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你的好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21
那年冬天风在吹,我们在笑。
天气很冷,农村都有烧火盆烤火的习惯。我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那天,我看火盆里的火都灭的差不多了,便两手抓紧火盆要做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端着火盆满屋子跑,口里呦呵着“卖火盆咯!卖火盆咯!卖火盆咯…”喊得不亦乐乎。你看到小小的我,端着个又黑又大还有点火星的火盆,总是慌慌张张的跟在我身后来夺我手里的火盆,担心我把火盆倒翻砸到脚、烫到手、弄到一身灰的。偏偏那时候的我又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就是不听你的话,你要抢还跟你急。我还是三四岁的年纪,我的急只有哭。你又偏偏怕我哭,那时候你的任务就是要照顾好我,最后只能任由我玩疯似的玩着过家家的游戏。而你那时候也还不是很大,长大后才知道,你也只是比我大七岁的小孩子。
我就是你的小跟屁虫,你去哪我跟到哪,即便是你上个楼梯我也跟着。家里的楼梯是那种移动的老式木头楼梯,大概五十公分宽,两三米长,两边两根较粗的木头,中间分别四十公分的距离一格一格的镶嵌的。这种楼梯对于还是小幼儿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危险的,一下没扶稳就会掉下去,而且踩那个格子也是吃力的,小短腿小手臂的。虽说很吃力,但那时我却跟的乐此不疲。然而你为了不让小小的我缠着你,既然说再跟就放屁给我吃,即使没有屁,你就把腋窝弄的嘎子嘎吱响,作势用手去抓,放到我的嘴巴里,还说,给你屁吃,当时被你逗的哇哇哭~你却开心的笑的像个,事后还要安慰我。但此后,我还是跟着你,你还是会用此方法吓唬我。
听妈妈说,你在寄宿读小学的时候,把妈妈给你的生活费,都攒着给我买了一双水鞋。仍然记得是一双可爱的橙色水鞋,这是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了。要知道那时候家里特别困难,你一个星期也就五毛钱的零花钱,不知道你得攒多久才够买一双水鞋的钱啊。每次别人说起很疼妹妹之类的话,你都讲“我就只有这一个妹妹,我不疼,谁来疼呀?”
听你说,我小时候很乖的。每次吃完饭,就乖乖的坐在家门口的大石板凳上,看到地上的鸡屎还会捡起来玩,玩着玩着还会放嘴巴里吃,还以为是糖呢!现在听着是既惊讶又无语的好笑。爸妈大部分时间都是忙农活的,大哥又上学,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你带着我的。你经常会背着我去跟一群跟你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子玩捉鱼之类的,很多时候是把我放在一边看着你们玩的,不哭不闹的,所以说我小时候真的很乖吗?
再大一点的时候,每当收稻之后就跟着你去田里套老鼠,早上去放竹筒弓,竹筒弓里会放一些诱饵,第二天去查收老鼠。通常都是有老鼠的。因为你的缘故,那时候吃了好多好多的老鼠肉。老鼠肉是脱了皮用烟熏的,变成老鼠干,炒蒜叶辣椒放点米酒,特别香,感觉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肉了,以致于每年我都对老鼠肉念念不忘。
套老鼠只是童趣之一,你还会掏鸟。只要不下雨,你就会到山上去掏鸟,后面会跟着一群你的小迷弟。你很会爬树,知道掏鸟的技巧,大多时候都能把鸟或者鸟蛋带回家的。大点的会杀了蒸汁给我吃,小点的会养着或者放了。那时候不会觉得掏鸟是犯法的,不对的,总觉得有鸟肉吃有鸟看就是最幸福的。你还会捉泥鳅,还会用簸箕到河里很多草的地方打鱼,感觉你那时候是无所不能的,好厉害的样子,简直就是我小时候的偶像呢。因为有你,我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是无忧无虑的。
你给我的记忆太多太多,带给我的感动更是数不胜数,回想我的成长历程,每一段都有你的身影。
从四年级寄宿开始,每一年开学都是你带着我去报名的。因为我的学习不太好,没能考得理想成绩,妈不想让我去读高中了,说我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的书也没什么用,学习又不好,学费还高。爸又不怎么管我的,但是你会管我,你没有那么多偏见,说我还小,本身个子又不高,不读书能干嘛。于是你硬是跟妈筹到我的学费,带我去报了名,还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不要有压力,其他的事你会解决。读大学时,生活费也大都是你给我的,每次都说,没有钱就跟你说。人家都说我有一个好,每每听了,心里总是生出暖暖的感动来。大家都说,长兄如父。我想确实是这样子的,在我身上的每一件事,你都做到了一个对妹妹该有的责任,甚至是疼爱。
生命里面很多事,沉重婉转至不可说。但我还是想简单的说一句,哥,我记得你的好。谢谢你让我如此幸运的做你的妹妹。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火盆
解放前,大多数农家都有火盆,是冬日取暖不可缺少的器物。旧时,物质文明落后,加之农民生活素来清苦,冬日无防寒设备,就用火盆取暖。每年中秋节后,各家就挖泥打火盆。多用红泥、黄泥、黑泥,泥质好,无沙砾杂物,且粘稠细腻。在阴凉处放上几天,过过“性气”,以防成盆后崩裂。把乱麻旧绳,拆细剁碎,为“麻道”,掺和在泥里,然后用瓦盆作“型模”,盆口朝下扣在地上,盆外敷一层草木灰,把泥拍贴在瓦盆上,放在阴凉处二、三日,取出“型模”,泥成盆状,是为半成品。再进行加工:收口,加底,拍平,擀光(多用玻璃瓶子或秸棒)放起阴干十天半个月。严冬一至,即可盛火取暖。农家做早饭烧开锅后,就把灶膛里的火扒在火盆里压实。彼时农家多为三代同居,火盆一般放在老人炕上。小屋子有一盆火,既可烤手又暖屋子;有时哄小孩烧土豆,妇女烧烙铁烫衣服,也颇方便,可谓“一盆多用”。建国后一个时期,乡村不少农家还有冬天用火盆的。如今边远村屯间或有之,一般地方已不多见。
上一篇:它藏着陈忠实的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