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徐怀中小说来也匆匆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20-01-07
重读徐怀中小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觉得这篇五、六年前的作品依然能够唤起自己的阅读欲望,并引发一些思考。
小说开头有一段很长的关于地震预测的描写。经过各种调查研究,专家确定地震将要发生。然而地震最终却没来。对此作者虽然怅然,但是也很高兴,因为毕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是啊,当一些东西离我们很近时,我们就觉得恐惧,甚至有些疯狂,有人仍然在追名逐利,有人却在考虑伤亡损失。灾难来临,人人有别。作品无形中会使人思索:无论地震来没来,我们在恐惧之后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处于自然宁静状态,隐隐约约的,便可感知、领略下文所提供的故事之奇妙。否则,那就什么也没有了。就像地震没有发生。第一节其实就是全文的“眼”,也即铺垫。下文的故事,权视为一种“地震”。来自心灵深处的地震。地震烈度,就看读者的心理素质状态了。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纳闷于作者在叙述故事之前要先提及有关地震的话题。反复读过之后,我隐隐感觉到,作者是将地震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思考的。女士的来去毫无征兆和痕迹,像地震一样,你觉得它会到来,其实离你很远,甚至已经在离你最近的那一刻灰飞烟灭。然而当你无法预料的时候,它却来得那么自然和从容。这位女士来得蹊跷,走得茫然,什么都没有带来,却又孤单地离开——人生不也是充满了这种偶然与必然么?
那位女士不想活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地震”——对风平浪静的生活的强烈背叛,叫人无法不想她内心里的那种绝望是怎样凌厉决绝地彻底摧毁了她的心理防线。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从生到死,再自然不过。可人偏要生出许多的“为什么”。心里头注满苦水。死心塌地。沉重的头颅越发沉重。深深绝望。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全社会的不幸。随着社会进步,众多观念风起云涌,对人们形成重大冲击,使得人们在社会变革中痛苦挣扎,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人们惶惑,恐惧,也在不断挣扎和反思,自己究竟应该怎样面对这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究竟应该去依靠和信仰什么?
作为一个有着很高学历、有着高薪工作的美丽女士,她的人生本来可以十分美好灿烂,但是她却选择自杀;选择抛弃一切负累, 跃进深海,渴望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活出了自己的意义。她选择赤身裸体的自杀,就是对这个世界的极端反抗,对传统价值观的有力挑战。她确认自己是一个“人”。她干干净净地来,也要干干净净地去。什么功名,什么利禄,在你死去的那一刻,已经不属于你。而你还在用你的生命与时间去追逐那些没用的东西,迷失了自己宝贵的单纯,失去了简单的快乐,还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呢?这便是她的思维逻辑。换一个角度说,她进入一个死胡同,实属一种自我封闭。她把自己裹在一个硬驱壳里,使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样极端的后果,就只能够导致自杀。其实女士是达到了一种境界。其实作者向人们揭示出对一种生活心态、抑或是对当今大部分人之心态的诘问。
当个性化与社会对抗无果之时,悲剧必然会诞生。在灾难面前,人的承受能力如何?这篇小说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姑娘招儿——小说《青铜》中的女主角。一个女子,甭管她做外面那事的动因、初衷,总而言之她想重新活了,即改邪归正、即从良。她的捐款助教,在她眼里是自然的,在别人眼里则十分异常。只要曾经在污泥浊水里滚过,就无法再恢复清白。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她没有做好事的权利。或理由。于是她没有立身之地。阿Q想革命而有人不准其革命,想当然地革命却掉了脑袋,还不明不白。招儿一心想做些善事,她看着村里孩子上学辛苦,她想尽自己的力量。但是人们不能够正确看待她。其实比招儿坏百倍、千倍、万倍的人,有的是。问题是,招儿是一个女子,是一个想弃暗图新的女子,这就不容易。人们就不容她。她只好选择自杀。
招儿如果不选择自杀,她会怎样延续生命呢?含羞忍垢,含悲纳愤——要她回归天然的、自在的人生状态,是不可能的了。而女士本来就在天然的、自在的人生状态里,她却不堪忍受灵魂深处的风暴。她走向死亡是势不可挡。她鄙夷包装、伪装、欺骗等等勾当,因此她选择“裸体投海”,以自己平静而壮烈的行为,表明一种坚决地回归自然、回归真实的心态。
招儿是想活不能活;女士是能活(?)不想活。俩人的结局都是死亡,手段都是自杀,虽然提供给人们的思考不尽相同,但是她俩的命运却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不能承受生存的重量。人生的灾难,扼杀了她俩。她们无法抗衡生活的强震。
脆弱使然。坚强些,看开些,举目于外界别人,正视外界与内心,管他风霜雨雪,珍惜生命,尽力活好,会有意义的多,有意思的多。不然,又怎样呢?总不能大家伙儿全体自杀吧?不幸、痛苦是客观存在着的。要紧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它们。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大智若愚。不能太在乎,不能认真,顺其自然。可是,良心、道义、、权利,一切的一切,我们拿它们可该怎么办呢?每个人身上天然的品行被社会剥夺的太多了,忍让便是罪恶。于是选择死亡似乎显得高尚了。于是两篇作品在同一个题旨上引领人们进行思索,让读者自己去见仁见智。
军旅作家徐怀中这篇小说,对于他个人来说是一种全新尝试,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全新阅读。我以为,该作值得一读再读。(2005.12.28.)
共 20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作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中主角的自杀,剖析了生活中的强震,给人生活带来的困扰,其实质与现实中的地震一样——死亡。阐述了心理承受能力与生活压力之间的关系,并且与《青铜》相比较,更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证明了心灵的脆弱将会导致生命的脆弱。只能一如笔者所言“坚强些,看开些”,“不幸、痛苦是客观存在着的。”等等,都是笔者从文字里所得来的感悟,相信对于我们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是一堂很生动的课。【:水晶心香】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7:20:49 从阅读中感悟,这一番感悟带着对人物深层次的剖析,欣赏! 一个简单的人,因为沉默太多,偶尔写字……
2楼文友: 20:27:06 说到自杀者,他或她还是活得不够坚强吧!挺住,就是人生的胜利。 喜欢空想、幻想、梦想,就是不用实际行动去为理想而努力。
楼文友: 11:0 :45 读了头几句,就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的热爱着这篇文章了。 发表文章近百篇
锦州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小葵花露
长期便秘会导致什么后果
上一篇:br你问我纳兰性德是谁
上一篇: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