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小河悠悠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11
摘要: 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土地还是积极勤垦生产绿色、生产食粮,但时间却不是那个时间。记得当时要扫盲,如今写作用健盘,春风过处绿茫茫,小河何时再波浪? 脆黄一片,受力于北风寒潮,倾斜着向南似醉欲倒,相互挤擦相互掺扶昏沉贪睡,呼吸的酣声溢出油腻氲香。几个劳力镰刀飞舞,收取了精华,遗下一根根朝天的油菜蔸子;潜水泵送来的河水缓行缓止,慢浸慢泡;耕整机盘旋婉转,一路歌唱一路兴奋一路摇摆;次日的早晨有如一面无逢的玻璃镜子,敞开无私胸怀接纳蓝天、流云、鸟飞、树摇。
原创艺术家们口朝黄土背朝天,兴高采烈地把生命的绿色点点植得排排行行;阳光照耀,星星值守,月挂珠露,空降甘霖,不几天,绿茵原野舒卷天际,轻风拂过,如舞台的旋律,波澜张痴着起伏变色,张张笑靥戏虐仰首面向天堂。
是上空的磁性在吸引在拉拽,作物抽丝拔节贪婪上蹿;是温度的叠加与积累,秧苗分蘖又粗壮;是天的制造、地的贡献、人的陪护、自身的努力,孕育了稻穗,吐出了串串“马尾鞭”。夏天浮胀张狂,把太阳抛起又丢下;秋天的画卷己是甸沉沉金黄一遍,迎着绚烂阳光,弯下饱满的穗垂,催着风儿奔跑,细浪层层。
谁的?谁执巨笔?是马良的才华?把静止的土地,衍生了田园的浮胀,用生命的绿色,长成金黄色甜蜜笑脸。
一个春秋,一个冬夏。
一
如果说这是一本画册的某一个页面,革命河就是这本摊开着的画册的中间装订线。生命的画册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变化,随着人的思维、人的勤劳而绿得妩媚,黄得陶醉。
这条装订线过去叫“千金沟”,有些随波放荡自然弯曲。后来有人插了一排红绿的三角小旗,七六年的冬天就把它划得径直,正划线的时侯,广播里说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胜过惊天霹雳!悲悲切切哭了好多人。于是这条水渠取名“革命河”。
一条寂静小河,南北走向,上接古老弯曲的内荆源头,下通澎湃潮涌四湖大河。蓝天渲泄,瓢泼大地,小河无怨无叹,把所有的所有,把该来的和不该来的,把各路神圣,一并接纳一并拥抱一并承载,一并送到想去也该去的地方;晴热持久,骄阳似火,小河默默无语,把南边四湖水牵动,把内荆河吸引,让两岸儿女尽情畅饮,哪怕露出自己丑陋的身子, 面天。
领着小河的旨意,水儿沿着弯曲的小沟,寻觅庄稼需求,自在运行,灌溉田园,保证作物健康、正常生长。有时,水儿也好生困惑:正当沿途趋进时,失去了路径,小水沟没有了,本来是一条直直的小沟,路被挖成一个凹形,填平了小沟,种上了作物!四周土地都知道:狭隘老头敖是顺,挖了别人的路填了小水沟,占了种庄稼,真是可气可恨。可惜可惜,人死了多年,丢在世上的却是挖田拱界贪占土地的污名。占用面积二十来平方,百年累计两亩地,百年收入有多少?百年遗名多可悲?
有的人死了,飘过是怀念!有的人死了,留下是悔伤!
革命河两边坡岸秃秃光光,不是土壤不生草,不是人懒不栽树,而是小河要行船,要拉纤。春天农资农具经小河去到田园,沉甸甸秋粮回归拉进家门,小河承载百姓的勤劳和喜悦。小河边无树,船只来来往往小河底也无草,偶然露底,大鱼小鱼一阵跳,大人小人下水捞。水窄鱼儿急烦躁,泥溅脸花欢乐笑。
只要有水,小河就有大鱼小鱼,因为它连着四湖河,四湖河连着长湖、洪湖、三湖、白露湖。水是活的,鱼也是活的,只要有水,就会有鱼,只要有鱼,就有清洁的河流。天降暴雨,禾田放水,拿上一片瓦,接上小筲箕,也能收获小鱼儿,稀煮鲊胡椒,清香又开味。
早晨,小姑娘大媳妇下河淘米、洗菜,筲箕放低,大胆的浮头昌子蹿进埋伏圈,猛然提起,细小虾米活蹦乱跳,逗乐姑娘、媳妇一脸笑靥。远处铿锵棒槌正捣衣,节奏平稳深沉有力;近前美少女披开青丝,就水理云鬓,对镜观翘眉,少年撑船划过,打碎了“镜子”,湿了少女绿衣。
三伏六月天,三两童儿光着身子翘着屁股在河边扑腾扑腾,打起水仗还撞到鲤鱼,早己忘记太阳还要西沉,爬上坡来,不见了那遮羞的衣裳,捂住胯下转团团、团团转,那个急呀!那个急死人呀!
几只鸭子跟着鹅崴,恼了童儿,招来泥块。不容质疑懒得辩解,伸开了翅膀露出洁白掖毛,扑腾扑腾四散飞开。
落叶总在秋天,尽管万般无奈万分不舍牵肠挂肚,却脱了联系飘荡而去,一路回望一路翻转一路思念;失去儿女的树枝亦在颤抖,高举低招深深呼唤渐行渐远的飘荡,悔恨不该,不该把手松开,但自然的体征让你无法抵抗;风儿残忍,哪管树梢呜咽嘶哑,载着柳叶如箭狂奔,载着杉针直钻缝隙,载着枫叶滚了又滚,落入乐呵嘻笑的小河水中,小河的鱼儿哪能知晓,哪能知晓树叶撕心裂肺的离悉伤痛,一味地胡搅莽缠树叶,寻求自己快活、热闹。
失去了绿叶装饰,树干显得荒凉,大地也显得荒凉,小河更显得荒凉。但地下含蓄一股宗气正在集会,正在凝聚,等待春天的太阳。
冬去春来,小河荡漾!
二
有河就有公路,这是政府规划,也是自然规律。
跨越公路,丢开出场,政府规划修建集体新农庄。七九年,乡村非常非常困难。统一宽度统一深度统一高度,为了集体形象,村民只能抢了天盖,砌的却是土坯墙。过了“资质”验收景场,居民总是提心吊胆在安全上,因为一场暴雨,暴雨脓泡了一堵土墙,墙垮压坏了少年郎,造成了人间悲伤。
悲痛过后是改良。望天,天不会降;望地,地不会长;只有靠劳动的双手,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小河西边上有处高高的坡岸,七家八户联合,土法上马,垒起土窑,办起了砖厂。
栽了中稻秧,过了大双抢,刨开一片地,平整砖坯场。砍了柔韧的槐枝条,弯成半月弓一张,绷上细细钢丝弦,好切土坯样。木匠选择桑槐,又锯又刨制砖模(俗称砖盒子)。铁匠又烧又锤制成花锹,细工薄碎泥丸。镢松土,泼湿水,返锹时再谨慎增加水量,水多了,砖坯易裂口;水少了取土、扳砖都不顺畅。泥揉干了,挖不动,搓不圆,坯不正;泥揉稀了,特粘糊,太稀瘫,难晒干。所以,用水时严格控制,审时度势,再是赤脚捅泥巴。脚脚都要捅到位,真是筋疲力尽。有时也请牛大哥帮忙,泥巴揉得面团似的黏稠软绵。收拢稀泥滩,防晒防水灌。
热在三伏。太阳还在沉睡,星星正在值守,小河两边己是噼噼叭叭一片声响。砖模拌了晒干的细土沙,放置腰高的砖板凳上,弯腰双手挖出适量泥巴,搓揉圆软泥团,举过头顶,既准又狠,拍进砖模。一下两下,弯弓钢丝断除盈秃,随手掷去边上。端起砖模,轻扣砖凳(扣松泥与模的间隙),提步奔赴砖坯晒场,前弓后箭,弯腰,砖模与场地平直,反扣,提起砖模,砖坯落地初成。连续,周而复始,继续,如驴围着磨盘转。
晨曦带露,一行行新生的土坯正等待强烈的太阳。趁着晨清气爽,满脸泥斑,满身泥块的村人正在紧张繁忙,争取时间,扳完拌和的泥瘫。
烈日炕阳,四周似火一般,扳砖人的希望和《卖炭翁》恰恰相反,再升点温,让砖坯早一时硬,早一点干。迎着如蒸的太阳,踏着滚烫的地皮,流着豆粒大的汗珠,扳砖人弯着腰,一起一伏,收取砖,排成行,提起拼板,把土坯整理规范。
顺着晒砖场,选择好基础,把湿砖坯分列组合,上架上墙,让烈日,让轻风,把土坯晒干吹干。安排合理时间,泥潭的土块早己用水发胀,继续花锹返动,后面的土坯砖继续上场。
伴随高温,扳砖人时间紧张,除了吃饭、上床,人影不离砖场。单兵作战,单兵上场,夫唱妇随齐努力,每天出砖六、七百,半月才能完其功(每窑装进七、八千)。还要老天开恩,天天都出太阳。偶有一阵跑暴,前功尽弃遭殃。
扳砖绝非轻活,没有劳力别作,脸上晒起黑壳,浑身肌肉成沱,还要耐性勤奋,想减肥?最适合!
上了堆,上了摞,下雨早遮盖,天晴勤揭开,日晒秋风常干燥,土坯才能干过“心”(透)。
如果说讲质量,只有阳军叔扳的砖最尖端,每块四平八稳,块块如样。
准备烧砖窑,先要备烧柴。一边揭、盖砖坯,一边收割中、晚稻,一边组织烧柴。河南烧窑宋师傅估计过:每窑需柴草约万斤。一般家户不够用,哪怕早起晚归沿堤沿埂砍野草,还是缺口多多。临了装坯进窑,才把事先议好的远近烧柴,用秤称,论斤论价挑到窑边。
“烧窑”两个字,说得好轻松,实际操作可是大工程:先说装坯进窑,就要八到十条壮汉,没有其他设备,只有一个“挑”字。有远有近,都有上坡下坡。远看土窑很大,其实里面很小,人多就会拥挤,只能循序渐进。人少就会断链,耽搁有限时间。当时劳力都以串工为主,也就是你为我帮忙一天,明日我再还你一工,互帮互助。
齐心合力,有条不紊,紧张有序。顺利封顶、砌窑门,点火烧窑。
小窑大概三天不熄火,开始是细火慢动作,烘烤砖坯,防止土坯不能承受火烈烤炼出现砖暴,一般三到四个小时;根据烘烤情况,才能大火烧砖。大火要烧一天一夜,这一天一夜烧柴多,出灰多,劳苦多,必须轮班倒换。后期是“熬火”,进柴少,出灰少,也就是窑内砖坯相互烧烤,等待全部烧透;宋师傅时刻“瞄青”(注意砖的焚烧变化和进程)。最后是硬柴“长火”,也是最后冲刺。
封门、封顶、封烟窗。
下水。窑顶人工造好了天池,挑水上窑顶,安了塑胶管,放水进窑内。这是一个技术工程:放水快不得,快了伤砖,伤水砖出窑如渣;水慢不得,慢了砖青、红不一,有伤“颜面”。这急得缓不得的事儿也要拖着疲惫身子,耐着性子慢慢陪伴一天半。
掀开窑顶,敲开窑门,多半是欣喜,也有失败的忧愁。带灰的青砖清脆地转出窑洞,挑回家门。
连续三年,连烧三窑,才能做起三间大房。
当时烧窑,村村都有,可谓浓烟四起,连续数日,不见空气污染,阳光一如明媚;小河清澈见底,人畜河水同饮。到底是桔杆焚烧污了天空,还是工业污染了水面?
乡人离不得小河,小河离不得村民。乡人与小河相互依赖,小河把村民悲欢离合承载。无论起早贪黑扳砖,还通宵达旦烧窑,小河静静悄悄不离不弃把乡人始终陪伴。
三
小河如轴,轴卷乡村历史,轴卷大千世界。
河上有桥,木柱木梁木板。桥面木板间有缝隙,缝隙间可以看到河里的水,看到河里的鱼。小朋友常常扑在上面欣赏水底世界。忽然桥头院墙内铃声响了,小朋友急急忙忙奔进课堂。
这儿有个真实小故事传得很迷茫:
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抱着婴儿,口诉课堂:a----,同学们跟读:a----;老师:o-------,同学们:o------;老师:e-----,同学们:e-----,老师全神贯注,学生声音清脆。
老师:a------,同学们:a------,突然老师手上的婴儿哼了,伸手轻拍婴儿,轻声地:哼嗯--哼嗯--,无知的同学们大声:哼嗯-----哼嗯------
老师一下傻了眼,红着脸、热泪盈眼圈、羞涩、尴尬、窘迫……
我可敬可爱的民办老师在此特殊条件下,犯下无奈的过失,吓得自己没了办法。
琅琅书声,伴随涓涓小河,走过春秋,走过冬夏,进来的是无知呆萌童娃,送出的是一茬又一茬蓬勃少年初露才华的希望之花;不变的是春天绿荫参天繁华,冬来冰冻凋零与老旧校舍、教室,还有一群辛勤园丁从青春韶华渐渐变成皱眉眼花,变成满头银发——民办教师。
创建学校伊始,杨厚枝还是青春年华,英姿飒爽。知识虽然不多,但教学科目“满堂滚”全部都能上能下,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在缺乏知识青年的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学校抽走了一个又一个老师从政提干。很多次很多机会也要把杨老师“调”走,但是,“台柱子”杨老师走了,学校就会散架,现实不容“拆换”而一次又一次地被迫留下。
还有一个重点,让杨老师放心不下:上级组织分期分批派来了很多高学历有知识的老师,一个也难得“蹲”下,不是来“镀金”,就是推下的“皮球”,还有不作为,或自习备考,渡实习,就是不为学生的前途去考虑,去执教,去育人,误人子弟,践踏祖国花朵。一个不争的事实说明:地方的教育只能让有爱心的地方人来办。
于是,认真负责的杨老师,一腔热血,身体力行,潜心执教,甘为人梯,被推到了学校最高位置——小学校长。于是,走村串户家访;重新追回失学儿童;代付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杨老师觉得正常又平常;于是,润物无声,因为施教,取文海滔滔一瓢,滋轮流莘莘学子,稳惶惶乡民之心,献一世赤诚之爱。
从童稚的1、2、 、4、5,到妇女扫盲班;从群众大会的布置,到全大队的紧跟形势的标语书写;从国家政策分发到户,到人口普查,只要关于书写或数据的填写,老师们都主动或被动参加。因为我们的老师是民办,工资要从村里拿,若是怠慢、若有思想情绪,明天或就不得站在讲台之上。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套用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同样一件事,而且“升迁”无望。 主席说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一个小学的民办教师教好一帮鼻涕娃娃,教好起步的好习惯,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也就是爱国!大集体时期,杨老师与社员同工同酬,“记靠工”,国家有困难,各阶层都得艰苦朴素。改革开放,国家出了一些好政策,但老师们长期混迹在“鼻涕朋友”之间,知识得不到提升。年龄有了,教龄有了,阶段性的过硬教育质量有了,得到的奖状奖杯有了,文化考试总是不能达到。多次考试后,上级领导为杨老师“设置”特殊考场,对他“无限制”,他却诚诚实实没能左瞄右抄,只能又一次“糟糕”。因为他说:当老师都作弊,我们的学生会怎样?我们的社会肢怎样?我们的国家会怎么样?
共 1004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看完这篇散文禁不住拍案惊奇作者的写作功力如此深厚,笔锋如此犀利。仔细品味,作者通过对小河的详述描绘挥笔抨击了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小河悠悠道不尽世上不平事。小河的今昔往日有着截然不同,这种现象是道德伦理的丧失还是风气日下所致?值得深思,警惕。现在社会流氓、地痞都成了村干部,兢兢业业的农村老师遭受到不平的待遇,小河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请问,小河何时再破浪?此篇散文文笔厚重、犀利,文风优美,细腻,作者在驾驭文字方面相当的成熟、老练,标点符号,错别字基本没有,再就是一万多字的散文那可是不多见,作者在于描写景物方面更是美轮美奂,活灵活现,对于小河的描写就如一卷美丽的画幕在读者的眼前徐徐展开,美丽又有风情。此篇文章寓意深刻,文风犀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正能量的散文,不仅仅是抨击了现实社会的弊端,而且也有力的震撼了有正义感有良心的人的心。期盼小河早日春暖花开!倾力推荐!【:翰海扬帆】【江山部精品推荐】
2楼文友: 11: 4:25 老师的文笔佩服的很,向老师学习了。再就是省略号不是。。。。。。应该是 ,希望老师一会注意使用事项!
楼文友: 16:2 :45 此文洋洋洒洒,恢弘创作,优美大气,实属罕见的好作品,感谢赐玉项梅清韵,祝写作愉快。问冬安。
4楼文友: 20:2 :5 这是一篇很沉重的文章,内容的沉重,历史的沉重,人们生活的沉重,让人不得不进行沉重的思索。 革命河 的典型性是它成了历史的中轴,带动了丰富而又多难的社会生活。烧砖窑的人们的劳作,杨老师等人的生存状态,蒋庆泉的 如愿以偿 ,桩桩件件事情,鲜活地展示了人性的 多彩 ,社会的疮痍,让作者发出了哲学的又是历史的一问:什么问题让社会如此难堪?让人思绪绵绵呀。
5楼文友: 12: 4:50 带着思念带着期盼回乡,却总是失望返程,我无奈,我彷徨,无泪却心伤。把我家乡的、压在心底的老印象与当今面貌一一比对,让世人也帮我找找家乡的模样!
真的有变化:热闹的人群没有了,家里只有老弱幼残、5678部队(5、6岁的小孩子和70、80岁的老人);土地利用,过去每年两茬三茬,现在只有一季,大多时间荒芜、荒凉;农田基本建设的大河小沟,现在杂草遮盖,连鹅鸭也不肯下水;奔走的青壮年,抛家弃子别老人,一心挂几头,老无所养,幼无所依;有能力有志向,肯吃苦有知识的百姓闯荡四方,无知无志却当政 三农!任重而道远!
谢谢朋友!是你们敢于面对现实说真话!敢于启用真实来为农民兄弟呐喊!
谢谢老榆树多次溢言!谢谢大家!希望能成为良师益友! 把思想划上年轮,春秋过后,看社会的图像,还有当时被风吹着飘摆的线条。
孩子眼屎多
小儿流鼻血
小儿流鼻血怎么回事
一岁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孕期腰酸背痛正常吗
如何在两个月内瘦身
上一篇:天上人间
上一篇:渔舟古木无人径安禅花木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