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临见真趣艺术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2-06
“活”临见真趣。
程庆拾 古 生 。
准备写一篇初学钢笔画如何临摹照片的文章,想到“汤向钢笔画交流群”里新认识的钢笔画爱好者徐建兵,前两天所发他的一幅老宅题材的临摹钢笔画作品,显得颇空灵,个性足,且能得照片临摹的真趣,于是希望以此作个案,进行重点剖析,以发现优长,肯定与鼓励为主。我当即与他,得到支持。
这是一帧竖式作品,《浏阳龙伏沈家大屋》古旧的老宅院落一角,墙,柱,穿斗,窗户,天井之属,破败阴湿,神秘幽僻,都按原照片进行了客观真切的再现。此照片与临作纵深感十分强烈可观。地上的浅浅绿苔,还有柱础傍边的小草,使照片颇现一股凄清落寞之美。也不难想像其兴旺之时的庄稳气派。
面对这样一帧满含历史信息的照片,他的临摹并非亦步亦趋,事无巨细一股脑照着描画一通了事,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并根据需要作了若干“加工改造”
一是将柱子本来的弯曲度加大,这样就既增强其古旧感,也使作品看起来更有情趣。
二是对空间纵深感的客观再现,没有弱化,也没有强化。这便使这帧钢笔画作品具有客观可信的历史沧桑感,而这正是此作的“画眼”之所在。
三是下笔肯定,洒脱,利利落落,而非拘谨或潦乱。也就是说,具自信,有定力,一切都按自己的需要续续画来,甚至可见其性格与情怀。
四是取舍明确,将不必要的细节有意摒除,如照片右上方附近建筑楼上的铝合金窗框,与整体气氛完全相违,便将其大胆隐去了。也就是要什么,留什么。
五,画得活泛,有情趣,而非死抠死临。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也是作品打动人心的地方。这一点,徐建兵基本上做到了。
我感到徐建兵的这幅临作,处于二和三之间。他有一定的改变,有的改得好,有的则不足,如左侧墙面的透视就有点想当然,不尽合理,条石门框则比照片画得低了一些,有矮塌塌的感觉。另外,此门框内的空间,本来可以处理得很妙,也是此作的看点之一,可惜据他自己说的,为图省事几笔就全填黑了,留下遗憾。
虽然有这样一些不足,但此临作依然不失为一幅比较好的作品,可圈可点,特别是充盈其间的一股“活气”十分难得。
这也是笔者对钢笔临摹照片的基本看法,只不过借徐建兵这帧画作,进行了一些阐述和梳理。其实,这也正是当年他的湘潭老乡白石老人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观点的一些新的诠释罢了。太似(全然照搬,生怕落了什么东西 )为“媚世”太不似(仼性胡为,全凭想当然 )为“欺世”不可不审察而为之。
换言之,这样的通过临摹照片来提升钢笔画的水平,得追求“真”“美”和“我”三个字。“真”即像,“美”即和谐可观,而“我”则是要展现的创作实力与个性风格。
特别是初学钢笔画,希望通过临摹照片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朋友,不妨读一读这篇文章,看一看徐建兵的这幅画和照片,或许也能有所收获呢。
我看好建兵的路子与聪慧,希望他继续努力,最终达成自己的心愿。
•• •• •• •• •• •• •• •• •• •• •• •• •• ••。
徐建兵,197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现从事广告设计和美术培训。我从小喜欢画画,从2016年开始画钢笔画。首先是想把老家已经拆掉的旧房子画下来留作纪念(作品中《老屋印象之屋檐》就是老家厨房外屋檐的特写)后来很多亲友过来找我帮忙,画他们的老房子。2017年3月浏阳电视台、浏阳日报、智慧浏阳和微浏阳等媒体网络相继对我画老房子之举继续采访。
我的确有个想法,就是用钢笔画的形式,把浏阳有历史、有故事的古老建筑(包括已经拆除、损毁、消失了的老建筑)画下来,以保留住古浏阳之美做一次展览,印一本集子,来展示我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美丽家乡。
2017年8月29日。
于古西域夕拾轩。
以下为其他画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