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浏览台湾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25

摘要:国之血脉,文以化之;国之精华,文以萃之。从古至今,无论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时代也好,能够得以传承和记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即使“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但秦始皇所创造的文化——文字、度量衡、车道却做为一种文化符号永久地传承了下来,比如长城,就形成了一种体现民族精神、大国豪情的中华文化而蜚声海外。所以说,文化的力量是无尚高远雄壮的,如果一个民族断裂了文化,就是断裂了自己的血脉;如果一个国家断裂了自己的文化,就是断裂了自己的基石。那么,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省,太平洋上的一个海岛,它的面积不到辽宁省的三分之一,人口不足二分之一,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水深火热”之后,现在居然还保存着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碎片”,那里的民风、民俗、民气,甚至普通的百姓、孩童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亮。 浏览台湾

江 洋

浏览应该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有时候读书要精读,连抄带记,带背,反复多次,并把书搂在怀里睡觉。有时候读书,只是浏览,匆匆翻过,或许读过后全然忘记,或许能留下一些最深的印象。至于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浏览,也不完全是书本身能够决定,好多时候取决于读书人兴趣、目的,更多则是取决于时间。

我把台湾之行比作浏览,则是出于后者。由于行程的原因,我不得不匆匆翻过这本厚重的书,只是浏览。然而我相信,这样的浏览能留下记忆和沉淀出的影象,则是最“骨感”也是最真实的。但愿这是我对台湾的“初驶”,记下来,为今后的精读引路。

一、认识台湾从繁体字开始

我以前从没有出过国门。虽说这次去台湾只能叫出境,也不算出国,但在桃园机场落地办理边检时,还是享受了一把“非持中华民国护照外宾通道”的待遇。

从登上华航班机的那一刻起,给我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就是那些繁体字。从乘务人员胸前的标签,到机舱里的每一块指示牌,再到人家给我们的报刊,那些久违的繁体字,在这里扑面而来,仿佛进入到解放前的老电影里。

在随后的几天里,繁体字也时时伴我左右,成为每天不可须臾离开的好友。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假如给我们这些看似有文化的人出一个题目,让我们每人写上10组繁体字,及格的人可能不会超过一半。

我就发生了这样一件窘事:临来时,好朋友王玮给我详细地写了一张台湾旅游重要景点的“路线图”,其中提到:在高雄夜市的入口处,有一家“博客书店”,很值得一去。待我到了高雄之后,果然有机会逛夜市,我满心希望地去寻找那个书店,可问了好几个摊贩都不知道。在一个路口问了警察,他也歉意地说:自己是巡回执勤的,对此地的情况不了解,让我去问出租车司机。我找到停在附近的一位出租车(台湾叫计程车)司机,向他打听博客书店的位置,他表示没听懂我说的话,问我是否有名片,或者把书店的名字写下来。书店的名片我自然没有,于是,我掏出一张纸,把“博客书店”几个字写给他看,可意外的是他竟看不懂——原来我写的是简体字,他不认识!

我领会后,马上改写繁体字,可写到“”字和“书”字时,我竟有些拿不准了,“”字里面是什么结构?“书”的中间是什么笔划?我好歹比划着写出来给他看,他这才终于看懂,告诉我,这个书店在夜市的另一端入口。

当我在书店里贪婪地游览、面对大量的繁体字书籍时,想想刚才的尴尬,内心却觉十分忐忑——一个连繁体字都不会写的人还在这里充什么有文化呀?

再细想想,这些天来身边充斥的繁体字,真对不起他们,每天都与它们见面,每个都似曾相识,可真要较真起来,却常常似是而非,认得却写不得,比如:台湾,不留心能够写出“臺灣”吗?再比如,汉族的“漢”字,购物的“購”字,就连大陆的“陸”字、飞机的“飛”字,如果不曾留意,恐怕也是不太好写。

汉字,中华民族的血脉精华,历经500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难道真的就要从我们开始失传吗?

有人会说,我们推行简化字是一种进步。繁体字太影响人们的学习了,甚至影响工作的效率、科技的发展、生活的节奏,对此,我亦有同感。我从小学的就是简化字,即便这样,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也要反复让我们听写、默写,考试时还经常在笔划上出错。上了年纪的人还会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呀,像我们那时,学的繁体字多难记呀……

后来在工作中,有的人还独创了许多更加简化的“简化”字,常常写出来只有自己能够看懂。

对汉字的简化我无权评论,我承认那是一种进步,而我也正在享受这种进步。但我所忧虑的却是,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我们“简”掉了什么?是“爱”字简掉了“心”,还是买卖简掉了“贝”,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曾经费尽心血,几经打磨,可谓精雕细琢,而他们的后人却嫌其繁杂,以影响效率为由而将其丢弃……世界文明史中确实已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三大古老文字中的西亚尔河流域钉头字、尼罗河流域圣书字都已经消亡,唯有中国的汉字还在坚守——在中国的一个海岛上坚守。

台湾被繁体字影响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科技发展、影响了生活节奏吗?

我感想到这里,当然不是主张现在全国都要停用简体字改学繁体字,只是觉得应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让中华的传统文字传承和延续下来,不要对繁体字完全割裂,应该增加对繁体字的认知教学,从中更好地领悟和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成为懂得爱要有“心”、知道买卖识“贝”的人。据说,国内已经有 0多所学校准备开设以繁体字为主的国学课,要把那些蒙垢多年的老课本找出来重新教学,此举是亡羊补牢还是花拳绣腿,唯有时间来佐证了。

还记得,几年前沈阳某重点高中曾有45名学生选修国学课,被称之为“敢吃螃蟹的人”,也不知他们后来吃得结果如何?但愿他们都营养发育得好。

在著名的诚品书店,我曾翻到一本国学字典,想从中查查有关的生字,可翻开才发现,我看不懂,那里面的生字还是生字,因为生字的旁边没有简化拼音,原先七勾八拐的国语拼音符号对我来讲是天书。

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面前,我汗颜。想读台湾的我,不会写繁体字,就是半个文盲。

二、处处闪光的文化碎片

国之血脉,文以化之;国之精华,文以萃之。从古至今,无论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时代也好,能够得以传承和记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即使“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但秦始皇所创造的文化——文字、度量衡、车道却做为一种文化符号永久地传承了下来,比如长城,就形成了一种体现民族精神、大国豪情的中华文化而蜚声海外。

所以说,文化的力量是无尚高远雄壮的,如果一个民族断裂了文化,就是断裂了自己的血脉;如果一个国家断裂了自己的文化,就是断裂了自己的基石。

那么,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省,太平洋上的一个海岛,它的面积不到辽宁省的三分之一,人口不足二分之一,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水深火热”之后,现在居然还保存着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碎片”,那里的民风、民俗、民气,甚至普通的百姓、孩童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亮。

这次“浏览”中对我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当属那座宏伟的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坐落在台湾南投县,是由当代佛教大师惟觉大和尚历经十余年凭着四方信众的捐资一手创建的。早年惟觉大师从四川老家出家潜心研究佛法,几经辗转来到台湾,先是一个人潜入深山十几年专心修炼,直到当地修路开山时才发现他,于是他“沈毅端严的气度、举止,以及坚忍实修的苦行”感动了众多信众,许多人“向师德风”,前来请教佛法,并为之折服。追随者由当初的四位出家弟子、二三百受众信徒,发展到现在已在世界各地建造精舍108家、信众达上百万人,且同时兼有博物馆、联谊会和中台禅学院等“产业链”。尤其那座禅学院,更让人惊羡不已,到那里学习的学生不仅能够领受佛法的魅力,享受心灵的安静,还同样可以学到文理相兼的现代科学知识,同时还有音乐、美术、书法、武术等多种才艺。

中台禅寺无论从建筑到内含可谓博大精深,凭我浏览之文恐无法描述,但我思考的却是为什么中台禅寺在台湾能够实现?且不说我们内地是否有这样恢弘的文化建筑,是否有这样厚重的文化载体,单就台湾仅区区一个穷和尚竟能做出如此巨大的事业,能够成为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我们应当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与我们永远引为自豪的五千年文化传承相比,还是称它为文化的碎片吧!

还有真正的碎片,那是在民众之中。

我在台湾的七八天里,天天接触了台湾人,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文化闪光。

比如“温良恭俭让”。去台湾前我曾经听到一位来大陆做生意的台湾朋友说,你们若是去了台湾,会感受到我们台湾人的礼貌和热情。我当时不以为然,以为他是在吹——谁家待客不装装面子?可是到了台湾以后,我才发现,台湾人的这种礼貌和热情、这种处处表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不是来了客人现装出来的,而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传统积淀和因袭。

在去台湾登机之前,我们就受到了国内导游——一位染着黄头发的小伙子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到了台湾要遵守公共秩序,要遵守红绿灯,要按顺序排队,要靠右侧通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喧哗……听得我们都很反感,我们是谁?我们在城里生活这么长时间,我们大小也是管别人多年的人,简直把我们当成了小孩子!可到了台湾才知道,导游的教育绝非多余,我们在那里“不争气”的表现,足以让我们重新回到幼儿学堂里好好学学“三字经”、“弟子规”。

我也清楚,他们对外来人的友好和客气,是图的钱。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孤岛,旅游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于是他们会对外来的游客格外小心。可这又有什么不对?“和气生财”,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理念,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文明加到买卖之中,也和和气气地生财呢?

临回来的前一个晚上,我住在新北市三峡区的一座宾馆,附近就是台湾大学。晚上我沿着洁净幽雅的街道散步,虽然晚饭已经吃得很饱,可看到对面“老台北云吞”的招牌,还是忍不住去吃了一碗热乎乎的宵夜。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土特产商铺,商铺里面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那里吃饭,我进去后,他马上起身与我打招呼,我看他嘴里嚼着槟榔类的东西,口齿间都是红红的,胳膊上还有刺青图案,顿时心生厌恶。但小伙子待我却十分客气,我表示不想购买东西,只是随便看看,他则说没有关系,谦恭地跟在我身后,不时回答我的问话。突然我发现商铺的角落里有不少摞起的纸壳箱,我想到自己一路上买了一些杂物正想找个打包的地方,于是问他:“我的东西想打包,你能帮忙吗?”他马上说:“没有问题呀!”“需要多少钱?”“钱?不要得了!你们是祖国来的,我为你们服务是应该得了!”——那个“得了”是台湾地区标志性的语调。

小伙子一脸诚恳,还对我说,是需要他帮助取东西,还是我把东西拿到这里来?我告诉他明天早上我会到他这里把东西打包。

第二天一早,我如约去了那个小店,小伙子果然在那里等候。我把东西交给他,他一样样的清理好,仔细地帮助我摆放,然后细心地帮助我固定。有两个瓶装辣酱,他还特意用泡沫包上。我内心有些过意不去,心想还是应该买一点人家的东西,小伙子看出我的心意后仍然说:“没有关系得了,你以后如果需要,还可以跟我联系,我会通过顺丰快递给你们的,我这里不会加价,你只要付国内的快递费用就行了。”

只是一件小事,我想如果是在国内,尤其是在旅游火爆的城市,像这样“无辜”打包的事恐怕少有发生。另外,如这样的“纹身”青年,放在国内我是不会搭理的,不但不会求他,还担心他坏了我的事情。可这个小伙子居然服务得如此“义务”,让我觉得也是一种文化的熏染。

文化有时就是大众的,零碎的。在日常生活的细嚼慢咽中,文化的味道随处可以感受。有时就是礼貌和热情,诚实,谦和。

还有不闯红绿灯,按顺序排队,靠右侧通行,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台湾老兵的忠告

在台湾的花莲,邂逅到一位台湾老兵。

那是一次购物安排,我自然不感兴趣,象征性地在商场里面转了一圈,就出来等候。突然听到路旁有一位老年人的声音在问:“客人,你们有江西来的吗?”我转头一看,是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老人,他的脸色黝黑泛红,满脸皱纹刻印着不凡的经历,这不仅使我想起女作家于勤的描述:“风霜在一个我们喜欢的人的脸上就是诗意”,我马上注意到他,并且和他接近:“您是在找熟人吗?”

“是啊,我就是江西人。”

“江西?您是什么时候来台湾的?”

“我是1949年跟着老蒋他们来的,那年我2 岁。”——算来老人已经88岁了,可是他的身体硬朗,声音洪亮,双手紧握着摩托车把手,显得十分有力。

“那年我出门去赶集,走到路上就被抓丁了,后来就来到了台湾。”

“那你后来回去过吗?”

“通航后我就回去了,家里还有哥哥,那时他们的生活不如我,还要我给他们钱。

现在他们的生活好了,不用我给钱了,大陆要发展起来可比台湾快多了!”

谈到现在的生活,他感到很满足,他说:当地政府对他们这些从大陆过来的老兵还是很关照的,因为他们为建设台湾立过大功劳,他们修建了台湾著名的老兵公路,把台湾南北连接起来。现在他每月有2万多元台币生活费,还有25平米的住房配额,儿女都有固定工作,他每天就是看看报纸、电视,关心时事,再就是出来走走,在这里遇到大陆、特别是江西的人就聊聊天。

看到我们在谈话,同行的许多人凑过来,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老人对答如流,头脑十分清楚,言语也十分得体。我记得他谈到两岸关系时,这样说到:“台湾是离不开大陆的,台湾有什么?就这么个小岛,也没有资源,更没有国际地位,还得靠大陆才行。

共 97 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浏览台湾】这篇文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流畅的语气,丰富的内涵,记录了台湾之旅的感受和美好。浏览台湾从《认识台湾从繁体字开始》,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面前,作者感觉到对繁体字了解甚少的愧疚。浏览台湾《处处闪光的文化碎片》。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之一,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还有其它文化的影响力,如:寺庙与建筑 、民俗文化与艺术 、原住民文化等。文字中主要讲述了冲击最大的当属那座宏伟的中台禅寺。感受享受心灵的安静,还同样可以学到文理相兼的现代科学知识,同时还有音乐、美术、书法、武术等多种才艺。接触台湾,当然也离不开台湾人。文字中选择了一老一少的描写,赞美了台湾人热情好客以及待人的真诚。小伙子居然服务得如此“义务”,让我觉得也是一种文化的熏染。台湾老兵的盛情体现了台湾文化的厚重和台湾发展历史的恢弘。《乘着火车去台北》、夜市寻《夜望》等,让作者在7、8天浏览台湾的过程中感受一种留恋和难忘。特别为初老师寻找书的过程中的描写恰到好处,栩栩如生。也激起了作者对这本书的喜欢。整篇文字,充满着作者这次台湾之旅的不虚此行。也期待着下次再去台湾。大陆台湾,台湾大陆,如今我们是一家人,和平共处,友好往来是增进彼此间了解和关注。欣赏美文!感谢赐稿!问好江洋老师!倾情推荐!【:林雨荷】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7:46: 2 欣赏美文!感谢赐稿!问好江洋老师!遥祝创作愉快!

2楼文友: 05: 8:05 欣赏!我刚回来,正在写游记,可巧你的文章欣赏了!,

楼文友: 19:44: 9 拜读美文,内心受到了震撼!倍受感动与感染!一次难忘的台湾之旅,写下了每一个精彩的片段。欣赏中学习了。问候江洋老师写作辛苦,远握!

4楼文友: 20:50:45 曾经听老师讲过在台湾的一些趣事,今日拜读美文,印象更加深刻! 乡土情怀,农民本色。

适合骨关节炎的食物

骨质疏松治疗手段

老人骨质疏松护理

中风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
怎么调理月经不正常
青岛双鲸维生素D3价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