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额济纳的诗篇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8-27

一、弱水·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这首意境悠远、情景交融的《使至塞上》,将塞上居延之地大漠黄昏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正是这首诗的诗情画意,居延之地曾令我心驰神往,当我跨越瀚海,真实地站在居延海的岸边,望着黄昏中遥远的天边飞翔的大雁,岸边凄凄的芦苇时,不敢相信,这若处子一般静谧的居延海(诗中的长河),夕阳晚照、雁入胡天的美景就华美地映入我的眼帘。

额济纳,最早可追溯到马可波罗时代记录的“亦集乃”,是蒙语弱水河的称谓。大漠胡天,是自古以来内地汉人对塞外匈奴(蒙古)的称谓,也是那里自然状况的写照。额济纳似一根美丽的丝线将弱水、土尔扈特、怪树林、黑城、居延海、胡杨林、登天台这些似乎毫不相干的词汇生动地串起来。乘车在额济纳的戈壁滩上行进的时候,绝美与苍凉的自然景观交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一次次被这旷古奇美所打动,这里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传说的大漠截然不同,这里曾是大漠枭雄征战的古战场,这里是战国秦汉时匈奴强盛之地,当我循着古老的传说踏入额济纳的土地时,没有旁白、没有准备,迎接我的是厚重而深沉古老的美丽!

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到甘肃河西走廊的中端,有一条清澈碧水蜿蜒北去,这就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弱水”。弱水是今天额济纳河及其上游黑河的统称。《水经注》称其为“弱水流沙”。曹丕有诗赞曰:“弱水潺潺,落叶翩翩。”弱水(额济纳河)是一条源自青海,从南向北横穿河西走廊,经甘肃民乐、张掖,过高台、金塔,经过内蒙古腹地注入居延海的古老河流,古称黑河。

在额济纳这样一个满目戈壁大漠,冬冷夏热干旱风沙大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无比坚硬的地方,却有弱水这样一个美的让人遐思无限的柔软名字,不禁令人想起《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饮一瓢。”这信誓旦旦的爱情诺言。只是“弱水三千”是泛指的意思,是说古代遥远的河流,并非特定的额济纳的黑河。

弱水,郭璞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有一注释曰:“其水不胜鸿毛。”古时传说,因为河道浅宽,水流小而湍急,多旋涡,难行舟,故称其为“弱水”。当地人称“黄河无底,黑河无边”

《淮南子·地形篇》有:“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所谓“流沙”是指张掖到居延地区的沙漠戈壁。“南海”就是今天的居延海。距今三百年前,因为土尔扈特蒙古族回归移居至此,额济纳这个美丽的名字从此被广泛的流传。

车行在额济纳,荒漠之外,蜿蜒的弱水(黑河)似一条纱巾,在荒漠与杏黄色的胡杨林交错之中流淌,最初这条似小溪一般的河道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渐渐地,与公路若即若离俊美的黑河两岸的美丽的胡杨吸引着,我被这荒漠风景之外的绮丽色彩迷住了,在灰黄的戈壁滩上,除了骆驼刺,偶尔的红柳能称其为色彩,这美丽的杏黄成为阿拉善盟最艳丽风景。这杏黄被黑河牵引着,它像一面面招摇的旗帜,一个个高扬的臂膀,召唤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二、诗意居延

踏入居延海,眼前是无尽的荒芜与苍凉。我的眼里、心里除了荒芜的风景似乎再没有什么。此前,我并不了解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诗意居延。

考古学家将居延地区与古楼兰地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位于河西走廊通向漠北——外蒙古和西伯利亚的交通要道上的居延海,是古代中原战乱之际,由中国的北方与中亚的交通要冲。眼前的沉寂与蛮荒的戈壁,这里就是我们曾经在教科书里读到的匈奴居延之地,这里就是隐匿着多少流传千年诗意传说的“居延泽”。

居延,在汉代名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初到额济纳的人,会被漫无边际的戈壁瀚海所震慑。据说在烈日高照,万里无云无风的日子,能看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瀚海蜃景。若是在戈壁上行走,极目远眺便会看见若隐若现迷幻般的城市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烟囱林立、轻烟渺渺,间或还能看见沙漠中的驼队在悠闲的行进。这就是沙漠中的瀚海蜃景。

额济纳享誉古今的居延海,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南海”。《淮南子·地形篇》“(弱水)绝流沙南至南海。”先秦时期,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匈奴人居延部落的游牧之地,这里曾是水草繁盛诗意般的美丽草原。

居延闻名,缘于上世纪 0年代考古学家在居延地区的科考,一次性发掘出土汉简一万余枚,这一发现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世界,学术界把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敦煌遗书、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并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后,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的考察中发掘出土汉简两万余枚。这是我国历年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居延汉简”从此成为考古界耀眼的名字。

居延汉简中出土汉简中的多是军事文书,诉讼文书、钱粮帐目、以及将士家书。就是在这些汉简中竟然有一枚温婉深挚的辞。这就是居延汉简中被称作穿越千年的爱恋——“不朽的情书”,是两千多年前古人写在一枚木简上的《致问春君》:“谨奉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仅仅十四个字,木短情长,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怦然心动的情书。这是戍边的军人写给一位叫春君的姑娘的未及发出的书信。琅玕是用青色玉石雕琢而成的腰饰,曹植在《美女篇》有句:“腰佩翠琅玕”,据说琅玕产于昆仑山一带,就是当今的昆仑玉。汉简上只有称呼,并无落款,“知名不具”吗?可见写信人与春君姑娘的关系非同一般。据考证,这是一位戍守在居延烽燧中的军人,明月之夜苦苦思念着万里之外家乡的春君姑娘,特地为她觅得的珍贵之物,想托付返回内地的信使带给她,写下这简牍,希望她不要忘记自己的爱情。而这汉简不知何因并未发出,就此流落在荒寒的大漠中……

周作人在翻阅《流沙坠简》时读到了这枚《致问春君》,深感其情,作了“琅轩珍重奉春君,绝塞荒寒寄此身,竹简未枯心未烂,千年谁与再招魂。”

居延汉简中还有一则长达 00字的《搜神记》记载的韩朋的故事,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原文为:“宋康王之臣韩朋之妻美,王夺朋妻,并罚朋为刑徒。朋妻密遗朋书,朋得书自杀。朋妻与宋王登台,自投台下而死,遗书愿与朋合葬,王不听,分埋之,二冢相望其上一夜间各生一树,旬日大盈抱,彼此根交枝错,又有鸳鸯一对恒栖树上,交颈悲鸣。”细读这份汉简的内容不禁想起《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爱情悲剧。这尺牍汉简竟然容纳了人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言简意赅,深情款款,令人敬慕。

居延海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化和诗歌繁盛之地,诗意的栖居是众多跋涉而来者的梦想。在居延海岸边露营了一晚,许是紧挨着湖水搭帐篷,那一夜给我留下至深的印象:篝火的热烈、瀚海的空旷、星斗的明亮、长夜的无边。冰冷的居延之夜并没有冻结我想象的翅膀,我以为那是大漠居延给的我特别礼遇,因为这寂静无声、美丽无边居延海的黎明是那样的动人心魄,必须身临其境,用心感受,用心聆听,才能捕捉这融自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居延海的日出。

那个黎明,曙色微熙,冻得早早地从帐篷里爬起来,来到居延海的岸边,那里特地为摄影爱好者搭建的栈桥上站满了举着各式各样摄影机的旅游者,人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太阳跳出地平线的那一刻!

三、大美胡杨

秋天的风早早的吹

秋天的风高高的

静静面对额济纳

胡杨树下我吹不醒你的那双眼睛

额济纳大沙漠上静静地睡

——海子《献给萍水相逢的额济纳姑娘》

宇宙万物,生命最美。

胡杨,是杨树家族中人类的珍爱,被誉为大漠英雄树。它将生命的意义推向极致——“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胡杨又称胡桐,蒙古语意为“陶来”,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化石。额济纳的胡杨林,拔地而起约有丈八高耸的胡杨树,需数人合抱,树皮呈灰褐色,树干上沟壑纵横不规则的裂纹,树根可以纵深到地下十米深处汲水。世人崇拜胡杨,因为艳羡它在萧瑟秋风中饱蘸生命 ,在蓝天碧宇下挥洒出美轮美奂的片片金黄,更赞叹它坚强不屈鼎立苍穹的诗意问天的雄雄姿态!敢问世间还有哪一类植物能有胡杨这般烈火雄心的英雄模样?

碧水映金树,蓝天秋意浓。走进额济纳达来呼布镇胡杨林景区一道桥,满眼茂密金黄的胡杨,让人心旌摇曳,桥上碧水照倩影,岸边倚树赏秋人。湛蓝的天宇下,灿灿金黄,是变化无尽,风姿绰约,诗意婆娑的胡杨,与笔直的白杨相比,额济纳秋天的胡杨树却也有百啭千回的温情蜜意,大漠英雄的侠骨柔肠。娇美的新娘身着红裙在胡杨林中拍婚纱照,征尘未洗的驴友取出长焦镜对准胡杨,这里仿佛是地老天荒的圣境,这里是不可言说的梦幻之地。

大美无言。片片金黄的胡杨叶,阔而不凡,在千百年数人环抱老树上静静地绽放,像一朵朵智慧的花,像一双双般若的眼睛,静观着世间的繁华与悲凉。最美的是环绕胡杨林如柔曼轻纱般的河水,清澈得像孩子的眼睛,泊泊地流淌着,静悄悄像是怕惊扰了游人,走在木栈桥上,你不忍心大声喧哗,生怕惊扰了这片胡杨的安宁。缓缓地走,静静地赏,把美装进相机的画框里,就像把爱沉浸在心海的深处。弯腰拾起杏黄色的胡杨树叶,柳叶形、心形、锯齿椭圆形、枫叶形,杨树叶形,这树叶像是会说话的生命句点,坚韧而不易破损,柳叶形是胡杨树低矮处叶子的状态,渐渐地上升,心形、桃形等等形状的树叶长在胡杨的高端。谁说胡杨没有感情,一叶一秋,飘零的落叶就是胡杨树一滴滴不舍的英雄泪,千年胡杨,在这一片片叶子纷纷坠落的疼痛中,完成了一个年轮的生长。

据额济纳的居民说,额济纳的黄金期仅有半个月时间,树叶由绿转为金黄,在这如梦似幻黄金般的半个月时间内,海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在一道桥的入口处,耳朵里灌满了各种方言:京腔、粤语、四川话、河南音、老陕秦腔,英语、法语……四海五洲的人来这里,与其说是看自然美景,不如说是看一幕生命辉煌的退场,在激昂美韵的鼎盛绚烂中,欣赏大美无音的落幕乐章!

在赶往八道桥的旅游公交大巴上,一位背着双肩包的皮肤黝黑的矍铄老人站在我的身边,像是早已熟识,望着路边匆匆倒退的美景,他热情地告诉我,他刚从尼泊尔回来,在广州乘飞机到银川,坐车到这里,在额济纳待两天,就去长白山。这里太美了,尽管已经七十多岁,从家里出来已经三十多天,一直在外面跑,但并不觉得累,他还要去漠河。老人的话音一落,周围的人纷纷向他投去羡慕又敬佩的目光,长途跋涉,而又无疲惫之态,在他这个年龄的确令人羡慕。不知是身置美景给老人以精气神,还是老人的勇气和话语让人感觉我们是乘车在金黄色的画中游。

四、怪树苍凉

经过额济纳,有一幅苍凉的画面,在我的脑海过目难忘。像是一个巨大的哑音,像是一声千古天问,撞击着我的心房,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在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28公里处的黑城怪树林,步入其中,伫立在高高的阶地上,我被扑面而来的满目苍凉惊呆了!

目光所及,遍野尽是奇形怪状、东倒西歪裸露着灰白色树干枯死的胡杨!这里更像亘古的寥落荒原,像一个经过殊死恶战硝烟熄灭的古战场,一株株胡杨,或枯枝向天,或仅存“一线生机”,那支桠像受伤壮士的躯干、手臂、腿脚一般表达着生命最后的愿望。中午的阳光刺眼,荒漠中灰白色的胡杨像壮士不朽的群雕塑,高高的蓝天下,我被一株直指苍穹似怒吼着的干枯的胡杨震撼,又看见似疲惫不堪躺倒着叹息的胡杨,还有拦腰折断倒下的似用长戟支撑着不肯低头的胡杨,有的怒发冲冠似行吟诗人,有的似蛟龙腾越气势不俗,有的似双狮搏击难分胜负,有的似白鹤亮翅,有的似婀娜扭动腰肢的舞娘意味深长,有的似狂犬吠日声嘶力竭,有的似猛虎下山气象狰狞……行走其间,我在抚摸、欣赏时,内心迸发出悲怆之情!这是我西行以来,一路之上从未有过的感受,我不知道这严重失水荒漠中的胡杨,失去了树叶,经过经年的狂风劲吹,烈日暴晒,撕裂了、折断了,裸露着的木质干得无法再干,纤维裂开,划一根火柴,立即将其点燃。那原本应盘根错节四通八达的根系应该是深深扎根在湿湿的沙土中,然而,这随风飘走的流沙让胡杨丧失了生存之地,干涸、枯死,根成了树的多余物。

静静地观看这遍地干枯的胡杨,这里更像是生命的祭奠场,因为地下水位的下降,气候严重干旱,曾经水木茂盛的美丽胡杨,变成眼前的怪木丛生的生态极致。这苍凉悲壮的怪树胡杨是自然给予我们人类最深刻的警示。

其实,胡杨值得赞叹的并非是那“三个千年”。有异杨之称胡杨生存能力特别强,不仅是外表的华美伟岸,枝干高大粗壮,树皮厚且具有弹性,侧根发达,不惧风沙,更重要的一点胡杨种子的萌生上,每年八月以后,胡杨树种子成熟后,在风的作用下散布开来,,一旦遇到潮湿的土壤三天就能发芽,长出两片嫩嫩的叶子,为在入冬前深深扎根于地下,胡杨抛却虚荣,尽力减缓地面生长,到十月,植株高出地面二三厘米,地下根须则伸长长到二十厘米,直到能吸收到地下水。它似乎明白,无根的繁荣尽管得势一时,遇到强风终将被摧毁,根深叶茂,才是生存之本。这是胡杨给人的启示。

古人讲,草木尽有佛性。“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站在胡杨树下,你会有生命的顿悟。

共 52 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胡杨,大漠的英雄树,生命的意义被一个树种点燃,生时伟岸高大,抛却虚荣,死后傲然千古,虬枝刚毅。它既是一种生存精神,又是一种深刻的警示。“弱水潺潺,落叶翩翩。”弱水,一份柔软成为戈壁上绮丽的缘由。“居延汉简”唯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让这里诗意盎然,自然、历史、文化迎着日出,跳跃在游者的面前。散文记叙了额济纳华美倔强的胡杨,深情款款地弱水,感人肺腑的情感尺牍,让读者在大自然的苍凉中,深刻体悟敬畏自然、向往美好、追寻生命真义的不竭动力,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叩问与诉求。大美无言,世间的一切繁华与悲凉,终将走向心海深处的沉静,而在这期间,拼尽全力的辉煌,才让生命即使垂老依然鼎盛绚烂,给世界留下永恒的希望。力荐佳作,欢迎赏读。【:轻舞嫣然】【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 :04:08 很久没读到这么令人有如此深刻体悟的文章了。感谢作者赐稿渔舟,向你问好。遥祝一切安怡。

与其说是看自然美景,不如说是看一幕生命辉煌的退场,在激昂美韵的鼎盛绚烂中,欣赏大美无音的落幕乐章!如此,无悔。 真水无香

2楼文友: 18:14:2 又见姐姐的文章,欣喜!

问好黎眉姐,顺祝秋安!

青少年补钙吃什么最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

孕妇吃什么牌子的钙片好

红河灯盏花治什么病
尿频夜尿增多吃什么
小儿积食的原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