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在我那忠孝仁义传家的故乡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24

偶尔翻开一本名叫《“认死理”》的民俗书,作者在第一页就开讲河南睢县。

我惊愕,我就是睢县人,“认死理”和我睢县有啥关系呢?

作者开篇即点题:“认死理的老祖宗是宋襄公,葬于今天的河南睢县。”

宋襄公是位老实人,净办老实事。在尔虞我诈的特殊年代,他几乎成了“二傻子”的代名词。

概棺论定来总结,宋襄公一生主要干了三件义事,但看起来也是三件“傻事”。倒不是我说他傻,毛主席都忍不住说他傻。

第一件事,争先创优,以软实力建设敢为天下先,勇争霸主。宋国国土很小,国力很弱。硬实力不行,他就大力发展软实力。啥是软实力呢?软实力是美国最近几年才发明的一个新概念。相对于以武力相威胁和胡萝卜利诱式的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是以自己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或影响他人心甘情愿地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以家长教育孩子为例,与其粗暴式或者利诱式地管教孩子,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儿,不如巧妙地影响和确立孩子的信念和价值观。宋襄公不懂得啥是软实力,却懂得如何发展软实力。他相信,所有对外的领导力都首先来源于对自我的领导。完美把控自己的人,才能影响别人。他以仁义行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为天下先,成为春秋五覇之一,排名第三。所以,睢县有句口头禅:“一半一半,全国第三。”意思是说,我的工作做得很一般,全国也就排第三。

第二件事,禅让王位,忠孝传家。在宋襄公继承王位时,他实心实意他提出,要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哥哥。他哥哥不干,他就请哥哥出任丞相。为争王位,兄弟相残的太多,宋襄公的禅让,在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宋襄公的人格魅力也在于此。

宋襄公是一位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君主,在家中也是一位孝子。在《诗经.卫风》中有《河广》一诗。诗序说:“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

宋襄公的母亲,即宋桓公夫人,是卫文公的妹妹。公元前661年,北狄侵犯卫国,宋襄公的母亲虽已嫁宋国,但心系卫国。宋桓公夫人见卫国国破君亡,心急如焚,一心想着回到卫国抗敌救国,宋桓公坚决不同意,说:“你执意要去话,永远不要回宋国,也不要做我的正宫娘娘啦。”宋襄公的母亲宁愿抛弃正宫娘娘之位,也要执意助兄长立君复国。宋桓公一气之下,将她遣送回卫国。宋襄公的母亲回国后,先策动长兄、次兄率兵奋起抗敌,驱狄出境,使卫国转危为安,并日渐复兴。而宋襄公的母亲已经被宋桓公遗弃,无法再回宋国,思念自己的儿子心切又无法团聚,于是她以诗怨叹:“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苇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复还。这首诗以夸张、比拟的手法,抒发了襄公母亲思念宋国、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据考证,这是诗经中收录的最早的女性诗人的作品。

宋襄公也同样思念自己的母亲。怎么才能了却自己思念母亲的心愿呢?如果把母亲接回宋国,便违背了君父生前的意愿,为不忠;不把母亲接回宋国,为子者辜负母亲的生养之恩,为不孝。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想出一个忠孝两全的办法,决定修筑一个高大的台子,渴望登上高台能看到母亲的身影,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自筑起望母台后,宋襄公每逢母亲生日和自己生日以及逢年过节,都到此登台眺望母亲。

古代的封建礼仪真是害死人呀:母亲想儿子,就写诗;儿子想妈妈,便筑台眺望。我想你,我知道;我念你,我想让天下知道;我想你念你,却与你本人无关。

公元前6 8年,宋襄公在望母台行宫驾崩,依其遗嘱葬于望母台上。

第三件事,礼义之师,泓水之战。楚宋交战,楚军在渡泓水的时候,军事高参就向宋襄公请示,敌强我弱,咱先下手为强!宋襄公连忙摇头:“别,人家还没过河呢!”楚军渡完河,宋军请示:“咱开始进攻吧?”宋襄公说:“别,人家还没排好队呢?”等到楚军准备完毕大举进攻,宋军才被动应战,结果被楚军战败。襄公也受重伤,在不久后死去。战后国人都埋怨襄公指挥不当,但襄公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就是说打仗不能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头发花白的老兵、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能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他认为自己遵守军礼古训并无不当。

宋国讲礼仪,楚国要千方百计夺取胜利。泓水之战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以“诡诈奇谋”为先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泓水大战”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军礼”这一上古“战争法则”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约束力,诡诈成了战争以至生活的基本原则。“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战争越发的残忍,人心也越发的凉薄。

宋襄公高举仁义之师的大旗,在他参与的战争中留下了很多成语,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如泓水之战、城下之盟、藏污纳垢、尔虞我诈、兵不厌诈、仁义之师、鞭长莫及、欺软怕硬,等等。需要强调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成语的本义也在进化。如,尔虞我诈的本意是,你不骗我,我也不骗你,后来竟演变为相互欺骗了。

宋襄公讲忠孝仁义常常过了度,后人也常常把他当作“二傻子”。所以,古人讲故事要嘲笑一个笨人干蠢事,故事的开头总是:“从前有个宋国人,如何如何。”在这些成语中,涉及农业养殖业的成语有: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朝三暮四。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这两个成语说明咱们宋国人开始总结农业、狩猎业生产规律,但是还没真正弄明白。朝三暮四这个成语,说明当时的养殖专业户,已经懂得用心理学搞科学养殖了。反映当时市民文化的成语有:智子疑邻、吮痈舐痔、探骊得株。说明时人已开始关注人的心理需要。宋国的工商业、手工业也很发达,留下的成语有:不龟手之药、物尽其用、宋斤鲁削、宋画吴冶。为啥成语“智子疑邻”丢的是斧子,因为宋斤鲁削,都是当时的精良生产工具,就像现在的奥迪宝马一样时尚。

古时睢县,气候温暖湿润,沼泽密布,河流纵横,桑林广布,丝织业历史悠久。古名襄邑的睢县,以织锦闻名天下,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就有“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的记载。睢县人都像宋襄公那么轴吗?睢县人确实具有自己特殊的性格。王充先生记载得很清楚:睢县这个地方有织锦的习惯,即使最笨最傻的妇女,织起锦来,手也是很巧的。著名的“丝绸之路”,运送的也是古时睢县的生产的丝绸。汉代曾在襄邑设立织室,专门为皇室织造服装用品。

襄公葬于睢县北湖小岛之上。受襄公文化熏陶,咱们睢县,自古就是仁义之乡,坚守忠孝仁义,确实需要一种“认死理”的精神。

某年寒假,大雪飘飘,天地之间,一片苍茫。我开车载一家老小回故乡,一路上我津津乐道地讲着宋襄公的故事。车入睢县境内,一位小朋友提出要撒尿。我请他下车,大雪之中,路上并无行人,我希望他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小朋友婉言谢绝:“睢县是礼仪之邦,方便是必须要到厕所去的!”我一边开车去找厕所,一边引用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对泓水之战的评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讲仁义,讲礼仪,都是正确的国策,但也要把握住一个度。春秋无义战,宋襄公是一位坚守诚信与仁义的奇葩。

孩子不听我讲的大道理,坚持“方便是必须要到厕所去的!”

我开着车,在暴风雪中穿行。

共 29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出的特殊典型人物——宋襄公,别人说他傻,但他却以三件傻事名扬天下:以教化为先,成就春秋五霸之列;禅让王位,忠孝传家。前二者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礼义之师,泓水之战。”又因墨守成规而傻到了家,所以人们才有“讲仁义,讲礼仪,都是正确的国策,但也要把握住一个度。”的感叹。本文作为一篇杂文随笔,引经居典,资料充分,分析透彻,说理明了。看似泛泛而谈,其实侧重点突出,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开着车,在暴风雪中穿行。”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天山鹰。

1楼文友: 15:1 :25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2楼文友: 22:57:04 很有性格的宋襄公,和有意思的感悟, 受襄公文化熏陶,咱们睢县,自古就是仁义之乡,坚守忠孝仁义,确实需要一种 认死理 的精神。 睢县的后人,值得骄傲。咦?竹林子就是睢县的啊,你们是老乡啊。

楼文友: 2 :57: 5 广森的最大特点是,会讲故事,听着听着就听出故事里的道道了,于是,受益不浅。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宝宝腹胀的症状

四磨汤口服液怎么吃

新生儿黄疸高饮食禁忌

小儿发烧39度怎么办
前列腺增生的根本原因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保健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