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培斜村竹业生产带来新机遇电商淘宝带来物业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6-0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日,龙岩市委书记黄晓炎实地查看了龙岩市小池镇培斜村淘宝长廊,他首先高度赞扬了培斜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并指出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创新、深化改革,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让更多的村子像培斜村一样把发展本土特色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发展适宜当地、各具特色的产业。

说起培斜村,人们对它最深的印象就是小池镇的“首富村”。可谁曾想到几年前还是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却成了闻名遐迩的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截止2013年,该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约1.5万元,同比增长15%。培斜村在没有特殊资源禀赋的条件下,独辟蹊径,创造优势,谱写了一曲“贫困山村华丽转身”的生动乐章。

竹业生产带来新机遇

曾经的培斜村因处高海拔,只能种单季稻,山上竹林不多,没有矿产资源,全村经济收入极低,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收入不足5000元,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

“穷怕了,就想着法子寻求发展。培斜村有今天,也可以说是被贫穷逼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想起当年的培斜村这样说道。

1993年,村支书华锦在邻近的新罗区江山乡了解到生产竹凉席能挣钱,便立即前往参观,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便自筹了3万元办起培斜村的第一家竹凉席加工厂,当年便产生了效益。随后村里的赖佳明、赖龙辉等一批在外谋生的党员纷纷回村兴办竹凉席厂。一车车竹席运出去,一笔笔资金收回来,村民们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形成了家家办厂的热潮。至1996年全村已办起了63家竹席厂,寂静的山村呈现一派生机。

华锦先说,一个人做的话,根本成不了气候,顶多是小打小闹。而如果全村人都参与进来,就能够形成规模,打出品牌。1997年,村两委将63家小厂捆绑,成立了竹凉席有限公司,注册了“天然”商标,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对全村竹席厂实行原材料、规格、质量、 和销售“五统一”管理。

2008年,村里另新投资兴建10幢1.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并低价出租给村民,使村民得以用较少的投入上新项目,抢占市场先机。目前,培斜村竹凉席加工厂发展到106多家,年产量165万床,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南北部分大中城市,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出数千万元的巨大财富,成为全国竹席市场的佼佼者。不仅如此,竹席市场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11个乡镇115个行政村,解决就业人口1.5万人。据统计,2013年培斜村竹凉席销售总额达1.6亿元,业绩再创新高。

但政府债务高企 1.凡是本原创的报道,均会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欢迎各媒体站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木业信息。

2.凡是我方站转载的,均会注明来源,旨在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woodinfo@,我方1个工作日会做删除处理。

昆明白癜风检查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