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区多种地瓜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6-11
胶东地区多种地瓜。秋收时,有零星的小地瓜崽儿落在地里。乍入冬,受那么一点薄冻,软软的,吃起来甘甜可口。
杨家庄“老枪药”家七岁的独生儿子杨安祥,跟同村的一帮孩子去野外拾冻地瓜。小安详吃得高兴,扯开嗓子唱了几句“俺本是杨家将姓名改换……”恰被一位过路的戏子听到,禁不住脱口称赞:“好坯子!”拉住再让他唱过几段,戏子高兴得连连拍手,当即要带他入班,去吃唱戏这碗饭。还说这孩子将来唱不红都不算完!谁知道还没等找到“老枪药”商量,却见“老枪药”率领着一帮家族子弟,个个手持粪叉、二齿钩子杀将过来,要废了这拉拢正经人子弟入邪道的“下九流”。吓得那戏子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倾刻间逃得没了踪影!
当天夜晚,杨安详被罚在祖宗灵位前跪着起誓,终生不得干唱戏这一行。旧时人们把唱戏的视作“下九流”,许多有头有脸的主儿都愿意哼唱几句,可就是不能登台演出,这规矩真也怪了。杨安详不能当戏子,可嗓子眼刺挠得难受,他不唱当地流行的地方戏,专喜欢京戏,就在田里边干活边唱给大风听,只盼着正月来到。
大年乃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最大节日。初一开始,各地就有野台班子挨村串着唱戏以示喜庆,村里可真是家家锁头看门。“老枪药”脾气再爆,也不能不让儿子过年呀!杨安详这年龄本是贪吃的时候,但听到锣鼓一响,那浑身所有零件全部活跃起来,啥也不顾,或嘴里塞个饺子,或手里捏块馒头,一旦冲出家门,就别指望他哪天回来。这孩子东庄看完了,再跟着班子看到西庄,一部戏听它百八十遍也不厌烦,演员在台上唱出上句,他就已经知道了下句。有一回,直跟到二月初二,戏班子解散了,杨安详才不得不回家。人瘦得活脱脱一架风筝,来阵风就能飘摇起来!当娘的心疼儿子呀,乘老汉骂够了跑院子里抽烟去的空闲,边流着眼泪边问儿子,这半个月你吃什么?杨安详悄悄告诉娘,哪有什么吃呀!他是提前偷出半口袋生晒地瓜干,饿得委实受不住,才嚼一口维持……“只要让儿子有戏听,就是再饿些也无所谓的!”家中只此一根独苗,为听戏遭这么大的罪,假如让他入了戏班,可不就趁了他的心?“老枪药”也疼儿子,但他不让儿子去唱那“下九流”也是疼儿子!安详娘有时候说他,你不是也愿意唱几口吗?“老枪药”那张长脸立时就耷拉到地皮上:“屁话。逛窑子跟开窑子能一样吗!”
大年一过,杨安详的戏就没处听了,只好自己在地里冲着风唱。一人唱好几个角儿,只要不耽误做活,老父非但不干涉,有时也唱,戏瘾并不比儿子小多少。据说有一回,爷俩去坡里割高粱,时过中午,家中饭做好了,久久不见人回来。安详娘急得去地里寻找,却见高粱早已割完攒起来,父子俩正围那高粱攒子演一出戏,恰好演到缺一个旦角儿,老汉不由分说,硬拉着老婆补台,等到把那出戏唱完,一家三口这才想起饿,路都走不动了……
不但爱唱,杨安详视那拉京胡的几乎为神人。每回听戏,手怕碰着“邻居”引起纠纷,那嘴角却情不自禁地跟着琴师的手腕抖动,都成了习惯,以致后来相亲时,岳父母怀疑他曾经抽过疯的!实在馋急了眼,这杨安详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自己制成了一把二胡。声音极小,但拉起来也像胡琴声。杨安详乐不可支,见了会拽几下弓子的主儿一律喊师傅,最后终于让他学会了“工尺调儿”。每日天黑看不到做活计了,他就坐在院子里,推碾子似的拉,常常到下半夜。到了冬天,他就坐在被窝里拉,好在动静小,影响不到爹娘睡觉,也便没人管他。渐渐地他娘发现儿子早晨总是自己把被子叠好,以为他变勤快了,哪想到有一天杨安详病倒,老娘才发现,冬天夜里冷,杨安详为了练二胡,竟然把被子抠了两个洞,他夜里是披着被子,把手从洞里伸出去拉“琴”,抢着叠被,那是怕被父母发现!那年月,农家做条被子是小事吗?老娘心疼地骂他:“你哪天能长大,娘就不操心了!”
这年正月,杨安详又干着嗓子去听戏。为什么干着嗓子呢?他抢到台前占了地场儿,人挤得登登的,只要一出去,这里便立刻占上了人,休想再回来!他担心有尿,就宁可不喝水!为了前头有个位置,杨安详一个时辰前就去戏台前搬块石头坐着等。虽然看不到开演,却能听见幕布后调弦的声音,还有偶尔揭开大幕布往外偷看的戏子的脸儿,那也是一种偏得!大戏开锣后,前面有几个当村的,人家有板凳坐,其中高个儿的,横在前面,杨安详看不清楚。这可如何是好?好个戏迷,急中生智,把垫屁股用的石头前挪,他跪在上面,这不就高了?待一场戏唱罢,天早已落雪,地上化得泥泞不堪,散场的观众看杨安详时,见他瘫倒在稀泥地上,一个劲地抽搐,敢情他跪得时间过久,将膝盖脆骨硌伤!
这一次亏吃得大发了。杨安详被抬回家,躺在炕上整整一个月,所挨老爹的骂,真是鸡叨不完,狗吃不尽!杨安详成了不肖子孙的代名词。哪家的儿女惹着了爹妈,爹妈想往厉害处咒,就骂:“你个跪石头抠被眼儿的货!”“老枪药”脸上挂不住,又在祖宗牌位前发誓忏悔,都是自己爱唱戏,遭受报应,才制造出了这么个戏种戏痴戏疯子,此后他绝口不再唱戏。杨安详若敢哼哼那劳什子,听一回他打一回,这下子,杨安详老实了好一阵子。
老辈人常说,人该吃哪碗饭,是前生所定,想不吃,哪里由你自己的意愿?这杨安详注定了要吃唱戏这口饭。他十八岁那年,日本人投降了,八路军进驻这个村庄。这里做为解放区根据地,实行土改。“老枪药”不该口不吃腚不屙地多攒了几亩地,被定为富农,三天两头被传唤到农会去挨训斥。老头火气再大,却抵不过政府,慌得他一天三遍给祖宗磕头,求祖宗保佑。
这工夫,新政府要成立剧团,通过演戏,宣传党的政策,管事的听说杨安详会拉会唱,就上门来动员他参加,并说人民翻身做主,旧社会那一套是反动的,什么戏子下九流,以后称人民艺术家。杨安详见爹不敢干涉,立马答应。他底子确实深厚,没多久,当上了副团长,后来,又升做了团长。“老枪药”一下子由准专政对象成了革命家属,吓得那个农会头儿天天登门打听,问安详同志工作忙,家里有没有需要做的活儿,缺人,他给派。后来,不知使的什么方法,说是当初错划,把杨家的成份改成了中农!“老枪药”这回得了儿子的济,扬眉吐气:“不叫我爱唱戏,家中能出来这么个人物吗?那好歹也得在天上顶一颗星星!”
这年秋天,杨安详娶了媳妇。婚礼热闹非凡,连邻村的凡是挂点边儿的,都来喝喜酒,团长是官嘛!新郎倌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场唱了一段《武家坡》,生旦两角全包,赢得满堂喝彩!当夜入了洞房,新郎感叹,刚才要是你能唱王宝钏,那才全乎。又非逼着让新娘子学唱戏,折腾到天明。那时是冬天,害得窗外听房的婆婆、姑婆婆两双脚都起了冻疮,却只听得了一夜的唱戏声!婆婆叹气道:“这就是气满心邪的症兆,看来这孙子咱越急越抱不成了,儿子他不懂事呀!”
结婚头一个大年初一,杨安详清早得出门唱戏。临走时跟媳妇约好了,初二夜里定赶回来。当地礼数,正月初三女婿必须回岳父家拜年,新婚头一个春节,尤其重要。老丈人家得着这么个有头脸的女婿,好一通准备。早捎过信儿来,说把体面亲戚请了个遍,专来瞧新女婿,那还不是为了炫耀!初二夜里,新媳妇抓耳挠腮盼到吃早饭,也不见夫婿的影儿,自觉没脸回见娘家人,一气之下,喝了洋火(火柴)头儿自杀!
眼见要出人命,“老枪药”早把那点戏瘾冲淡了,循着锣鼓声东村撵到西村,遥见儿子正在《智铡》中扮演皇上,对跪在地上的大臣唱台词儿,老汉奋不顾身从后台冲过去,一把将端坐龙椅上的“皇帝”揪倒在地,口里骂道:“你在这里当皇上,媳妇家中吃洋火!”一不小心,骂的却是京剧道白,乡里人头一回听到这样的戏,不由掌声大作!这才搞清楚,杨安详是请过假,但扮演皇上的演员临时犯了点事,被军管会叫去,团里只有安详是个全才,他不留下谁人救场?胡琴一响,他把回门的大事给忘记了!
有此一闹,台上匆匆换戏,杨安详骑马跑回家救媳妇,见媳妇安然无恙地赌气,急忙上前打躬:“哎呀我的妻,闻听得你吞下了洋火,好不将为夫吓煞!”那媳妇见丈夫回来,破涕为笑,也勒着细嗓儿回答:“啊,妾身一时想不开,就吃下了洋火,让官人担心啦……”“啊,还不快快救转过来!”“奴家这才吃了三根,有两根是划过了的!”夫妻的这番对话,让懂戏文的听了去,大家哄笑了小半年。杨安详就得了个外号:“胶东戏疯子”!
杨安详认真肯吃苦实现真正的大众狂欢。鸟叔的歌贴近群中的接受能力,很得同行拥护,组织上见他有培养前途,找他谈话,想提拔他。杨安详问:“提拔了还演戏吗?”回答,不能。杨安详摇摇头:“不去。有戏演着,给多大干部也不当。”回家跟娘子一说,娘子早被他同化了:“不去。抛家舍业的,你走了,我看谁的戏呀。”
杨安详这一辈子的前程就停留在团长这位置上了。十年动乱一开始,造反派们就盯上了这个“封资修黑货”,准备拿他大开其刀。可是,刚宣布完所有老戏全部停演的命令,杨安详就两眼翻白,当场仰倒在地,从此神志模糊,不会开口说话了。红卫兵日夜监视,发现他的确成了废人,只好把大字报贴过几百遍,扎个纸人儿写上杨安详的名字,满街游斗,把他批倒批臭了事。后来,也便没人再理他。
“四人帮”垮台后,剧团又恢复了生机,那些没烧完的服装道具重新派上了用场。杨安详的一些徒弟们张罗着排练《四郎探母》,众人无限感慨地说,可怜老团长被迫害致残,否则不让他登台,了得!咱把他老人家接到现场,就算是汇报吧!杨安详被轮椅推到排练大厅,看徒弟们排练。演杨四郎的主角唱到“我本是南来的雁……”一句,忽听一声暴喝:“停!”原来是老团长开了口!
“这拖腔怎么唱的,拖泥带水,扣不上板眼!”年过半百的杨安详居然从轮椅上站起,为徒弟示范那句唱,唱得委婉凄转,字正腔圆!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老团长,这些年您硬是这么憋着吗?您受苦了。”
杨安详如梦初醒:“啊?我早先是不会讲话了呀,听胡琴一吱嘎,这嗓子刺挠得难受;再听他唱戏糊弄,一股气直冲脑门儿……我也不晓得是咋回事!”
只为一句唱,杨安详奇迹般地康复了!他重新登台,还唱老生A主角,直唱到退休,又去老年大学,当了戏剧教授。
几十年前起,有句口语就全改了起初的意思,当地人视杨安详为有出息儿女的榜样:“真有杨安详跪石头、抠被眼儿的那股劲儿!”
共 99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骨子里的痴迷成就了一个杨安详,从孩提便迷上京腔京韵,啃着地瓜片追戏班子,就如同现在追星族。生动翔实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爱戏入迷的戏疯子,从解放前无奈到后来真正成为演员,经历了无数风雨,肴戏冻的抽搐,成婚夜的戏,让人忍俊不禁,以至因戏耽误回门,都让人看到一个爱戏成痴的戏痴形象,文革磨难,最后是一句戏词唤醒了他。好一个胶东戏疯子,有种韧性。推荐欣赏。【枫魂帝星】【江山部·精品推荐 6】【江山部·绝品推荐150927第487号】
1楼文友: 07:2 :41 因戏成痴,醉入曲中,刻画细腻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谢谢赐稿菊韵。夏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楼文友: 2 :20:56 好!一篇好小说。
楼文友: 07:20:10 胶东戏疯子,学习好榜样!^_^一篇好文字古巴随后承认巴拿马扣押的朝鲜船只上运载有240吨武器,菊韵雅共赏!问好,夏安!
4楼文友: 22:47:58 看来这个疯子就是为唱戏而生啊!故事写的很好,想唱戏真的很难,要摆脱家长的管制,世俗的偏见,还要避开社会的风波,但最终圆了他的戏梦,总算完美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5楼文友: 16:18:11 人物活灵活现,语言有特色,不错!
6楼文友: 20:44:55 顾老师的故事越讲越有味,越讲越精彩。让我想起小时候最愿意看的小人书,也想起后来上中学后所看到的上海故事会。是一种精神享受呀。 土著不土
7楼文友: 22:15:55 晚上又偷偷来学习。学老师精练的语言和故事情节设计。 土著不土
8楼文友: 17:0 : 戏迷,戏痴,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9楼文友: 2 : 7:41 本文作者剪裁了主人公从小到老因戏成痴的几个画面,极其生动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人物特点。文字以动作描写见长,用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带动读者情绪,用细腻的人物塑造突出人物性格并取得了成功。文字不错,。
10楼文友:- 0 09:16:27 曲折感人的好文,尤其是 戏疯子 的执着精神,拜读!
泰安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胆结石五十左右男人阳痿吃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