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漫步大连植物园散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20

如果说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洗尽都市的喧嚣,可以躲避世俗的浮华,这里就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一个休闲的驿站,它就是大连植物园。植物园的地里位置很独特,它位于市中心,却又很偏僻。没去过之前,你可以想像、可以猜测。当你真正站在她面前的时候,你会从心底涌起一种感动、一种折服。

植物园面积不大,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南山街附近,距离繁华似锦的闹市区不远,由于它紧邻南山根脚下,似乎又远离都市的喧闹。这是一处即近又远、闹中取静、清闲优雅的归隐之地。有山则明,有水则灵。有山有水就是一处好风景,植物园本身就是依山而建,连绵起伏的群山,极尽蜿蜒绵长之势,东西连接,盘亘不断。公园将其中一座舒缓散漫的山坡划为风景游览之地,山脚弯成弧旋形状,形成一个浅浅的谷底,谷底里种上花花草草,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植物园了。

一进公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水。湖面不大,大致呈椭圆形,一头大,一头小,无边无角,中规中矩。湖水是平静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慵懒地躺在那里。有风吹过,竟然不起半点波澜,如若风大,它也只是极不情愿地泛起微微褶皱,轻轻荡漾一会,很快便平息如初;山是绿的,树是绿的,湖水竟然也是绿的,浓浓的墨绿色,深不见底。水的绿色,似乎是被周围的绿色长期浸染,变成了和山一样的色彩。水质谈不上特别清澈,但是山和树的倒影印在水面上,依然清晰可见。翠绿欲滴的湖光山色,构成了植物园的主旋律。身置其中,让人抒怀畅想,让人流连忘返。

湖边的道路分为两层,紧靠湖边的是木栈道,供游人观光赏玩。外侧的一层铺就了朔胶甬道,供体育爱好者徒步健身。木栈道用木色的栏杆做围挡,看起来有些庄重质朴,颇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而朔胶甬道就不同,设计者别出心裁,用了一排低矮,白色的木栅栏,红红的甬道,白色的栅栏,红白色形成对比,颜色的反差,冲击着人的视觉神经,给人一种过目不忘的感觉。木栈道也不是直统统地围在岸边,它的路径是有些变化的,在湖区的一角,木栈道拐进湖水里,在水面上呈之字形,游人可以站在湖中心,找一下亲水的感觉。这种细节的变化,给湖区的景色增加了几分灵动、几分情趣。木栈道和健身道之间种植了一排绿色树木,用作隔离带,这样既做了功能区分,又美化了环境,可谓一举两得。在木栈道悠闲散步,怡然自得。在健身道健身,也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早晨,沐浴着阳光,踏着清风的脚步,看着湖区赏心悦目的美景,那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爽啊!

沿着湖边散步,其实是在围绕着一个圆圈划弧。岸边柳荫成行、侧柏林立。人行其中,被浓浓的树荫遮蔽着,丝毫感受不到夏天的酷热,阵阵微风,送来丝丝清凉。优美的风景,宛如游在画中一般,湖的南侧有一个平平坦坦的观景台,前面邻水,后面靠山。靠近岸边的水面上竟然生长着一小片芦苇,细细的苇杆,尖尖苇叶,一丛丛紧紧密密,拥抱在一起,形成一番另类的风景。平坦不远的湖面上,东西两岸之间,建有一座铁索桥。这座铁索桥是新建的,还未启用,两头立有告示,不准通过。其实,这里原先有一座铁索桥,由于年代久远,桥面几乎贴近水面,有几分危险,近期被拆掉了。新建的桥梁,铁锁的距离比以前的有所缩短,但是新桥设计更加新颖、更加好看。它和对岸通过湖面的木栈道,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形成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湖边有两座六角亭,一座建在附近的小山上,另一座则建在铁索桥头。桥头的一座,更加显眼,更加突出。站在湖边,便可一览无余。冷眼一看,两座凉亭样式几乎完全一样,当你停下脚步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区别。山上的一座顶部是单层的,桥头的一座是双层飞檐,红色的梁柱,彩色的屋顶,远远望去,古朴典雅,更具有观赏性。

拐过六角亭,有一座斜立着的白色石碑,名曰映松池。在岸边品种繁多的树木中,松树数量较多。松树又分为龙柏,侧柏和雪松,亦高亦矮,形状有别。挺拔俊秀的松树,倒映在湖水中,相辅相成,形映成趣,可谓名至实归。继续前行,你会发现还有另外一块石碑。石碑的形状和前一块大不相同,是一块不规则的卧石,唤作泉湖。泉湖,应该是有泉有湖。湖是看见了,真真切切就在眼前。泉没发现,也许,涌泉隐藏在湖底,暗暗地向湖里输送水源。

进入公园,最大的感触是绿,满眼的绿。绿树绿草,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山上茂盛的植物,层层叠叠,疏疏密密。各种各样的树木,参天蔽日,形状各异的花草铺满山坡。既然叫植物园,当然,有它的理由。那就是树的品种,树的类别繁多。我没有学过植物学,对植物的名称,种类一概不知。除了几种常见的树,比如,槐树、垂柳、白杨、梧桐可以分辨,其它的基本叫不出名字。植物园里树的种类极多,每一种树的躯干上,都挂着一个四方的铁牌,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树的名称,以及简单的介绍。给像我这样对植物一无所知的游客一个学习植物知识的平台。我大致数了一下,有名有姓的树,大约有十几种。光顾植物园,不仅仅可以游山玩水、健身休闲,还可以增加植物学知识。这是其他公园不具备的功能,对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有极大的好处。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棵:一棵是小叶朴,另一棵是臭檀。两棵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树种,竟然相互交叉,纠缠在一起,像两个恋人紧紧拥抱、难舍难分。另外一棵就是紫藤,这是一种藤蔓植物,靠攀附在其他树才能生长的树种,树干满地飞舞,纵横交错,抓住一棵树像蛇一样,紧紧箍住纠缠着向上攀爬,一直到被纠缠的树窒息枯死。

如果说还有其他印象深刻的树种,那就是日本早樱了。通往山上开辟了无数条小径,大都是用碎石板铺成的。山在这里构成半环形状,犹如伸出两只臂膀,紧紧将湖水拢住。山势没有其他山那般陡峭和险峻,而是缓缓的漫坡,顺着石板路,拾级而上,两边的树木,极其密实,树的种类更是繁多。上到半山,就看到樱树林了。据说这是从日本引进的树种,树身不高,树冠也不大。枝枝杈杈,倔强地向上挺立着,叶片不大,却极其密实。一棵一棵,有序排列,集合在一起,拢成一片数目壮观的树林。当然,如果继续围着山绕行,你还会发现杉树林、松树林,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景色。走到山顶,还有一处景观,公园里有一个纪念鲁迅先生的坐像。坐像是用大理石制成的,方方正正,深褐色的理石,四周配以黑色的边框,中间有一个鲁迅先生的浮雕。下边的一块大理石,镌刻着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整个景观庄严肃穆,体现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

转过山脚,忽然,从山里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循声寻找,在一处平地上,一男一女,两个人在尽情欢唱。没有观众,只有一两个在此休息的游人。尽管如此,两个人依然唱得很投入,他们把空旷的山野当成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从表情到歌声都十分认真,仿佛他们面对的不是山岚树木,而是坐满听众的大剧院。女的歌声非常悠扬婉转,听起来颇有几分专业的味道。下山的时候,还看见另外一些演奏萨克斯、笛子乐曲的,演奏者和前面的两位一样认真执着。山是空旷寂静的,有了乐曲声伴随,似乎少了一些孤寂,多了一些欢快。面对此情此景,不禁陡生了几分感慨。于是,信手写下一首短诗:半池湖水半湖城,柳荫树下栈道行。东边红花西边绿,隔岸问答有歌声。

……

共 28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洗尽都市的喧嚣,躲避世俗的浮华。”这样的一个地方难道不是古人们常说的“世外桃源”吗?在这一疑问地带领下,我很快阅读完了这篇散文。此文在开始部分首先就介绍了植物园所处的位置,紧接着写到植物园的水:一进公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水。然后写到了植物园的路:湖边的道路分为两层,紧靠湖边的是木栈道,供游人观光,赏玩。最后写到了植物园的景: 拐过六角亭,有一座斜立着的白色石碑,名曰映松池; 进入公园,最大的感触是绿,满眼的绿,满世界的绿;走到山顶,还有一处景观,公园里有一个纪念鲁迅先生的坐像。“半池湖水半湖城,柳荫树下栈道行。东边红花西边绿,隔岸问答有歌声。”用一首古诗词作为结尾,是对这篇游记的一个总结。完此文,我也感受到了大连植物园的确是个使人“归于平静,融入自然”的好去处。纵观全文,语言精妙,语句通畅,值得推荐共赏!【:旷达人生】

1楼文友: 10:42: 8 感谢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2楼文友: 10:4 :0 问候作者,期待佳作连连!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楼文友: 10:44:25 一篇不错的文章,欣赏,学习!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回复 楼文友: 1 :02:07 谢谢老师的点评。辛苦了。

4楼文友: 21:11:14 写景叙事,很好很好,赞赞赞

5楼文友: 06:50:29 谢谢,陕西派文友的鼓励。

6楼文友:- 0 10:06:46 流畅细腻,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与心底。有心人的笔下生情生花喽~~赞一个!问好我们大连的风暴兄弟哈。 喜山尤爱海,善水乐搏击,习文习诗作,心淡风疏竹。

回复6楼文友:- 0 11:12:47 谢谢,希望读到姐更多的作品。期待。

7楼文友: 08:16:59 山是空旷寂静的,有了乐曲声伴随,似乎少了一些孤寂,多了一些欢快。面对此情此景,不禁陡生了几分感慨。于是,信手写下一首短诗:半池湖水半湖城,柳荫树下栈道行。东边红花西边绿,隔岸问答有歌声。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男小便的时候肚子刺痛感

小便发黄喝什么好

男性为什么夜尿增多

微量元素正常值是多少
云南有哪些灯盏花药业
骨关节炎的饮食禁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