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波哥大一间阴森的学生公寓里读了卡夫卡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04

“我在波哥大一间阴森的学生公寓里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后,我再没有这么激动过。第二天,我读了《烈火平原》(早期翻译为《烈火平原》,因为这个小说集描述的不光是墨西哥那时期的革命,后来更正为《燃烧的原野》),它同样令我震撼。很久以后,在一家诊所的候诊室,我在一份医学杂志上看到了另一篇结构纷乱的杰作:《玛蒂尔特·阿尔康赫尔的遗产》。那一年余下的时间,我再也没法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因为我觉得他们都不够分量。”——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百年孤独》,它的影响就如书里描述的一样——吉卜塞人坐着飞毯来到“马贡多”,吉卜塞人带来的磁铁吸引着全村好奇的人们。而《百年孤独》却吸引着全世界的读者。
世界众多的评论家认为:如果没有胡安·鲁尔福,就没有后来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
曾经有个当代作家说,读了胡安·鲁尔福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甚至模仿,可并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变成胡安·鲁尔福,其实谁也变不成他,就像树叶吸收阳光一样,为的不是变成阳光,而是茁壮成长,其实文学就是这样传承的。
胡安·鲁尔福(1918-1986)出身于墨西哥农村。他幼年丧父,在体弱多病的母亲的照拂下步入毫无色彩的童年。不久母亲去世,鲁尔福被孤儿院收留。于是,他不仅没有肥皂泡似的儿时,也注定不会有潇洒浪漫的青春。因为,当别人在父母膝下承欢的时候,他却在修女的呵斥下用汗水和眼泪浇灌生活;当别人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时候,他却在简陋的文化夜校里强迫自己睁开疲惫的眼睛。但这些并没有妨碍他向几乎同样贫穷的文学张开双臂。未届弱冠,他一边报考公务员,一边开始了人生道路上既崇高又艰辛的跋涉:文学创作。
我第一次读到电子版《烈火平原》的时候,我为里面强大的叙事和别致的写作吸引,电子版读完了,感觉电子版翻译还是不够正规,于是就买了实体书《燃烧的原野》继续阅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胡安·鲁尔福是将贫穷描写到极致的作者,在贫瘠的大地上展现人们的无奈,悲凉,失望,孤独的灵魂……
里面描写的是大多数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如《我们分到了土地》因为贫穷而革命的人们,并没有因为革命改变贫穷的命运,革命之后,他们是分到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但他们的土地是:经过这么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既见不到任何树影,也见不到任何树的种子和树皮草根,终于听到了犬吠声……我极目四望,注视这块平原,这么一大快的地寸草不生,在我们目力所及范围内没有任何物体阻挡我们的视线,使我们一览无余……看到这里,很多革命让我失笑,就是关于战争的价值和为谁战争的问题,如《静静的顿河》里的哥萨克们,战争中让他们觉醒:我们为谁而战?而《燃烧的原野》里有很多关于革命战争的描写,而很多的所谓革命就是烧杀抢掠,这就是胡安·鲁尔福笔下的革命,那个时期墨西哥没有彻底的革命。而在贫穷中展现人们的生存状态,也是满目创痍的社会状态,这才是胡安·鲁尔福需要表达的目的。
贫穷和希望往往是天平的两端,希望总是如肥皂沫般破裂,剩下的就是绝望和堕落。另一个小说《都是由于我们穷》,两个大女儿因为贫穷堕落了,父亲为了不让小女而堕落,给了她一头母牛,可让洪水冲走了,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丢失母牛带来的悲伤,而是着力描写洪水来袭时的壮观和人的心态,最后却高明的写到:哈达感到母牛是回不来了,因为河水把它给淹了……她那两只小小的 在上下不停地抖仿佛突然开始发涨,为她的堕落发力。
这个短篇小说集中,虽然展现的是贫穷,但更展现贫穷中的人们沦陷和良知的矛盾,小说《塔尔葩》中是丈夫病入膏肓,没有钱治疗,在送丈夫去遥远的地方朝圣祈祷的路上,却和小叔子偷情,丈夫死了又陷入深深的悔恨当中,原罪和救赎就这样巧妙的交织在一起。《求求他们别杀我》一个杀人犯在逃亡中的惊恐和孤独,流离失所,妻子走了,而揭发他的却是他的儿子,他只能让儿子去求他们别杀了他……
世界上描写贫穷的方式很多,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他以通篇短信交流的方式去表达两个小职员的爱情,尽管这是一个方式,或者说最早使用这种方式表达的作家,但阅读起来还是很冗长。而胡安·鲁尔福使用的是最直白的方式对贫穷的人们做阐述,但并不窠臼,甚至是奇妙的。他强大的叙事让每一个人都是立体行走的,还有那震撼人心的结尾。小说《他听不到狗叫》,年迈的父亲背着儿子去遥远的地方,儿子已经快死了,背着儿子的父亲诉说着儿子活着时的种种不是,让他充满失望,但父爱还驱使父亲背着儿子去求圣水,路途上疲惫的父亲总是问,你有没有听到狗叫,到村子的时候,父亲问:“你没有听到狗叫吗?你连这点希望都不肯给我。”其实他的儿子已经死在父亲的背上……小说《地震的那天》,讲述的是市长视察地震时候的种种丑态,而作者真正高明的地方,不光是对市长等官僚丑态的揭露,结尾也给读者展示了幽默辛酸的一幕:我记起来了,那场闹剧的确是9月21号事情,因为我老婆就在那天生小我们的儿子梅伦西奥。那天我很晚才回去,虽是平安到家,却醉成一团,后来老婆连续几个礼拜都不和我说话,他说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把她孤零零丢下不管,她还说,我真是没用,当时都没喊个接生婆来,她只好自己想办法了,天知道她是怎么生的。
贫穷是有共性的,比如对于土地的依赖,贫穷滋生的孤独,悲凉,失望,绝望等,尽管胡安·鲁尔福的小说是描写1910年时期的墨西哥的农村大地,但阅读起来还是能够感受故事中的人,因为贫穷从来没有脱离阶级社会的某个角落。
都是说胡安·鲁尔福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鼻祖,但他的短片小说里描述是觉察不出来,没有像《百年孤独》里的荒诞而先锋的写作,他甚至是保守的写作,也有人批评说,胡安·鲁尔福的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够出色,写法上过于直接,而我更赞成米兰·昆德拉的评述:小说发展到今天,故事情节已经不是小说的中心部分,如果要看精彩的故事,还不如去看长电影,所以小说展现故事的同时,更应该展现故事之外的涵义……不管怎么样,胡安·鲁尔福的短篇小说是可以让他确立拉美中心地位的,给读者带了极大的震撼和享受。

共 24 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胡安·鲁尔福更具有朴实的特征。《燃烧的原野》是小说集,以对待现实状态适当形象的夸张手法,深刻地描述了拉美人民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贫穷、孤独和苦闷的社会现实,在写法上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是文学上的印象派。魔幻是手法,揭露现实才是目的,作者通过这篇赏析,让我们比较深刻地了解了《燃烧的原野》背后社会现状和宏大的社会背景。贫穷不是拉美的独有现象,革命也不是摆脱贫穷的灵丹妙药,但是,历史的进程和发展就是变革与革命的赛跑,变革不及时,革命必然要发生。但是大多数革命的受益者都是革命的投机者,他们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周而复始的革命也造就了周而复始的贫穷,这也就是胡安·鲁尔福的墨西哥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状态。无论是得到那些村寸草不生的土地的人们,还是那几个堕落的姐妹,孤独无望的贫穷就是他们的宿命,他们的灵魂只有哭泣。感谢笑秋老师引领我们走进了《燃烧的原野》,走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胡安·鲁尔福,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也让我们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将进一步地引导我们接触并阅读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编者倾情推荐本赏析。【编辑:鸿渐于陵】
1 楼 文友: 2012-06-29 17:56:11 作为 魔幻现实主义 的先驱,胡安 鲁尔福更具有朴实的特征。《燃烧的原野》是小说集,以对待现实状态适当形象的夸张手法,深刻地描述了拉美人民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贫穷、孤独和苦闷的社会现实,在写法上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是文学上的印象派。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2 楼 文友: 2012-06-29 17:56:42 魔幻是手法,揭露现实才是目的,作者通过这篇赏析,让我们比较深刻地了解了《燃烧的原野》背后社会现状和宏大的社会背景。贫穷不是拉美的独有现象,革命也不是摆脱贫穷的灵丹妙药,但是,历史的进程和发展就是变革与革命的赛跑,变革不及时,革命必然要发生。但是大多数革命的受益者都是革命的投机者,他们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周而复始的革命也造就了周而复始的贫穷,这也就是胡安 鲁尔福的墨西哥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状态。无论是得到那些村寸草不生的土地的人们,还是那几个堕落的姐妹,孤独无望的贫穷就是他们的宿命,他们的灵魂只有哭泣。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楼 文友: 2012-06-29 17:57:0 感谢笑秋老师引领我们走进了《燃烧的原野》,走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胡安 鲁尔福,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也让我们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将进一步地引导我们接触并阅读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编者倾情推荐本赏析。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4 楼 文友: 2012-10- 1 2 : 5:06 好一篇细致的赏读篇章,写出了独到的感受,赞一个.止咳药不含防腐剂效果好吗
辽宁癫痫病医院地址
手指戳伤怎样包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