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散文纱碗橱外一篇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09-11
摘要:伟大的母爱,赋予了它在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光彩。啊,慈母在我心,苍天保佑,福寿永绵长! 纱碗橱
好友住在一所古老的四合院里。一日,她邀请我去她那儿做客。在她家老式的厨房里,我看到了久违的纱碗橱——记忆中的纱碗橱。
纱碗橱就是我们这儿装餐具的橱柜。橱内分层内放着各式碗碟,橱子的下半部分有抽屉,可以放些炊事用品。这个长方形的木质柜子,靠墙的一面是木头的,其他的三面则是纱窗,窗框四周罩着一层细眼的绿色纱。这样空气可以流通,未吃完的剩菜放在里面,才不会闷坏。我有时想,它的存在,就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美德的一种弘扬吧。
我们家的纱碗橱,功能除了摆放碟、盆、碗、筷外,还盛放着母亲的“厨艺”。新鲜煮就的膳食,午餐吃剩的菜肴,以及可口的酱菜,红油的腐乳,喷香的茶干,翠嫩的榨菜……都搁在里头。这些食物散发出的袅袅香味,对于儿时馋嘴的我来说,好似盘旋在橱柜里的幽灵,四季不散。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肚子里总是空空的。连蹦带跳地奔回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踅到纱碗橱前,踮起脚尖,把饥渴的眸子紧紧地贴在橱门上,透过纱,偷窥橱内乾坤。我那灵敏的鼻子总会早一步探知到橱柜里的秘密。啊!是心爱的狮子头,还有大个的卤蛋呢。灿烂的笑花,刹那间在童稚的脸上绽放。如果闻到了自己不喜欢的味儿,比如,蚕豆酱菜瓜,青椒炒茄丝,油焖小青菜啦,笑容便会冻结在嘴角,然后,怅然若失地走开。可一等母亲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时,我却早忘了刚才的不快,风卷残云般,狼吞虎咽起来。
那时候,年少无知的我,不知道纱碗橱里的香味与母亲钱包的宽裕度密切相关。我小学三年级时,有次期终考试。中午,饭桌上只放了一盘青菜炒百页和一碗大葱炒豆酱。我端起饭碗,觉得好委屈,还没张口吃,眼泪就一下子掉了下来……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傍晚,我考完试回家的时候,发现纱碗橱里放着两个圆嘟嘟、黄灿灿的荷包蛋,是去上夜班的母亲特意为我准备的。
还有一次,不懂事的我,竟把母亲放在碗橱里,当晚饭菜的一碟盐水毛豆,当零食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于是,我很是忐忑地等待着母亲的责罚。到了吃晚饭时间,母亲打开碗橱,她只是略微看了下,就转身到厨房凉拌了一根黄瓜。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们家条件最艰苦的时候。可不管家里经济再困难,母亲总是变着法子,尽量丰富着碗橱里的内容。长大后我才明白,那纱碗橱里盛放着的,何止是饭菜,而是爱,是母亲对子女深深切切、满满当当的爱。那爱,如蓝天一样宽广,如湖水一样平静,如春风一样温暖。
那是一个雨后的黄昏,母亲突然卧病在床。此刻,没有了香味缭绕的纱碗橱,好似一座空城,清冷空寂。放学到回家,又冷又饿的我,徘徊在碗橱前,再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第二天中午,当香味再度从纱碗橱里飘出时,母亲恢复了健康,家又重新充溢了温暖、愉悦的气息。
如今,已很难看到纱碗橱的踪影了。它的消失,意味着一个“紧衣缩食”时代的结束。现在的家庭主妇,秉承健康科学的原则,差不多每一顿都会做新鲜的,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剩菜,即使有一点,也用速冻保鲜的冰箱来保存,根本用不上笨重又占地方的纱碗橱了。
我久久地伫立在纱碗橱前,儿时的画面一再地闪回。一时间,竟悲欣交集……纱碗橱的存在,也是母爱的存在呵。伟大的母爱,赋予了它在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光彩。忽然想起,近来我读过的一首英文诗歌《慈母颂(MotherMachree)》:我爱你,如银的发丝,闪烁着深情的光芒;我爱你,额上道道皱纹,岁月刻满沧桑;我吻你,勤劳的手指,双手柔情温暖我心房。啊,慈母在我心,苍天保佑,福寿永绵长!
今天晚上,我打算去看望独居的母亲,和她聊聊有关纱碗橱的往事,顺便煮一点她喜欢吃的盐水毛豆带过去。
纱碗橱,再见了。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我对纱碗橱的眷念与不舍,也无法体会我那份飞扑进家门偷窥纱碗橱的快乐,但那些记忆对我,却是铭心刻骨!
鞋底情缘
晚上,我陪着母亲一起看电视。我已有一个多星期不回家了,她显然很高兴。
可刚看了一会儿,竟发现,她在一针一脚地纳鞋底。原来,新年将至,她在为小侄女准备过年穿的棉鞋。我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有多少小孩子穿这种老式的布棉鞋?皮鞋、运动鞋她多得穿都穿不过来呢!母亲却说,那些鞋子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货儿,还是自家做的布棉鞋更暖和,更舒适。
于是,我只能沉默了。
纳鞋底是上世纪60、70年代,我们这里一种做布鞋的方法。先把白布若干层重叠,中间抹上糨糊。然后,用白线一针一脚细细的纳过去,针脚越细越密,鞋子的寿命就越长,穿着也就越舒服。纳鞋底是做鞋的关键,鞋底完工了,做鞋就简单了,往往只要一天左右,一双布鞋就能完成。这种布鞋透气性强,穿着轻便舒服且没有湿气,当年,很是流行。还有,这种鞋有个最重要的优点:省钱。所以,深得老一辈人的青睐。
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都会为我们换上一双崭新、笔挺、暖和的新棉鞋。穿着母亲自做的新棉鞋,既温暖又舒服,内心会飘过一阵怡然自得的欢欣。就像解晓东唱的那样: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那温馨美好的记忆,至今忘不掉。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几乎是手不离鞋底的,似乎那鞋底永远也纳不完。
那时候,看一个女人手巧不巧,就要看她纳的鞋底好不好。而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是要看针脚是不是够纤巧稠密,行距是不是细致匀称,此外,还要看“勒线”的技术,线勒得够不够深度。勒得深,用的力气就要大,据说,这样纳出的鞋底才会结实。所以,鞋底很不好纳。但是,母亲却是纳鞋底的“高手”。她纳的鞋底,不但针脚匀净,错落有致,而且,她还能在鞋底上绣出花样。什么牡丹花啦,蝴蝶花啦,红双喜啦……一双鞋底纳成功,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足见母亲花费的时间与功夫。
在看电视的间隙,我转头看了看母亲。
此刻,她正戴着老花镜,佝偻着身子,细致又耐心地一针一针,认真地纳着……我心中一阵感动。她这朴实无华的动作,蕴含着一颗毫不张扬的爱心,往往比千言万语更能打动我们。从前,母亲是为我和哥哥纳鞋底,如今又在为我们的孩子纳!母亲的爱呵,绵延不绝,正在静静地扩大着,延伸着。
当银针划过她鬓角的那一刹那,我才注意到母亲满头葱郁的华发。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母爱更美好、更深沉、更无私、更真切的感情。
银针上下翻飞,鞋底左右舞动,逐渐成为精巧俏丽的针脚,秀里秀气的,煞是好看。我想,母亲不是在纳鞋底,而是在“绣”鞋底,因为每一针,都饱蘸着她轻易不挂在口里的爱。
母亲为侄女纳的鞋底有些大,我说,大了吧?她笑笑说,小孩子长得快,说不定明年还穿不上呢!此刻,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母亲心中蓄满对孙女的爱,所以,“期待长大”,便成了她最大的愿望。倏的,孟郊的那首《游子吟》又涌上心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母亲和世界上许许多多母亲一样,把伟大而无私的爱厚赐我们,不要求一点回报。但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拿什么回馈给您呢?穆尼尔纳素夫说过,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
此刻,我看电视的眼睛,湿润了。
“妈,我今天眼睛有些发炎,我们不看电视了,你陪我早点睡觉吧!”我说。
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小时候,母亲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纳鞋底,纳着,纳着,她竟趴在床边睡着了。我连忙起身,为她盖了一件棉袄……
有些情缘,是平常人眼中看不见的风景。母亲这份鞋底情缘,做儿女的永远明了,永远感激。
共 29 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非常动人朴实的两篇短文,心海中存贮的那些情景,在作者娓娓道来的言语中,又向我们走来。相信无论时光如何荏苒,有些记忆会落地生根。而那些难以忘怀的美好,无一不和我们成长中的母亲相连。早春的午后,在作者的牵引下,那悠远淳朴的岁月,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值得品味的美文。(:梦君)
1楼文友:201 -0 -1 15: 0:21 看着你的故事,想着我的童年。怀念我们的过去!
2楼文友:201 -0 -1 18:1 : 7 感谢赐稿,问好潮仙!祝春安!
楼文友:201 -0 -1 18:5 :44 谢谢梦君老师情真意长的点评!我会更加努力。祝春天快乐!
4楼文友:201 -0 -1 18:57: 1 谢谢一盏茶心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与帮助。您百忙之中,不忘给我点评,辛苦了。我很受鼓舞,会更加努力的!祝:开心、快乐!
5楼文友:201 -0 -15 10:1 :55 历史的纪念,更显得弥足珍贵。
宝宝积食不吃饭怎么办
宝宝积食吃什么消化不良
宝宝积食该吃什么药
医药健康-全民健康网热淋清颗粒能治尿路感染吗
尿酸值是多少
上一篇:晓荷人间百态致我的女儿随笔
上一篇:军警也说宝玉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