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牌坊与鲍氏家族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2-21
说到徽州我们会联想到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会联想到徽派建筑(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和四雕(木、石、砖、竹),文房四宝(徽墨、歙砚、宣纸、笔)。会联想到徽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剧、徽篆,会联想到徽州名族(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等等让人敬慕和向往的传奇。而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距歙县城西15华里棠樾村的鲍氏家族。
鲍氏家族是徽州名族之一,拥有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棠樾牌坊群,中国历史唯一专为女性修建的祠堂——清懿堂,以家族姓氏命名、结合江南风情与徽派建筑风格的鲍家花园等等,活脱脱的呈现出当时鲍氏一族的辉煌与荣耀。也同时说明了鲍氏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与品德,受到了朝廷与百姓的表彰和认可。
鲍氏一族子孙自古至今,一直延承“忠、孝、节、义”的家训家风,办义学、设书院、置义田、修大道、铺桥梁、济四方、言必信、德必重、行必实、执必果。
在导游热情高识的引导下,走进鲍家花园。导游应景应文仔细地为我们讲解着鲍家花园的景色、风水、历史。距歙县城西15华里与棠樾牌坊群相谐互生的鲍家花园,北靠松林茂密的灵山支脉——龙山,南临徽州盆地,是以徽商私家花园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结构落错有序,筑饰素雅闲适,引得诸多游客(包括明星、名人及国家领导人)都慕名而至。这里拍摄了许多电影、电视剧及综艺栏目。特别是它汇集徽派盆景艺术之精宝,展现大型山水之意趣,惊叹园丁技能之超凡,赞许鲍家文化之高涵。身在园中,能与花木为友,与茶月为趣,而忘凡苦。亭山、阁楼、书墨,盆景花鸟,蝶舞鹦咛,水光潋滟,清风和畅,在烦乱的现今生活中,这样优雅的环境,这样慢节奏的氛围,怎不让人闻名而来,久处而忘返!
从鲍家花园来到棠樾牌坊,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祠堂——清懿祠,就豁然入目。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就自然与祠堂无缘。而在清代嘉庆年间,棠樾村大盐商鲍启运借以纪念为徽商做出同样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从而打破封建传统思想,创建了这中国封建时代历史性、唯一性的女性祠堂“清懿堂”。从此鲍家女性不但可以入祠堂祭祀、共商大事。祠堂内并且还立有许多鲍氏杰出女性的牌位,以供后世子孙尊仰、祭奠。这一改变,将当时整个女性在家族与社会的地位都有所改善和提高。清懿堂阔16.9米,进深48.4米,5开间, 进,依次为门厅、主厅、寝厅、享堂,整座建筑以硬山式高低错落马头墙外观为主要特色,惟有后进部位为歇山式阁楼。双天井、石柱、龛座、栏杆八字墙等皆精雕细刻,其规模与细致,庄严与典雅绝不亚于男祠。清懿堂龛座上陈列着鲍氏贞洁烈妇59人之多,每位先贤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例如:“催乳哺弟、送夫经商、养老恤孤”等贤德事迹,这些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她们的事迹,为华夏女性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从民间到官府,贤淑的女性都来向她们学习。而男人们也渐渐的开始学会爱护和尊重广大的女性了。
除了清懿堂,在棠樾村头还坐落着7座气势恢宏的古牌坊。记载并歌颂了棠樾鲍家的“忠、孝、节、义”的高德操守,并传扬和肯定了棠樾鲍氏对家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忠”字在心,以诚为行。大忠大贤者,必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社会,忠诚于家族,忠诚于家庭,忠诚于朋友。一个“忠”字,会让人产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价值观,使每个人都勇于承担的,从而社会和谐,家国昌盛。棠樾鲍象贤尚书坊便是著名的“忠字坊”。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曾任御史、按察使、刑部、户部、兵部左侍郎。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乱,两广击退倭寇,山东、陕西屡屡带兵立功,所以在其仙逝后被朝廷追封为“工部尚书”,并赐这座“忠字坊”。牌坊上刻有“赠工部尚书鲍象贤”八个大字,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及“官联台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鲍象贤因为生性刚直不阿,一度受到权贵排挤和中伤,也被朝廷几度罢贬和提拔。但他一直以“官不择位”为准则,不卑不亢的为家国默默付出。故曾被誉为嘉靖朝的“中兴辅佐”。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儿女回报父母的行为。自古典籍就广为记载了“孝”道文化,例如:《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从典籍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孝”乃是国之本,家之本。更是天地循环,人类所必需尊从,也是人类生存所区别于动物和不可缺乏的真意。棠樾“孝子坊”有三座,分别是“鲍逢昌孝子坊”“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每一“孝子牌坊”的故事都足以感天动地,让人敬慕流泪。
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明末大乱,鲍逢昌父亲为家计而一人出外谋生,后久无音信。鲍逢昌因思念父亲心切,虽才年仅十四岁,就下定决心外出寻父。因家境贫寒而自己又年少,只能一路边乞边问,这一寻就长达三年之久。或许正因他三年不怕困苦,其心感动了天地,三年后一日在甘肃的雁门古寺遇到了失散已久的父亲。当时他父亲已重疾缠身,背长痈疽。鲍逢昌不怕肮脏和传染,亲自用嘴为父亲吮吸背上的恶脓,经多日的吮吸和鲍逢昌的精心调理,其父的疾病就逐渐的痊愈了。可当鲍逢昌把父亲一路搀扶回家时,又发现母亲已重病卧床了。他遍请周围的医生,却一直无好转。而有一位名医听说了鲍逢昌的孝行,特为鲍逢昌开一药方,但药方中有一味叫真乳香的药,实是难求。此药生长在浙江桐庐县境内的富春山悬崖上,鲍逢昌便不畏危险,披荆斩棘,在当地药农的指点下,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挖到了此药。名医看药已全,便眉头紧锁的对鲍逢昌说:“药虽全了,要缺一味很重要的药引。”鲍逢昌回问:“请先生告知,还需什么药引。”名医答到:“此药方还需亲生儿子身上的肉熬汤做药引。”鲍逢昌大笑道:“这有何难,我的身体发肤都是受父母的恩赐,何况这是还些血肉给母亲治病。”说完,鲍逢昌便偷偷的割下自己的一块大腿肉给母亲熬汤煎药。果不其然,母亲喝后就很快的好转康复了。鲍逢昌“千里寻父”和“割股疗亲”的事迹在朝野和民间都广泛的传颂开来。逐于乾隆三十九年下旨赐建鲍逢昌孝子坊,并将其事迹载入历史。
慈孝里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1年)。相传在宋末元初,社会动荡,盗贼四起。鲍氏父子(鲍宗岩、鲍寿孙)被乱军所获。乱军首领说:“你二人必杀一人,是杀父还是杀子,就由你们父子自己决定了。”这是多么恐怖和悲惨的事情啊!不曾想其子抢先跪到乱军前,面脸涕泪的为父亲讨饶:“我父亲年老体弱,杀他太惨,不能杀啊!不能杀啊!如果要杀,那就请杀我吧!”当乱军将其父松绑时,父亲有满面涕泪的跪到乱军前,为其子讨饶:“请不要杀我儿子啊!杀了他就断了我的香火啦!我儿子还没有娶亲,你们如果要杀,那就请杀我吧!那就请杀我吧!!!”因他们父慈子孝,不畏生死,在极为危险的关头,都一心一意的保护着对方,这样的场景,就连杀人不眨眼的乱军,也真实的为其感动了。不仅没有杀他们,还为其松绑,将他们放走。明、永乐朱棣皇帝在《宋史、孝义篇》中得知此慈孝事迹,特赐建“慈孝里坊”,且御赐《慈孝”诗一首。到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来到棠樾看到慈孝里坊。为追奖他们的慈孝行迹,为其赐对联一幅(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
“节”大志者必气高而节守,大贤者必心清而行正。气节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气节守则天下信而兴,气节失则天下乱而衰。而我这里要说的并不是那些让人听闻就气血澎湃的英雄事迹,而是鲍氏贤妇们的贞节善行。这个“节”字,可以让一个家庭和谐美满,可以让一个家族和谐兴旺,家族兴旺,国家也就兴旺,国家兴旺,天下也就太平了。在棠樾鲍氏有两座“节孝”牌坊,“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每一座节孝牌坊都写下了鲍氏贞节烈妇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从而也证明了妇女在家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87年)。在明、清鲍氏家族共有59位贞节烈妇,于丈夫去世后乃不改嫁,并上孝下慈的节俭持家。具县志记载:原籍上海嘉定县的吴氏,22岁以继妻身份嫁入棠樾鲍家。入门时就昼夜不停的护理着重病的小姑,29岁时又不幸的丈夫去世。正值风华的她却立志守节,终身不再改嫁。将丈夫前妻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教育抚养,将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尽孝。她平时省吃俭用,在年过六旬之时,又将自己长年的积蓄全部捐出,用于修建棠樾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坟。她的善行感动了鲍氏全族及当地百姓和官员。遂上报于官府及朝廷,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它牌坊相等的节孝牌坊。
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69年)。牌坊结构尺寸:四柱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宽8.75米,高约11米。字牌东侧刻有“矢贞全孝”,西侧刻有:“立节完孤”等大字。据歙县志载:汪氏25岁丧夫,守节卒,年45岁。鲍文龄的贤妻汪氏才二十岁,鲍文龄就已辞世。汪氏将所有的胭脂花粉都一一丢弃,立志守节,担起了持家和教育孩子的重任,用她的青春和才华,终将儿子哺育成才,考取功名。而正当她可以怡享清福的时候,汪氏却因长年积劳成疾,于四十五岁不幸辞世。他儿子感其母恩,为尽孝心,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皇帝同意为其母立座节孝坊。皇帝感其孝,又感其母的贞节,特下诏书同意建坊,并在牌坊的龙凤板上刻上“敕建”二字,以对汪氏做出极高的赞誉。
“义”者乃仁爱与正气也。道德仁义礼,一个“义”字是中国道德范畴中的公正仁爱的代表。义薄云天,仁义天下。在棠樾牌坊中有一座“乐善好施坊”的“义”字坊,其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身为两淮盐运使司的鲍淑芳,在安徽、浙江、江苏三省军饷匮乏的情况下,他忧国情,体君意,发放了三省三年的军饷,使得国家安宁。在嘉庆年间,淮河、黄河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鲍淑芳又亲自带领众商户捐米六万石,麦四万石,捐银三百万两用于赈灾治水,又修筑大堤八百里。并在故里修祠,办学,铺路,架桥。当时各大官员纷纷上书朝廷,朝廷也感其仁义而特批为他立了这个“义”字坊。
棠樾鲍家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礼智信”为家训,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立身处世原则,在徽州这一中国自古繁盛的州郡,成为了徽州的名门望族。老子有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鲍氏家族就是世世代代都遵守着“忠孝节义”。虽然其中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苦。但他们都坚信着,都一路坚强的坚守下来了。古人说得好:德贤于天下,天下必以福而报之。棠樾鲍家就是中国具有德贤家族的典范,望我辈都能敬之,学之,以身守德之,兴家富国之。
共 429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结合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细致描写和介绍了徽州名族之一,中国具有德贤家族的典范,距歙县城西15华里棠樾村的鲍氏家族。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棠樾牌坊群,那个中国历史唯一专为女性修建的祠堂——清懿堂,以及那些自古延承至今有关忠孝节义的家训家风故事。内容丰富,资料详实,鲍氏家族贤德家风和为人处世的品格值得学习,读后非常受益。【:执手今生】
1楼文友: 1 :47:21 的确是贤德家族的典范。文字厚重,内涵深刻,拜读!向作者问好!
2楼文友: -01 06:27:24 当理想普照大地,当梦想照进现实,一路走来的泥泞与坎坷都化做春泥滋润心田,一路的荆棘与挫折都化做成功的见证,激励我们不懈的追求。祝老师再创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怎样检测骨质疏松
老人骨质疏松食谱
老年人缺钙有啥症状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疗效如何九华痔疮栓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