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认识张金平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4-05
其实,我虽然认识张金平,但对他还是缺少真正的了解。最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认真地读完四十集电视剧本《大陕北》,才感觉到张金平文笔的优美,个性的倔强,思想的深邃,视角的宽泛。一个作家的实力,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作品就是作家写在脸上的精神符号。
《大陕北》,就是张金平用他满腔的爱和责任写就的彰显陕北这块土地、彰显陕北知青生活、彰显陕北人及其知青不屈不挠之精神的岁月回顾和镜头聚焦。无疑,这是一部看后让人难以释怀、难以忘记、催人奋进的好剧本。
我看《大陕北》,有好几处都让我热泪盈眶。长工爷爷、兰花、老叫驴的死,让人撕心裂肺,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宁死不屈的精神;孙改改为救活沈亚楠掉在冰窟窿而与世长辞,高良父亲高靖远在文革时背着黑锅含冤走了,肖铁军被煤矿打坏,让人怎么也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就是那样残忍地摆在人的面前,他们都是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却冰一样地生硬地化了、走了,让人怎么能不流下感伤的泪!
《大陕北》始终围绕一种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精神写就,这种精神就是剧本里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活着,坚持着,不低头,总会成无名英雄。”就是凭着这么一种精神,电视剧主人公高良,才在那样饥饿一直伴随着他的岁月里,才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没有低下他高昂的头颅,俨然是一株陕北红彤彤的高粱,直直地矗立在陕北高原,像一面旗帜,展示着永不服输、至死也要追求丰收、追求成功、要成为英雄的精神。正是胸腔里有了这样一团火,有了这样一种精神,高良才在旮旯村带领社员们打坝、修路、办社、建砖瓦厂……走上了告别饥饿、迈向了康庄大道。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北京知青们沈亚楠、肖铁军、陈维亚、庞静及其本地知青乔麦等等一个个得以揉碎、锻造、浴火、涅槃……他们,都成为了陕北一片片盛开的红色荞麦花儿、一朵朵耀眼的山丹丹花儿。
可以说,《大陕北》始终有两个音乐主旋律伴随和贯穿承接。一个是质朴而又悠扬的陕北民歌,一个是沈亚楠手风琴弹奏的《山楂树》。每一出电视画面高潮处,总要伴随着恰到好处的陕北民歌,适时地表达了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环境。而《山楂树》的响起,总要让人感受到爱情与事业的难舍难分,感受现代文明信息与陕北文化信息的交流交融。
为了告别饥饿,不到十岁的高良克服恐惧、不怕捉弄、带着向往、拜师学艺,跟随韩司令走乡串村说书,同时结识了大师哥王铁锤、二师哥张满炕、小师妹孙改改。在一次次血与火、个人得失中考验着几个师兄师妹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每个人的大起大落、板当疾风中折射着他们的品质和意志。
陕北说书,本身就是陕北文化的一种传播,和陕北民歌一样有其巨大的感染力。因此说,陕北说书“能顶一支部队,老韩就是部队里的司令”不无道理。正因为那把说书三弦,开始改变了主人公高良的人生轨迹,开始把说书里面的英雄人物作为他的一面镜子,一直不懈地努力,不低头,成为一条汉子!遗憾的是后来在大队部抢救粮食中被大火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右手,他再也不能谈三弦、不能拉手风琴。但高良的心里始终有音乐响起,那是一种无声的音乐无声的力量,磅礴气势胸中始终蓬勃。
不能因为失去了右手就失去了对文化对艺术的追求,高良开始整理和研究陕北腰鼓。你看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手舞足蹈,踢腾翻滚,龙腾虎跃,又鼓又舞,把一种热腾腾、冒热气、敢奋斗、鼓士气的精气神毫无遮拦地在一招一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就是陕北精神、陕北文化、陕北人不屈的个性张扬!高良身残志不残,高良成功了!
还有,那带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北京知青,告别北京的校园生活,来到了大陕北,来到了旮旯村,一下子开始面对着一座座绵延不绝的大山,面对着饥饿,面对着繁重的体力劳动,面对着当时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甚至松懈了、动摇了,但在高良的带领下,始终没有倒下,而是艰难地生活着,直至再一个个离开陕北。陕北知青岁月,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或多或少,给大陕北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文化生活,大陕北也锻造了他们吃苦耐劳、善良厚道的美好品格。
《大陕北》也一直贯穿着亲情、爱情,而高良在亲情、爱情面前,始终选择了事业,选择了公道正派,选择了不屈服任何的邪恶势力。比如,和李疯子的一次次较量,成为高良的致命伤疤,一辈子也难以愈合。高良和改改从兄妹情谊发展到依依不舍的生死相依的始终没有启齿的爱情,遗憾的是改改知道自己因手术而不会再生育时流泪默默地离开了高良,也为了救沈亚楠而被冰水淹没,过早地死去。高良和沈亚楠从北京学校开始,从都爱好乐器再到沈亚楠欣赏高良的大无畏精神,最后建立起似爱情而又没能踏进婚姻殿堂的让人感伤的一段情。最终,高良还是选择了乔麦,高粱和荞麦才是土生土长的陕北农作物!他们之间没有代沟。
在这里,我没有必要对故事情节进行一一的赘述,我只是对故事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事感动着,也激励着自己:活着,坚持着,别低头,总会成为一条汉子。
陕北啊,始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大陕北》,就是这样一本厚重而沧桑的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书,一部反映了当时知青时代主题生活的书!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的生活,在那个战天斗地的时代,那个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时代,那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去战斗不去拼搏奋斗。作为当代青年,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同样没有理由不去奋斗,没有理由不去奉献和担当。我们要从《大陕北》的剧本里,翻出一柄闪闪发光的充满正气的宝剑来!
张金平,好样的!
共 216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大陕北》虽然写的是知青生活,但是,与其他反映知青生活的文艺作品表现悲剧不一样,这部剧本宣扬的是人类精神的正气歌,表现的人生命运拼搏歌。这篇文章把剧本的这一主题诠释得很清楚。在具体的解读中,剧本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让作者悲悯流泪;同样,剧本中人物不屈的奋斗精神,更让作者感动而流泪。文章重点解读了小说人物高良,从战胜苦难,从爱情,从人生追求,多角度展示了以高良为代表的陕北人那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文章对小说的其他艺术解读,更强化了小说的陕北人精神。这是一篇值得品味的赏析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1 楼 文友: 2017-04-09 22: 4:15 以前读过一些知青小说或者说书籍,不少是从揭示苦难和罪过的角度写的,而作者介绍的这部作品,却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揭示当年的知青生活,写出了生活的厚重感。所以,这篇书评文章,能带给我们以新角度的思考。 语文教师无锡治疗癫痫病费用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山西太原白癜风医院医生
如何治经期小腹胀痛11个月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如何缓解腰酸背痛
上一篇:brbr1捂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