子情节。中学时读有关竹的典故和诗词,更是为之沉醉。我十分向往“竹林七贤”“竹溪六逸”那种文人逸士的生活。

是啊!在这个氤氲的流年,用文字诠释生活,一纸素笺书写流年沧桑,我愿自己永远是一竿青青翠竹!

共 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竹,以其遒劲的身姿、高洁的品质、顽强的适应力及实用的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被列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咏竹的名篇佳句亦不胜枚举。本篇散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线索,通过在秋夜淌洋竹海的所见所思所感,借助科学的理论和诗词文献,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竹的姿态,深入竹的性情,颂扬了竹顽强的生命力、高尚的节操、淡泊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肯定。同时,抒怀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表达了对流光易逝的感叹。而结尾点题,寄予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文章夹叙夹议,文笔流畅、文字优美,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竹以灵性,也足见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充沛的想象力。不错的文章,欣赏,!——:重庆霜儿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8: 0:02 问好青竹朋友,感谢赐稿江南,祝你笔丰墨健,佳作纷呈!

2楼文友: 18: 0:51 言辞优美,情感真挚,青竹写竹,别是一番韵味。欣赏!

回复2楼文友: 1 :21:27 谢谢重庆霜儿的高评,青竹只是借物景而叙事,难得霜儿认同,敬茶!

楼文友: 20:05: 7 竹子也是你锲而不舍的精神写照吧。我也过天命之年了,反正混到这个地步单位上是把我们无奈何了,我们就索性在上来写些狗屎文字度日。祝签约秀才安好!

髌骨关节炎怎样锻炼

青岛双鲸药业维生素D滴液多少钱

促进钙吸收的是D3吗

厌食症的饮食治疗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小程序+开发id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