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樊胜美式父母民生之声哈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2-01-19
为什么有那么多“樊胜美式”父母-民生之声
关于重男轻女这件事,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些妈妈会不喜欢女孩?不理解的原因很简单:妈妈不也曾经是女孩吗?当妈妈有了强烈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后,难道她不是在轻视自己吗?
看剧:樊胜美和她沉重家庭间的血泪故事
最近一直在看《欢乐颂2》,里头涉及大量社会问题,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樊胜美和她沉重家庭之间的血泪故事。
樊胜美有一个不争气的哥哥,但无论这位哥哥多么不争气,也不论樊胜美自己多么争气,父母始终喜欢的还是儿子。樊胜美从来就是父母用来服务儿子的工具。无论儿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们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樊胜美善后
,而且毫无愧意。在樊胜美母亲的眼里,牺牲女儿,成就儿子,再自然不过。
生活中,像樊胜美一样遭遇的女性很多。
最近有个报道说,一个叫唐璐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出10万给自己的弟弟买房。而唐璐从小就跟外婆一起生活,对父母的记忆相当模糊,特别是在弟弟出生之后,爸妈就更无暇顾及她了。可就在自己的婚事还没张罗到位的情况下,父母却逼着她出这钱。打给唐璐父母,其父这样说道:这钱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一分不能少,这是做姐姐的。
我的问题是,当妈的没法体谅女儿难道不是自我歧视吗?
现实:女性普遍存在自虐式歧视女性倾向
这种自我歧视,实际上可能相当普遍。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女性最好的嫁妆是贞操这个话题时,最让我震惊的,不是此人公开宣扬腐朽的女德观念,比如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总挨揍的女人不容易生病等等,而是我发现,公开宣扬这种观念的,竟然是一个叫丁璇的女性演讲者。
也可避免因为用户缺乏知情权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投诉。目前电信运营商正通过改造和完善计费系统、支撑系统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丁璇是极少数。但我们没法否认这个事实:这种疯狂的自虐式歧视女性倾向,确实存在于许许多多母亲的思想观念里。
这些妈妈,年轻时可能遭遇过丈夫暴力、家人歧视、被当成水一样泼出去的痛苦,可当她们有朝一日媳妇熬成婆,却一样继续歧视同为女性的儿媳妇或女儿。
樊胜美式的妈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母亲:宁要坏儿子,也不要好女儿。
解释:重男轻女是为了家庭延续香火
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有人解释说,那是因为妈妈和婆婆们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生活太久,于是思想也就扭曲了,从而认同了这种歧视观念,类似于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解释,似乎有些太西式了。
还有人觉得,母亲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因为男孩可以将来为自己养老送终。这好像也有点牵强。因为让男孩给自己养老送终,没必要歧视女孩,多一个人养老送终,岂不是更好?何况,相对坏儿子,好女儿肯定更有能力照顾自己。
部分宁要坏儿子,也不要好女儿式妈妈,很大可能是中国畸重的家庭观念造成的。因为那些妈妈和婆婆们所有重男轻女的首要动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满足整个家庭延续香火的需求。
家庭,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学者吴飞认为,家庭对于个人具有根本的存在论意义,他们的生命就是作为家庭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当年陈独秀对于国人为家庭而忘了自己,感到非常悲哀和愤怒,他说,以家庭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直到今天,当我们讨论女性权利时,可能都还得先讨论被家庭淹没的个人权利在当下,大量重男轻女的妈妈和婆婆的存在,提醒我们的正是这一点。在我们这里,重男轻女,不仅仅是两个性别之间的高低贵贱之别,还有可能是个人权利被淹没的问题。
其实,唯有一个人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才有可能不自觉地自我歧视、自我贬低。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如果要谈论消除性别歧视,依然需要强调个性自由、冲破家庭重负这层牢笼。其实大量樊胜美式的母亲,让我想到也正是中国人生活独具特色的一面:历史在不断更新,可它在很多地方却又似乎毫无变化。
¥ 打赏支持
肠道敏感减肥期间总是便秘怎么办
肠炎怎么调理
上一篇:为了确保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