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漫话春节及其他传统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0-23
每当腊月三十的午后,神州大地中魔似的静下来,静的决绝彻底——农民不种地了,工人不上工了,干部不在人群指手画脚了,喧闹的城乡一派安宁。茫茫原野大地,唯有几只不怕冷的鸟儿在那维持着生机,日常繁忙嘈杂的建筑工地,唯有铁塔高耸张势着“建设”的存在,商店门关着,机关门关着......GDP的创造者们哪去了——回家了。共和国总理心疼呀——要损失多少“产值”,可没法子,“春节”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一往直前、无可抗拒之势裹挟着炎黄子孙“回家”!
这是种什么势头,这是种什么力量,将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吸引着回家,势不可挡,义无反顾!数千年来,人人为继,代代相传。这是“民俗”,这是传统,这是“节日”?是,但更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所在!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是一个无比强大的磁场,将炎黄子孙以“家”为单元牢牢地吸引着,凝聚着。在这些日子里,但凡炎黄子孙都要千方百计的“回家”,纵不能“团聚”也要寄情托意,表达着对家人的思念,对先人的祭奠追忆。没有文件,没有课堂,炎黄子孙们自发自为,亲历亲为,言传身教,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在那祖宗传下来的日子——团聚,祭奠。由此,春节及其他传统节日像一个无法抗拒的磁场将炎黄子孙决无遗漏的凝聚吸引。这种力量不仅伟大而且可怕,我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力量与之较量!她那排山倒海之势,世界为之震撼,地球为之战栗。于右任老先生在《望故乡》中对故乡那深沉扼腕的哭喊,余光中诗人在“乡愁”里那肝肠寸断的乡愁,那是何等的炎黄子孙情怀!民族凝聚、向心和认同如地火炽热浓烈、似山崩地裂震撼魂魄。而究其源泉,就在炎黄子孙世代传承的“民俗传统文化”之中。
由此,我想到文革十年。那是个阴冷的大年初一,生产队长根据上面指示要过革命化春节,应付着上午十点多的率领我们上工“叉田”(将犁过的水田泥块叉碎平整),其实那个上午总共也没叉完那块田,大家站在水田驻着叉田工具“钉耙”闲聊着,发着牢骚着。闲聊牢骚之余我在想:这“革命化春节”过上二十年、五十年,春节还在吗?没了春节,我们还叫“中国”吗?至于“接祖”祭奠先人那更是严格禁止的。如此长期以往,我们的“先人”还在?没了“先人”,家国的根安在?民族的魂安在?
还好,文革是半代人的时间。四人帮一倒,民间、民俗、传统的没有提倡,没有号召,就以雷动春笋之势,洪水破堤之力迅速蔓延中华大地。家国的根、民族的魂、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向心力又回来了!特别是国家将春节及其他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节假日无疑更加增强了“民族磁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由“革命”回归“传统”,我为之叫好。但稍有不足:随着城市的越建越大,随着农村的城镇化,随着生活小区功能的明细化,我们继承传统,祭奠先人的场所在哪?在我们传承民俗和传统时别光喊口号,在传承中要给“民俗”预留相应的空间。比如,我们祭奠先人“纸钱”在何处焚烧?诸如此类。当然,这里怕还有个思想进一步解放的问题。
共 119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漫话春节及其他】传统的春节它不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节日。(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压岁钱)等等年俗营造了年节的气氛。中国春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展示春节文化正成为人类共有的一项与义务。作为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在面对传统的时候,最好多一份敬畏,用我们的身心贴近传统,去感受、体味春节民俗中的温馨。感谢支持山水征文!创作愉快!【山水神韵:gaogao高原】
1楼文友: 12:29:07 当今的春节虽然没有往昔隆重,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日。在2017年来临之际,遥祝:乡里情文友!新年快乐!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老人骨质疏松护理
怎么样治疗佝偻病
佝偻病吃什么好
小孩咽喉痛的治疗方法维生素D滴剂多少钱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作用
上一篇:云水文字之家心灵皈依散文
上一篇:流年春节漫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