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而来的新概念覆盖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1-21

呼啸而来的新概念:我们该如何拥抱“互联+”?

方兴东

博客创始人、互联实验室董事长

“互联+”作为这个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它的价值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今天,热闹之后,每一个人都要开始询问:你将如何迎战“互联+”?

这段时间的群,一半在谈股票。另一半就被“互联+”占领。中国特色的概念热总是气势汹涌,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理论大师一下子千树万树,人人都在争先加上“互联+”的辫子。

“互联+”热潮推手来自多方

毫无疑问,本届政府提出“互联+”概念,标志着互联上升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高战略,是一件大好事。“互联+”概念的核心就是互联作为创新源动力,已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创新的主引擎。“互联+”概念强大的融合性和可扩展性,体现了高度的政策智慧。

“互联+”最核心的内涵指向是:互联再也不是长袖善舞的创新独角戏,而是传统产业、社会进步等各个层面融合创新。各行各业再不能自己独善其身,必须借助互联为创新的催化剂进行转型升级,包括政府本身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当下中国发展的主要国家战略,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互联都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对于当今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来说,依靠政策红利的释放已经远远不够,而利用互联这一天赐良机的新兴强大创新力量,变革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成为最佳选择。

“互联+”成为本届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之一,体现了耳目一新的创新态度,更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与德国倡导的“工业4.0”和美国通用电气等倡导的“工业互联”(或说产业互联)等战略性概念,形成并驾齐驱之势。不但避免了亦步亦趋追随别人,而且“互联+”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超越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更符合络时代全局性的变革需要,更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本届政府最核心关键词就是“创新”。“互联+”这种连业界之内都很新的词汇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

,充分体现了政府敢于创新的姿态,更体现了以“互联+”来创新驱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的魄力。“互联+”概念的核心就是以互联作为创新源动力,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创新的主引擎。

马化腾是较早提出“互联+”这个概念的人物之一。马化腾说:“互联+”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两会前,马化腾呼吁持续以“互联+”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他认为,不仅仅是产业发展,政府的管理与监管也得“互联+”一下!

“互联+”与“I+”异曲同工

各类登记的大厅和窗口也将逐步统一 “互联+”是个中国原创的词汇,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当然,如果真要溯源,那么“互联+”与英文词汇的前缀“i+”有异曲同工之处。从20世纪90年代以电子商务(eCommerce)为引爆点的前缀“e+”浪潮,到后来的前缀“i+”浪潮。

毫无疑问,“互联+”与当时盛行于美国的造词运动一脉相承,都是呼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但是,其深度和内涵已经完全不同。当年的造词运动更多是概念性的,所以连当年去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公司,也被统称为“中国概念股”。而“互联+”则需要脚踏实地,落地生根,不仅是互联行业,也不仅是传统行业转型,所以,“互联+”的奇妙在于:概念可扩展性强大。“互联+”可以用于各个领域,产业、政府、社会、生活、媒体等等,必将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筐。因为,互联是这个时代驱动一切创新的引擎。其次,“互联+”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与统一过去五花八门的概念迷阵,比如工业4.0、工业互联、产业互联、互联转型、互联融合、互联变革、O2O等,让这场波及广泛的互联变革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和旗帜。最关键的是,未来谁将为“互联+”做出一篇引领下一个十年、能总揽全局的大文章?这就像一个巨大的考场,是骡子是马,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

如何迎战“互联+”尚需把脉

希望最终“互联+”不是一场忽来忽去的新时代运动。本来,互联就胜券在握,不乏激动,最需要理性、从容的发展。互联的教训大多是因为过急过猛。过去为互联摇旗呐喊不遗余力,而今却看野火烧遍天下却开始了担忧。这一波互联新热潮将给历史留下什么?是全面超级的崛起抑或一次超级的弯路?还有待历史检验。

“互联+”最大的悖论在于:“互联+”是一场全局性的创新,而创新从来都不是一窝蜂的追随运动,都是另类和非主流。“互联+”作为这个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概念,它的价值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生态。今天,热闹之后,每一个人都要开始询问:你将如何迎战“互联+”?这种心态就是一切良好开端的基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立场。)

一紧张就闹肚子怎么办
经常闹肚子
参灵草的功能与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