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记忆中的年味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25

我喜欢风在阳光下叽叽喳喳,自由跳跃。冬天的午后,站在天空下,如一棵矗立的树,裹满了一身的温暖。我习惯于用孩子们天真,在盼望里等待新年的到来,

年关的一场冬雨结束了漫天的阴霾,随之而来便是冷到极致的寒冷。记得小时候,这样的时节已经开始抱着手指数离过年还有多久,心里藏着满满的期待与喜悦。冬天,在小孩子的记忆里是温情的。

他们会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忽而如一阵无拘无束的风,在雪地里打滚,奔跑。忽而又似木头桩子,立在雪地里,全身披满雪花,恰似刚刚堆积的一尊雪人。大人们在年终忙碌着,他们的世界与小孩无关。为了让年过得更加丰盛充实,他们会毫不吝啬,尽其所能。

新衣与鞭炮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此刻我便不想去提起。记忆中的新年,我并没有穿上几次新衣服,大多是哥哥们穿小的褂子经过母亲的手稍加缝补,便披在了我的身上。小孩子难得换新,即使换了也是新三年,旧三年。

小时候的我,对穿衣服并没有多大的讲究,只是嘴特馋。母亲常常说我是饿死鬼投胎,这生找她要债来了,偏偏生在了一个贫寒的家庭。多年后,我才真正明白,小孩子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地的盼着过年,无非是想趁过年好好安慰一下自己长期处于饥饿的胃。

上街时,大人们撞在一块,第一句话绝对会问对方年办毕了没有?我不懂办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拿一双贼溜溜的大眼睛往母亲胳膊上挎的篮子钻,企图能找出什么宝贝疙瘩出来。更多的时候,母亲只会让我失望。她蓝里的东西大多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生料,不经过加工绝不能食用。稍大时也明白了年办毕了,就是年货办齐了意思。

门前的稻场很宽敞,腊八刚过便会沸腾起来。稻场是聚集了几乎整个村子的青壮年,他们叼着烟,嘻嘻哈哈的谈着收成,谈着女人。谁娶新媳妇了,绝对是他们捉弄的对象。在稻场的中央,摆了一个大大的石槽。石槽四四方方,中间凿了一个圆圆的坑。村民便是用这个最古老的物件,整出了白花花糍粑。

小孩子此刻,充当了大人们的笑料。偶尔哪个大人用打糍粑的木棍挑起似黏不黏的糯米团起来,一个小孩伸出脏兮兮的手去抓。结果糯米没有被他抓到,反而直接到了他嘴里,满满的,脸上到处都是。我最爱吃那半成品的糍粑,黏而不腻,恰到好处。

只见谁家端来一大蒸笼糯米过来,口对口的往下一番,然后被蒸熟的糯米就全部倒进了石槽里。这时候,便有几个男人手持木棍,对着石槽里的糯米使劲的摁,捣,扯。就在这一摁,一扯之间。糯米如魔术师手中的玩物一样,悄悄的发生的变化。从最初的一粒粒糯米,变成了一个面团一样,死死的咬住男人们手中的木棍不松。

大人们说那是力气活,小孩子做本来的。我偏不信,抢过一人手里的木棍,照着大人的姿势,怪模怪样的挥起了木棍。那木棍并不听我的使唤,和我闹着别扭。要么摁不下去,要么扯不上来。

我急了,卯足了劲头咬牙一扯。木棍起来了,我却四脚朝天的倒在了地上,后脑勺磕了一个大大的包。耍性子是小孩子惯用的把戏,我当然也不会例外。爬起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这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年长的男人把我拉起来,然后给我盛上一大碗糯米,倒进去些许红砂糖。那拌了糖的糯米味道,足以让我一生去回味。

大人们会在笑骂我会投机取巧,望着其他孩子惊羡的样子,我得意的笑了,尽管眼里还有泪水。打好的糯米团,会被大人们用木棍小心翼翼的撬起来,放到簸箕或者平整的门板上。一个大人在糯米团上摊开刚刚拧干的毛巾,摊平手掌,慢慢的摁下去。片刻之间,一块大大的糯米饼便会呈现在眼前。

直到日落掌灯时分,稻场才会消停下来。回到家中,我会手托小腮坐于放糍粑的桌子旁,一眼不眨的盯着它,唯恐它在我眼皮底下溜走。厨房里传来了香味,母亲在热气腾腾的油锅边站着,不时的用手里的木筷翻弄着。原来香味是从那锅里传来,我蹭的一下奔向厨房,像只癞皮狗一样黏在母亲身边。母亲又急又气,用油腻腻的手拧我耳朵。

滚远点,烫着了可不是玩的。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她皱了一下眉头。原来刚才分神时,锅里油溅到了母亲手上。锅里的豆腐块子欢快的跳跃着,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母亲用筷子夹起一块炸好的豆腐递给我,不停的用最吹着。

慢慢吃,小心烫着。我哪里肯听,一粘手便把整块豆腐塞进嘴里。嘴里嗤嗤的响着,我用赶紧吐出来。如此来回几次,才完全吃下去。乡下有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估计是从那时候来的吧!

母亲的厨艺很精,平日里看着不出奇的食物,近几日经过她的手后,味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好的衣服,在我几块豆腐下肚之后,突然变得油乎乎的。母亲哭笑不得,边想打我边骂我不省心。我偷偷的跑到没有完全冷却的糍粑旁,用手揪下一大块,藏在身后。然后又混进厨房,趁母亲不注意时,把糍粑扔进了油锅。

锅里的油翻腾着,冒着青烟,我在一边偷着乐。炸好的糍粑金黄金黄的,圆鼓鼓的像一只青蛙,还向我瞪着眼睛。我偷偷的看母亲,她也用眼睛瞪着我。

后来,我知道了,糍粑也是要留着招待客人用的,所以母亲才舍不得让我们吃。听母亲说,炸糍粑最耗油了,一锅下来损几斤。原来母亲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尽量让年过得丰盛一些,这样浅醒的道理却一直到我成家后完全明白。

母亲做的糖果最好吃了,一个个圆乎乎的像孩子们打雪仗的雪团,时时刻刻让我的食欲惦记着。母亲最不喜我拿了糖果在小朋友面前招摇,往往会因为我手里的一个糖果,母亲不得不拿出几个来分给小朋友。

那些天,母亲一直都很忙。厨房里灶膛里的火也一刻没有熄灭。炒了花生炒蚕豆,炒了蚕豆之后又忙着炒瓜子。

两个哥哥也没有闲下来,他们大冬天的戴着草帽,穿着平日里做事的脏衣服,在家里里里外外的做起了清洁。牛栏和猪栏的垃圾与粪便统统的挑到了地里,给越冬的麦苗做了厚厚的被子。接着哥哥们在挖空的栏里铺上了干干净净的土,看来猪和牛也要过年了。

堂屋里的墙壁刷得白白的,在柔和的灯光下格外抢眼。父亲会在集上带几张年画回来,让哥哥贴在墙上。看着孤单单的几张,我似不解恨一般。偶尔会溜到父亲桌子边,偷偷从他抽屉里拿几个毛角出来,然后一五一十的交给哥哥。哥哥在添上几角钱,又买回几张年画回来。看着满屋的年画在灯光下焕彩,我和哥哥由衷的高兴着。

年三十是渴望许久的日子,那日鸡才鸣了一两遍,母亲便会起来。待我方从梦中醒来时,满满的一桌子菜已经摆在面前。大人们那日显得特豪爽,一味的让我们夹菜吃,毫无平日了的吝啬之意。也只有那日,母亲才会把压箱底的新鞋子,新衣服拿出来分给哥哥姐姐,而我依然和从前一样,十有八九会穿他们的旧衣服。有时候,母亲会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什么时候她给我做了新衣服我全然不知。

母亲说你那么猴急,让你知道了还不偷偷拿了穿了。一家人几乎人人都有换新,唯独母亲还是老样子,穿着一件过了若干个新年的蓝的确良布褂。

傍晚时分,熏完了屋子,做了最后一次清洁。母亲拿出了调好的面糊糊,于是我屁颠屁颠的跟在哥哥后面,看他们贴对联与门神。爷爷会在一旁念叨,好了,不再担心要债的上门了,小鬼阎王也进不来。

三十的夜里,一家人团团围住一个火盆坐着,长辈人称为守岁。火盆里的火,跳跃着,吐着鲜红的芯子,温柔的舔舐着每个人的人。母亲一刻也空不下来,她拿出了年前的那些炒货,分成一份份交到了我们的手里,连到最后,母亲手里已然所剩无几。姐姐会把自己的那一份拿了些分给母亲,母亲常常会笑着说:还是闺女会体贴人。我偏不信,便把自己的统统还了母亲。当然家里人都知道,即使东西在母亲那里,最终还不是跑到了我的肚里。后来,奶奶变戏法似的,不知从哪里拿来一块鸡蛋糕。这样的东西,在乡下很少能吃到,此刻拿出来怎不让我眼馋。

奶奶赖不住我耍赖纠缠,不一会儿蛋糕就到了我手里,我用舌尖舔着,舍不得一下子吃下去。

神龛上,染着通红的烛光,几柱香升腾着青烟。爷爷每隔一个时辰必会上一次香,且口中念念有词。

哥哥会怂恿我,从筐里抓几块切好的干糍粑过来,然后教我如何在火上烤着吃。一根铁丝穿着糍粑在火上转动,我两眼直盯盯的看着糍粑慢慢的鼓起肚子,然后裂开几道口子,一阵阵糯米清香顿时弥漫整间屋子。

已然数不清爷爷额上的道道,或者早已超过了我的岁数。但爷爷依然精神矍铄着,露出一脸的笑容,纵然满面沧桑。

我不在恋着吃的,拼命的缠着哥哥们为我扎灯笼。竹园就在屋旁,砍几株竹子手到擒来。哥哥缠不过,只得让我求爷爷。

母亲没有说什么,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团和气,似乎没有让人去生气的时候。这时候更是纵容着我的小脾气,原来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才真正是大人们眼里的宝贝,天使。就连天井旁躺在的那只狗,此刻也变得温顺可爱,见到了生人只会摇尾巴,绝不会咣咣乱叫。

我向爷爷讨的鞭炮,大多叫哥哥哄了去。为了让哥哥在大年初几带我上别的村庄看灯,甚至连手里唯一的一块鸡蛋糕也让哥哥咬去了一大半。

我眼睁睁看着哥哥吃我的蛋糕,却不知怎么阻拦,眼珠儿却落到了火盆里,噗噗的响着。

好了,别逗你弟弟了,你是做哥哥的也不知让着些。母亲说。

哥哥笑了,很诡异。他张开嘴,一块蛋糕还完好的,只是上面多了几颗牙印。

我气得用小拳头捶哥哥,哥哥嘴里喊着。重一点,还重一点,太舒服了。

糍粑最终还是让哥哥姐姐囊如腹中,我的小肚子已经涨得如同皮球一般,被爷爷掀开在火光下的照耀下,发着红色的光。

除夕,我怀抱新衣服恬然睡着,唯恐哥哥姐姐拿了去藏着。一阵阵急促响亮的鞭炮声把我从梦里景象,隐隐约约听见了屋里挂钟敲响了。我只盼着早早天亮,穿着新衣新鞋去给长辈们拜年,借以哄一些好吃跟好玩的东西来,运气好的话,还能讨到些许的压岁钱。

多少年过去了,儿时新年的味道竟如种子种在了心底,已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新年的的声音一步步临近,我仿佛看见了人们双手打恭,互道着祝福。也仿佛看见了,小朋友穿着崭新的衣服,提着亮彤彤灯笼,跑着,乐着。向着春天的方向跑去。一天天地长大……

共 88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举国欢庆,举家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终于归航,辛苦打拼了一年的我们终于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憩,孩子们也可以不用再在父母、老师的督促下专注着课堂和书本。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过年的要求越来越高,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走亲访友、孝敬父母、办年货、添新衣……张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有很多人有了“年年过年年难过”的想法。其实,细细回忆,那最单纯、最幸福的年味只在小时候,即便天气寒冷,都感觉如此温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大人的忙碌与自己无关,穿新衣、放鞭炮、堆雪人、打雪仗、吃美食,玩得不亦乐乎,随着年岁的增长,儿时那份纯粹的喜悦却久久地沉淀在了心底。作者以温情的笔触,细数着儿时过年的场景,那份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行文流畅,细节的选取和描写很到位,极具感染力,仿佛那儿时的一切就在昨天,不禁把读者引入那浓浓的年味中,温暖无限。好文,推荐赏阅!【:简希】【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1:51:54 问好候鸟,很温情的文字,欣赏!

回复1楼文友: 12:11:25 谢谢简希,辛苦了。新年将至,顺祝新年快乐

小儿脾胃虚弱的症状

小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薏芽健脾凝胶疗程

3岁宝宝咳嗽怎么办
小儿食积发热表现
生物谷灯盏花注射液治什么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