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我的读书生活漫忆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30

白驹过隙,从爱好阅读到从事写作我已走过三十余年的旅程。我是一个愚拙的人,回顾漫漫岁月,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页发黄的日历。在这三十余年的人生途中,文学已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生活中如果剔除文学,我就成了一个空荡荡的人。

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又一个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虎年来临,我仿佛听到岁月深处,一只斑斓猛虎在春天的山岗上仰天长啸。我患神经衰弱症已很久了,常常在夜深沉万籁俱寂中醒来。今夜我也不例外,醒时已是凌晨二点三十分,哦,已是虎年了。我披衣下床,在寒夜的月光下,燃起一支烟,凝眸冬夜的天空那一轮照耀古今的冷月。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那是一个精神和物质贫瘠的年代,我们的国家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百废待兴。我的故乡,蟒岭腹地一个僻远闭塞的小山村,人们每天听到的是家家户户墙壁上那个纸喇叭传出的声音,偶尔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是听一听和那个时期几个名家演的现代戏。记忆犹新的是著名演员李瑞芳主演的《梁秋燕》,还有根据作家李凖作品改编的现代戏《李双双》,再就是那几首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红梅赞》,《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父老乡亲们只有在每天黎明和黄昏时从墙上的喇叭中享受只有那个年代的精神愉悦。那时候,我的父亲在外干着公家事,那个年代的乡镇干部经常下乡,他们的衣着和谈吐与乡间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下乡是步行,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一户一户地吃派饭,吃的是和农民一样的饭菜,照例是每次饭毕,给农户掏几斤粮票和几角钱,双方是不用谦让的,这是上面严格的纪律和规定。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乡党委书记赵百全﹙他曾经担任商洛市教育局长﹚,每次下乡总是吃住在我家,他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人,记得他每次下乡总是肩挎一个洗的发白的帆布矿工包。总是在他和父亲去和群众座谈时,我趁他们不在,打开那个神秘的矿工包,当时我的心通通的跳着,手也颤颤的,这毕竟是我们当地最高行政长官官的行囊啊,我一个山里娃,竟斗胆翻阅他的东西,现在想起来,当时不知那来的勇气和胆量。他的包里除了红头文件,《陕西》﹑《人民》外,还有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一本桃红色封面《人民文学》,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那四个潇洒的题词是毛泽东主席手迹拓印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一期《人民文学》上面有作家戈悟觉的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好像叫《高高的…》,小说的内容我读得囫囵吞枣懵懵懂懂的,只记得小说中间的插图,漂亮极了:飞雪迷蒙中一个美丽的女人,裹着头巾,穿着厚厚的棉衣……我当时还不到十一岁,书中的内容当然是看不懂的,只是好奇翻阅书中的插图。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朦朦胧胧的喜欢上了读书。现在想起来,当时能哗哗哗的翻阅乡上书记带来的书,真是一种奢侈。遗憾的是,赵书记在我们村子仅仅只有两三天。他走后,我的生活寂寞而悠长,我和同伴们在山上打柴,拽猪草,在旷野粗砺的风中,在同伴的嬉闹声中,我的眼前依然浮现的是风雪中那个美丽的女人的面影……

好在父亲也喜爱读书和写写画画,他当然没有带给我那令我激动和向往的《人民文学》,他回家只偶尔带回一两张《陕西农民报》﹙当时父亲是《陕西农民报》的特邀通讯员﹚,我从上面读到了连载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若干年后,我才知道那是著名诗人李季的代表作﹚由于这首诗通俗,易懂,字好认,好多诗句至今我还能背下来,特别是描写李香香的美丽的那句,说她的眼睛好像“露珠在绿叶上躺”,于今记忆深刻。从此,我就盼望父亲带回的报纸,当然更盼望赵书记到我家来,我又能看到那厚厚的,大开本的《人民文学》。

日子如水一样地流着,我的书也读到了中学。在那个蝉声渐软的秋日,别的同伴背着被褥,手提一桶酸菜到离家十几里地的高耀中学读书。由于父亲工作的乡政府与学校仅隔一个操场,我就只提一桶酸菜,和同伴们神采飞扬地走在去中学的途中。同伴们吃住在校园,我只在学校吃饭,晚上和父亲一块住宿,这样,每天饭后或者父亲下乡不在的晚上,我就翻阅父亲办公桌上和枕头下面的报纸书刊。我记得父亲的枕头下面有一本厚墩墩的书,多年以后我才回想起那是作家欧阳山的长篇小说《苦斗》。写青年周炳在广州起义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的表姐,一个富豪千金,形容袅娜,风姿绰约,诱逼与她成亲,周炳终于禁住青春和爱情的诱惑和煎熬,毅然走出情感的泥淖,投身革命的洪流……父亲看我喜爱读书,他从乡邮员那里给我借来了《人民文学》﹑《延河》﹑《萌芽》﹑《大众电影》等,那时我才十二岁,书中的小说和诗歌,我读的一头雾水,只是把上面写的漂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抄在那个淡绿色的,学校奖给我作文竞赛获奖的小日记本上。那一个时期,我喜欢阅读报告文学,像和谷,傅溪鹏﹑刘宾雁﹑陈祖芬等作家的作品,因为是真人真事,读起来不费劲,我钦佩和感叹作家们的生花妙笔,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演绎的如此逼真,生动。常常是月斗横斜的春夜,或者滴水成冰的冬晚,我还在小油灯下读着,读着……

有书读着真是一种幸福。我在同学们中的优越感不是穿的比他们好,或者那一天突然吃了一顿有肉的饭菜。我穿的和同学们一样,我穿着母亲为我缝制的棉衣棉裤,还有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为我纳的千层底布鞋。父亲是不允许我将书带到班上去的,因为从乡邮员借来的书刊,一是不能弄脏了,破损了,二是过一两天乡邮员要送下去的。班里的同学们羡慕我有书读,他们背后议论我吝啬和小气,个中原因我也不好向他们解释,为了搞好同学关系,我把日记本上抄的读书笔记借给他们,他们与我一样也是恰同学少年,当读了我抄录的文字时,一个个惊羡得不亚于武侠剧中的侠客突然间找到一个磨练身手的福地洞天。

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并热血澎湃爱上文学作品是在1984年的冬天。一天,我无意间从《中篇小说选刊》上读到了路遥的《人生》,书中描写的故事是农村生活,而且书中的人和事与我们村子和周围发生的现实是那样吻合,甚至简直就是当时农村真实的生活写照。我记得是在表哥家一口气读完这篇著名的小说。当我读到高加林最后扑倒在黄土地上,那一声撕心裂肺的“我的亲人哪——”时,我的血液仿佛凝滞不流了,高加林的形象如雕塑一般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再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我的眼前展开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印象鲜明的是读那位作家,那篇作品的回忆了。我记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那是一个早春二月,还有些清冷,我携了书卷到屋后的塬上去读,我选择了一个田垄坐下来,读着读着,我仿佛就是马建强同学,一个人饥饿的在冬日荒凉的田野上,捡拾农人遗忘在地里的土豆,然后在旷野中燃起一堆火烧土豆吃……后来,又读《平凡的世界》第一卷时,我坐在一盆旺旺的木炭火盆前,读的入神,木炭的火星将母亲刚为我做的窝窝头新棉鞋烧了个洞,我全然不知,等到发现时,那只棉鞋已烧得穿不成了,而母亲却没有责怪我,她只心疼我别把脚丫子烧了。再后来,下面就让我以报告文学的笔法记述那鲜明而深刻的阅读记忆吧———

89年那个夜凉如水的秋夜,我第一次阅读贾平凹先生的《浮躁》,窗外,秋虫唧唧,月朗星稀,我读完这部书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黎明的青光正照着我的小屋。

92年在流水汤汤的九泉河畔,一个春天的黄昏,拂面杨柳风轻,脚下芳草如茵。我读《茶花女》,为阿尔芒的深情、为茶花女的身世而唏嘘感慨,我的胸口仿佛压了一个沉重的磨盘。好像还是92年吧,那个雪花纷飞的寒夜,我驱车从小镇返回家中,正好停电,我燃起一小截红蜡烛,一烛如穗,灯影恍惚,我顺手从枕边拿起《红楼梦》第二卷,平时我读《红楼梦》细嚼慢咽,那个冬夜,我一口气将第二卷读完,竟然忘记砭人肌骨的寒冷,早晨醒来时,发现竟合衣而眠,书从手中滑落也不知晓。还有我读《红楼梦》第三卷时,正值夏收,烈日当头,酷热难耐,当我读到黛玉焚稿而亡,宝玉在雪地旷野消失,我陡然全身冰凉,一个人呆呆的立在夏日的阳光下,竟不觉炎热,母亲见状,还以为我病了。

97年在鹤城求学时,在秋风吹过山梁的秋日薄暮,那是一个周末的黄昏,我独坐在空荡荡的教室,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为书中的女主人公而深深震撼,为她的凄美的爱情而潸然泪下,天色渐渐暗淡,我却沉浸在她的来信中……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仿佛一条山溪中的小鱼,游到了广阔、深邃﹑壮丽的大海,又像一个天涯旅人,游山玩水,饱览了大千世界的瑰丽风光,阅读使我暂时忘却了我还在俗世的红尘中奔走,我还在烟尘斗乱的人间挣扎,我忘却了我没有钱,囊中羞涩,忘记了生活中许多令我不愉快的人和事。我在如饮甘醴的阅读中,我也拿起了笔,写下了稚嫩的文字,上初中时,我尝试写小说,现在想起来,当时在 2开的作业本上写的所谓小说,充其量只是一篇篇流水账。后来,我发现我这人很愚笨,小说结构的宏大,严谨,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我写不来,于是我选择了写散文。我是一个散淡的人,写散文于我更适宜一些。算起来,真正的写作还是从我高中时期开始的,那时,我们爱好文学的几个不安分学生,在刘振哲,胡涛二位先生的支持和关心下,办起了一个文学社,名叫红枫文学社,由郭宇任社长,我和鹏擎任的《红枫》小报,凭着满腔的热血和 ,我们动员每个年级,每个班上爱写的同学写诗歌,写散文,还有小小说,可惜没有校方的支持,《红枫》仅仅出了五期,就在八九年那个春意阑珊的黄昏凋零了。

于是,我们这一群爱好文学的年轻人又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后来,郭宇更名易平,上了大学,用一支笔在外面书写得精彩。鹏擎因家境贫困,归耕乡间,娶妻生子,过起日月光景来。我因神经衰弱,辍学回乡,在山地艰辛劳作之余,我仍痴心不改,坚持阅读和写作,几经周折,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我终于有了一张平静的书桌,2000年那个风雪之夜,我又一次翻开蒙尘的书,拿起有些干涩的笔,开始了我的写写画画。

当然,我还在写散文。我的手边有天津《散文》,广东《随笔》﹑贾平凹主编的《美文》,还有王剑冰先生主编的年度散文选本。更多的时候我在阅读,当我读了贾平凹,史铁生﹑迟子建﹑舒婷﹑王安忆﹑余秋雨等当代作家的作品,还有五四以来鲁迅﹑朱自清﹑沈从文﹑萧红﹑汪曾祺等大家的作品,他们在我眼中是一座座文化高峰,我只有景仰的份。景仰归景仰,我也开始了我的写作之旅,我像诗人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中一样:“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岁月的长河中,我萃取﹑记录了我的忧伤,我的郁闷,彷徨,我的记忆,我的情感……近十年来,我先后在《陕西工人报》﹑《商洛》﹑《西部文化》﹑《商洛文化》、《商洛学院学报》等报刊上零零星星发表了一些散文、随笔、小小说,在最初发表作品的激动和不安后,我冷静下去了,重新审视了一下我的阅读和写作,我清醒而悲哀地意识到,我的写作陷入了困境,这也是我两年来很少动笔写字的真正原因。儿女情长,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吟风弄月,目光短浅,思维单一是我写作存在的现状,正视和剖析这些问题,更有利我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这几年涉笔较多的是亲情散文,虽然《商洛》文艺部主任鱼在洋先生颇欣赏我的这类散文,而且圈内的文友也说我的亲情散文已蔚然成景,但我懂得,这里面有鼓励,更多的是善意的提醒和委婉批评。我知道关怀民生和社会,烛照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曾在我脑海一闪而逝,我也曾想写一些厚重的﹑有分量的作品,像作家 锋﹑周知、陈敏、杨克江一样,这时生活的纷扰和我的惰性占了上风,加上才情不够,功力不逮,我败下阵来,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冷虽然在我的思想仓库里,我力不能及只好把它们紧紧地锁在了我记忆深处。

在这虎年的第一天,窗外依然是冷冰冰的寒冬,在“卡嚓﹑卡嚓”的时光脚步声中,我感受到春的暖意,日子虽然没有什么改变,生活依然是苦涩和艰难,但我除了文字,我还有什么呢。除了我至爱的亲人和真挚的朋友,只有文学是我人生路上永远明亮的星火,这星火尽管有些微弱,在无边的暗夜中,它显得虚幻﹑渺远,甚至有些不真实,但就是这微弱的星光,它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在深沉而充满慈爱地注视着我,我迈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不管去途中是怎样的风雨,泥泞和坚冰,我毅然走向前去。

共 48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通篇读了作者的这篇散文,我个人感觉这是作者懵懂时期的作品,我说的懵懂不是幼稚,而是稚嫩和真情参半,这种写法我以前也有过,那时的我很蓬勃、很亢奋,写的东西意气风发。到了现在我觉得自己暮气越来越浓了,反而少了当初的风范。就这篇文字的风格来说,我很欣赏,因为这是极其真实的和弥珍的,这种真实会让人思想连篇。如同作者说的“ 在这虎年的第一天,窗外依然是冷冰冰的寒冬,在“卡嚓﹑卡嚓”的时光脚步声中,我感受到春的暖意,日子虽然没有什么改变,生活依然是苦涩和艰难,但我除了文字,我还有什么呢。除了我至爱的亲人和真挚的朋友,只有文学是我人生路上永远明亮的星火,这星火尽管有些微弱,在无边的暗夜中,它显得虚幻﹑渺远,甚至有些不真实,但就是这微弱的星光,它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在深沉而充满慈爱地注视着我,我迈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不管去途中是怎样的风雨,泥泞和坚冰,我毅然走向前去。”如今距离虎年已经四年,我们更应该快马加鞭。更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自己更快提高。我感到作者当初这种虎虎生风,虎头虎脑的文风和我以前一样。我很怀念那时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书写,更为作者的这种貌似抒情其实深刻的反思的风格赞叹。文风如人,我为作者鼓掌!!!建议加精【:喝饱水的游泳者】 【江山部·精品推荐者】

1楼文友: 22:15:17 感谢赐稿,泳者敬拜

回复1楼文友: 22:01:46 谢谢咏者老师!马年吉祥!

2楼文友:- 0 09: 6:54 这星火尽管有些微弱,在无边的暗夜中,它显得虚幻﹑渺远,甚至有些不真实,但就是这微弱的星光,它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在深沉而充满慈爱地注视着我,我迈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不管去途中是怎样的风雨,泥泞和坚冰,我毅然走向前去。欣赏。祝新年快乐!

回复2楼文友: 15:11:58 祝新年快乐!

楼文友:- 0 16:28: 1 一篇很感人的文字跋涉者的心声,同感!让我们一起加油!

回复 楼文友: 15:12: 新年快乐!

4楼文友: 15:16:50 不失一篇美文,让我一气呵成读完。作者孜孜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文笔细腻凝练,能让人感觉那么的真实质朴,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 欣赏学习中,问候瑞林老师春安,远握!!

回复4楼文友: 15:56: 6 春天安好!

女性骨质疏松症状

孕期小腿抽筋是缺钙吗

孕期缺钙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身上发冷发热高烧不退
盆腔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