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从宋濂与季布故事中想到的杂文随笔

文章来源:吴江文学网  |  2019-11-21

摘要: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有的人总是认为只要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诚实与否并不重要。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反而丧失了坦然的快乐,引来了诸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烦恼。 一

宋濂是明代散文家,文学家。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能去向别人借。每次借书时,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心疼地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着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又是心疼又是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山的寒啊!”宋濂说:“要是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也就是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所以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由衷地称赞道:“年青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弟子规告诉我们“凡出言,信为先”,古往今来,凡是诚实守信的人,品德都是高尚的,诚实守信的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诚”即诚实诚恳,是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是主体“内诚”的外化。诚多指“内诚于心”,是人的基本德性和精神状态的道德范畴,它又表明物质或思想是实际存在着的真实无妄的。信侧重于“外信于人”,即言由心出,表里一致。诚与信的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并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形态,这是道德的基石。

诚信本身并不是黄金但比黄金更贵重,所以黄金有价,诚信无价。《礼记大学》中说做人要“慎独”,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真正的君子,即使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严格地自我反省,做到心中坦坦荡荡,行动光明正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口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儿时的两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告诉了我“人要诚实,要表里如一,不能弄虚作假”。如今想来,这对我以后如何做人和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记得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老师在课堂上报分数时,我考了100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可卷子一发下来后发现有一道题目是错的,可上面却打了一个勾号。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没立即向老师说明,回家后一直忐忑不安,总觉得做错了事。第二天到校后我鼓起勇气跟老师说:“老师,你把我的这道题批错了,应该打叉。”老师看后更改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考试得了满分应该高兴,但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满分,你说是吗?你这样做很好,说明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学习是件刻苦的实事求是的事,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如果你欺骗了它,它也会欺骗你。”

还有一次也是在小学期间,我正在做作业时妈妈走到身边,突然问我:“溪儿,这铅笔你哪来的呀?”我一时答不上来,支吾了好久才说:“这……这铅笔……是我不小心拿了同桌的了。”“明天一定要还给同学!”妈妈坚定地说。第二天,妈妈又一如既往地为我检查作业,无意间又看到了那支铅笔。一张明媚的脸一下子阴了下来:“这铅笔怎么还在你这儿?”“我忘了。”“忘了?是你不想还吧?这和偷又有什么区别?或许是你没在意拿的,可你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及时还给别人。不及时还,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不诚实的孩子。而且,你昨天答应我今天还的,看来,你不够诚实可信……”妈妈的一席话说得我不由的脸红了起来,妈妈讲得对呀!我骨子里是有不还的意思。第二天到校后,我立即把铅笔还给了同桌,同桌还以为我也有这种铅笔呢。见到自己的铅笔失而复得,高兴地说我真好……多亏了妈妈,我用自己的诚信换来了同学的一份珍贵的信任。

我懂得了,小事都做不好都不讲诚信,怎么做得了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有“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之说。妈妈要我一生要以这句话做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人生,就要用诚实来校正自己成长的脚步,用诚信来守护良知的天空……是呀,诚信是希望的根,是赖以安身立命、汲取滋养的根。“根系有多大,树冠才有多大”。只要你准备了诚信,加足马力,就能飞奔永远!

经济领域更是如此,市场交易,应该先做人后做事,信义第一位。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只所以能从小小的“货郎担”到打造成全球的最大超市,靠的是“明礼诚信”的经营;义乌能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客商贸易往来,靠的也是诚信;义乌市场历久不衰,日益繁荣,靠的是诚信,更是“重质量、守信用”这块金字招牌后面众人撑起、掷地有声的诚信。

“海尔”这个家喻户晓的全球白电第一品牌企业,很难会想到是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起家的。那又是什么使它走向了财富?“不是别的,是诚信创写的历史佳绩”。厂长 自豪的讲:“记得那时的工程濒临倒闭,而且在用户反应我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时,我毫无顾虑地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不合格冰箱全部砸毁!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海尔’最后的挣扎,前进是成功,后退是倒闭,但我有勇气的是与诚信并肩闯困难!”海尔,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强品牌。这,便是诚信取富的范例。

人从有意识思维以来,就背着七个行囊在人生途中:健康、才华、金钱、荣誉、机敏、美貌和诚信。著名影星刘晓庆让金钱诱惑了,抛弃了“诚信”这个行囊,行逃税漏税之勾当。掩饰过错是对荣誉的背叛,美貌、机敏、才华、健康都将随之而去,这位昔日的大明星,最终还是逃脱不了那冰冷的大铁门。

由此可见,当我们心灵中萌发了一株诚信之花,它会伴随你踏碎人生污秽。诚信,行动证明一切。

二、

季布,秦朝末年楚国人,性情耿直乐于助人,最可贵的是他特别的讲信用,凡是许诺过的事,无论如何都会想方设法办到,兑现承诺,从不食言,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时楚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得到季布的一句应诺,比得到什么都宝贵。

楚汉战争时,季布和他的舅舅丁公都是楚军将领。季布骁勇善战,多次奉西楚霸王项羽的命令围歼汉军,迫使汉王刘邦一退再退,险些丢了性命。项羽乌江自刎后,其舅舅定公归顺了刘邦。季布不愿意投降,不得不落荒而逃。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胜利后建立了汉王朝,当上了皇帝,对季布恨之人骨,于是发出诏令,一定要捉住季布,并以黄金千两作为赏金。诏令中还写道:“谁要是胆敢窝藏季布,不但本人要格杀勿论,还要罪及三族,满门抄斩。”季布只得东躲西藏,四处逃命。

季布生平取信于人,做了许多侠义之事,在他危难的时候,当然会有人救他,真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天,季布躲到了濮阳一个周姓人家。周氏知道他是季布,就非常诚恳的对他说:“汉朝捉拿将军,马上就要搜到我家了。不是我不愿意帮助将军,实在是迫不得已,不便让您在我家躲藏啊。将军如果愿意听我一句劝告,我就给您献上一计,如果您不愿意听,我情愿先自杀,以报答将军对我的恩德。”

季布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周氏。周氏便让他剃掉头发,带上颈圈,穿上粗布衣服,扮成奴隶的样子。然后把他放到装有柳条的车中,送到原来的鲁国,改名换姓,卖给了一个朱姓义士。

朱家知道这个人就是季布,有心要保护他。买下后便让他去管理田园,并不让他做苦重的活计。同时还嘱咐儿子:“田园的事情就让他做主,吃饭的时候他要和我们同桌,不能把他当作奴隶看待。他曾经有恩于我,你要好好的待他!”然后,自己则采办了许多礼物,驾车赶到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朱家和滕公早就相识,两人好久不见,这一见便酒逢知己千杯少。席间朱家问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罪,陛下这么急于抓他?”滕公说:“季布曾经帮助项羽围困陛下,害的陛下差点丧了性命。所以陛下非常恼恨他,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朱家又问:“您知道季布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滕公回答说:“这个我当然知道了,天下人都知道,季布不但是个有名的诚信之士,而且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朱家见滕公如此之说,便趁机说道:“是啊,作为臣子当然要为自己的主人效力。季布当年是项羽的臣下,围困陛下那也是为主效力,并没有什么错啊。难道做过项羽的下属,就一定要杀吗?现在汉朝刚刚建立.陛下正是需要用人之际,却偏偏因为个人恩怨而杀了一个有德有才之人,岂不是很可惜?这不但显得陛下小肚鸡肠,而且对于季布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若逼急了季布,他投靠了胡人或投奔了南越人,这岂不是对汉朝形成很大的威胁吗?您何不找个机会把这些道理奏明陛下呢?”

滕公听朱家这么说,就明白季布很可能藏在朱家的家里。他其实也很赞赏季布的为人和学识,如果季布真的能为汉王朝效力,那么大汉天下真的可以稳固了。于是,他就答应了朱家的请求。

过了不久,滕公借故面见汉高祖,上奏道:“皇上刚得天下不久,正是用人之际,然而您却因为个人恩怨下令捉拿季布,这恐怕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况且季布是个侠义之士,国人都知道‘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因而天下的人都很敬重他,受过季布恩惠的人、季布的朋友们都愿意以死保护他。如今皇上追捕得紧,说不定他已经逃到北匈奴或者南越那里了,如果将来他投到敌国那里再来和您作对,那您不是更头疼?皇上何不赦免季布,使天下人都知道皇上珍爱贤才。”

滕公一番话说得汉高祖不住点头称是,于是下令特赦季布,并下诏召回季布。并封季布为郎中,为朝廷效力。季布初任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季布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讲究诚信最重要。若长此以往,往往还可以使他人也成为讲诚守信的人,这便修炼到了更高境界的诚信。

诚信,两个多么简单的字啊,却包含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最基本的条件。“真诚”与“信守承诺”两词在某种意义上意思相通,一个人只有待人真诚,才能信守许下的承诺;一个人信守承诺,才能体现出其真诚。当今,这两个词仿佛离我们好远好远;我的视线在一个个令人咤异的中逐渐模糊,心境在一组组令人震惊的个案中逐渐沉重:商场上的有些买卖双方斤斤计较,为了一丝一毫的利益而失守信用;有些老板因私心而违背信义拖欠打工者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有一些人竞选官职时,演说词说得天花乱坠以博得他人的支持与信任,上任后却把许下的承诺丢之脑后。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 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功利驱动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漫生出诚信缺失的丑陋与罪恶。这帮人是在剥夺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他们失去的既有别人的信任,又有友情,更有一个纯洁的灵魂。

想一想我们的古人吧,为了提醒大家讲诚信,告诫人们信守承诺是处世待人的根本,编纂了多少条名言警句!这世上才有了“一言九鼎”的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佳话,“孟母不欺子”的典故。才有了诸多的醒世名言:“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火心要宽,人心要实”……为什么前人能做到的,现代人做不到?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反省。

信守诺言既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在对往事的回忆时永远不悔的曾经。《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信是立身之本,人若寡信,不足与言之。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平民百姓,若轻率对待诺言,这类人不仅做不成事,甚至连做人的基本尊严也完全抛弃了。交友讲究一个义字,无义可谈,还有什么信?狼来了的故事只所以流传了这么久,成了寓言,有其深刻的道理。

承诺是什么?不是简简单单地“许下”就可以表达的,“许下”亦是“做到”,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一位心理学家在给大学生演讲时,做过一项耐人寻味的实验。他将有550个描写人物品行词语的表格发给在座的大学生,让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厌恶的品行。结果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品行为“真诚”、“遵守承诺”,而最遭厌恶的是“虚伪”、“撒谎”、“出尔反尔”。

讲信用让季布死里逃生,反之,不讲信用则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患。那个在山上放羊喊“狼来了”的孩子,就是因此而丧生的。他屡次喊“狼来了”,人们上山救他却扑了空;后来,狼真的来了,任凭他怎么大声喊,再也没人相信他了。

共 65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口有信语,身则必有慎行”,文章开篇作者便引据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故事,铺设出以诚信为本信义为先,并用实例证明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做人准则,是体现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乃是真实无妄是人内心的真实本性,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面太多看内心太少,久之便会随波追逐、华而不实、因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迷失在路途中。诚信乃立身之本,守信用就是守住自己的人格人品。“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若季布非信义之人那他的结局又该如何?若那些知名企业非“重质量、守信用”又会是什么样的境遇?作者有句话说得好:“当我们心灵中萌发了一株诚信之花,它会伴随你踏碎人生污秽”。是啊,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的,“狼来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大到国家政府小到百姓平民相互依赖、互为依存,这就是历史和现实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该篇以诚信为核心,引据历史典故以及企业与个人等为依据,多方面诠释了诚信以及信义的基本含义与具体标准,理由充分,论点充足,实为佳作!感谢赐稿墨香,推荐共赏!【:北城风烟】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0 18: 4:51 感谢赐稿墨香,推荐共赏! 天涯之隔,有时只是一小步的差距,思想开阔了,世界也就变小了。

回复1楼文友:- 0 20:12:42 谢谢北城风烟老师。

2楼文友: 08:14:44 人无信不立 。慎言敏行,言出必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这,就是历史和现实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2楼文友: 16:48: 7 感谢潮仙老师的关注,问好。

楼文友: 09:0 :12 祝贺溪流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 楼文友: 12:45: 5 谢谢墨香天涯老师的鼓励。

小孩不消化家里备什么药好

孩子晚饭不消化怎么办

小儿厌食怎么办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都有什么
弥勒灯盏花药业简介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怎样
友情链接